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Search documents
八月香 丰秋收
Jie Fang Ri Bao· 2025-08-23 02:28
八月香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作为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它有着诸多显著优势:生长期仅102天, 属于早熟类型。在田间生长态势良好,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却有着较高的成穗率,半直立穗搭配较高的结实 率,粒型中等,到了成熟时期转色效果出色。 "这个品种抗旱性强,我们不用像以前那样时刻担心水的问题,而且成熟得早,后续还能再种一季其他作 物,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位当地种植户兴奋地说。 记者 张海峰 摄 昨天,收割机在收割八月香(沪旱16)。当日,上海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重要时刻,在金山廊下,八月香作为 今年首个开镰收割的节水抗旱稻品种,拉开了上海地区秋季丰收的序幕。 ...
远山的回响丨一粒米的密码:谢坪村梯田的“硒谷”奇迹
Yang Guang Wang· 2025-08-23 01:18
编者按:央广网《远山的回响》系列报道推出第五季《山水人间二十年》,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 出二十载的时代回响。二十载山河巨变,千万个"余村"涌现。他们是"两山"滋养的新生代,用AI技术嫁接生态农 业,以创客思维激活田园梦想,让陈旧老屋变身"共益社区"……青春与青山双向奔赴,山水间的幸福画卷,如今 正在变成现实。 谢坪村坐落在江西宜春明月山的最深处(央广网记者 郇康新摄) 谢坪村位于江西宜春明月山景区的大山深处。虽然地处景区,但是游客鲜少踏足这里的土地。"景观、特色,要 啥没啥,我们村只能干眼馋。"何良汉说这话时,脸上满是无奈。 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同老人脸上沧桑的褶皱,静默地匍匐在江西明月山的怀抱之中。 江西宜春明月山深处的谢坪村梯田,曾因土壤板结、效益低下而濒临撂荒。 2022年开始,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谢坪村党支部书记郑春模决心带领大家一同打造"富硒"稻米梯田,一 场破釜沉舟的"攻坚战"就此展开,经历挫折与科技攻坚,这片沉睡的土地终被唤醒。 如今,金黄的稻浪翻滚云端,富硒米香飘出山坳,谢坪村梯田以农耕文明融合文旅发展,书写了一粒米撬动乡村 振兴的"硒谷"奇迹。 清明:细雨中的梯田 2022年 ...
“北大仓”黑龙江:小麦抢收忙
Xin Hua She· 2025-08-23 01:02
近日,"北大仓"黑龙江省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部分小麦种植区利用晴好天气,开展小麦抢收工 作,大型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田间地头呈现出繁忙有序的丰收景象。 8月5日,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星农场第二管理区,大型收割机在抢收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侯越摄) 8月5日,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的大庆油田农场调动多台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 社发(陆文祥摄) 8月5日,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星农场第二管理区,大型收割机在抢收小麦。新华社发(侯越摄) 8月5日,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的大庆油田农场调动多台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新华社发(陆文祥 摄) ...
2025年中国早稻增产 亩产首破400公斤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8-22 13:51
中新社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22日公布,2025年中国早稻产量570.3亿斤(1斤 为0.5公斤/千克),比2024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魏锋华表示,中国局部地区春播期间旱情较重,影响早稻适时移栽,农户改 种其他作物,早稻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全国早稻播种面积仍连续6年稳定在 7100万亩左右。 从单位面积产量看,2025年,中国早稻单产400.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5.8公斤/亩,增长1.5%,亩 产首次突破400公斤。10个早稻生产省(区)中,除海南受强台风天气影响单产有所下降外,其他9个省 (区)单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魏锋华介绍,今年早稻播种以来,江南、华南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基本没有遭受大范围"倒春 寒"、洪涝等自然灾害,病虫害也较轻发生,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进入成熟收获期 后,早稻主产区天气以晴为主,不仅有利于早稻灌浆结实和成熟收割,还有利于品质提升。 分地区看,主产区中,江西、湖南、广东去年早稻因灾减产,今年均实现恢复性增产并进一步增 加,早稻产量分别增加3.3亿斤、2.6亿斤和1.1亿斤,增长2.4%、 ...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570.3亿斤
Yang Shi Wang· 2025-08-22 12:26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家统计局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达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江西、湖南、广东 作为主产区,今年早稻产量进一步增加。 今年,部分地区春播期间旱情较重,影响早稻适时移栽,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早稻播种仍旧保持了稳定,播种面积达7114.3万亩,连续6年稳定在7100 万亩左右。 早稻单产水平有所提高。今年,各地积极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高集中育秧比例,早稻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实现亩产400.8公斤,比上年每亩 产量增加5.8公斤,增长1.5%。 ...
种植业板块8月22日跌0.55%,宏辉果蔬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25亿元
Zheng Xing Xing Ye Ri Bao· 2025-08-22 08:32
证券之星消息,8月22日种植业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55%,宏辉果蔬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 3825.76,上涨1.45%。深证成指报收于12166.06,上涨2.07%。种植业板块个股涨跌见下表: | 代码 | 名称 | 收盘价 | 涨跌幅 | 成交量(手) | 成交额(元) | | | --- | --- | --- | --- | --- | --- | --- | | 000713 | 国投丰乐 | 7.30 | 0.14% | 24.07万 | | 1.75亿 | | 601118 | 海南橡胶 | 5.17 | 0.00% | 32.93万 | | 1.70亿 | | 002041 | 三世典版 | 10.04 | -0.10% | 10.96万 | | 1.10亿 | | 000998 | 隆平高科 | 66'6 | -0.10% | ﯾﺎ 22.86万 | | 2.28亿 | | 300087 | 茎银高科 | 9.41 | -0.11% | 28.21万 | | 2.64亿 | | 601952 | 赤垦农发 | 9.75 | -0.20% | 13.19万 | | 1.28亿 | | ...
