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撒旦探戈》
icon
Search documents
拉斯洛与李白
Hu Xiu· 2025-10-11 00:28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下午,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 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以表彰他"以末世般的远见和如熔岩般流淌的句式,揭示了人类在自行构建的形而 上陷阱中,那隔绝式的依存与永恒的轮回"。这位作家长期被誉为"先知",也许只有这样风格的人,才 更喜欢古文化和古人。 根据译者余泽民说,"1991年,他以记者身份去了一趟中国,从而迷上了中国文化,他称中国是'世界上 仅存的人文博物馆',……回到布达佩斯后,拉斯洛染上了'中国病',不仅要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而且 无论走到哪儿,都不忘搜集与中国相关的书籍,关心与中国有关的消息。在外吃中餐,在家听京剧,不 管跟谁聊天,不自觉地会提到中国,尤其迷恋古代中国,读《道德经》,崇拜李白。……李白是他最喜 爱的中国诗人。他说,大文豪科斯托拉尼·德热、大诗人沃洛什·山多尔、普利策奖得主法鲁迪·久尔吉和 小说家伊雷什·贝拉等20世纪匈牙利的重要文人,都曾以这样那样的方式翻译过李白的诗……" 这位东欧的"末日先知",是一位狂热的"李白粉"。1998年5月,在一家国际新闻基金会的赞助下,他到 中国旅行了一个月,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近十座城市。 ...
够“狠”的诺奖得主,其实中国人并不陌生
3 6 Ke· 2025-10-10 07:50
新周刊第一时间采访了最早将拉斯洛的作品翻译到国内的译者、深爱他作品的作家和读者等。他们都表示,这一次他获得诺奖是众望所归,也详细地阐述 了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被认可,在读者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读东欧作家,其实就是在读我们自己。中国和中东欧在历史、社会结构与精神气质上都有某种相似性,所以中国读者很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以表彰 其"在末世恐惧中仍能通过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洞察力的作品,重申艺术力量"的杰出成就。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图/维基百科) 他的代表文学作品有《撒旦探戈》《世界在前进》等,参与编剧作品有《都灵之马》《鲸鱼马戏团》等。他同时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曾经在20世纪 90年代来到中国"重走李白路"。对于东方古典文化的热爱,在他的作品里亦有体现。 他写的是人类的进步,人类的弱点,人类的缺陷 余泽民:翻译家 我和拉斯洛1993年就认识了。第一次翻译拉斯洛的时候,我还不是专业翻译,我只是作为朋友读他的作品。读的时候我觉得很震撼。我之前也读过很多 书,出国前也 ...
诺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我们可以叫他“好丘”
Xin Jing Bao· 2025-10-10 01:53
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克劳斯诺霍尔卡伊·拉 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克劳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这是一个名字很长的作家(准确来说是姓氏很长,因为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序和中国 一样,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如果感觉他的名字过长的话,他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好丘。这位作家很早就成 为了匈牙利的国宝级作家,而在国内,他的知名度也并不低,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与导演塔尔·贝拉大量合作,将小 说改编成电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译者余泽民的翻译,让匈牙利文学过去在国内得到了大量传播。 只是名字就能说很久的作家 对于克拉斯诺霍尔卡伊这个名字,中文译者余泽民曾经表示,自己在认识了这位作家二十年、学习了多年的匈牙 利语后,才能勉强一口气把它说出来。而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家族并不是这个姓 氏。这个姓氏来源于一座名叫克拉斯诺霍尔卡的城堡(这座城堡本属于奥匈帝国,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该地区 被划分给斯洛伐克),他的爷 ...
匈牙利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
Huan Qiu Shi Bao· 2025-10-09 23:06
英国《卫报》称,拉斯洛以超长句式、反乌托邦主题、忧郁的情感基调以及文本中持续不断的张力著 称,评论界常将他与果戈里、梅尔维尔、卡夫卡等文学巨匠相提并论。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介绍,拉斯洛是中欧传统史诗作家中的杰出代表。已故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曾评 价他为"匈牙利当代启示录大师",德国作家塞巴尔德亦对其创作视野的普世性给予高度认可。由于拉斯 洛的作品仅有少数被翻译成英文,文学评论家詹姆斯·伍德还曾写道,他的书"像稀有货币一样被广泛传 播"。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克劳斯 瑙霍尔考伊·拉斯洛,以表彰他"震撼人心、富有远见的创作,在灾难与恐惧的时代,重申了艺术的力 量"。 据路透社报道,拉斯洛于1954年出生在匈牙利南部小城久洛市,父亲是律师,母亲在社会福利系统任 职。1985年,他出版了处女作《撒旦探戈》,这部小说以与他故乡风貌相似的偏远农村地区为故事背 景,一经问世便在匈牙利文学界引发强烈反响,后续还被该国知名导演贝拉·塔尔改编为一部时长7小时 的电影作品。 尽管拉斯洛长期以"漂泊"的姿态在世界各地游历,但始终坚持用匈牙利语进行写作。在他看来,母语 ...
