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
Search documents
“反内卷”:治理逻辑与产业影响
ZHONGTAI SECURITIES· 2025-11-23 12:04
"反内卷" :治理逻辑与产业影响 证券研究报告/策略专题报告 2025 年 11 月 23 日 * [10] M. C.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80003 Email:xuchi@zts.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0120003 Email:zhangwy01@zts.com.cn 3、《利率下行周期中的高股息增强 策略》2025-09-10 2025-11-07 报告摘要 2025-09-12 | 引言: | 4 | | --- | --- | | 一、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五五"规划:"反内卷"政策脉络 | 4 | | 二、"反内卷"宏观背景:内需不足导致"价格"压力显现 | 5 | | 三、上一轮"供给侧"政策如何演绎? | 9 | | 四、本轮"反内卷"政策宏观环境有何不同? | 12 | | 4.1 宏观环境的根本变化 12 | | | 4.2 产业基础的全新格局 14 | | | 4.3 政策取向的结构性调整 | 15 | | 五、本轮"反内卷"的战略逻辑:"扭转通缩"转向"提高产业议价权" 16 | | | 5.1 为何本轮"反内卷"或成为服务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抓手? ...
稀土王牌失效了,法日开建的全球最大稀土工厂,可能面临成本问题
Sou Hu Cai Jing· 2025-11-23 06:31
烧钱的无底洞:第一张致命牌是资金,或者说,是无休止烧钱的噩梦。2.16亿欧元看似很多,但这只是用来建设厂房、购买设备、调试生产线的基础开支, 真正的烧钱大头在后续的运营上。欧洲的人工成本非常高,一个资深工程师的薪水至少是亚洲的两到三倍,这还不算高额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让每一项 人力成本都显得沉重而不可忽视。 更糟糕的是能源问题,工厂建在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废弃天然气园区,电力依赖核电和进口天然气。只要地缘政治局势稍有波动,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就可能暴 涨。业内人士测算,仅能源成本一项,就比中国的同类工厂高出50%以上,单位产品的综合成本是中国的2.5倍。这样一来,如何在这种高成本环境下维持 生意呢? 前言:在法国西南部,一场围绕稀土资源的国际赌局悄然展开,法日两国联手,拿出了2.16亿欧元的赌注,目标是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数十年的垄断地位。 欧盟视其为战略项目,巴西也迅速加入其中,局势变得异常紧张。这场豪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然而,赌局背后隐藏的致命弱点又是什么呢?这场豪赌真的 能够撬动中国在稀土领域的铁板吗? 2.16亿欧元,一场注定失败的赌局:赌局已经开始,筹码已经下定。2.16亿欧元的投资数额,足以让任何人驻足观 ...
“拯救”安世、稳定德国、抵御美国,稀土“王牌”还能用多久?
Sou Hu Cai Jing· 2025-11-22 18:14
这篇国际评论,主要来分析下中国稀土的重要战略地位。 从安世半导体主动归还控制权,到欧盟紧急邀约磋商,再到美国关税战,稀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资源战争,早已成为全球格局博弈的核心战场。 中国用数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贱卖资源"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全球重稀土供应垄断优势,让这张牌的威力持续释放,只是这张"王牌"还能用多久呢? 不可复制的优势 稀土的战略价值,首先体现在令人咋舌的暴利空间,巨大的价格差催生了疯狂的走私产业链,走私分子将稀土氧化物伪装成化妆品原料、滑石粉等普通商 品,或通过第三国转运的隐蔽方式,企图规避监管。 早在2012年,中国稀土走私量就已占到实际出口量不少份额,每年至少2万吨,而2024年经转口至美国的相关产品激增300%,最终流向特斯拉、雷神等企 业。 中国的管控升级,引发全球连锁反应 欧洲市场上,氧化镝价格从250美元/公斤跃升至1000美元/公斤,氧化铽更是一度涨至4000美元/公斤,欧盟不得不紧急邀约中国磋商,德国外长也火速改口 要求重启对话,美国国防部以4亿美元收购相关企业股权,高价采购稀土,溢价高达74%,却仍难改依赖格局。 日本紧急与美国签署供应协议,但其主导的莱纳斯产业链存在致命短 ...
