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空智能
icon
Search documents
重庆时空底座2.0发布
Ke Ji Ri Bao· 2025-07-09 00:49
"时空智能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推动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 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时空智能涵盖了从深空到水下,从自然 科学到社会经济学的广泛领域,其发展将深刻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利用方式。 目前,重庆时空底座2.0已经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覆盖"9+2"中心城区的超6000公里道路和11万栋建 筑。薛梅表示,重庆时空底座2.0将助力各行各业,让人工智能的各类应用深刻理解现实世界的物理时 空距离。同时,重庆时空底座2.0通过融通各个产业的海量数据,在基础科学层面为人工智能提供"学习 素材",助力重庆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如果重庆时空底座1.0的用户是人,那么2.0版本的用户主要就是机器。"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副 院长薛梅介绍,时空底座是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基石。重庆时空底座1.0主要运用倾斜摄影等技 术,为重庆全域"拍照";而重庆时空底座2.0则运用高精度激光雷达等技术,为重庆"做CT",从而建成 超大规模三维点云时空数字底座。 8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时空智能赋能产业融合创新"主 题活动。会上 ...
何小鹏回应车企支付账期不超60天;零部件供应不足,丰田旗下大发汽车将暂停日本部分工厂运营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6-30 10:49
1.【何小鹏回应车企支付账期不超60天:企业应有社会责任感,下半年至明年风向会变好】小鹏汽车 董事长、CEO何小鹏接受采访,在回应"车企支付账期不超60天"时表示:"经过了这次的会议跟行业 的自律,我认为是在下半年,在明年会有变好。"何小鹏表示,科技的造车企业靠现金流压别人的 款,压了三个月,照样也是不赚钱。如果企业越大、越强、越科技的公司,就应该越有社会责任 感。"我是认为风向变好非常重要。"(第一财经) 2.【北斗共享电动自行车落地株洲,首批5000辆今起陆续投放】6月30日,"智联时空 全域示范"千 寻时空落地揭牌暨北斗电动自行车投放仪式在株洲经开区北斗大厦举行,株洲北斗共享电动自行车正 式启动运营。这是全国首例"北斗时空智能+电动自行车"创新应用场景。该项目由株洲市北斗产业发 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千寻时空网络(湖南)有限公司联合运营。首批5000辆共享电单车即日 陆续投放至株洲核心城区,计划年内累计投放1万辆。(腾讯网) 3.【特斯拉V4超级充电桩首批上线,同步向非特斯拉品牌车辆开放】特斯拉6月30日宣布首批V4超级 充电桩正式投入使用,覆盖上海、甘肃、浙江、重庆等地服务区。该批充电桩具备防雨防水 ...
从“中国精度”到“全球标配”,北斗芯片加速上“机”装“车”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27 00:34
企业总经理柳伟介绍,搭载最新款梦芯科技芯片的模组已在一款品牌车豪华越野系列"上车",即将上市。 搭载梦芯科技北斗芯片的模组还装上了一款网红露营房车,走近车几米远钥匙就自动感应开门,还能通过手机看着地图远程把车开到 指定位置,且能防盗追踪,广受"驴友"好评。 来汉见证武汉北斗成果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说:"芯片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终端的精度、功耗、体积、成本和可靠 性,是北斗规模化、大众化、全球化的关键支撑。" 在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行驶的自动驾驶车辆。 他鼓励,武汉等产业团队推动北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北斗的消费电子、可穿戴设 备、无人系统等大众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让北斗的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6月26日,来汉参加北斗产业突破性发展重大成果发布会的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原总工程师蔡兰波说,北斗技术正从专业领 域走向大众消费市场,北斗产业已进入了时空智能时代。 "时空智能"带来何种变革?长江日报记者在会上一探究竟。 当日,搭载梦芯最新芯片的24类场景模组同步首发,其中一款适用于智能割草机。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韩绍伟介 绍,该设备可自动定 ...