匈牙利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
第一财经· 2025-10-09 15:21
上个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出版了拉斯洛的短篇小说集《世界在前进》,浙江文艺出版 社也于2023年出版了《反抗的忧郁》《仁慈的关系》。 匈牙利著名导演塔尔·贝拉导演了拉斯洛原创或编剧的多部电影,由《撒旦探戈》改编的同名电影 是影史经典之作。 余泽民和拉斯洛认识于1993年春天,他们之间有长达32年的友谊,他写过文章《克拉斯诺霍尔卡 伊和我》,为国内读者介绍这位匈牙利作家的人生和写作。 1954年,拉斯洛出生在匈牙利西南部的久洛市,父亲是律师,母亲在地方政府做社保工作。少年 时代,他是小有名气的爵士钢琴手,读完职高的拉丁语专业后,学了两年法律,准备子承父业。但 是,他喜欢上了文学,在哥哥的朋友那里听到"卡夫卡"的名字,听他们讨论 《城堡》,开始与卡 夫卡笔下的K.产生情感共鸣。 1977年,拉斯洛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同年,由于忍受不了法学的枯燥,转到罗兰大学文学院 读大众教育专业。1983年,拉斯洛大学毕业后,抱着用文化拯救贫困的愿望离开都市,到一个吉 普赛人聚居的小镇当图书管理员。他在那里开设了"读书课",还从城里请来演员、作家跟孩子们 见面。再后来,不仅孩子们,镇上的成年人也成了文化馆的常客。但是一 ...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
Di Yi Cai Jing· 2025-10-09 14:51
拉斯洛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动身去中国之前,他特意造访了几位汉学家,请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好丘"。 10月9日晚上,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拉斯纳霍尔凯(László Krasznahorkai)获此殊 荣,"他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的恐怖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失业后,拉斯洛开始打各种短工,《撒旦探戈》的灵感就源于那段生活经历。他告诉余泽民,那段时间自己过着 流浪生活,每三四个月就会换一个工作,或到另一座城市或乡村生活。他曾在一个奶牛养殖场值夜班,夜里一个 人守着三百头奶牛。有一次,房东要阉割小猪,让他当帮手。"我要在庭院里抓住小猪的两条前腿,一个身穿长大 褂、一声不语、样子吓人的大鼻子男人跪在小猪的两条后腿之间,用一把锋利的尖刀为小猪做手术。我实在无法 忍受这个场景,慢慢抬起头来。我将头越抬越高,直到看见最高的屋顶,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刚刚升起的太 阳。那轮太阳非常巨大,棕色的,就像一个世界末日开始的信号。我们干完活后,我进到屋里,但是并没有躺 下,而是坐下来写 《撒旦探戈》。因为那一刻的景象,使整部《撒旦探戈》在我的脑子里完成,我只需把它写下 来。" 余泽民 ...