欧盟急筑矿产防线?中国手里牌更硬
Sou Hu Cai Jing· 2025-11-22 17:12
11月21日,欧盟又放出一记大招。负责产业战略的执行副主席斯特凡纳·塞茹尔内公开表态,计划设立专门中枢机构,统筹关键矿产的采购与储备。这话看 似针对内部管理,实则剑指美国——明摆着要跟美国在全球矿产市场上"抢地盘",而这盘大棋里,中国的身影格外关键。 现在的局面很微妙:美国靠霸权抢资源,欧盟靠机构补短板,中国则手握技术和产能王牌。欧盟想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可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中方 早就亮明态度:合作可以,但不能"吃饭砸锅"。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欧盟会收敛"背刺"行为,好好跟中国谈矿产合作吗?面对欧美围堵,中国该如何进一步巩固矿产供应链优势?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 看法。 细品塞茹尔内的行事风格,堪称"务实又矛盾"。他公开把"防美国主导"挂在嘴边,姿态摆得强硬,但对中国却讳莫如深——字里行间没提半句"对华脱钩", 这背后全是现实考量。要知道,欧洲企业向中国提交的约2000份稀土进口申请,一半刚获批准,欧盟急着催剩下的尽快通过,根本不敢得罪供应链"金主"。 可转头就搞小动作,一边扬言要在爱沙尼亚建稀土厂"去中国化",一边加码对中国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种"一边吃饭一边砸锅"的操作,把欧盟的纠结暴露 无遗。 ...
刚刚,利好传来!新突破!
券商中国· 2025-11-22 09:42
日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韩三阳副教授团队与黑龙江大学许辉、韩春苗教授团队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 刘小钢教授团队合作,为稀土纳米晶设计了一件独特的"能量转换外衣",能够将能量高效传递给稀土纳米晶的 有机分子界面,为解决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研究和应用难题带来新的突破口。 我国稀土研究有新突破! 据悉,上述研究成果以"捕获电生激子实现可调谐的稀土纳米晶电致发光"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 然》(Nature)。 据悉,这项成果不仅将推动稀土发光在柔性显示、近红外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未来还有望进一步应用到人体健 康监测、无创检测以及开拓农作物补光技术等场景中。 机构看好稀土产业链 在二级市场上,稀土概念股近日跟随大盘调整。不过,券商研究机构对稀土板块的中长期走势依旧看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矿/冶生产国、消费国,具备稀土全产业链优势。其中,据USGS数据,中国稀 土资源储量约占全球40%,且南重北轻,拥有较为丰富的、战略价值更高的中重稀土资源;中国稀土矿产量约 占全球70%。此外,中国稀土冶炼分离和磁材加工产能优势更加突出,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的 国家。 中信建投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稀土具 ...
80%稀土都从中国进口?现在欧美却打算独立开采,到底怎么回事?
Sou Hu Cai Jing· 2025-11-22 08:35
稀土明明全球到处都有,为什么欧美国家进口比例这么高,还老喊着要自己挖自己炼。实际情况是,稀土开采容易,真正卡脖子的在分离提纯和下游磁材环 节,中国占了全球九成以上产能。欧美喊了十几年独立,现在2025年了,进展确实有,但离甩掉中国供应还差得远。 先说说为什么会到这份上。2010年9月,东海钓鱼岛附近一艘中国渔船跟日本巡逻船撞了,日本扣了船长。中国海关当时加强稀土出口检查,对日本供应中 断了差不多两个月。日本企业慌了,丰田、日立这些大厂库存见底,生产线差点停摆。稀土价格一下涨了好几倍,钕氧化物从几十美元一吨冲到三百多。 那次中断其实不算正式禁运,中国官方没承认是针对日本,只是海关查得严了点。但效果一样,日本产业界直接把这当成警钟。经济产业省投钱支持企业海 外找矿,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鼓励本土开发。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把马来西亚工厂提前投产,避免在中国加工。 十几年过去,西方确实动起来了,但步子迈得慢。原因很简单,开采稀土污染大,分离过程产生放射性废料,欧美环保法规严,上世纪就关了不少矿。美国 芒廷帕斯矿以前占全球一半,后来因为成本和污染关门,转头从中国便宜买。 现在美国靠MP材料公司,芒廷帕斯矿2018年复产,202 ...
5国领导人被请进白宫,稀土联盟从后方合围中国?
Sou Hu Cai Jing· 2025-11-22 07:10
特朗普最近在白宫接待了五位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并举行了一个美国-中亚C5+1框架下的会议。此次 会议特别之处在于,虽然这个框架已经成立了10年,但这是首次五国领导人齐聚华盛顿,并且特朗普亲 自主持了这场重要的会晤,甚至安排了包括美国内阁高官在内的多人共进晚餐。这场盛大的聚会明显不 简单,从会议讨论的内容也能看出端倪。 会议的主要议题涉及能源、关键矿产和交通物流等领域。每个议题都与资源与通道紧密相关,尤其是谈 到关键矿产时,可以看到美国最为关注的东西——稀土矿藏。美国对稀土资源的需求,几乎是迫切可见 的。比如,美国的F-35战斗机所需要的耐高温磁体,必须依赖中国的钇、镝、铽等稀土元素;洲际导弹 的精确制导系统也离不开稀土材料;甚至火炮上的激光测距仪,也同样需要中国稀土的核心部件。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过去半年中,美国企业在中亚的活动明显增多。美国商务部长亲自出面,帮助本国 企业与哈萨克斯坦的主权财富基金对接。美国的目标是抢下哈萨克斯坦的一处全球最大未开发钨矿的开 采权,而钨作为关键矿产,用于制造穿甲弹和高温部件等军事物资,美国五角大楼视其为战略性资源, 极为看重。为了推动交易,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甚至表示愿意为这笔 ...
