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制造与发射

Search documents
电动车模式上太空?“中美太空竞争发生重大转变”
Guan Cha Zhe Wang· 2025-07-10 14:09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陷入动荡:特朗普大砍航天项目预算,并因 与马斯克的私人恩怨,突然撤销马斯克好友贾里德·艾萨克曼的NASA局长提名。 "中国在轨道上寻求人工智能(AI)优势,"美媒彭博社7月9日刊文,强行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炒作所 谓"中国太空威胁"。文章渲染称,就在NASA一片混乱之际,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其成为太空强国的计 划。 【文/观察者网 齐倩】今年5月,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 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 发射。 报道称,尽管存在成本质疑,但轨道数据中心在军事冲突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该系统可以处理大量传 感器数据,如卫星图像和海军动向,减少延迟;也不易受到地面攻击,可作为安全军事通信的中继站。 英国学者戈尔斯卡高度赞扬中方发射太空计算卫星,认为这是在太空复制其电动车成功模式。印裔美国 学者戈斯瓦米则渲染军事对抗,认为"这标志着美中太空竞争的重大转变"。 5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央视新闻 据央视新闻介绍,首发星座12颗计算卫星采用国星宇航自研的智能网 ...
【建筑建材】国内低轨星座建设加速,钙钛矿或成为降本突破口——低轨卫星行业研究系列之一(孙伟风)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19 14:06
报告摘要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全球低轨卫星加速布局,SpaceX领跑 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韩国、中国等国家的龙头企业均已公布大规模星座计划,未来几 年全球将迎来数万颗卫星的大规模发射高峰。SpaceX具备低轨星座高效部署能力,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先企 业。2024年,SpaceX的产能已达到每周生产5000个用户终端,每月生产120颗卫星,平均9天发射一次。 国内星座建设进入快车道,"国网"、"千帆"等星座计划已批量发射卫星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战略定位新兴产业,北京、上海、海南等地亦出台专项政策,推动形成商业航天 产业集群。目前国内代表性星座计划包括中国星网"国网"星座、垣信"千帆"星座等。"国网"星座共计12992颗 卫星,目前已发射46颗卫星,预计在2030年前完成约10%的卫星发射,并之后五年内完成剩余约1万颗卫星组 网;"千帆"星座共计划部署超过1.5万颗卫星,目前已分5批各发射18颗卫星,总计90颗卫星在轨运行。其发射 规划为:2025年底完成648颗发射,提供区域网络覆盖;2027年底完成共1296颗的一期建设,提供全球网络覆 盖;到2030年底,完 ...
马斯克钱包大幅缩水,星链大规模坠毁,是意外还是另有隐情?
Sou Hu Cai Jing· 2025-06-16 11:41
近段时间,很多人都关注到了马斯克星链大规模坠落的问题,从今年1月份开始,马斯克星链就陆陆续续坠毁了120多颗,每天都会有4颗 左右的卫星从天而降,导致火球从天际划过,倒也是不错的景观。不过,对于马斯克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看的风景,而是实实在在的 钱被烧了。 而他们主动坠毁的卫星也是有的,毕竟Space X发射的第一代卫星设计寿命本就只有四五年,当时发射时间在2019年,算算日子也就是近 两年要淘汰了,所以将一些快要报废的卫星直接坠毁处理,是一种降低维护成本的最优解。 其实,Space X此番主动坠毁即将报废的卫星的做法是值得我们赞许的。众所周知,无用的卫星在天上就会成为太空垃圾,而近些年太空 垃圾正在逐步增多,很多国家只懂得发射,不懂得回收。而主动坠毁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清除太空垃圾,也是为后续发射新的卫星留位 置。 当然,在主动坠毁卫星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便是坠毁的位置,虽说大部分设备会在经过大气层的时候就燃烧殆尽,但也可能存在部 分部件坠毁在地上,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域和重要军事、科研设施所在地,一旦坠毁撞击,那么后果会不堪设想。 要知道马斯克制造这些星链卫星成本在30-50万美元,虽然对于他本来来说不贵,但 ...