BAT、头部车厂是客户,国资领投,北大系数据服务商完成数千万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6-24 23:59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赵思淇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国内首家实现时空数据采集-处理-商用闭环。 文 | 赵思淇 编辑 | 袁斯来 来源| 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来源 | IC photo 硬氪获悉,弈人(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弈人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国家交通部交信基金和上海浦东创投联合投资,浪潮资本担 任独家财务顾问,资金将用于数据产品研发、新业务拓展及团队扩张。 "弈人科技"是国内首家实现时空数据采集、大模型数据处理及场景化应用这一商业闭环的时空智能数据服务商,为地理信息、自动驾驶、具身智能、低空经 济等领域企业提供时空智能产品及服务,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时空数据是现代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数据形态。而将时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时空智能技术,融合高精度时空数据动态感知、AI 算法驱动智能决策、三维建模构建数字孪生等技术,成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等新兴行业的基础设施,近年来被纳入国家"新基建"范 畴的同时,市场需求井喷。此背景下,时空数据要素市场化,成为数字 ...
剑指苍穹!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在罗湖启动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0 09:19
Core Insights - The 2025 Shenzhen (Luohu) Aerospace Industry Conference and Cangyu Space-based Global Capability Launch was held, marking the initiation of the world's first high-orbit commercial relay satellite project [1][4] - Cangyu Space, a leading enterprise in commercial aerospace, aims to fill the gap in China's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 market by establishing a global space-bas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3] Group 1: Industry Development - The conference attracted over 200 participants, including government agencies, inter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s, industry experts, and investment representatives, focusing on accelerating the aerospace industry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1][2] - The Luohu District has chose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as a key area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establishing an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that integrates resources from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2][5] Group 2: Company Initiatives - Cangyu Space has signed contracts with Great Wall Industry Corporation and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or the first satellite and supporting launch vehicle, officially sta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orbit commercial relay satellite project [4] - The company plans to launch the Cangyu-1 high-orbit satellite by 2026, achieving 60% low-orbit coverage and 40% surface coverage, with a goal of completing a constellation of 13 satellites by 2030 for all-weather coverage [4] Group 3: Collaborative Efforts - Cangyu Space has established a research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Wuhan University to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 aligning with national reform initiatives [4] - The Luohu District is actively supporting the aerospace sector through policies, talent acquisitio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spatial resources, aiming to foster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aerospace field [5]
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在深圳罗湖启动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9 21:04
据罗湖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介绍,罗湖选择空天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在平台建设上, 罗湖已搭建空天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 载体;同时布局低空经济示范基地,为企业提供测试验证与场景落地空间。并通过'链主企业+配套企 业'模式,已集聚卫星通信、遥感应用、飞行器制造等领域企业超50家,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 生态体系。 中新网深圳6月19日电 (记者索有为)"天基无界·智联寰宇——2025深圳(罗湖)空天产业大会暨苍宇天基全 球能力发布会"19日在深圳罗湖举办,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在大会上正式启动。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作主旨演讲。彭程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作主旨演讲时表示,时空信息和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已经呈现出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格局。时空智能将催 生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慧养老和商业遥感大众化等新质生产力产业。各地应抓紧推进人工智能引导 的通导遥一体化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推动测绘学向时空智能学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为全球 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国际宇航 ...
一场50年的科技攀峰——珠峰高程测量见证中国测绘技术跃迁
1975年,我国首次将一个高3.5米的红色金属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2005年,珠峰测量首次采用卫星大地测量技术和雪深雷达测 量技术,首次获得了珠峰岩面高程;2020年,北斗卫星和国产测绘装备担纲主力,我国首次在珠峰地区开展航空重力测量,并将重力测量 推到顶峰。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的要求。1966年,我国珠峰高程测量拉开帷幕。 1966年~1968年,国家两次组队在珠峰地区建立了高质量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控制网,开展三角、水准、天文、重力等测量工作,为此后的 珠峰高程测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为止,我国官方珠峰高程测量共开展了三次,分别在1975年、2005年和2020年,这三次珠峰测量也都是测量技术发展的代表性台 阶。"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党亚民说。 1975年珠峰高程测量是中国首次自主完成的珠峰精确测量。测量队员把大地控制网推向珠峰北麓,并在北坳完成了海拔7050米处的重 力测量和航测调绘任务。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在珠峰顶峰设置了测量觇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觇标带到珠峰峰顶。当时精确测得 珠峰海拔高 ...
