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港壹号牛奶

Search documents
晨光乳业“供港”商标被指擦边 产品多次抽检不合格黑猫投诉34条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5-22 00:14
一个好的商标能让消费者快速记住,有的商标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近日,晨光乳业"供港壹号"商标被指"擦边"。有消费者发帖称,在中国香港从未看到过供港壹号牛奶。 对此,有媒体报道称,晨光乳业客服表示,供港壹号产品诞生以来到现在都有在香港售卖。同样是企业 官方客服,有的则表示,"并不供应香港"。 晨光乳业称:"'供港壹号'是201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推出的纪念版包装。" 由此来看,晨光乳业使用"供港壹号"商标已有8年。 一位律师表示,从普通消费者的认知来看,"供港"等同于"供应香港",暗示产品专门供应香港地区市 场,是专门的"供港标准",加上企业模糊和"擦边"的宣传,容易误导消费者。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工商信息发现,晨光乳业旗下拥有"供港壹号"(啤酒饮料)、"供港壹号"(食 品)、"供港"(啤酒饮料)、"供港"(食品)等多个与"供港"相关的商标。 需要注意的是,晨光乳业曾经被多次曝光产品不合格,原因为牛奶菌群不合格、气味项目不合格等。 官方对是否供应香港说法不一 近日,晨光乳业"供港壹号"商标被指"擦边"。有消费者发帖称,在中国香港从未看到过供港壹号牛 奶,"晨光供港壹号到底供不供港"话题登上热搜。 有消费者表 ...
5.21犀牛财经早报: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打出“限购牌” 叮咚买菜供应链规划总监获刑
Xi Niu Cai Jing· 2025-05-21 01:39
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打出"限购牌" 近期,多只绩优北交所主题基金打出"限购牌",以维护策略有效性及投资者利益。此外,多家基金公司 重塑旗下北交所主题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同时加码调研,在高波动的"北证赛道"上加速突围。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北交所主题基金的业绩随着行情水涨船高,近八成产品年内净值涨幅超过 30%,多只产品的同类业绩排名靠前。(上证报) 市场活跃机会增多 公募指增产品超额收益"加速跑" 今年以来,A股市场活跃度较高。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基金抓住波段机会,近八成产品跑赢了业绩比较基 准,达到了指数基础上的超额收益效果。其中,跟踪中证1000、中证2000等小微盘宽基指数的指增产品 超额收益尤为显著。记者采访多位公募量化基金经理了解到,今年整体市场活跃度较高,相对有利于量 化策略发挥作用,尤其是成长类因子、交易行为类因子等表现较为突出,整体贡献了较多的超额收益。 随着业界逐渐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投资者会更关注超额收益的稳定性,指增产品未来也要更侧重获 取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不仅要分散超额收益来源,还要控制好风险敞口。(中国证券报) 低利率改变打法 私募"弃债投股" 从渠道处获取的私募最新 ...
晨光乳业被指商标擦边:“供港壹号”到底供不供港?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9 10:25
智通财经记者 | 卢奕贝 智通财经编辑 | 牙韩翔 供港壹号牛奶到底供的哪个港? 继"千禾0"、"壹号土"后,深圳市晨光乳业旗下的"供港壹号牛奶"也被消费者质疑"供港"仅为商标,而 不是供应香港的产品。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发帖称,"在香港三十年没见过,他一定是说蛇口港""看 到'供港'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这牛奶是供应香港的,但事实可能并非这样。" 目前,中国内地售卖的"供港壹号牛奶"有两种包装,一种是有TM标记的"供港TM"商标,一种是"供港 壹号®"商标。TM标记表示该商标正在申请注册或已经提交注册申请但尚未获得批准,因而并不受国家 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认可。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注册记录显示,该公司先后申请了"供港一号""港贡一号""供港壹号""供港"等多 个商标,涉及果汁、奶茶、牛奶制品等多个品类。目前仅有"供港壹号"商标状态显示为"注册商标",该 商标专用期限为2018年02月07日至2028年02月06日。 而晨光乳业所谓奶源供港,则需要追溯到1970年代。 官网资料显示,晨光乳业前身是深圳光明农场,1975年,光明农场开始了作坊式的人工挤奶,生产鲜牛 奶。因此,产量、销量较少,鲜奶主要供应出境香港。1 ...
“供港”牛奶不供港?擦边商标终将被市场“驳回”| 新京报快评
Xin Jing Bao· 2025-05-18 13:56
▲某电商平台上的"供港壹号"牛奶营销图片。图/网络截图 "供港"牛奶实际并不供港?又一企业被质疑玩文字游戏。 据《中国消费者》报道,日前,多位消费者向投诉平台反映,深圳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供港壹 号"盒装牛奶,实际并未供应香港,打商标注册擦边球,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商标法的立法初衷是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防止市场混淆。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却可能会利用商标审查 的主观性差异和实际使用场景的复杂性,在商标内容中做文章,在使用中通过"文字游戏"制造营销卖 点。 例如,实际并不供应香港市场的"供港"产品,就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从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近期爆出的食品领域一系列的"心机商标"现象,说明在商标申请审查和商标使用监管中,需更加重视核 查相关产品使用场景的真实性和消费场景的复杂性。 监管部门可以此事件为契机,完善商标审查和消费者保护机制,对涉嫌玩套路、误导消费者的商标和商 家进行合理甄别和依法处置。 实际上,即使商标注册成功,也并非就万事大吉。商标法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如违反该法规定,或 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该注册商标也将无效。 从酱油,到酸奶、猪肉,近来,多个商家被曝光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