稀土地位不保?澳大利亚攻克提炼技术,不再受制约了?
Sou Hu Cai Jing· 2025-11-22 06:57
**导读:稀土主导地位是否会动摇?澳大利亚攻克提炼技术,或不再受制约?** 据《联合早报》报道,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成功突破了重稀土氧化镝的 提炼技术,成为全球首家在中国以外地区实现重稀土商业化加工的企业。莱纳斯公司表示,此次实现的商业化生产,意味着他们为欧美国家开辟了新的供应 渠道,使其在稀土供应上不再受制于中国。 除此之外,莱纳斯还计划在半年内实现另一种稀土元素——铽的商业化生产。公司透露,已经收到了来自美国 价值2.58亿美元的订单,并决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新的生产基地。 此消息一出,西方媒体反应激烈,纷纷称这是打破中国主导地位的重大突破,并对莱纳斯取得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然而,事实上,许多西方稀土领域的专 家对这一进展持担忧态度。 此前,由于美国在多个领域发起的对抗行动,中国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除了加征关税外,中国还显著加强了对稀土出 口的管制。然而,中国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是保留了合理的贸易通道。外资企业若有进口中国稀土的需求,仍可通过申请获得相关许可。 然而,在 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西方稀土领域的专家却抱怨中国出口许可的审批速度过慢,远远不能满足欧洲企业的需求。因此,部分西方媒 ...
中国10月对美稀土磁铁出口三个月来首次增长
日经中文网· 2025-11-22 00:34
Core Viewpoint - China's rare earth magnet exports to the US in October reached 656 tons, marking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4.5%, indicating a potential diplomatic gesture ahead of the US-China summit [2][4]. Group 1: Export Data - In October, China's total rare earth magnet exports amounted to 5,473 tons, reflec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15.8% [4]. -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exports was to Germany, which saw a 55.9% rise to 1,118 tons, while exports to the US ranked second [4]. - Exports to Japan increased by 30.2% to 226 tons, although the overall export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 like magnetic powder and alloys fell by 18.3% to 538 tons [4]. Group 2: Market Dynamics - China's rare earth production accounts for 70% of the global market, with over 80% of rare earth magnets produced in the country [5]. - The export volume to the US is expected to drop significantly by May 2025, with only 46 tons projected, compared to over 400 tons monthly in 2024 [4]. - The increase in exports in October may be a strategic move to facilitate negotiations during the US-China summit [4].
双碳研究 | 欧洲放缓调门:稀土博弈主导权仍在中国
Sou Hu Cai Jing· 2025-11-21 16:35
欧洲放缓调门: 稀土博弈主导权仍在中国 2.中国的出口许可制度仍是关键环节,保有全面审核最终用户、审批申请及基于安全理由暂停出货的最终权力。 3.此番外交姿态转变凸显了欧洲的脆弱性:若无本土精炼产能,欧盟只能通过协商获取资源,远未实现真正的供应链"去风险化"。 据《南华早报》报道,欧盟已进入"缓和模式",降低公开言论的对抗性,以争取更稳定的稀土出口渠道。但在外交辞令之下,是二十年来未曾改变的结构 性现实:中国掌控着供给主导权。 最新谈判的焦点在于,稀土氧化物及材料的出口许可期限有望从现行的三个月延长至一年。欧盟视此举为稳定稀土供应的信号;而对中国而言,这更是一 项审慎的决策。即便实施年度许可,中国仍完全保留批准最终用户、审核各项申请,以及基于安全理由,尤其是在"军事最终用途"这一具有灵活解释空间 的定义上,暂停出口的绝对权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此事的重点不是欧洲获得了多少利益,而是中国基本没有损失。 饮鸩止渴 布鲁塞尔语调放缓的背后是旷日持久的压力:自中国于2025年4月实施出口管制措施限制稀土出口以来,欧洲制造商一直处境艰难。九月荷兰政府切断安 世半导体(Nexperia)欧洲部门与其中国母公司的联系,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