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二F火箭
icon
Search documents
焦点访谈丨中国航天奏响新乐章 神二十一有接力更有突破!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11-02 04:2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 来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成功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会师"。神舟二十一 号与中国空间站整个交会对接过程运行稳定、控制精准。这是我国载人飞船首次采用3.5小时交会对接 方案,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实现又一突破。 交会对接通常分为远程导引和近程导引两个阶段。远程导引是通过多次轨道控制发动机点火,将飞船引 导至空间站后下方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一个既定"等待区"或"瞄准点"。近程导引则是从远程导引的终点 开始,启动更为灵敏的控制发动机,对自身的轨道和姿态进行精细调整,到对接完成结束。神舟二十一 号载人飞船大幅加快交会对接速度,这两个阶段加速都发挥了作用。 此次任务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我国载人飞船首次成功实施的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张一:远距离飞行这一段,从原来6.5小时一共飞三圈,这次缩减到两圈,减少了一 个半小时。近距离飞行段,起始点相对之前空间站更近一些,距离短了时间也会缩短,所以这段大概能 压出来1.5小时的时间。两段一共压了3 ...
焦点访谈|中国航天第7次“太空会师” 揭秘首次实施的3.5小时交会对接
Yang Shi Wang· 2025-11-01 15:33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 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会师"。神舟二十一号与中国空间站整个交会对接 的过程运行稳定、控制精准。这是我国载人飞船首次采用3.5小时交会对接方案,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实现了 又一突破。 此次任务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我国载人飞船首次成功实施的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交会对接通常分为远程导引和近程导引两个阶段。远程导引是通过多次轨道控制发动机点火,将飞船引导至空间站后下方几公里至 几十公里的一个既定"等待区"或"瞄准点"。近程导引则是从远程导引的终点开始,启动更为灵敏的控制发动机,对自身的轨道和姿态 进行精细调整,到对接完成结束。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大幅加快交会对接速度,这两个阶段加速都发挥了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张一:"远距离飞行这一段,从原来6.5小时一共飞三圈,这次缩减到两圈,减少了一个半小时;另外近距离飞行 段,起始点相对之前空间站更近一些,距离短了,时间也会缩短,所以近距离这段大概能压出来1.5小时的时间 ...
逐梦九霄 再赴天宫
Ren Min Ri Bao· 2025-10-31 22:06
烈焰升腾,划破戈壁长空。10月31日23时44分,长二F火箭托举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张陆、武 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挑战3.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 此次任务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神舟飞船首次在载人状态下挑战实施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此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站交会对接,用时两天;神舟十二号至神舟二十号,采用6.5小时 交会对接模式。如今,神舟二十一号挑战3.5小时交会对接,力争实现航天技术创新的又一次重大跨 越。 交会对接通常分为远程导引和近程导引两个阶段。负责导引的关键系统名为GNC(制导、导航与控 制),被称为飞船的"智慧大脑"。 从6.5小时到3.5小时,背后主要是3个层面的关键技术优化:一是远程导引段中,飞船绕地球飞行由3圈 减为2圈;二是缩短了近程导引段的初始距离,让飞船在更近的"起跑线"开始其最终的精准机动,压缩 最后一程的耗时;三是对远程导引的末段和近程导引的初段进行了统一优化,在可能存在目标轨道误差 过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导引出正确轨迹,避免轨迹安全性问题。 专家表示,3.5小时交会对接,能够极大增强我国空间站任务规划的灵活性和应急响应能力。具体来 ...
神21飞天背后的科技工作者
【#神21飞天背后的科技工作者#】#30多人护航飞天小鼠# 漠北的秋风,轻拂过东风航天城的一草一 木。10月31日,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护航这次飞天之旅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已经陆 续到岗忙碌。火箭发射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高。科技人员李宗刚正紧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此时,发射 场周边的气象观测站、雷达等探测设备不间断运转,像一张精密的"天网",捕捉着每一丝气象变化,将 戈壁的风、云、沙尘,都变成能读懂的"航天密码"。"深秋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我们要通过先进的 监测设备,捕捉气象环境的瞬息变化,在全体气象保障人员的大力协同下,找到最安全的'发射窗 口'。"李宗刚说,早在任务启动前3个月,他们就开始对覆盖发射场周边百余公里的近百套设备进行检 修维护,为发射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气象数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加注岗位科技人员张跃扎根加注一线19 年,与管路、阀门、燃料打交道是他的日常。"我一直记得第一次走进加注厂房时,师父对我说:'咱们 手里的活,连接着火箭的安危,连着飞天的梦想,不管多仔细都不为过'。"张跃说,加注岗位既要精准 控制不同类型燃料的加注压力、流量和总量,又要实时监控数十个管路的接口、阀门状态安全,还 ...
神箭破秋风,乘舟赴天宫!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侧记
"深秋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我们要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捕捉气象环境的瞬息变化,在全体气象保 障人员的大力协同下,找到最安全的'发射窗口'。"李宗刚说,早在任务启动前3个月,他们就开始对覆 盖发射场周边百余公里的近百套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为发射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气象数据。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漠北的秋风,轻拂过东风航天城的一草一木。10月31日,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护航 这次飞天之旅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已经陆续到岗忙碌。 火箭发射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高。科技人员李宗刚正紧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此时,发射场周边的气象 观测站、雷达等探测设备不间断运转,像一张精密的"天网",捕捉着每一丝气象变化,将戈壁的风、 云、沙尘,都变成能读懂的"航天密码"。 李宗刚正在调试设备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加注岗位科技人员张跃扎根加注一线19年,与管路、阀门、燃料打交道是他的日 常。"我一直记得第一次走进加注厂房时,师父对我说:'咱们手里的活,连接着火箭的安危,连着飞天 的梦想,不管多仔细都不为过'。"张跃说,加注岗位既要精准控制不同类型燃料的加注压力、流量和总 量,又要实时监控数十个管路的接口、阀门状态安全,还要应对突发情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