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酰亚胺(PI)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世界用上了中国“黄金薄膜”
Ke Ji Ri Bao· 2025-06-13 01:11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breakthrough of Hunan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in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polyimide (PI) films, which are crucial for various high-tech industries, enabling China to shift from being a buyer to a seller in this strategic material market [1][3][11]. Group 1: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PI Films - The company is developing next-generation PI films that meet the demands of high-speed train permanent magnet traction motors, requiring higher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nd longer corona lifespan [1]. - The high-performance PI films are essential for sectors such 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ail transportation, aerospace, and defense [1][3]. - Prior to 2010, China relied on imports for PI films, which limited domestic train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3]. Group 2: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 After years of research, the company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chemical imide method for producing high-performance PI films, achieving full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4]. - The first production line for chemical imide high-performance PI films was established in 2017, marking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China's high-tech material manufacturing [4][11]. - The company has also developed a new technology for producing ultra-thick PI films, overcoming previous limitations in thickness that hindered performance [6][8]. Group 3: Market Impact and Collaborations - The high-performance PI films produced by the company have gained recognition and are now used in products by major manufacturers such as Samsung, Apple, Huawei, Xiaomi, and OPPO [6][8]. - The company has become a standard setter in the industry by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film thickness, which enhances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6][8]. Group 4: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 The company is assembling a new production line that will be fully domestically manufactured, aiming to enhance supply chain security for high-end strategic materials [9][10]. - The new production line is expected to reduce manufacturing costs by 60%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10]. - The company has achieved the highest single-line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globally for high-performance PI films, reaching 800 tons [9][10].
飞凯材料最大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苏州开工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11 09:45
资料显示, 苏州凯芯占地55亩,建成初期预计新增每年30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及13500吨配套 材料,未来将成为飞凯集团最大的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产品涵盖光刻胶,G5级超高纯溶剂、以 及半导体湿制程化学品等关键半导体材料。此外,项目还将引入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线 。 据了解,飞凯材料主营业务是电子化工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光纤涂覆材 料、塑胶表面处理材料、液晶混晶材料、面板光刻胶材料、先进封装材料、传统封装材料、医药中 间体、光引发剂。 近期,除了在半导体材料领域进行布局外,飞凯材料还积极拓展显示领域业务。 6月4日,飞凯材料宣布由其领头,对参股子公司 爱科隆增资扩股,增资总额达8700万元 。 据了 解,爱科隆主要从事高性能聚酰亚胺(PI)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飞凯材料表示,该笔增资可以充分发挥各方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协 同,有利于长期推动公司集成半导体制造、封装和屏幕显示业务的扩展及产业链延伸,拓展公司的 盈利空间,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和影响力。 5月28日,飞凯材料宣布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收购JNC公司旗下的两家显示公司,以及 JNC集团所有与 ...
震惊!国产COF封装龙头四川上达电子破产清算,员工全部解聘
Ju Chao Zi Xun· 2025-06-06 07:13
6月3日,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四川上达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上达")申请破产清算一案。这家从功能机时代一路走来的企业,见证 了国产FPC(柔性电路板)和COF(覆晶薄膜)技术的崛起,却在行业高速迭代与资本扩张的双重压力下折戟。 更关键的是,半导体设备投入大、折旧周期长(5-8年),而消费电子技术迭代周期仅3-5年。上达电子四川基地投产后,初期良率仅75%,远低于行业 85%的盈亏平衡线,导致产能爬坡缓慢,无法快速回血。与此同时,母公司上达电子(黄石)因设备升级需求抽调四川资金,形成"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 链恶性循环。 2024年初,上达电子试图通过设备抵押融资缓解流动性危机,但半导体设备变现能力差,叠加金融机构对半导体行业信贷收紧,最终触发债务违约。截至 破产清算,四川上达资产6.87亿元,负债8.26亿元,流动资产无法覆盖短期债务,暴露出"短贷长投"的致命缺陷。 今年5月29日,四川上达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控股股东的资金链断裂,再叠加债务危机,外部融资渠道几乎中断,现有资金已经无法维持公司的继续经 营。经管理层研究决定,自2025年5月30日起全面停工停产,全员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承诺在6月5 ...
