净息差收窄

Search documents
整体跌至“1字头”,大额存单“失宠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5:39
作 者丨庞成 王达毓 编 辑丨肖嘉 在银行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后,曾作为银行揽储利器,一度"一单难求"的高收益大额存 单产品也逐步退出市场。 近期,南方财经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银行网点后发现, 商业银行目前在售的个人大额存单利 率,已跟随持续下调的存款利率,整体跌至"1字头" 。 其中,部分银行的在售的大额存单利率,已与同期限普通存款产品利率持平,甚 至低于一些零钱理财类产品收益,大额存单利率优势已不明显。此外,在银行降 低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的背景下,银行已纷纷下架长期限大额存单,目前在售 产品以1个月至2年期为主,5年期几乎不见踪影。 在此背景下,"存款搬家"情况越发明显,资金从存款流向了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标的,理财、保 险等成了投资者的热门选择。 大额存单"失宠了" 今年5月20日,工商银行等国有六大行率先降息,随后股份行、城商行相继跟进。这是2025年 以来首次大规模利率调整,此次调整完成后,中长期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居民投资理 财格局也悄然生变。 "最近一段时间,前来咨询大额存单业务的客户相对较少。"广州某城商行理财经理向南方财经 记者表示,定期存款利率调降后,大额存单的利率也跟进下调。目 ...
低息差时代中小银行如何破局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6 15:46
近年来,受市场利率下行、银行间同质化竞争加剧、信贷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净息 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显著承压。 在此背景下,不同银行面临哪些挑战?中小银行有哪些突围路径及实战经验?围绕上述问题,《农村金 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金融机构从业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低息差环境下,无论是大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应注重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优 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以及加强精细化管理,这些策略将有助于银行应对低息差时代的 相关挑战。 净息差持续收窄 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了银行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是衡量银行盈 利性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 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43%,较去年四季度末的1.52%下降了9个基点。 分机构类型来看,不同类型银行的净息差表现存在差异,其中民营银行、农商银行压力较大。数据显 示,今年一季度,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净息差 分别为1.33%、1.56%、1.37%、3.95%、1.58%,较2024年四季度末分 ...
银行调高服务收费应做好五个平衡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7-02 06:51
据媒体披露,仅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过10家银行,包括苏州银行(002966)、乌海银行、庐江银行等 新增或上调了服务收费,涉及账户管理、跨行取现、信用卡工本费、银行卡年费等数十项中间业务收 费。 此次银行新增或调增中间业务收费,是继存款利率降息潮之后掀起的又一轮"增收"举措。由于涉及数千 万企业及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这一调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舆论反应不一。部分企业 和民众甚至直言难以承受相关费用上涨。 二是平衡银行自身稳健经营与社会影响的关系,防止出现银行经营业绩持续向好而社会负面影响不断加 深的现象,确保银行始终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牢记自身使命,最大限度降低服务收费调 整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 三是平衡自身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履行的关系,杜绝不顾客观条件唯利是图的行为,始终将促进经济发 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减轻消费者负担放在重要位置,与实体企业和消费者同舟共济,实现多方共 赢; 四是平衡银行经营模式与中国经济实际的关系,避免脱离中国金融现状盲目照搬西方银行模式,引导银 行立足中国金融经济现实,在拓展信贷资源、加快业务转型、推进集约化经营中把握更多盈利机遇; 银行为何新增或调高服务 ...
中长期大额存单货架越来越空:低利率重塑银行负债端业态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6-23 21:10
新一轮降息开启以来,曾经作为银行揽储利器的大额存单日渐稀少。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银 行了解到,不少全国性银行已停售中长期大额存单,而在售的大额存单在收益率方面与普通定期存款相 比并无明显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中长期大额存单难觅其踪是金融机构在净息差承压背景下主动进行负债端改革的结果, 反映出银行成本控制与流动性管理策略发生了调整。此外,低利率环境正迫使银行全面重塑负债结构与 经营模式,促使银行从单纯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这一过程将深刻影响银行业发展格局。 ● 本报记者 石诗语 "目前3年期、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与定期存款利率相同,区别是大额存单可以转让,相对灵活一些。"在 工商银行北京市西城区一家网点内,理财经理小谢告诉记者,"我行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是1.2%,比同 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高10个基点。但1年期大额存单额度有限,每天上午九点半发行新额度,一般到中午 就没有额度了。" 随着新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不断走低,不少储户盯上了大额存单转让专区里的"二手货"。 "我会去各家银行的转让专区买大额存单,有时候能遇到期限短、利率高的产品。"在上述中信银行网点 内,储户陈女士向记者介绍经验,她曾"蹲到"一单剩 ...
