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5G基站

Search documents
30天“最后通牒”?欧盟要中国必须交出稀土,局势愈发严峻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5:47
其实不是因为欧洲企业获得不了稀土。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想要通过这种炒作,对中国施加压力。他们现在的要求,甚至可能不是获得稀土,而是对中国新的 监管流程感到不满,故意炒作所谓"稀土武器化",企图展开对华舆论战。甚至以此逼迫中国撤回这套监管,或者不能对他们用上这套监管审核流程。比如就 在欧盟一边求着中国给他们解决稀土问题之际,他们一边还在恶意炒作所谓的"稀土武器化"。 凤凰卫视报道,欧盟驻华大使表示,磁铁短缺对欧洲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希望中方可以在7月解决对欧的稀土磁铁出口问题。另外,据美媒报道,中方近 期要求在华的稀土企业要提供专业人员名单,以确保其不会向外泄密。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在北京会见中国外长王毅时表示,欧盟希望中方可以在下个月解 决对欧稀土磁铁出口问题。 伊娃·瓦莱·拉加雷斯(中) 欧盟(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欧盟喊话中方解决稀土问题的当天,我王毅外长在京集体会见了欧盟及成员各国驻华使节,总共27国代表,其中就有托莱多。在这次会 面中,王毅外长围绕中欧关系的今后发展,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一是坚持相互尊重,欧盟应当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坚持伙伴定位,指出中欧是伙 伴关系,既不是对手,也不是敌人;三是 ...
欧盟希望中国30天,解决稀土供应问题,否则冯德莱恩取消访华?
Sou Hu Cai Jing· 2025-06-27 01:00
随着中欧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日临近,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七月访华行程的提上日程,中欧关系再次进入关键时期。近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欧盟 及其成员国驻华使节举行了一次重要的集体会见,就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设性建议:坚持相互尊重,坚守伙伴定位,以及坚持多边主义。这次会 见旨在为即将到来的高层访问营造积极氛围,深化双方的理解与合作。 稀土产业已成为中国手中的一张王牌。欧盟想要轻易获得稀土供应,绝非易事。只有在付出对等利益的前提下,中欧双方才能展开务实的对话与合作。 然而,就在中欧外交积极互动的背景下,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浮出水面。据彭博社报道,6月25日,欧盟驻华大使向中方表达了欧洲企业对于稀土供应中断 的担忧。大使表示,欧洲企业对稀土断供感到恐慌,认为这对它们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希望中方能够理解。他还指出,中欧贸易和经济关系正面临 挑战,相关高层对话停滞,自2023年以来几乎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欧盟驻华大使更进一步表示,希望能在冯德莱恩访华之前解决稀土供应问题,这暗示欧 盟希望中国在未来30天内恢复对欧洲企业的稀土供应,否则可能影响冯德莱恩的访华计划。 首先,关于稀土管制,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如果 ...
社评:拆掉华为基站让巴拿马更安全了吗
Huan Qiu Shi Bao· 2025-06-15 09:21
"巴拿马决定移除华为基站",这两天受到不少西方媒体的关注。但宣布这一决定的并不是巴拿马当 局,而是美国驻巴拿马大使馆。该使馆周三发表声明说,美国将斥资800万美元,用"值得信赖的美国技 术"取代华为在巴拿马的电信基站,还宣称此举旨在"对抗中国在西半球的恶意影响"。这份精心包装 的"安全礼单"信誓旦旦地宣称,能让巴拿马"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电信系统",从而加强双方"共同安全"。 这一看似"慷慨"的援助计划,实则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对主权国家实施技术霸凌的又一例证。 华盛顿口口声声要削减政府开支,取消了面向"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许多援助项目,而这次却 慷慨解囊800万美元。但历史经验告诉人们,美国越是积极热情地提供"帮助",甚至自掏腰包要搞"建 设"的时候,往往不是什么好兆头。美国以800万美元炮制的"安全神话",实为三重复合陷阱:经济上的 敲诈勒索、技术上的开倒车、发展上的慢性绞杀。有数据显示,5G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拉美和加勒比 地区国家生产力和经济增长,预计到2035年将为该地区带来3.3万亿美元的增值以及9万亿美元的生产力 提升。而美式"技术阉割"将直接延缓这一进程。这份800万美元的"礼单",是巴 ...
黄奇帆新沪商大会最新演讲:主要观点以及对未来经济判断有哪些?
Sou Hu Cai Jing· 2025-04-27 04:17
黄奇帆在新沪商大会的演讲中,围绕 "中国制造 2025" 的十年发展历程与未来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核心观点,并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 作出重要判断。以下是其演讲的主要内容及对未来经济的展望: 一、"中国制造 2025" 的五大标志性成就 黄奇帆指出,经过十年实践,"中国制造 2025" 在五大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重塑了全球制造业格局: 尽管面临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近十年中国年均吸引外资超 1200 亿美元,较前十年翻番。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 15% 的税收、30% 的高端装备 出口和 50% 的服务贸易附加值,形成 "以市场换技术" 的良性循环。 二、对未来经济的三大核心判断 全球制造业地位巩固 中国制造业规模自 2010 年超越美国后,连续 14 年稳居世界第一。2024 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 34%,是美国的 2 倍、欧盟的 3 倍3。这 一成就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在于质的突破:芯片、船舶、特高压输电等领域实现技术自主,从 "跟跑者" 转向 "并跑者" 甚至 "领跑者"。例 如,14 纳米芯片量产、7 纳米技术进入试产阶段,国产芯片出口规模达 1500 亿美元,首次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供应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