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Search documents
隆基绿能:叠层电池研发成果连续在《自然》和《科学》在线发表
Ren Min Wang· 2025-07-08 09:00
据隆基绿能最新消息:隆基团队联合苏州大学开展研究,针对空穴传输层所在的界面复合问题,在 新型有机自组装分子材料(SAM)设计及晶硅-钙钛矿叠层器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与双 面纹理化的异质结晶硅结合,成功实现了开路电压接近2.0V,且认证效率高达34.6%的晶硅-钙钛矿串联 叠层太阳电池。这项研究为新型SAM材料的开发及进一步提升晶硅-钙钛矿叠层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 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7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隆基绿能方面表示,截至目前,隆基叠层团队已发表三篇顶级学术文章,公开了其创造的33.9%、 34.2%和34.6%三次世界纪录效率所采用的上界面双层交错钝化策略、D-A型高稳定SAMS材料和不对称 SAM型空穴传输材料创制等核心材料和工艺,展现了隆基绿能联合苏州大学、长春应化所等学术机构 针对重大关键问题协同创新攻关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构建中国叠层电池产、学、研、用良性生态贡献积 极力量。 据介绍,此前,该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研究团队,通过采用给受体共轭策 略,成功开发了一种具有开壳双自由基的新型有机自组装分子。该分子展现出优异的载流子传输能力、 在实 ...
山东能源集团:推动新材料产业“聚链成势”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04 02:16
山东能源集团聚焦国家战略产业,于2022年7月成立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作为新材料产业投资平台和 管理主体。新材料公司以"打造一流新材料产业集团"的发展定位,坚持"紧盯前沿、基金赋能、沿链聚 合、打造生态"的产业发展理念,倾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新材料公司下属10家公 司中,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4个、制造 业单项冠军企业5个。 今年1至5月,新材料公司累计完成利润较同期大幅增盈,超额完成年度考核指标平均进度。从延链补链 强链优存量,到项目并购重组拓增量;从单点技术突破,到全链集群崛起……新材料公司正以产业集群 化、智能化、高端化起势发力,用"聚链成势"的产业发展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集群化:四大产业挺起发展脊梁 光电新材料抢占未来赛道。新材料公司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攻关和产业化作为重大战略布局, 2024年建成长江以北首条百兆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线。 智能化:数字引擎驱动产业变革 在山东玻纤年产30万吨高性能玻纤智造线,自动导引小车穿梭运送原丝筒,机械臂精准完成贴标缠膜, 11层立体仓库实现"无人值守"。生产线用工从300人减少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2 09:55
2025 年 6 月 26 日,中国科学院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 隆基绿能等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 Stable and uniform self-assembled organic diradical molecules for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新型有机自组装分子设计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开发出一 种具有双自由基特性的高效、稳定且分散性优异的自组装分子材料,显著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 转换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均匀性。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 给受体共轭设计策略,成功 设 计了双自由基自组装单分子层,以促进空穴 在单分子层中的传输。 该研究设计的这种双自由基自组装单分子层表现出高光热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由于分子空间位阻设计而 得到改善的组装均匀性和大面积溶液加工性。采用先进的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薄层循环伏安法技术,研究 团队精确测定了自组装单分子层的载流子转移速率、稳定性及组装特性。 钙钛矿微模组 最终,基于上述新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小面积器件 实现了 26. ...
新材料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
Ke Ji Ri Bao· 2025-06-29 23:18
基于上述新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小面积器件实现了26.3%的光电转换效 率,微组件效率达到23.6%,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突破34.2%。同时,新材料及器件表现出优异 的稳定性,在持续运行数千小时后几乎无性能衰减,远超传统材料及器件的表现。 该研究不仅为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传输材料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难题提供了全新分子设 计范式,还通过原创表征技术建立了分子组装态性能的精准评价体系,为下一代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组 件的产业化注入核心驱动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2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秦川江、王利祥研究团队在新型有机自组装分 子设计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首次开发出一种高效、稳定且 分散性优异的双自由基自组装分子材料,显著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运行稳定性和 大面积加工均匀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上。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低成本以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方 向。但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着关键瓶颈:一方面,传统空穴传输层的制备依赖于高成本材料和复杂的成 ...
锚定“四个面向” 科技创新加速跑(一周科技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6-29 21:58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广大科学家和科技 工作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四个面向"使命。 回望近期科技进展,处处可见科技工作者锚定"四个面向",持续在科技领域深入探索的使命担当。 宇宙探索、量子技术等前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载人飞船研制再上台阶。前不久,我国成功组织实 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对飞船的逃逸救生分系统及相关大系统进行综合考核。量子研 究也再添新利器。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正式交付多家科研与产业单 位。作为服务于"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的核心设备,该系统将为多家机构提供累计超5000比特的测控 服务。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二甲苯是生产化工产品 的关键原料。安徽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日前研发出一种全新催化剂,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 料直接合成对二甲苯,拓展了变"碳"为宝新途径;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团队成功突破钙钛矿太阳 能电池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出兼具高效率、高稳定性与超轻柔特性的新型电池,为临近空间卫 星、无人机、飞艇等载具的能源供给提供了 ...