多家银行下架3年期大额存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3:43
以下文章来源于21世纪资管研究院 ,作者21金融圈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 21世纪资管研究院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致力于资管领域政策和业务研究的独立智库,研究院宗 旨:探索全球资管发展新趋势,求解国内资管发展新问题,搭建资管人才成长大平台,促进资管行业健 康长远发展。 作 者丨李览青 编 辑丨包芳鸣 江佩佩 降利率、缩期限,曾经"一单难求"的高收益大额存单产品越来越少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登录六大行以及多家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APP发现, 不仅五年期 大额存单"失踪",除了国有银行外,多家股份行、城商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都已下架,仅提 供最高期限为两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 | 大额存单 我的大额存单 | | | | | --- | --- | --- | --- | | 2025年第四期1个月个人大额存单(2025100401) - ... | | | | | 产品利率(%) 0.90 | 起存金额(元) 200,000.00 | 交易城差 0.01 (1) | 存入 | | 2025年第三期1个月个人大额存单(2025100301) - ... | | | | | 产品制空(%) 0.90 | 超存 ...
银行中长期大额存单“退潮”
Mei Ri Shang Bao· 2025-06-10 22:17
在中大型银行中,当前2年期以下大额存款年利率普遍集中在0.9%-1.4%,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集中在 1.55%左右,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已基本消失。 长期限大额存单密集"下架"以应对息差压力 当前,对大额存单产品而言,除去在规模上被银行有所限制外,随着该产品利率的持续下行,甚至该产 品年利率已经与货币基金不断趋近。曾经是揽储"利器",如今利率方面的优势已经微乎其微,长期限大 额存单下架在所难免。 商报讯(记者叶晓珺)银行"限时特供"产品悄然落幕。近期,包括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建设 银行(601939)、招商银行(600036)、中信银行(601998)等在内的多家中大型银行及各地城农商行 均"下架"了五年期大额存单,甚至三年期大额存单也陆续"下架",部分银行在售大额存单最长期限仅为 2年期。 曾经需要拼手速才能抢到的长期限大额存单如今已难寻踪迹。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调整是银行业应 对净息差持续收窄的主动作为。银行通过主动压降长期限负债规模,以规避未来资金成本与收益倒挂风 险。这一举措也反映出银行业正在积极适应利率下行周期,推动负债端结构向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五年期、三年期大额存单掀起"下架 ...
长期限大额存单“失踪”,存款“特种兵”蹲守转让专区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10 12:5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降利率、缩期限,曾经"一单难求"的高收益大额存单产品越来越 少了。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登录六大行以及多家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App发现,不仅五年期大额 存单"失踪",除了国有银行外,多家股份行、城商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都已下架,仅提供最高期限为两 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 在收益方面,除民营银行之外,大多数银行的大额存单最高年化利率均已进入1%时代。与此同时,多 家银行一年期与两年期大额存单的年化利率保持一致,并没有因为存款期限拉长而增加收益。 为找到更高、更稳定收益的大额存单产品,记者在社交平台发现,存款"特种兵"们已盯上了在"2%时 代"发行的大额存单转让专区,有银行客户经理也加大了相关产品的推广。 在净息差收窄的当下,负债成本管控与客户结构优化成为银行的息差管理的关键词,零售业务层面的有 限资源向高净值客户转移。 长期限大额存单"失踪" 当前,部分大额存单收益率已低于货币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载并梳理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泰隆银行、微众银行、 ...
下架、断货成常态 银行长期限大额存单被打入“冷宫”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10 12:21
最近一段时间,当不少储户习惯性打开手机银行App,想为闲置资金锁定一份长期高息存款时,却发现 5年期大额存单早已"断货",甚至3年期产品也成了稀缺品。6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多家国 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中小银行存款专区,长期限大额存单难觅踪影,让不少依赖"长存稳赚"的储户直 呼"存钱难"。下架收缩并非偶然,自2024年起,部分银行就已收紧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额度,究其根 源,是银行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下,不得不打起的"成本算盘"。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需调整传统 的存款依赖思维,可关注"固收+"策略,通过适度配置权益资产来增厚长期收益。 从曾经追捧的"香饽饽"到如今难寻踪影,为何长期限大额存单越来越被银行"嫌弃"?究其根本,是为降 低负债成本。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收窄。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 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3%,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末 下降9个基点。在资产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导致银行资产端收益持续下降。而在 负债端,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高息负债占比过高,使得银行付息成本居高不下, ...
银行谋变低利率“逆风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4:12
作 者丨张欣 编 辑丨周炎炎 图 源丨2 1世纪经济报道 梁远浩 摄 "好的时光总是要过去,我觉得我们进入低利率周期已经至少有两年了。" 近日,有银行业人 士 向 2 1 世 纪 经 济 报 道 记 者 感 慨 , 商 业 银 行 正 从 " 寻 找 优 质 资 产 " 变 为 " 找 到 优 质 资 产 是 一 种 奢 望"。 降息步履不停。5月2 0日,新一期LPR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 0个基点。同一 天,六大国有银行和几家股份行接连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随着1 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 2%,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 0 2 1年的2 . 0 8%持续降至2 0 2 5年一季度 的1 . 4 3%,一场关乎行业发展的转型大考已然来临。 当前,我国正逐步向低利率时代过渡,结构性低利率已在部分领域显现 。据2 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综合了解,从日本1 9 9 9年、美国2 0 0 8年、欧洲2 0 0 9年先后进入低利率时代的经验看,一 旦进入该区间往往需要十年以上才能走出,而银行业能否在息差收窄的过程中重构盈利模式, 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窄与收入结构快速调整的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