甘肃张掖“太空信使”划破苍穹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17 12: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未来,该公司将以"神启号02星"成功发射为全新起点,加快构建高时空分辨率全球减灾防灾干涉测量技 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星座,加速推动数据国产化,打破国外数据垄断枷锁,扭转行业对进口数据依赖局 面。 5月17日,"神启号02星"发射升空。王衡 摄 "该卫星搭载了天仪新一代合成孔径雷达载荷,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全天时、全天候 对地观测能力,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高效、稳定地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张掖星座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人杜健说。 "而随着'神启号01星、02星'与天仪研究院在轨卫星联合拓展干涉成像服务,可进一步将干涉成像测量 周期缩短至3天。"杜健说,这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已具备国际一流的星座运营能力和数据服务能 力。 中新网兰州5月17日电 (戴文昌)17日,甘肃张掖"神启号02星"搭载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如精准导航的"太空信使",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神启号02星"作为本次发射任务的焦点,它是一颗轻小型、低成本、高性能C波段SAR卫星,也是甘肃 张掖星座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继"神启号01星"之后发射的第2颗商业SAR卫星。 图为工作人员 ...
天仪研究院完成第20次太空任务 累计将37颗卫星送上太空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17 11:40
"天仪35星"所搭载的多光谱相机采用先进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通过精细优化焦距、视场角、通光口 径、光谱范围及谱段选择等光学参数,全面提升成像性能与成像质量。其在水体环境遥感应用领域具有 独特优势,能够对水体污染、水质监测、藻类生物等信息进行精准探测与分析。 5月17日,由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6颗商业卫星,搭载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 发射升空。图为"天仪42星"安装现场。 天仪研究院供图 此次发射的6颗卫星涵盖多个领域,包括1颗商业SAR遥感卫星"天仪42星",2颗光学遥感卫星"天仪29 星""天仪35星",以及3颗空间科学实验卫星"天仪34星""天仪45星""天仪46星"。6颗卫星精准入轨后,各 项遥测参数均正常,卫星帆板、天线均顺利展开,本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仪42星"作为本次发射任务的焦点,是一颗轻小型、低成本、高性能C波段SAR卫星,也是天仪研究 院与张掖星座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第二颗商业SAR卫星。该卫星搭载了天仪研究院新一代合成 孔径雷达载荷,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能够在复杂气象 条件下高效、稳定地获取高分辨率图像,还可实现 ...
刚刚,武汉这所高校成功发射卫星,可探测地质矿藏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5-17 07:24
王力哲教授表示,"地质一号"卫星的最大特点在于地质行业高光谱谱段集中精细化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高光谱载荷系统体积大、重 量大、能效利用低和部分谱段成像稳定性较弱等难题。目前,全球能够捕捉1000纳米以上的在轨高光谱遥感卫星不超过10个,其大多高光 谱卫星均采用光栅分光实现众多不同谱段获取,难以保证成像质量。"地质一号"在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提升了成像质 量。 5月17日讯5月17日12时12分,随着烈焰划破长空,主要用来找矿的"地质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悉,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服务地质行业的高光谱遥感小卫星,将极大提升我国在资源勘查、矿产监测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领域的 服务能力,该卫星在地质勘查和监测卫星的"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取得重大突破。 "地质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质行业小卫星,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联合天仪研究院、中 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浙江省地质院等单位共同研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力哲教授担任工程总师。 据介绍,"地质一号"卫星拥有强大的遥感探测能力,在可见-近红外波长范围内,主要针对水、土、矿、植被等进行 ...
将AI送上太空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Yang Shi Xin Wen· 2025-05-14 08:25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 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er 191 20 nt 164 央视 新闻 __ althis a r and the ar a Car E CM AN 1 2019 1 nd as a CHS 1 24 INP 0 1 CE RESERVED 2008 CHARLES FLEXIENT FE 12 - 1 the state the and and the 2.5% e and the al more the first the the state rock 3 20 DI 135 F THE STATES THE 200 t 1 x 首发星座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将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 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是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首次发射,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一轨12星集结 首发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构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打 ...
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看点解析
news flash· 2025-05-14 07:24
在之江实验室的"三体计算星座"指挥控制大厅,记者看到,首发卫星的第一组遥测数据已经顺利回传, 科研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后续工作中。 据介绍,通常,卫星需先将数据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但这种"天感地算"的 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 较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 据了解,本次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 联,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 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赋能卫星在轨实时处理对地观测数据,支撑科学家探索更多的未知。 记者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这是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本次发 射的一箭12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