来自三省七县脱贫村的调研:“大伙儿的精气神提起来了!”
Ren Min Ri Bao· 2025-08-22 07:27
原标题:"大伙儿的精气神提起来了!" ——来自三省七县脱贫村的调研之二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 然要求。今年是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脱贫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脱贫地区如何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可 持续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脱贫地区,走阡陌、访农家。我们发现,从"盼"到"拼",从"谋生计"到"谋发 展",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激活,正不断汇聚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力量。就像 采访中的一位村干部所言:"大伙儿的精气神提起来了!" 精神之变 从"盼温饱"到"拼未来" 袁义燕一定要让记者去看看她的新家——一套窗明几净的三居室,阳光从窗户洒进来,电视柜上的几盆 绿植生机盎然。 5年前,袁义燕和丈夫携一家老小,从云南永善县的一座小山村,搬进了鲁甸县卯家湾这个近4万人的大 型安置区。和她一同搬来的老乡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了91.7%。当时,大家心中最大的顾虑是一样 的:"'吃饭'问题能解决吗?" 如今,答案写在一家人的生活里。袁义燕的丈夫在社区做水果生意,她自己在附近超市找了份工作,公 公婆婆饭后去老年活动中心锻炼,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 ...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来自吉林、江西、青海的报道
Jing Ji Ri Bao· 2025-08-22 07:20
□ 本报记者 徐 达 刘 兴 潘卓然 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广袤农村在城乡融合中不断迸发新活力,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跃动脉搏。 从北疆沃野到南国水乡,城镇与乡村同频共振、创新探索,粮食安全"压舱石"压得更实,农民增收路子 越拓越宽,和美乡村更加可感可及,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正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 年。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一个重要抓手就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 展。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组在吉林、江西、青海等地调研发现,从北国到南 方,从城镇到乡村,各地积极行动、探索创新,推动粮食安全根基更稳、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和美乡村 宜居宜业……绿水青山间、锦绣大地上,乡村全面振兴呈现新局面。 夯实稳产保供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农业 强,首先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强。 人们用"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吉林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 平原腹地,种粮产粮具有先天优 ...
德州夏津苏留庄镇:土地“聚沙成塔”集体经济奏响振兴“新乐章”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8-22 06:24
"今年上半年人均分红突破10000元,家里的闲置庭院中上果树,一年还能多挣8000多!"提及村里的新 变化,夏津县苏留庄镇肖里官屯村民脸上满是笑意。近年来,肖里官屯村以党建为舵、土地为帆,通过 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土地规模化、收益稳定化、乡村美丽化"的集体经济增收路,让老农 田里长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村民吃下"收益定心丸" 党支部当好"增收领头雁" "以前自己种地,虽说也能挣点,但得紧着忙活。现在把地交给合作社,不仅省心,分红还不少!"说起 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们纷纷点赞。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夏津县苏留庄镇肖里官屯村党支部的"硬 核"带领。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直面过去村民对合作社、大户经营模式不信任、土地规模经营难推进 的问题,创新打造"党支部领导、合作社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牵头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耐心讲 解政策、算清收益"明白账",党支部成功动员19户村民将332亩土地纳入合作社统一经营。 在收益分配上,夏津县苏留庄镇肖里官屯村党支部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确"二八分红"标准,先 保障村民每亩800元的租地收入,扣除种子、肥料等必要生产支出后,剩余盈余按比例分红,而合 ...
泸州古蔺:4500余亩高粱丰收 科技助农增收成效显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8-22 02:49
体中心供图 据永乐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黎凯介绍,今年永乐共种植高粱4500余亩,品种主要以"宜糯红4号"为 主。为保障种植质量与效益,政府统一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和病虫害防治农药;对集中成片区域采用无人 机统防统治,大幅提升了田间管理效率;在收益保障方面,所有种植户均与郎酒公司签订收购合同,以 3.75元/斤的保护价收购;同时政府对向郎酒公司出售高粱的农户给予0.25元/斤的补助,双重保障让种 植户吃下"定心丸"。今年收成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 丰收的喜悦同样体现在种植大户的账本上。麻柳滩村种植大户姜昌梅说:"今年我承包了200亩土地种高 粱,主要种植'郎糯红20',通过科学育种、无人机植保等科技手段,实现亩产约400斤,单价4元一斤, 增加收入30万余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她对未来种植充满信心。 丰收时节,晾晒成了农户们最牵挂的事。为解决种植户晾晒场地不足的问题,麻柳滩、永兴、水落等 村"两委"主动腾出宽敞的活动室院坝给农户当晾晒场。如今,院坝里铺满了红高粱,如同铺上一层"金 红地毯",村"两委"干部还不时来帮忙照看,干群同心的画面温暖又动人。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1日电 (唐洁)当前正值高粱成熟时节,泸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