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氨燃料船
icon
Search documents
日本造船复活的条件(上)联合开发新一代船
日经中文网· 2025-06-06 07:55
今治造船的西条工厂 旺盛的需求使得船坞排期已排到3年之后,船价也保持在高位,日本造船业正在欢庆久违的"春天"。但 中韩企业凭借单价较高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席卷全球市场。事实上,日本造船企业在全球的 存在感正在降低…… 日本的造船业正站在重大转折点上。虽然旺盛的需求使得船坞排期已排到3年之后,船价也保持在高 位,但之后的前景仍不明朗。与日本展开竞争的中韩企业凭借单价较高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 席卷全球市场,其技术实力也在提升。日本能否把向新一代燃料船转型、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强对华管制 等局势的变化转化为机遇呢? 繁荣的背后是存在感降低 5月22日在日本爱媛县今治市开幕的国际海事展"Bari-Ship 2025"为期3天。来自24个国家的约380家企业 参展,数量创历史新高。为容纳众多参展企业,此次在今治港新增了展示会场,可谓盛况空前。 此次展会期间,日本政府与美国进行了第3轮关税谈判。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传出了担心如何应对特朗 普政府提出的美国造船业复兴方针的声音。但是由于眼下日本造船行业的业绩好转,这种声音被掩盖, 展会在一片热闹的氛围中落幕。 英国调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 Resea ...
中国造船业崛起,日本造船业前景取决于下一代船舶
Sou Hu Cai Jing· 2025-05-30 10:17
"今治船舶海事展会"于上周四在造船重镇爱媛县今治市举行,为期三天,来自24个国家的约380家公司参展,创历史新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参 展需求,今治港增设了一个新展厅。 在此期间,随着日本政府与美国进入第三轮关税谈判,一些人担心如何应对特朗普振兴美国造船业的目标。 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2024年新建船舶价格指数达到189.2,高于2023年的178.4,较2020年的低点上涨了50%。据日本船舶出口商协会(JIS)的数 据,截至4月底,日本造船企业的建造积压量约为3.7年。 日本第二大造船企业日本海洋联合(JMU)公布,截至3月的财年合并净利润为199亿日元(约合1.38亿美元),是上一年的5.4倍,创下新高。 三井造船曾是一家大型造船企业,现已不再从事船舶建造,而是专注于船用发动机和港口起重机,其净利润为390亿日元,同比增长约60%。 在日本造船业迎来期待已久的繁荣之际,中国和韩国的企业也蓬勃发展。面对亚洲竞争对手的压倒性规模,日本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正在减弱。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造船厂将占据全球新造船订单的69%,而韩国的份额为15%,日本仅为7%。随着日本的份额逐渐缩小,许 多人都在 ...
中国造船业“超级周期”启幕:全球69%订单背后的技术突围与重组革命
Hua Xia Shi Bao· 2025-05-23 07:06
当全球航运业在脱碳风暴与地缘变局中寻找新锚点,中国造船工业正以惊人的效率重塑产业版图。 克拉克森研究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船企新承接51艘、251万修正总吨的新船订单,以修正总吨计, 占全球新船市场订单量的份额约为69%,位居全球榜首。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船企长期以来对技术 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市场需求敏锐洞察的结果。 近日,在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召开的2024年度集体业绩会上,中国船舶董事、总经理施卫东透露,公 司手持订单已排期至2029年,同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组进入关键阶段。这场"技术+资本"的双重革 命,正将中国推向下一个造船周期的制高点。 订单狂飙:中国造船的"效率密码"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截至2024年12月 底,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中国造船业在产量和质量上的双重提升。 天,为中国汽车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海自主装备领域,中国海工企业取得显著突破。中船防务自主设计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 标志着中国深海资源开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船厂方面,中国有6家船厂位列全球绿色动力船舶订 ...
最新报告:LNG作为替代燃料可提供最佳投资回报
Sou Hu Cai Jing· 2025-05-16 12:19
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净零排放框架目前仍需在本年度晚些时候正式获批前,完成三项工作:开展更 深入的数据分析与行业意见征询;与欧盟现行的减排政策进行统筹协调;充分考虑各成员国提出的具体 诉求。该框架通过系统化的推进路径,力求在减排目标与航运业可行性之间实现平衡。 IMO净零基金及其零排放与近零排放燃料(ZNZ)奖励机制的关键实施细则,最早也要到2027年才会最 终确定。 根据SEA-LNG针对MEPC 83会议后IMO净零排放框架的初步分析显示,相较于其他替代燃料,LNG双 燃料船舶可为船东提供最佳投资回报。 SEA-LNG指出,相关测算表明,在净零排放框架下,LNG双燃料船舶投资的回报周期相比甲醇、氨或 极低硫燃料油(VLSFO)显著缩短。同时,LNG船舶凭借燃料可选性及成熟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能 够为船东创造商业竞争优势。 SEA-LNG的研究报告以1艘14000TEU集装箱船为样本,就其运营日本至美国西海岸跨太平洋航线进行 了投资分析。该研究将LNG、氨燃料和甲醇双燃料船舶与使用极低硫燃油(VLSFO)的船舶进行对 比,评估了15年投资周期内的综合效益。 不同燃料路径的总成本主要由资本性支出(Cap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