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用后付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先用后付”与“免密支付”便捷背后:中老年群体面临消费“迷雾”
Sou Hu Cai Jing· 2025-10-27 05:39
随着"先用后付""免密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加速渗透,中老年群体正成为这一创新浪潮中的特殊用户。 从电商平台到生活缴费,这些以"一键下单""0元购"为卖点的功能,在简化支付流程的同时,也悄然将 部分中老年用户推向非理性消费的漩涡。 实测环节暴露出更多问题。记者对淘宝、拼多多、小红书等平台进行测试发现,开通免密支付通常仅需 同意协议并输入密码,而关闭功能则需跳转至微信、支付宝或经历5步以上操作。部分平台甚至默认勾 选"先用后付"为优先支付方式,用户在抢购商品时极易误触。例如,拼多多"多多钱包免密"开通后,点 击"马上抢"即可直接完成支付,无需二次确认。 "开通像点外卖一样简单,关闭却像走迷宫。"68岁的李女士抱怨道。她曾尝试关闭某平台的免密支付, 但在设置中翻找半小时仍未找到入口,最终不得不求助子女。这种"易开难关"的设计,加剧了中老年群 体对资金安全的担忧。 平台推广新型支付方式的背后,是提升交易转化率的商业逻辑。某支付机构人士透露,免密支付可缩短 支付流程,降低用户放弃率,尤其在秒杀、直播抢购等场景中效果显著。微信支付方面也表示,免密支 付在公交地铁、水电缴费等场景中可提升用户体验。然而,专家指出,这种便利性 ...
适老支付的“默认隐忧”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0-26 15:50
"先用后付"与"免密支付"以其无需繁琐操作的便捷性,涌入中老年人这个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从电商 平台的日常购物,到社交软件的服务充值,再到生活缴费的快捷结算,各类新型支付功能以"高效便 捷"为标签加速覆盖消费场景,也逐步融入中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但在这背后,一场关于"便利"与"隐 忧"的博弈,正在无数用户的指尖悄然上演。各家平台的先用后付、免密支付功能究竟是如何设置的? 背后有哪些考虑?针对中老年人群又有哪些特殊功能?北京商报记者对多家平台展开了实测和采访。 调研 支付"无感",非理性消费增加 学会网购的第七年,王阿姨在"先用后付"上栽了跟头。 "这两年我偶尔会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一些蔬菜、水果。前段时间,我又下单了一桶食用油。"10月19日, 王阿姨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道。 而在下单两天后,王阿姨望着陆续到货的五桶5L食用油傻眼了,赶忙向家中子女询问为何会出现这一 情况。根据王阿姨提供的截图信息,其所购买的五桶食用油付款金额均为0,在实付金额旁边,有绿色 小字标注了"先用后付"。 据王阿姨回忆,正是因为下单后未显示扣款信息,叠加该电商平台的"拼单"玩法,她便认为是拼单失败 导致的未扣款,自己也未能购买成功,由此出现 ...
适老支付调查(上)|免密支付成扣款刺客:诱导式设计,退订如走迷宫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0-26 05:52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对十余名具有网购经验的中老年人进行调研采访,其中大多数用户曾遭遇小额免密支付被动开通或误操作开通的情况,先用后付更是让 不少用户陷入重复购买的困局,有人购买了五桶食用油,还有人购买了两袋大米。新型支付方式下,不少中老年人在"以为免费"的认知中被动消费,在"无 需输密码"的便捷中遭遇未知扣款。 与年轻人的熟练驾驭不同,多数中老年人对支付规则的认知存在天然短板,多数受访用户认为,先用后付、免密支付这类新型支付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无法满足中老年群体对于支付工具"简单、安全"的核心需求。 这类移动支付便利产物,渐成中老年人生活中的"甜蜜负担"。 "先用后付"与"免密支付"以其无需繁琐操作的便捷性,成为年轻群体的支付首选,而如今,这股便捷支付风潮正悄悄跨越年龄壁垒,涌入中老年人这个规模 庞大的用户群体。 从电商平台的日常购物,到社交软件的服务充值,再到生活缴费的快捷结算,各类新型支付功能以"高效便捷"为标签加速覆盖消费场景,也逐步融入中老年 人的数字生活。 "无感"支付,成非理性消费诱因 学会网购的第七年,王阿姨在"先用后付"上栽了跟头。 "都说拼多多上拼单便宜,这两年我偶尔会在拼多多软件上购买一 ...
适老支付调查(下)|亲测:便利外衣下的“默认隐忧”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0-26 05:52
"本想网购一桶花生油,结果收到五条快递信息,五桶油排着队送到家里来……"消费者王阿姨近日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了这一让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她起初 并不知晓是何原因,直到翻出支付订单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随手勾选的"先用后付",让钱包"悄无声息"地帮她买了单。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当消费者在购物平台薅"0元下单"羊毛时,付款页系统"自动推荐"的支付方式常被忽略;当部分中老年群体对着"先用后付"的账单一 头雾水,在App的"设置""我的""支付管理"中反复寻找关闭入口时,一场关于"便利"与"隐忧"的博弈,正在无数用户的指尖悄然上演。 在功能开通环节,平台的"便捷性"发挥到了极致,这无疑便利了消费者的购买,但如何在层层设置中关闭功能,却也让部分不熟悉操作的消费者犯了难。 究竟,各家平台的先用后付、免密支付功能是如何设置的?背后有哪些考虑?针对中老年人群又有哪些特殊功能?北京商报记者对多家平台展开了实测和采 访。 亲测:优先勾选,关闭复杂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对包括淘宝、拼多多、小红书、携程等在内的多家主流电商购物、生活服务平台免密支付及先用后付功能,进行了全方位实测。 功能开通环节上,通常来看,平台会在用户确认商品、选择支付方 ...
