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精神

Search documents
记者手记:探寻七星砬子中的抗战岁月
Xin Hua Wang· 2025-07-09 01:09
这是6月17日拍摄的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位于七星山山脚的集贤县红色抗联体验馆距县城30多公里。"当时敌人严密封锁了周边地区,抗联战士冬天只能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密林深处战 斗、生活。"讲解员介绍,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东北抗联还要建立兵工厂独立生产武器,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记者在抗联体验馆二层的七星山地区抗联展示区看到了机床齿轮、步枪枪管、药瓶、缝纫机头等各类抗联文物,斑驳锈迹诉说着岁月沧桑。 夏日时节,在黑龙江省集贤县、桦南县、双鸭山市岭东区交界处,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绿涛起伏,主峰附近的七座石砬子峥嵘峭拔。 七星山别名"七星砬子",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隐于此间的层林之下,是东北抗日联军重要的后方根据地之一。近日,记者深入这片山林,追寻 数十年前那段抗战岁月的印记。 "往那看!"顺着朴永鹤手指的方向,记者在层林掩映间隐约看见两座石碑。走到近处,发现在山脚隐蔽处有两个大坑,坑旁各立着一座石碑,分别 刻着"铸造车间遗址""后方医院遗址"。 "背坡朝阳、近水、隐蔽是建立密营的三大条件,这两个坑就是当年抗联战士工作生活的地窨子。"朴永鹤介绍,他和同伴在这里发掘出了弹壳、 钻床 ...
81年前,少年特工立奇功(时空对话)
Ren Min Ri Bao· 2025-07-06 22:52
王济堂近照。 本报记者 郭晓龙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一所普通民宅内,95岁的王济堂老人挺直腰板,精神矍铄,胸前的勋章闪闪发 光。 阳光打到墙上的东北抗联历史照片上,照亮他左眉骨上一道深陷的疤痕,左肩窝处的旧疤在军装领口若 隐若现——那是81年前少年特工"小猫"与日寇刺刀搏命的印记。 少年为何成为特工? "我再也不想过牛马不如的亡国奴生活" 年少时,王济堂曾亲眼看到日本宪兵像强盗一样在豆腐坊白吃白拿,稍不如意就对伯父拳打脚踢。 1943年1月,当3位"黄豆商人"踏进豆腐坊时,王济堂第一次听到新鲜的抗日主张和抗联队伍英勇的斗争 事迹:伏击日伪运输队、智取肇源县城……他听得热血沸腾。 "从今以后,我的豆腐坊就是你们的秘密联络点,我的侄子你们也带着打鬼子吧!"同样痛恨侵略者的王 守璧掀开里屋门帘,3个身影从暗处现身——他们是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张瑞麟、三棵树铁路工厂地下 党支部书记董丽泉和抗联交通员韩大爷,棉袍下藏着的驳壳枪若隐若现。 "个头还不及'九九式'步枪高,活脱脱像一只小猫!"张瑞麟捏了捏王济堂单薄的肩膀,"枪都扛不动,怎 么打鬼子?" "我再也不想过牛马不如的亡国奴生活!再也不愿看到伯父被日本人欺负!"听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烽起“磐石”传薪火——东北抗联创建地的振兴新篇
Xin Hua She· 2025-07-04 08:09
盛夏时节,小雨淅沥,红石砬子山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路边几株紫斑风铃草,低垂着白色花冠,在风 中摇曳。爬过一段石阶,一个土坑赫然映入眼帘。"这是地窨子,当年抗联战士们生活战斗过的地 方。"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队队员谭晓明说。 从吉林省磐石市区出发,一路向西约20公里,就是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诞生 与成长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2年秋,杨靖宇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 游击根据地。 "太爷爷的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杨靖宇的曾孙马铖明,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吉林工作。"大四那年, 我重走抗联路的第一站就是磐石,一路上听老爷爷讲抗联故事。"他感慨道,这些年过去,磐石百姓对 抗联的记忆不但没有模糊,反而愈加清晰。 为走好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近年来,磐石以"红色引领、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为理念,不 断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磐石市位于沈吉高速沿线,与长春市和吉林市呈百公里三角之势。独特的区位条件,为当地发展旅游带 来便利。 实施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本体保护系统工程,开发以抗日斗争纪念馆 ...
