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

Search documents
高精尖气象科技助力农业生产(瞰前沿)
Ren Min Ri Bao· 2025-07-11 22:04
正值"三夏",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今年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农业生产一直不懈追求精准预报天气,气象监测技术如同慧眼,捕捉风起云涌之变,筑牢气象防灾减灾 第一道防线。农田里有哪些"高精尖"气象科技?这些技术如何监测灾害性天气,发挥"藏粮于技"作用, 构筑农业生产的"气象防线"?本期"瞰前沿",带你走近农田里的气象"黑科技"。 ——编者 气象监测设备为农田装上"科技神经" 【科技现场】 【专家看点】 全国各地气象部门在田间地头布设智能小气候观测站,配备了多种观测设备。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可 以实时监测,一旦土壤水分不足,灌溉指令迅速下达,若水分过多,排涝预警也会及时发出;物候自动 观测仪精准记录发育期、盖度、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等数据;高光谱辐射观测仪能帮作物"健康体 检",一旦捕捉到作物被高温、干旱、病虫害"袭扰"的信号,通过荧光监测能提前预警。 气象部门还联合无人机观测平台与卫星,依托物联网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农田温湿度、 土壤墒情等参数的动态感知。目前,全国共建成300个物候自动观测站、300个区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 站。 精准预报预警,守护作物生长全周期 【科技现场】 在内蒙古自治区兴 ...
【省气象局】未来一周全省多间断性降水天气
Shan Xi Ri Bao· 2025-07-02 22:57
7月2日,记者从省气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受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共同影响,未来一周 (7月2日至8日)我省多间断性降水天气,陕北、关中西部及北部、陕南西部部分地方有暴雨,降水过 程伴有短时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曦表示,受降水天气影响,陕北、关中西部及北部、陕南西部部分公 路和铁路路段湿滑、积水阻断及低能见度风险高,其中G1812(沧榆高速)、G20(青银高速)、 G2211(长延高速)等9条高速公路及包西线、宝中线、宝成线等9条铁路路段沿线累计雨量大,短时雨 强大,叠加致灾风险高,需重点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省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刘嘉惠敏介绍,本轮过程陕北降水持续时间长,陕南西部、关中西北部降水 强度大,累计雨量大,短时雨强大,强降水点状散发且点强面弱,叠加致灾风险高,发生山洪、地质灾 害、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较高。陕北部分中小河流有接近警戒水位的气象风险,宝鸡、汉中上游降水 量较大。此外,关中东部、安康东部的持续高温天气极易触发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期间对流性强,伴 有雷暴大风、短时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高 ...
民航上海监管局深入督导华东空管局雷雨汛期运行安全保障工作
Zhong Guo Min Hang Wang· 2025-06-19 09:15
通导专业重点排查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维护规程的执行情况及应急备份的有效性,结 合"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要求,督促深入排查关键设施设备的运行风险,确保汛期通导服务的安全可 靠。 气象专业重点评估危险天气预报预警的精准度、信息发布及时性及与管制流量决策的融合效能;跟踪高 影响天气案例复盘分析、加强危险天气告警和天气过程性预报的具体措施执行情况;排查预报服务流程 及设备保障的薄弱环节,强化气象数据对运行协同决策的支撑。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万清萍 报道:近日,为筑牢雷雨汛期安全防线,深 化"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效,民航上海监管局坚决执行民航局、民航华东局的相关部署,对华东空管局的 重点业务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穿透式行政检查和专项督导。他们深入运行一线,密切关注汛期后的保障情 况,全力确保安全责任的落实。 空管专业紧密围绕雷雨天气保障的关键环节,严格检查管制席位交接班程序的规范性、关键指令的交叉 检查执行情况;跟踪低油量、紧急油量和雷击等雷雨季节典型特情的处置能力训练成效;排查雷雨绕 飞、颠簸、改航等飞行动态管控过程中的风险点,切实防范危险天气可能引发的风险。 此次督导恰逢"安全生产月" ...
今年第1号台风为何“姗姗来迟”?
Hai Nan Ri Bao· 2025-06-13 01:35
数据表明,6月台风登陆海南岛的频率极低,但近年呈现增多的趋势。1991年至2012年的22年间仅 有1个台风在6月登陆海南岛,而在2013年至2020年的8年间这一数字增至3个,平均不足3年就有1个。另 外,常年6月登陆海南岛的台风强度相对较弱,平均登陆强度为强热带风暴级,历史上最强的6月登陆台 风强度达到台风级。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婧 值得注意的是,自1949年以来,仅有2008年4月18日生成的第1号台风"浣熊"曾登陆海南岛,极为罕 见。因此,如果"蝴蝶"登陆海南,它将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二个在海南岛登陆的第1号台风。(本报海口6 月12日讯) 通讯员 刘爽 符晓虹 数据显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区域历年首个台风的平均生成时间为3月25日,而今年第1号台风"蝴 蝶"直至6月11日才生成,偏晚情况较为突出,原因何在? 海南省气候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吴慧解读,今年初台风较晚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今年前期, 南海海温较常年偏低,上升速度也慢于常年平均水平,台风生成和发展所需的热力条件匮乏;二是西太 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抑制了热带对流活动的发展,使得台风难以生成;三是热带辐合带与季风活 动异常——热带辐合带作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