莫让免密支付成为老年人的“甜蜜负担”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0-22 15:38
当爱网购的长辈手机"莫名其妙"被扣钱,或是家中突然收到一堆重复下单的商品,追溯源头,往往是无 意间开通的"免密支付"或"先用后付"在作祟。 这也是很多老年用户普遍面临的困境。很多老年用户曾被动或误操作开通小额免密支付,"先用后付"更 让不少老人陷入重复购买的困局。 这份负担的甜蜜底色,源于其追求极致便捷的设计初衷,可当这份便利以"被动接受"的方式降临,却渐 渐异化为沉重的"甜蜜负担"。 许多老人只是在子女远程指导下完成购物步骤,却在不经意间开启了自己从未理解的支付权限;有的则 在平台结算时遭遇页面突然跳转,误将开通免密支付的确认键当作付款键点击,等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数字时代的操作逻辑,正在老年人面前筑起一道道隐形高墙。弹窗提示一闪而过,默认勾选的选项暗藏 玄机,密密麻麻的协议条款更令人望而生畏。这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流程,对反应速度减慢、数字素养 参差不齐的老年人而言,无异于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更令人困扰的是"开通容易,关闭却步履维艰"的现实。开通功能只需一键确认,关闭却要像走迷宫般在 微信、支付宝与购物平台间反复跳转,藏在设置深处的关闭入口往往需要五六步才能找到,即便年轻人 也要耗费功夫,更别提不熟悉手机 ...
【西街观察】莫让免密支付成为老年人的“甜蜜负担”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0-22 14:53
许多老人只是在子女远程指导下完成购物步骤,却在不经意间开启了自己从未理解的支付权限;有的则 在平台结算时遭遇页面突然跳转,误将开通免密支付的确认键当作付款键点击,等反应过来已为时已 晚。 数字时代的操作逻辑,正在老年人面前筑起一道道隐形高墙。弹窗提示一闪而过,默认勾选的选项暗藏 玄机,密密麻麻的协议条款更令人望而生畏。这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流程,对反应速度减慢、数字素养 参差不齐的老年人而言,无异于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更令人困扰的是"开通容易,关闭却步履维艰"的现实。开通功能只需一键确认,关闭却要像走迷宫般在 微信、支付宝与购物平台间反复跳转,藏在设置深处的关闭入口往往需要五六步才能找到,即便年轻人 也要耗费功夫,更别提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 当爱网购的长辈手机"莫名其妙"被扣钱,或是家中突然收到一堆重复下单的商品,追溯源头,往往是无 意间开通的"免密支付"或"先用后付"在作祟。 这也是很多老年用户普遍面临的困境。很多老年用户曾被动或误操作开通小额免密支付,"先用后付"更 让不少老人陷入重复购买的困局。 这份负担的甜蜜底色,源于其追求极致便捷的设计初衷,可当这份便利以"被动接受"的方式降临,却渐 渐异化为沉重 ...
警惕“先用后付”消费模式“套路”消费者
Ren Min Wang· 2025-10-14 01:02
二是"免密"支付,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该支付模式下,消费者从下单到收到货品,再到免密 支付自动扣款,全程无需输入支付密码、验证码或者人脸识别,消费者的钱包处于"裸奔"状态,当手机 丢失、账号被盗时更是面临着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账户的消费风险。当自动扣款使用过一次免密支付功 能后,后续可能出现扣款金额莫名跳涨、免费试用变"自动续费"、退货阶段仍自动扣款等情形,潜藏着 更多消费"黑洞"。同时,该支付模式涉及大量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信用卡和银行账户,一旦这些 数据遭到泄露,消费者的财产与隐私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三是"信用"消费,极易触发个人征信雷区。消费者"0元下单"本质上是一种信贷消费,平台根据用 户消费历史和信用评分,给予一定的预支额度,若用户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付款,平台则将预支款转为贷 款。有些电商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信息共享,若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先用后付",可能因未 按时还款产生逾期费用,甚至出现征信风险。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案例显示,一消费者因未收到网购货 物而没有按期支付货款,被微信支付分系统扣减信用分20余分,导致其"先用后付"权益被平台强制终 止。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依法得到有效保障。 ...
点个外卖天天被催债,叫个车越来越贵……一键踩“坑”,“方便”了谁?
Huan Qiu Wang· 2025-10-13 02:35
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相关问题的消费者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不少,其中老年人 占大多数。各平台在优化服务过程中,不断推送新的服务产品,以弹窗等形式放在了页面最显眼的位 置,甚至把其他常用选项特意弱化。用户一旦好奇点击或误触,便一键完成了订购,想退订可就没那么 容易了。 点外卖却天天被催债 蔡女士今年70岁了,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想自己学着点外卖。儿子张先生给母亲的手机下载了外卖 App,往微信里存了零钱,叮嘱母亲,付款的时候点击微信支付这个选项就可以了。老人听得仔细,还 专门拿本记了下来。 前几天,张先生接到母亲的一通电话,问美团月付怎么还款,张先生起初没太在意,说微信就能还。等 接到母亲第二通电话时,老人声音已经哽咽了:"儿子,妈可能让人骗了,我欠外债了!" 见情况不对,张先生赶紧回到母亲家,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9月的一天,蔡女士用App给自己点外 卖,却发现手机界面上微信支付的选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团月付服务的推送。蔡女士说她并不理 解什么叫"月付",只是看到当时原本40多元的餐费在使用这项服务的情况下便宜了至少一半,这样 的"优惠"力度让她心动点击并完成了订单。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