余泽民谈拉斯洛新作《温克海姆男爵返乡》:一场漫长的毁灭
Xin Jing Bao· 2025-10-09 14:34
版本:译林出版社 即将出版 1985年,三十一岁的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出版了他的长篇首作《撒旦探戈》,可以说出道即高峰,而他开始 写这本书,是在二十八岁。在20世纪80年代的匈牙利文坛,《撒旦探戈》与艾斯特哈兹・彼得的《小说导论》、 纳道什・彼得的《回忆之书》一起构成匈牙利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壮观风景。《撒旦探戈》对冷战时匈牙利的政治 乃至人类困境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文学的结构和语言上也形成了自己繁复、黏稠、幽邃、阴郁的哥特式风格,为 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1993年在德国获得了年度最佳图书奖,并被美国评论家苏珊・桑塔格不吝溢美地称为"能与 果戈理和梅尔维尔相提并论的匈牙利启示录大师"。 《撒旦探戈》通过匈牙利大平原上一座小城中众人的命运,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从绝望到希望再到绝望"的历史 轮回,有如魔鬼的探戈,进一步退一步,时快时慢,充满抵抗。1989年,作者又创作出《反抗的忧郁》,让一个 世界上最大的鲸鱼标本随一个巡回表演的马戏团出现在小城的广场上,阴谋与恐惧,让本来沉郁、压抑的小城一 夜间失序,卷入疯狂,而巨鲸的死眼睛目睹了东欧政治的怪诞寓言。之后的二十几年,作者又写了好几部书和电 影剧本,故事背景有的发生在 ...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获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0-09 14:31
拉斯洛还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余泽民和拉斯洛是多年好友,他曾回忆,1991年拉斯洛以记者身 份去了一趟中国,自此迷上了中国文化。在拉斯洛的眼中,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还要求 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在外吃中餐,在家听京剧,无论走到哪儿,拉斯洛都不忘搜集与中国相关的书 籍,关心与中国有关的消息。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天舒)北京时间10月9日,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 霍凯(László Krasznahorkai)凭借其"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获奖,评委会特别强调其作品"在世 界末日的恐怖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是匈牙利著名小说家和编剧,1954年1月5日出生于匈牙利东部小镇久洛,其作品 以后现代主义小说与反乌托邦、忧郁主题而闻名。其作品对人类命运做出了深刻的思索,常被形容 为"压抑但引人入胜",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界。 1985年,拉斯洛发表处女作《撒旦探戈》,为他带来巨大声誉。1994年,《撒旦探戈》被贝拉·塔尔改 编为7小时的史诗电影,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他曾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科苏特奖等重 要奖项,作品《撒旦探戈》《仁慈的 ...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拉斯纳霍尔凯:末日恐怖,天使瞪目
经济观察报· 2025-10-09 13:58
菩萨低眉,以示见不得众生皆苦的仁慈;但作为他笔下反复召 回的意象,克拉斯纳霍尔凯的天使总是降临于末日现场,始终 大瞪双目,作为历史废墟中的审视装置,逼迫个体在逼仄现实 与超越性之间承受一道无法闭合的缝隙。 作者: 李佩珊 封图:视觉中国 但也如作家哈里·昆兹鲁(Hari Kunzru)所评价的,克拉斯纳霍尔凯的叙事同样是"充满人文关怀 的洪流",以无比宏大的好奇心包容世间万象,而这种好奇心源自他对人类终极处境的关切与对"现 实的真实"的执着。克拉斯纳霍尔凯无数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人类要直面当下的现实,不应逃避于 未来幻想。他认为自己坚持的是一种"无妥协的人文主义立场",用漫长而完整的句子容纳那些无法 简化的人类经验。克拉斯纳霍尔凯所"重新申明"的那种艺术力量之所以举足轻重,正在于它所采取 的形式——一种对现实深处持续观察与批判的方式。这种写作超越个人经验,直指人类文明结构中 的病灶。 "句号属于上帝。"克拉斯纳霍尔凯如是说。凡尘俗世中那些需要巨大勇气才能表达的爱与痛,不可 能被切割成短促的片语句读,只有不间断的长句,才能承载我们这个支离破碎世界中的全部矛盾与 丰富性。他选择以一种近乎史诗的连续笔触,来对抗现代生 ...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获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曾多次到访中国
Hu Xiu· 2025-10-09 11:5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通财经,作者:王鹏凯,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瑞典文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颁奖词 称,"他那富有感染力与远见卓识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惧之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1954年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有犹太血统的中产家庭, 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社会保障管理员。在大学期间,拉斯洛先后修读法律和匈牙利语文学,毕业后 即以独立作家身份谋生。 1985年,拉斯洛的首部小说《撒旦探戈》大获成功,帮助他跻身匈牙利乃至世界当代文坛前列。小说从 多个视角进行叙述,仿照探戈舞步的结构,前进六步,后退六步,每一章都是不分行的长段落,故事大 多数情节发生在匈牙利一个破败的村庄,村民们几乎与世隔绝,直至两个伪装成救世主的骗子出现,点 燃了所有人的希望,将他们带往所谓的"应许之地"。这部小说曾被电影大师塔尔·贝拉改编为同名电 影。 1987年,拉斯洛移居德国柏林,两年后出版小说《反抗的忧郁》,故事中,一个诡异的马戏团在乡镇展 出了一具巨大的标本——一整头鲸,不久暴力爆发,整部小说可以被视为对西方文明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