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

Search documents
风语筑: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7-11 11:08
Group 1 - The company expects to achieve a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of the parent company between 12 million and 18 million yuan for the first half of 2025, marking a turnaround from a loss in the previous year [1][2] - The net profit for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was approximately -108.13 million yuan, with an earnings per share of -0.23 yuan [1] -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rofit increase include active expansion in urban renewal and new cultural tourism business areas, although the implementation cycle of project orders remains relatively long due to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1][2] Group 2 - The company plans to enhanc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by continuing cost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efforts, as well as optimizing intern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2] - The company aims to strengthen its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system, focusing on high-risk receivables and long-aged accounts to improve turnover efficiency and overall profitability [2]
山东政商要情(6.30—7.6)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06 08:13
据介绍,山东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厚优势,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根据《政策措施》,山 东聚焦5个方面,围绕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人才培育、金融服务、优化生态,提出23条政策措施;根 据《行动计划》,涉及5方面重点任务,加快前沿交叉、关键共性和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建设全国文化 和科技融合新高地。 (原标题:山东政商要情(6.30—7.6)) 1,第十一届尼山论坛将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举办 7月4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下称"尼山 论坛")将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尼山举办。 本届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下设"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 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 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等6个分议题。 据悉,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着力突出嘉宾邀请的全球性,学术对话的互动性,活动设计的交融性。截 至目前,应邀出席的国际嘉宾共约300人,来自埃及、秘鲁、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马尔代夫、美国 等70多个国家,其中,副部级以上外国政要 ...
23条举措答好文化与科技“融合题”
Da Zhong Ri Bao· 2025-07-05 00:22
23条举措答好文化与科技"融合题" 到2027年,打造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 努力建成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新高地 7月4日,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为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守 正创新推出更多文化"两创"标志性成果,近日,省委宣传部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 和旅游厅等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 《政策措施》),从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人才培育、金融服务、优化生态等方面,创新推出23条政策 措施。 吹风会上还对近期发布实施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作了介绍。根据《行动计划》,到2027年,围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山东将突破20项 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打造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培育20家左右具有山东特色的文 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企业,努力建成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高地。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峰介绍,《行动计划》突出创新基调、强 化需求导向、坚持融合引领,确定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突破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技术",研 发文 ...
山东千万资金助力文艺精品创作孵化
Qi Lu Wan Bao· 2025-07-04 21:09
培育齐鲁文化大模型等 7月4日,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解读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系列政策。山东 创新文旅数据平台开发利用,用好齐鲁文化大模型等现有平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文旅领域 人工智能数据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 记者范佳济南报道 "好苗子"创作项目给予 10万元至100万元扶持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宣传部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 游厅等部门、单位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 策措施》),从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人才培育、金融服务、优化生态等方面,创新推出5个方面、23条政 策措施。 其中,支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文化项目建设方面,明确了聚焦文化科技研发、文化智能装备、文化应用 场景、文化传播创新、文化文艺创新、文化数据利用、文化大模型、文物保护创新等重点方向布局重大 项目。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后补助,对省内符合条件的原创性文化技术类、应 用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元宇宙"名品""名景"给予资金奖励等。 《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
5方面23条!山东发布政策措施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4 03:34
一是支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文化项目建设。包括8项措施,明确了聚焦文化科技研发、文化智能装 备、文化应用场景、文化传播创新、文化文艺创新、文化数据利用、文化大模型、文物保护创新等重点 方向布局重大项目。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后补助,对省内符合条件的原创性 文化技术类、应用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元宇宙"名品""名景"给予资金奖励,对我省 企业出品并在国内主要视频网站上线播出,订购分账金额达到规定条件的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 片给予资金奖励等。 二是做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市场主体。包括支持文化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布局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平 台、推动文化数据资源交易应用、支持文化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5项措施。其中,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制 造业企业进行奖补,对新升级且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平台给予经费支持,对文化科技平台和企 业打造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给予奖补。 三是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型、复合型人才。包括加快引育文化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团队、强化省属 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人才政策激励等5项措施。比如,支持通过项目合作、顾问指导、兼职挂职等柔性 引进高层次人才,对文化科技人才提供医疗保健、 ...
山东:用好齐鲁文化大模型等现有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4 03: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范佳 推动文化科技平台提质增效方面,一是发挥青岛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技术创新中心的引领示范效应,通过技术 共享、产学研合作,全方位激发文化科技项目创新活力。二是重点支持先进光场显示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15家省级文旅重点 实验室建设,完善科研设施与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前沿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阵地。三是加大"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水下考古 研究中心"两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培育力度,提升专业研究能力与行业影响力。 创新文旅数据平台开发利用方面,用好齐鲁文化大模型、山东公共文化云、山东省数字文化大平台等现有平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通 过整合版本资源、文献资源和算力资源等核心要素,以国家级标准体系为依托,高标准建设文旅领域人工智能数据平台,打造一批具有 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同时,着力搭建集成果评估、技术对接、资本整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速文化科技 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技术动能。 全力提供人才资金保障方面,加强山东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旅游职业学院相关学科建设,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重点围 绕"互联网+"、智慧 ...