显示材料企业获8700万增资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05 09:34
【集邦Display】 6月4日晚,飞凯材料宣布拟对参股子公司 苏州爱科隆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爱科隆")增资扩股 。 据介绍,爱科隆主要从事高性能聚酰亚胺(PI)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飞凯材料表示,本次增资可以充分发挥各方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协 同,有利于长期推动公司集成半导体制造、封装和屏幕显示业务的扩展及产业链延伸,拓展公司的 盈利空间,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加码聚酰亚胺材料外,飞凯材料还于今年5月收购了JNC公司旗下的两家显示 公司,以及JNC集团所有与显示液晶相关的专利,交易总价达3.82亿元。 对于该笔交易, 飞凯材料 指出 ,子公司资产收购与增资扩股的目的是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资源 整合,聚焦液晶业务领域,进而巩固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和全体股东的 利益。 资料显示,飞凯材料 主营业务是电子化工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光纤涂覆 材料、塑胶表面处理材料、液晶混晶材料、面板光刻胶材料、先进封装材料、传统封装材料、医药 中间体、光引发剂。 2024年,飞凯材料实现营收29.18亿元,同比增长6.92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深市并购重组绘就产业升级新图景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5-14 11:05
事实上,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 六条")以来,在政策引领下,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深市")并购重组活跃度持续提升。数 据显示,"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截至目前,深市新增披露767单并购重组项目,涉及金额合计达2940亿 元。其中,重大资产重组89单(创业板39单,主板50单),涉及金额合计为1149亿元。 可以预见,在"政策引领+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三重合力下,深市公司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为中国新 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助力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战略协同深化 产业融合迈向纵深 随着并购重组释放的积极效应日益凸显,吸引了越来越多主体踊跃参与。从近期态势观察,深市并购重 组呈现出诸多鲜明特点,展现出独特的市场活力与发展趋势。 一是协同增效特征显著。众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加强产业整合,积极完善产业链布局。具体体现在,一 方面,国企加强集团内资产整合。例如,国家电投集团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国电投核能有限公 司100%股权。本次交易有利于实现央企电投集团旗下核电资产整合,助力打造核电上市平台。 5月13日,湖北宜化(0004 ...
正心泰山│新材料产业发展之我见(38)——新材料对产业的贡献率(下)
AMI埃米空间· 2025-04-05 04:43
以下文章来源于正心泰山 ,作者宋锡滨 正心泰山 . 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认知相关、人生点悟等知识和见解。 【 新材料对产业的贡献率 】 通过对第4个课题的研究发现, 新材料对各个产业的贡献率可以拆解成新材料自身贡献率 (实部) 和交叉贡献率 (虚部) ,实部+虚部的耦合作用 最终实现新材料对 各个产业 贡献率的综合分析和计算 ( 新材料 对 各个产业 贡献率通过 技术、产业、需求、政策、资源、环境、社会、安全 八大维度融合影响,这种影 响我们把它们定义为自身贡献率,也被称为实部,这方面的影响在后面会有详细的阐述;但除了自身贡献率以外,其实有时同一种材料对各个产业的细分领域都有支撑,而各个新材料有时 对同一个产业 的细分领域 又有影响,这就造成了很多交叉影响, 这种交叉影响我们把它们定义为交叉贡献率,而交叉贡献率进行维度拆解,就与自身的热力图和动力图直接相关,与各个 产业 细分领域的 热力图和动力图间接相关,所以通过对各个产业 细分领域的 热力和动力的底层逻辑关联,以新材料为核心,进行 热力图与动力图的耦合机制就能够有效的反映交叉贡献 率,而交叉贡献率就是贡献率最关键的修正因子,也被称为虚部。所以上一篇我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