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星探测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5上半年电影票房超292亿元,国产片占比91.2%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00:36
【今日#热点新闻一览#】#2025上半年电影票房超292亿元# 1. 7月1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等多部门调拨折叠床、毛毯等1.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 河南南阳、湖北恩施等地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救灾救助工作。 2.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为292.31亿元,观影人次为6.41亿,同比分别增长 22.91%和16.89%,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 6. 国铁集团表示,目前旅客乘坐火车不查验充电宝是否有3C认证,只要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即可携 带。 7. 近日,第三轮第四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 8.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工作将于7月4日启动。此次笔试在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举办,报名公告将陆续上网。 9.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个学科教学 装备配置标准,健全中小学装备配置标准体系,规范和引领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装备的科学配备,加 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10. 7月1日,2025年温网女单首轮,王欣瑜2比0击败赛会15号种子穆霍娃顺利晋级;郑 ...
瞭望 | 天问二号叩响中国小行星探测之门
Xin Hua She· 2025-06-09 11:32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 学探测。这是我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 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设计任务周期10年左右,后续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对于这场漫长 征程来说是一场持续考验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贾雯静 5月29日1时31分,辉光照亮夜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 号乙Y110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烈焰中起飞。 自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天问"系列以来,这一以屈原诗句命名的行星探测工程,赓续中华文明对宇宙 奥秘的追问。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获取珍贵火星原始科学数据。 如今,天问二号再次踏上星际探测征程,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 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迈出了 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攻坚克难,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任务圆 满成功。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 ...
巡天再启程 问道向苍穹——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行星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侯增谦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开启对小行星2016HO3的探测采样及主带彗星311P的 科学探测任务。从天问一号的火星着陆,到天问二号的小行星采样,我国什么时候能够开启并实现难度更大的火星采样呢?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 士、中国行星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天问三号任务首席科学家侯增谦。 天问之旅,分步探索太阳系 据侯增谦介绍,中国行星探测工程,除已完成的天问一号任务外,包括3次新的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中国首次行星探测任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2021年5月15日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乌托邦平原南部,其上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 上火星表面并传回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一次性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三大任务目标。 刚刚发射的天问二号,将执行双任务。第一阶段是2025年~2027年,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进行伴飞、观测、采样并返回地球。目标小行星2016HO3是 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它与地球之间处于轨道共振状态,因此在漫长时间内与地球保持较近的距离。由于其可能保留着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 息,可为人类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形 ...
宇宙人(1756期)新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可能存在碳基生命;马斯克预告:SpaceX今年营收155亿美元;空客构建卫星通信生态
Sou Hu Cai Jing· 2025-06-04 14:19
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罗 # 我科学家领衔研究团队首次利用TTV技术在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 可能存在碳基生命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顾盛宏领衔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近期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首次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内发现一颗质 量约为地球10倍的超级地球——开普勒725c。北京时间3日下午,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了这一突破性成果。 开普勒725c所围绕的是一颗G9V型恒星,与太阳光谱型相似,但年龄仅16亿年,磁场活动比太阳剧烈。该行星公转周期约为207.5天,与地球公转周期相 近,且位于可存在液态水的宜居带内,具备类地生命存在的条件。 这项发现,一方面为探测系外地球提供了新途径,使TTV反演技术成为发现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中"隐形行星"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为我国未来的空间天 文任务,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地球2.0(ET)项目等,提供了新的观测目标和探测技术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新型气象探空系统提供频谱资源保障 我国自主研发的P频段北斗卫星导航新型气象探空系统于2024年7月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任务,经一年 ...
小行星上有什么?为啥要去小行星探测?
Xin Hua She· 2025-05-30 08:53
有人好奇,为什么天问一号探测火星,天问二号就去了小行星? 5月29日,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那么,同为"天问"系列,为什么天问二号是去小行星探测而不是火星?此次探测为什么会选择这两颗小 天体?跟随新华访谈了解一下。 天问二号为何选择小行星而非火星? 天问探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0:00 实际上,"天问"是中国行星探测系列任务的统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孙泽洲介绍,我国所有行星探测 任务都以"天问"命名,并按任务先后顺序编号。由于此次小行星探测任务在该系列中排在第二位,因此 被命名为"天问二号"。该任务是中国首次开展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绕飞探测任务。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天体? 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还分布着大量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这些天体体积虽小,但数量庞大,目前 已观测到近百万颗,广泛分布于近地轨道、小行星带、柯伊伯带等区域。据孙泽洲介绍,这些小天体保 存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信息,同时蕴藏着丰富的太空资源。 为什么要去这两颗小天体? 其中,小行星2016HO3被称为"地球准卫星",和地球轨道接近,且公转周期和地球非常接近,是探测性 价比很高的天体。此外,作为小行星,它还保留着很多太阳系 ...