打造“数字友好城市” 北京发布“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
Xin Hua She· 2025-07-03 11:39
展开看,在数字技术重塑现代化治理体系方面,"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支持"数字政府"运转效率 更高,服务办事群众体验更好。该平台贯通北京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体系,覆盖北 京所有区及114家市级单位,支撑50余万名政务人员在线办公,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高效协作,在城 市应急、基层治理、公共卫生等政务领域落地应用。 在实体产业数智化转型方面,首钢构建基于AI机器视觉的智能视觉体系,实现钢铁制造从人工"经验驱 动"到智能"模型驱动"全流程智慧化升级,生产线运转效率提升21.2%,产品缺陷减少35%,高端钢材销 量显著提升。 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方面,在"数字中轴"大型城市文化保护数字化应用中,腾讯以高清扫描建模技术还 原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完成30万株植被、220万栋建筑的数字化建档。打造的"云上中轴"小程序 访问量突破900万次,实现历史与科技的跨时空对话。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张骁)记者3日从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获悉,北京发布"数字经济十大标 杆应用",涉及政务、产业、文化等城市场景,展现打造"数字友好城市"的生动实践。 这十大应用分别是"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北京数智 ...
【铜川】多措并举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Shan Xi Ri Bao· 2025-06-25 00:54
"我们参加了统一组织的免费编织培训,培训完就开始接单,工作时间灵活自由。我现在平均一天 能赚100多元,既补贴了家用,又能照顾家人。"46岁的刘志艳说。 王益区零工服务中心以手工编织为切入点,盘活社会剩余劳动力资源,推动传统手工艺与市场融 合,为家庭主妇、残疾人、退休人员等群体开辟"家门口"就业增收渠道。目前,王益区已举办多期技能 培训,参训合格人员均具备独立完成订单的能力。 "我们构建'零工服务中心+社区+培训+就业'的完整服务链条,累计带动600余人灵活就业,将继续 推广这种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覆盖范围。"王益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李苗说。 今年以来,铜川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精准施策,强服务、兜底线, 118家社区工厂吸纳脱贫群众就业443人,全市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4543人。铜川还争取以工代赈专项资 金,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城乡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扩大劳务报酬规模,实现联得紧、带得稳、 收益久。此外,铜川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托稳民生底盘。 6月10日,在铜川市王益区零工服务中心大厅,10余名女工正专注于编绳、钩织。随着毛线在指尖 翻飞,一件件精致的手工艺品便诞生了。 "园区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等事项
Da Zhong Ri Bao· 2025-06-21 01:04
6月20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审议有关工 作事项。 会议审议了《关于推动国际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支持济南、青岛机场协 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航空维修等产业,促进航空货运与临空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口岸通关便 利化水平。 会议审议了《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厚优势,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文化"两创"标志性成果,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记者 赵洪杰 李子路 刘兵) 会议强调,要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全面排查自然保护区管理、 生态红线管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要举一反三提升生态环 境治理水平,扎实做好跟进督促、成果巩固、建章立制等工作。要全面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 整改,推动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会议审议了《省委统战工作责任清单》《省委常委会成员统战工作职责清单》,指出省委常委会要 切实扛牢统战工作责任,常委同 ...
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指数名列前茅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5-29 09:12
Core Insights -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Blue Book: Beijing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2023-2024)" indicates that Beijing ranks first in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dex among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 showcasing its leading position nationwide [1][3]. Group 1: Economic Performance - In 2024, cultural new economy enterprises in Beijing achieved a revenue of 1,590.69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over 70% of the city's cultural enterprise revenue [3]. - Beijing has 16 national-level cultural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 the highest number in the country [3]. Group 2: Development Index -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dex for Beijing reached 202.5 in 2021, an increase of 43.1 from the previous year and a rise of 102.5 from the 2014 baseline [3]. - The indices for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reas such as foundation, output, and environment have shown steady growth, indi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3]. Group 3: Comparative Advantage - Beijing's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foundation is strong, with leading positions in R&D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funding intensity, as well as annu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unding [3][4]. -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utput in Beijing significantly surpasses that of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3]. Group 4: Workforce Efficiency - Beijing ranks first in labor productivity among large-scale cultural-related industries, reflec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highly skilled and efficient professionals [4]. -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models, and tools contributes to the highest level of labor productivity returns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4]. Group 5: Future Recommendations - The blue book suggests that Beijing should continue to enhance its social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while providing mor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space for high-end cultural manufactur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apital's cultural industry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