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拉出行

Search documents
货拉拉跨界造车!赚钱利器还是割韭菜?
电动车公社· 2025-06-21 18:09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就在车企们卷生卷死的关键时刻,国内最大货运平台之一的货拉拉,居然入局造车了! 6月18日,货拉拉旗下多拉汽车的首款车型——定位纯电厢货的 多拉八方 正式亮相,不声不响地憋了个大招出来。 与此同时,货拉拉还通过自持的 经销商渠道, 给出了"官方补贴": 购买多拉八方的新司机,可享受平 台L6等级、10万元人身意外险、5万元货损险、申诉优先处理、 订单流量倾斜 等 购车权益。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造车明明是让货拉拉 统一服务标准和流程、 还能让利给司机的 好事,外界对此却存在不少担忧: 如果货拉拉在后台给多拉汽车更多的派单倾斜,从而 间接引导司机购买或租用 多拉汽车,这一举措是否合法合规?又会不会侵犯现有司机的权益? 今天,我们就来借着这个话题,和大家聊一聊货拉拉造车的那些事儿。 01. 四年磨一剑 早在2021年,货拉拉的造车梦就已经启动。 只不过当时的货拉拉并没有高调 官宣即将造车,而是先 融资15亿美元, 后 收拢了许多 整车制造方面的人才, 为造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个百度、小米、滴滴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相继入局造车的环境下,资本市场对此也是十分看好,直接把货 ...
和货拉拉关系密切的「网约车界拼多多」小拉出行火了,滴滴们感受到压力了吗?
Tai Mei Ti A P P· 2025-06-10 00:54
Core Viewpoint - The emergence of "Xiao La Travel" as a new ride-hailing platform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leveraging a unique pricing model and operational strategy to attract both drivers and consumers [1][2][3]. Group 1: Company Overview - "Xiao La Travel" is a ride-hailing platform that gained popularity in lower-tier cities, offering a "one-price" model and a low commission rate of 1% [1][2]. - The platform was launched by "Huo La La" as a response to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 created by "Didi" and aims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come opportunities for drivers [2][3]. - The operational model allows drivers to work on multiple platforms, enhancing their income potential without exclusivity [1][8]. Group 2: Business Model and Strategy - The platform's focus has shifted from passenger transport to cargo delivery, filling a market gap for small item transportation [4][6]. - "Xiao La Travel" operates as a dual-purpose platform, allowing users to book both ride-hailing and delivery services, which has garnered positive feedback from consumers and drivers alike [8][9]. - The low commission structure, with an average of 1% compared to 20% on other platforms, is designed to attract more drivers and consumers [10][11]. Group 3: Market Position and Competition - The recent surge in activity for "Xiao La Travel" is attributed to a strategic shift and increased marketing efforts to regain consumer attention [7][9]. - Despite its growth, the platform faces significant competition from "Didi," which is expanding its own services in the same market segment [15][16]. - The sustainability of "Xiao La Travel" will depend on its ability to maintain service qua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amidst increasing competition [16].
不卷市场卷潜力,“刺头”小拉出行立志做大行业蛋糕
第一财经· 2025-06-05 10:25
" 我没办法没日没夜地跑车,想着每天固定跑几个小时,收入能覆盖日常花销就挺好。 " 长沙的罗 师傅是一名兼职网约车司机。 2023年3月小拉出行 长沙开城时便加入了平台 , 高自由度和 低佣金 政策 是吸引他的关键 。如今,他每天固定跑 3 至 4个 小时,收入稳定,生活节奏也让他 感到 满 意。 时至今日, 像罗师傅这样的司机 其实并 不少,他们 没有充足的时间 全职投入,而是希望利用 片 段化的 时间增加收入。然而,多数平台更倾向 于 服务全职司机,在线时长往往影响司机评级,对 兼职并不 十分 友好。创立于 2021年小拉出行, 瞄准了这些痛点稳步快跑 ,目前已在全国 56个城 市开展 网约车 业务 。 司机端: 低抽佣、 更自由 对 兼职司机的 接纳度, 本质上凸显了一个平台的自由度。 罗师傅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2022年生意受挫后,他 曾 尝试了多个网约车平台,但 感受都不太好, "高峰期派单一个接一个,平峰期又经常没单或者单不好,人还得一直在车里守着,感觉像是被困在 了方向盘前,收入也越来越低"。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罗师傅曾有一段时间放弃开网约车,转而尝试 去做一些快消品上货服务、设备维护和企业团购业 ...
小拉出行,打一场更理性的低价持久战
36氪· 2025-06-04 12:09
自那以后,网约车市场迅速扩容。两个最直接的数字是,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而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是5.39亿。走 到今天,伴随着网约车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甚至年轻人寻求自由职业时的一种"默契共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2022年至今,包括珠海、深圳、重庆等在内,全国多地持续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核心意思都是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超出实际需求,有媒体形 容"网约车行业快被挤爆了"。另一边,网约车行业大大小小的平台有数百家,但补贴砸向低价订单、聚合平台的崛起等,又让不少平台的经营面临压力。 尽管网约车的整体渗透率、司机人数和订单量仍在提升,但生态里的每一方参与者,都对"辉煌后的瓶颈"有着更具体的感知——"超长待机"的司机们希望 减少不明不白的收益损耗,用户幻想着抛开复杂算法、拥有更确定和合理的价格选择,这些都是最朴素和真实的需求,而算法黑箱、层层抽佣、特价争议 的问题至今悬而不决。 痛点之下,网约车世界需要一点新活力。 2021年入局的独立打车软件"小拉出行",是行业"新手",但它带着全然不同的解题思路出现——给司机端更低的抽佣、给用户端更合理的价格,其中的逻 辑基础也 ...
小拉出行如何“虎口求生”?
虎嗅APP· 2025-05-09 13:14
题图|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多地交通运输局发布市场饱和预警。 2025年4月25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信息称,该市网约车市场已饱和,提醒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 与从业人员理性审慎作出投资及从业选择。两个月前,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同样发文预警市场饱 和。 而在呼吁声之下的现状是,司机们的从业心态割裂又矛盾。网约车司机之间最常见的调侃是——"有人月入 两万,有人日均80"。嘴上说着"网约车跑不得",方向盘却没松手。 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正在不断下滑。根据海口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计算,我们能看到,哪怕整个月无休工作 30天,当地网约车驾驶员最高仅能拿到8400元,但这一数字还需要扣除能源支出和车辆维修保养、租金 等。 时过境迁,无论对司机还是平台,网约车行业早已是"红海"局势。 这个双边市场的天平正在剧烈倾斜—— 四年前是"抢司机、争乘客"的供给荒,如今却是司机过剩的新困 局。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数量在2023年暴增148万后,2024年又激增91万。曾经的"共享经济"副 业,如今已成为748万人的谋生支柱。司机们不得不从"赚零花钱"转向"过渡性劳动",甚至陷入"内卷式接 单"的生存竞赛。 当司机从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