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Search documents
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2020年的15.1%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15.7%。创新这一"关 键变量",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飞天!"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交付21架,长征十二号运载 火箭发射成功; 入海!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订单不断; …………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我们坚持走自主发展实业的道 路,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业、制造业,这条路是走对了!" 近年来,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制造强国建 设取得新进展。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万亿元,制造业总 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彰显出的坚实底气、创新动能、澎湃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提供有力支撑。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北斗三号汇集全国400多家单位联合攻关,通过星间链路技术实现"太空搭桥",建成由数十颗卫星编织 成的"天罗地网"。 从无到有,服务全球。如今北斗 ...
“无视”美国港口费,航运巨头继续争购中国船
Sou Hu Cai Jing· 2025-06-08 14:44
尽管自今年4月以来,美国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了高额的港口费用,这一措施并未能阻挡全球买家采 购中国船舶的势头。众所周知,包括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在内的众多大型航运企 业,依然选择与中国船厂合作。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造船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 替代的。 然而,对于美国的造船业来说,想要实现复苏并非易事,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首先,美国的造 船成本简直是天文数字,不堪重负。经过多年的进口依赖,美国每年的造船产能大约只有1.5艘,而在 中国,造船的速度几乎是每五天就能交付一艘新船,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费用方面,美国的造船成本大 约接近亚洲造船成本的五倍,这让许多订单望而却步。 在本周于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的航运论坛上,地中海航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洛朗发表了意见。他指 出:"港口费用并不会成为我们从中国订购更多船舶的障碍。"洛朗同时对美国在振兴本国造船行业方面 的努力表示赞赏,但他也毫不掩饰地指出:"中国造船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和雄厚的实力,因此我 们计划在未来仍然继续选择在中国建造船舶。"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希望全球航运业在未来25年内实现净零排放。为了落实这一 ...
中国造船业崛起,日本造船业前景取决于下一代船舶
Sou Hu Cai Jing· 2025-05-30 10:17
"今治船舶海事展会"于上周四在造船重镇爱媛县今治市举行,为期三天,来自24个国家的约380家公司参展,创历史新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参 展需求,今治港增设了一个新展厅。 在此期间,随着日本政府与美国进入第三轮关税谈判,一些人担心如何应对特朗普振兴美国造船业的目标。 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2024年新建船舶价格指数达到189.2,高于2023年的178.4,较2020年的低点上涨了50%。据日本船舶出口商协会(JIS)的数 据,截至4月底,日本造船企业的建造积压量约为3.7年。 日本第二大造船企业日本海洋联合(JMU)公布,截至3月的财年合并净利润为199亿日元(约合1.38亿美元),是上一年的5.4倍,创下新高。 三井造船曾是一家大型造船企业,现已不再从事船舶建造,而是专注于船用发动机和港口起重机,其净利润为390亿日元,同比增长约60%。 在日本造船业迎来期待已久的繁荣之际,中国和韩国的企业也蓬勃发展。面对亚洲竞争对手的压倒性规模,日本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正在减弱。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造船厂将占据全球新造船订单的69%,而韩国的份额为15%,日本仅为7%。随着日本的份额逐渐缩小,许 多人都在 ...
日本教授公开发声:这场关税战让日本发现,未来必须选择与东亚的大国合作!
Sou Hu Cai Jing· 2025-05-30 04:58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业界已用行动回应关税冲击。丰田()汽车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外国市场追加投资50亿美元,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三菱重工 则与外国船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技术。白鸟浩认为,这种"技术换市场"的模式,既是对美国关税壁垒的突围,也是日本经济 战略东移的信号。不过,日本官方目前仍保持谨慎态度。外务省官员强调"日美同盟是外交基石",但经济产业省已开始研究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 伴关系协定()》(CPTPP)的替代方案,并重启与外国在区域供应链对话中的技术合作议题。这种"安全靠美国、经济靠周边"的二元策略,能否在特朗 普式单边主义冲击下维持平衡,仍是未知数。远亲不如近邻。不懂这个道理的民族未来堪忧,它的社会发展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白鸟浩的警告正成为日 本政商界的隐忧——当美国将盟友关系商品化时,日本若继续固守"安全优先"的旧思维,恐将错失重构经济版图的关键窗口期。这场关税战撕开的不仅是 美日同盟的裂痕,更可能成为日本转向务实外交的转折点。 这场关税风波始于2023年10月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法案,日本汽车及零部件被列入首批加征24%关税清单。尽管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法案签署前紧急 ...
美国的经济危机或在自相矛盾中爆发
Jin Tou Wang· 2025-05-07 02:20
众所周知,特朗普十分"爱美元",甚至威胁如果哪个国家敢"去美元化",就提高关税,在大方向层面这 属于提振美元资产价值。 例如,美国从未建造过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不锈钢化学品船,用于运输不同的化学品。自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集装箱船的尺寸已远远超过3600标准箱的运力,而美国目前还没有建造能够运载超过3600标准 箱的集装箱船的计划。 如果硬搞,美国内部认为要让美国汽车业恢复昔日的辉煌,需要10至20年的时间,才能获得必要的劳动 力、现代车队技术和专业知识,并承诺提供税收激励(或补贴),以保持销售成本在全球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他还特备喜欢关税,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主要是关税,为此他的货币政策重点在于让非货 币升值,加大美国出口。 市场不禁会问:那美元该贬值还是该升值呢? 事实上,在对外策略上,特朗普的经济策略矛盾点不仅这个-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尤其是针对中国的, 致使货物进口大降,货架商品奇缺,这在未来最大的隐患是通胀再燃。 但他也签署了另一个法案,基本上和中国船有关的货只要停靠美国,就要收费,而且是阶梯型的,这个 问题如果长期执行,势必会极大影响美国出口,那么自己的货只能自己吃,这又在催生通缩。 这么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