时空智能是小脑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机器人比智能汽车复杂
Bei Ke Cai Jing· 2025-05-22 06:09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智能化水平很高,人工智能不一定替代人类,但机器人在很多领域会取代人类, 比如智能驾驶和低级编程。取代的情况必然会发生,但不至于取代人类所有的事情。"陈金培如是说。 时空智能服务的成本支出占比车企整车费用多少?陈金培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介绍,当前时空智能上 车的成本已经降到规模化量产的水平。 随着低空经济发展,未来低空空域如何防撞?陈金培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有两个方向工作要做, 除了飞行器要有自身避障的能力,比如视觉雷达等传感器,还要提前进行空域航道规划,千寻基于时空 智能技术开发了无人机飞行服务平台。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热度攀升。陈金培提到,机器人产业与智能汽车产业非常类似,当电动化和智能化 来临,很多传统公司都会遭遇巨大的挑战。机器人的机械控制会随产业发展被拉齐,之后真正难的是电 动化和智能化,机器人对技术要求更高,将来真正在机器人领域会胜出的不见得是今天的机器人企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5月21日,在20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上,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 随着AI发展,设备的升级和智能化获得巨大突破。设备不仅具备自身的思考决策能力,与现实世界的 交互性也得到明显加强。对 ...
科技自立自强之院士说|推进时空智能 创造万亿级产业——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Xin Hua She· 2025-05-22 02:31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otemporal intelligenc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AI, big data,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aiming to create a trillion-level industry that suppo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1][4]. Group 1: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integration of high-throughput 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optical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radar satellites, and BeiDou positioning satellites is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spatiotemporal intelligence system [1][4]. - The "Oriental Eye" intelligent remote sensing constellation aims to launch 252 satellites by 2030, including 100 radar satellites and 144 high-resolution optical satellites,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Earth'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5][6]. Group 2: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are increasingly utilized in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mart citie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enhancing monitoring capabilities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6]. - AI-driven system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automate tasks such as irrigation, fertilization, and pest control in agriculture,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productivity [6]. Group 3: Future Prospec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for spatiotemporal intelligence to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al resource relationships, creat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opportunities [4][6]. - The development of a real-time service system for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i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industries, contributing to societal progress [6].
WGDC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在京开幕 促产业与技术深度融合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1 14:23
HERE Technologies资深行业解决方案专家Andrei Iordache分享了人工智能和位置智能在汽车领域的交叉 与融合。他表示,人工智能和位置智能的交叉将塑造软件定义车辆的未来,建立在真实世界模型上的虚 拟场景的车辆测试,基于沉浸式数字座舱的车辆用户体验和功能,持续进化车辆的生命周期。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时空智能最大的想象力不仅停留在万里之遥的高空卫星中,更应该在天下万 物互联的数字世界和烟火生活里。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进行中,计算网、时空网、互联网是三个重要的 基础设施。其中时空网是产生物质世界的数据,互联网传输数据,计算网处理数据,三者形成了整个数 字世界和真实世界基础设施闭环。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吴森森表示,当前,地球空间智能分析存在稀疏地学数据难支撑综合 研究、地学时空计算流程复杂等问题。生成式AI正在重塑科技与产业生态,为地球空间智能研究带来 了新机遇。 21日,为期2天的WGDC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在北京启幕,旨在推动时空信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 大会由中关村科学城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