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内容标识
icon
Search documents
多平台上线AI内容标识功能 助力行业转向规范创新
Sou Hu Cai Jing· 2025-09-04 06:11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9月1日起正式施行,腾讯、抖音、DeepSeek、微博、B站、快手等平台 纷纷发布公告,宣布上线AI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功能,规范AI内容制作与传播。 同样在9月1日,DeepSeek发布公告称,DeepSeek已在平台内对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标识,并明确提醒用户相关内容由AI生成。用户不得恶意删除、篡改、 伪造、隐匿此类生成内容标识,不得利用AI制作、传播虚假信息、侵权信息以及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活动。 8月31日,腾讯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其中提出,为保障用户信息获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平台进一步优化内容识别 能力。用户通过平台获取的AI生成合成内容,可能带有显式标识或隐式标识。 8月29日,B站发布公告称,B站不断升级完善站内AI相关的内容治理水平和管控能力,推出AI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功能,帮助大家更便捷地区分内容是否涉 及AI生成。B站表示,站内会对未主动声明的AI生成合成内容,依据法律法规要求,按照社区规则添加标识,用户不得恶意篡改、隐匿相关标识。 8月29日,微博发布公告称,用户发表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 ...
AI内容强制标识“首周”实测:抖音、小红书、微博自动识别“失灵” AI应用文本漏标 视频“会员可去水印”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03 19:48AI Processing
9月1日,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正式施行,其核心目标只有一 个:要求所有由AI生成的内容都必须"亮明身份",以维护信息传播的真实与透明。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在新规施行后,对豆包、DeepSeek、可灵等多款主流AI应用 及内容传播平台进行了深度实测后发现,该办法在落地执行层面遭遇了挑战。 在生成端,AI生成的文本内容,显式标识普遍缺失;部分AI视频生成工具,甚至将"去水印"作为一项付费会员服 务。 在传播端,小红书、抖音、微博三大主流内容平台,在测试中均未能对AI生成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并添加标识。 对此,《标识办法》主要起草人之一、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任奎在接受每经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当前标识的 嵌入与检测技术碎片化严重,如何构建统一的标识合规检测体系,推动通用化、互认的标识技术,仍然面临着严峻 的挑战。 生成端的"隐身术":文本标识缺失与"会员去水印" 《标识办法》规定,AI生成的内容标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户能够直接感知的显式标识,如文字、角标等;另一 种是不易被用户察觉的隐式标识,如嵌入文件数据的技术标识。 那么,在新规施行后, ...
DeepSeek等大模型集体“打标”,从此告别AI造假?
虎嗅APP· 2025-09-02 14:00
以下文章来源于直面AI ,作者毕安娣 "作品含AI内容"的标识成为一种标配,不知道有多少人松了一口气。 直面AI . 聚焦前沿科技,抢先看到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直面AI ,作者:毕安娣,编辑:王靖,题图来自:AI生成 9月1日,DeepSeek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表示对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标识,并明确提醒用户相关 内容由AI生成。 其他大模型厂商其实也早有动作,8月31日,腾讯元宝也在公众号发布了《关于AI内容标识的公 告》。字节豆包、阿里通义、Kimi、智谱清言等也已纷纷更新了用户协议中与AI标识相关的内容, 表示已履行AI标识相关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显性标识和隐性标识。 在大模型厂商纷纷"打标"的背后,是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该 《办法》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 要求所有AI生成的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通通包括在内; ·AIGC技术服务者、平台、用户都得遵守。 首先,AIGC技术服务者需要在生成AI内容时,就埋好隐性标识,做好"出厂盖章"。 其次,平台识别并给AI内容添 ...
AI生成内容 为什么要强制标识
在现代社会,人类并不缺乏规制技术发展的手段,缺少的是能够促进社会福祉的治理手段。换言之,在 规制技术的同时,需要做到既不影响技术的创新发展,又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对AI 进行治理,要求其履行内容标识义务,目的即是为了实现社会福祉的最大化。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 用还可能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为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应当平衡该利益 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既应维护公共利益,又需保护个人权益,对技术所施加的限制尽可能地保持 在最低限度,以不妨害个体最大限度地追求幸福。 在人工智能全面介入信息生产的背景下,未标识的AI内容不仅可能消解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削弱公共 讨论的理性基础,而且会导致责任主体的模糊,加剧法律追责与权利救济的困难。现行制度通过强制内 容标识,在技术效率与风险防控之间建立平衡机制。从成本收益分析看,标识义务的履行并不会给企业 增加实质性负担,其成本远远低于提供智能服务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对智能服务提供者而言,标识系统 能够增强产品可信度,可避免因内容失实导致的声誉损失和法律处罚。对于智能服务使用者而言,明确 标识既能规避欺诈指控,也有助于建立负责任的技术使用形象。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