7月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Guan Cha Zhe Wang· 2025-07-02 13:59
今日摘要 习近平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强调,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化改革创 新,在党的旗帜下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蔡奇出席开幕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对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提出一系列成长指引。各级 青联和学联组织团结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谆谆教诲转化为投身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李强将赴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并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 系列报道【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今天播出:吉林通化传承东北抗联精神,谱写老区振兴发展的新篇 章。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俄罗斯方面称,俄防空系统击落乌方多枚"风暴之影"巡航导弹。乌克兰方面称,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等 方向击退俄军进攻。 内容速览 习近平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强调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化改革创新 在 党的旗帜下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2日上午在京 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在东北烈士纪念馆 追思东北抗联烈士
Xin Hua She· 2025-06-27 01:57
0:00 这是赵一曼儿子陈掖贤誊写的绝笔信。(来源:东北烈士纪念馆) 同样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陈的,还有李兆麟将军遇害时穿的血裤、杨靖宇将军在哈尔滨做地下工作时穿的大衫、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 罢工时的电车,也包括日本侵略者在这里使用过的真实的刑具。 这是1931—1933年杨靖宇在哈尔滨做地下工作时穿的大衫。(来源:东北烈士纪念馆) 这是1946年李兆麟将军遇害时穿的血裤。(来源:东北烈士纪念馆)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1936年8月2日,在前往牺牲地的途中,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言。写下这封信不久,赵一曼壮烈殉国。由赵一曼儿子陈掖贤誊写的这封绝笔 信,目前陈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内。 这是1933年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时的电车。(来源: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建馆77年以来,在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致力于弘扬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希望广大观众能够铭记革命先 烈,珍爱和平,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于文生说。 当我们聆听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耳畔金戈回响,心中薪火 ...
崇尚英雄志振兴正当时(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Ren Min Wang· 2025-06-24 08:10
巍巍张广才岭脚下,黑龙江尚志市静静坐落。密林中,东北抗日联军的足迹不曾磨灭,小城尚志以英雄 为名,让东北抗联精神永久传承。 尚志市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高高耸立。尚志市委党校教师王伟习惯从这里 开始,向学员们讲述红色教育精品课程"传奇将军赵尚志"。 尚志市,原名珠河县。抗战胜利后,为缅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赵尚志,珠河县改名为 尚志县,后撤县设市。 "这是英雄部队诞生的地方。"王伟介绍,"九一八"事变后,珠河人民在中共满洲省委和珠河中心县委的 领导下,建立了以赵尚志为队长的珠河抗日游击队。队伍发展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后发展为东 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赵尚志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中共北满临 时省委执委会主席等职。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对敌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誓死不降,牺牲时年仅 34岁。 纪念碑不远处的纪念馆里,王伟在"冰趟子战斗"的油画前娓娓道来:在山沟里,赵尚志率领200余名抗 联战士伏击了800余人的日伪军。在溜滑的冰面上,日伪军行进困难,被击毙200多人,赵尚志所部只牺 牲了7人。 "这是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 ...