人类“拜访”过这些小行星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30 03:21
2000年2月,尼尔号进入环绕小行星运行轨道。此后3个月里,它逐渐靠近爱神星,通过搭载的6台仪 器,获取爱神星的尺寸、质量、密度、磁场、岩石成分以及元素组成等情况。2001年2月12日,尼尔号 降落在爱神星表面,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小行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 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该国首个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飞向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丝川小行星。 隼鸟号共采集了约1500颗微粒样品,总质量约0.0018克。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有两颗著名小行星:灶神星和谷神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提出 新定义,将谷神星升格为矮行星)。它们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并且因为木星引力作用而演化迟缓。灶 神星是与地球类似的岩状天体,谷神星则是典型的冰雪天体,这样两个极不相同的天体竟能同处一个小 行星带,令科学家充满好奇。 2007年9月27日,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升空,开始了环绕灶神星和谷神星的探测之旅。经过近4年漫 长旅行,黎明号于2011年7月飞抵灶神星,围绕它运行了14个月,采集了数据和图像。2015年3月,黎明 号进入谷神星轨道,在这里完成了全部使命,直至2018年其燃料耗尽,与地球失去联系。 来源:科技日报 ...
拓展人类研究太阳系天体的能力——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天问二号成功发射
Xin Hua She· 2025-05-29 12:35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29日凌晨成功发射,国际航天专家纷纷予以高度评价。俄罗斯 航天历史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说,天问二号探测器拓 展人类研究太阳系天体的能力。多国人士表示,中国"天问"系列是勇敢大胆的太空探索项目,希 望能与中国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热列兹尼亚科夫说,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的准卫星,它与地球之间处于轨道共振状态,导致它 在漫长时间内与地球保持较近的距离,这些特点使它"的确很有趣"。科学界认为,该小行星可能 保留着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的"活化 石"。热列兹尼亚科夫说,与该小行星类似的天体还没有被探测研究过,因此天问二号探测器将拓 展人类研究太阳系天体的能力。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执行主任理查德·德·格里斯 说,此前日本、美国进行过小行星采样,不过中国的天问二号还将前往主带彗星311P,如果成 功,将成为第一个进行这样的小行星探测取样和彗星探测"双重任务"的国家。 小行星和彗星探测"双重任务"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介绍,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 ...
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金牌老将”长三乙跑好第一棒
Yang Shi Wang· 2025-05-29 03:51
央视网消息: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我国首 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开启,深空探测任务迈出新的一步。 5月29日凌晨1点3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飞行约18分钟后,将天问二号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 展科学探测。天问二号任务周期约10年。 2016HO3小行星是地球的准卫星之一,是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它同时环绕太阳和地球运转,轨道相对稳定,方便探测 器采样并返回地球。 主带彗星311P,是运行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一个小天体,对它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机 制。 "金牌老将"长三乙 跑好第一棒 长征三号乙是我国主要用于发射高轨航天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为三级构型,捆绑四个助推器,曾多次执行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风 云气象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还成功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往月球。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乙 ...
航天人说我们的火箭打了10.9环 相当于从上海投篮命中北京篮筐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29 01:3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 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开启,深空探测任务迈出新的一步。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5月29日凌晨1点3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飞行约18分钟后,将天问二号探测器送入地球至 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张润红:天问二号探测器是一个重大的工程,它像一个接力赛,我这一棒已经 圆满成功了,希望它后续的探测、采样、返回都能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陈闽慷:天问二号任务还是很不平凡的,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发射任务,所以 还是挺自豪的。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的火箭打了个十环? 陈闽慷:10.9环,因为精度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再高一些。这一次挑战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 成回收。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天问二号任务周期约10年。 2016HO3小行星是地球的准卫星之一,是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的活化 ...
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29 0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根据规划,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多项任务,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 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工程目标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并为小行 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方面,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 学载荷,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 究。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 务,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白国龙 摄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与探月、探火相比,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工 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 探什么?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