专访极电光能于振瑞:钙钛矿光伏产业化提速,“效率到应用”仍面大考
Xin Hua Cai Jing· 2025-06-27 14:56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而备受关注。 近期,极电光能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振瑞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我国钙钛矿光伏技术在世界舞台上表现亮眼,不断刷新转化效率世界纪录。然而,产 业化之路并非坦途,欧美等国企业正在钙钛矿电池技术等方向加速布局,竞争态势愈发激烈。我国要想稳固在全球钙钛矿领域的领先地位,政策支持与产业 链协同不可或缺。 全球竞逐加剧 新华财经:中国钙钛矿技术转化效率已多次刷新世界纪录,而欧美企业也在加速布局叠层电池技术,相关情况如何? 于振瑞:在最新一期的《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中,无论是小面积的钙钛矿电池还是大面积的钙钛矿组件的效率均被极电光能等多家中国机构刷新,这 表明我国钙钛矿光伏技术处于全球前列。然而,效率并不代表钙钛矿产业化的全部,产业化还需钙钛矿组件的稳效率同时提升产业链配套、产品多场景应用 检验等各环节的发展。 国外钙钛矿产业化起步早于我国,美欧日都有知名的钙钛矿企业,都在争抢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因此,钙钛矿的产业化最终国际竞争格局还没有明朗。 比如,欧洲的牛津光伏(Oxford PV)是全球钙钛矿与晶硅叠层电池技术的 ...
登上《科学》 我国科学家在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实现新突破
Xin Hua She· 2025-06-27 09:15
测试结果还显示,器件连续运行数千小时后性能几乎无衰减。秦川江研究员介绍,新材料通过分子自组 装,形成均匀薄膜,从根本上避免传统材料无序堆叠导致的组装密度损失,弥补了材料均匀性不足的缺 陷。 近十年来,钙钛矿材料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制备新能源电池时选择的关键材料。业内普遍将2025年视为钙 钛矿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年。目前,隆基绿能等数十家国内企业正在加速布局。 目前,该成果已申请1项国家专利。秦川江说,下一步,团队将积极尝试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不断提 升技术水平。(完) 新华社长春6月27日电(记者孟含琪、金津秀)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 人员成功开发出新型自由基自组装分子材料,解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空穴传输层性能不足与难以大 面积均匀制备的难题,相关技术获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效率认证。这一成果于27日在国际期刊 《科学》上发布。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 筑等领域。但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广泛使用的有机自组装分子的性能仍处于瓶颈,尤其存在载流子传 输能力不足、化学稳定性差以及大面积溶液加工难度高等关键问题,最终导致电池的性 ...
稳定性媲美商业晶硅!产业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获关键突破
Ke Ji Ri Bao· 2025-06-20 09:26
Core Insights - The research team has developed a new technology that enhances the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chieving comparable outdoor performance to commercial silicon solar cells [1][4]. Group 1: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newly developed "gas-phase assiste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llows for in-situ restructuring of perovskite surfaces, effectively isolating defect-rich surface units and suppressing irreversible ion migration [4]. -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0.16 square centimeter cell and the 785 square centimeter module reached 25.3% and 19.6%, respectively [4]. Group 2: Market Implications -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expected T80 lifespan of the module can reach 2478 cycles, equivalent to over 6.7 years of operation in a 25°C environment, suggesting an outdoor lifespan exceeding 25 years [4]. - This innovation mark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dressing their previous limitations in longevity compared to silicon solar cells [3][4].
【建筑建材】国内低轨星座建设加速,钙钛矿或成为降本突破口——低轨卫星行业研究系列之一(孙伟风)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19 14:06
报告摘要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全球低轨卫星加速布局,SpaceX领跑 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韩国、中国等国家的龙头企业均已公布大规模星座计划,未来几 年全球将迎来数万颗卫星的大规模发射高峰。SpaceX具备低轨星座高效部署能力,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先企 业。2024年,SpaceX的产能已达到每周生产5000个用户终端,每月生产120颗卫星,平均9天发射一次。 国内星座建设进入快车道,"国网"、"千帆"等星座计划已批量发射卫星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战略定位新兴产业,北京、上海、海南等地亦出台专项政策,推动形成商业航天 产业集群。目前国内代表性星座计划包括中国星网"国网"星座、垣信"千帆"星座等。"国网"星座共计12992颗 卫星,目前已发射46颗卫星,预计在2030年前完成约10%的卫星发射,并之后五年内完成剩余约1万颗卫星组 网;"千帆"星座共计划部署超过1.5万颗卫星,目前已分5批各发射18颗卫星,总计90颗卫星在轨运行。其发射 规划为:2025年底完成648颗发射,提供区域网络覆盖;2027年底完成共1296颗的一期建设,提供全球网络覆 盖;到2030年底,完 ...
SNEC光伏展总结及近期观点更新
2025-06-15 16:03
SNEC 光伏展总结及近期观点更新 20250615 摘要 BC 技术持续演进,晶科能源等企业积极布局,预计 2025 年内将有 15%的产品达成量产。产线升级需大量投资,但有助于缓解行业供过于 求的局面。隆基股份预计到年底将形成 50 吉瓦的 BC 产能,主要为二代 BC 设备。 光伏银浆新技术不断突破,银包铜和铜包银路线并行发展。晶科能源已 试跑银包铜,预计下半年效率有望超越传统方案,且节拍和成本更具优 势。铜包银替代传统银浆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大规模导入,BC 铜箔市 场体量可达 450 吉瓦级别。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取得显著进展,多家企业展示了单节及叠层组件,效 率不断提升,成本有所下降。协鑫光电和极电光能等企业在组件效率上 有所突破,但仍未达到替代晶硅组件的水平。多家企业启动巨瓦级量产 线,产业化推进仍需时日。 工商业储能海外需求爆发,差异化盈利能力显现。欧洲市场需求增长迅 猛,产品性价比高和盈利模式多元化是主要驱动因素。各环节企业纷纷 推出面向工商业储能场景的产品,更高功率、更高集成度以及 AI 智能化 管理和液冷成为标配。 Q&A 在本次光伏展会上,哪些高效产品和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次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