杨靖宇:奋勇向前、不畏牺牲的冲锋者(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Ren Min Ri Bao· 2025-06-21 21:47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commemorates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Yang Jingyu's birth and the 85th anniversary of his martyrdom, highlighting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 and the enduring spirit of resistance against oppression [2][3][4]. Group 1: Historical Context - Yang Jingyu, originally named Ma Shangde, was born in 1905 in a peasant family in Henan Province and became actively involved in anti-imperialist movements during his student years [2]. - He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1927 and organized the Qu County Uprising, later engaging in secret revolutionary work in various regions [3]. - After the "September 18 Incident" in 1931, he held significant positions, including the Secretary of the Harbin Municipal Committee and the Political Commissioner of the South Manchuria Guerrilla Forces [3]. Group 2: Military Leadership - Yang Jingyu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forming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 leading various military campaigns against Japanese forces under extremely harsh conditions [3][4]. - He was known for hi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the cause, famously stating that a loyal Communist would sacrifice everything for national liberation [4]. Group 3: Legacy and Commemoration - Yang Jingyu's legacy is honored through various memorials and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including the renaming of plac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that promote the spirit of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 [4][5]. - His story continues to inspire new generations, emphasizing themes of loyalty, sacrifice, and national pride [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铁血将军杨靖宇:铮铮铁骨铸忠魂
Xin Hua She· 2025-06-19 03:05
东北抗联曾长时间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忠诚之心却从未动摇。他遵循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始终把部队 党组织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连遭打击的日伪军加紧对东北抗联的围攻。1940年初,杨靖宇和部队陷入重围,他深知敌人最主要的目 标就是他自己,一次次命令同志们分兵突围。杨靖宇说:"同志们,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 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 据档案披露,1939年10月下旬到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牺牲前的100多天里,他作战多达47次。 仲夏时节,位于吉林省通化市的杨靖宇干部学院里,一场特殊的党课正在进行。讲台之上,是抗日铁血 将军杨靖宇之孙马继志。讲到动情处,他拿出一块斑驳的桦树皮,声音变得颤抖:"这是我父母从爷爷 的牺牲地带回来的。弹尽粮绝时,爷爷靠吃这种树皮充饥……"现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 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因革命需要,他离开家乡,留下妻子和两个年幼 的孩子。这一别,竟成永诀。 杨靖宇先后5次被捕入狱,屡遭酷刑,坚贞不屈。投身抗日斗争前,他刚从监狱被营救出来,还没来得 及疗伤就 ...
行进中国|从档案到血脉的精神传承
Ren Min Wang· 2025-06-14 06:48
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 当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响起,当"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细节再现,当教师与杨靖宇将军展开一 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汽铸造培训班学员梁路明握紧了拳头。 6月11日,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走进红色通化,在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感悟东北抗联精神 在新时代的印记。 《百日战斗档案 不朽民族气节》教学课。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在红色档案主题教室开展的《百日战斗档案 不朽民族气节》教学课上,档案实物、AI成像与情景演绎 交织成多维课堂。 "当我再次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思想上受到了再一次深刻的洗礼,让我对东北抗联精神、杨靖宇精 神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梁路明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成为触手可 及的精神火炬。 不仅如此,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充分用好通化域内130余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设施和全省55处 革命历史类纪念馆、陈列馆,带领学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红色足迹,通过现场感悟、体验融 入、分享交流、互动答疑等多种方式,体会红色精神意蕴,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 情 瞰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作为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阵地,吉林杨靖宇干 ...
听!密营深处,战歌未央
Xin Hua She· 2025-06-06 03:21
从吉林省磐石市区出发,一路向西行进约20公里,山势渐高,林木渐密,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悄然 显现。这里就是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诞生与成长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 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长达14年 艰苦卓绝的抗争。面对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他们转入深山,建立起星罗棋布的密营,进可游击,退可整 训。 "看!这里就是一处密营遗址,东北抗联的战士们曾在这里居住。"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队的执 行领队李宁宁指着一处土坑遗址告诉记者,密营之所以为"密",隐蔽性非常重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抗联研究专家刘贤陆续采访过300多位抗联老战士和知情人,让她印象最深的, 是这些老人们唱歌时的神情。"他们每个人都会唱歌,而且一旦唱起那些歌曲,眼神就变得格外明亮, 格外坚定……" 伴着嘹亮的歌声,战士们冲锋陷阵,视死如归。 不远处修建了一处供游客参观体验的复原密营。这种地窨子式密营依沟塘与山坡的地势而建,先剥土掘 坑,再用木料支棚、垒壁。木门不足一米五高,成年人只能弯腰入内。营中虽可直身站立,但空间狭 小,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