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Search documents
学习原声丨歌声献给党
Xin Hua She· 2025-06-30 09:27
0:00 "七一"将至,有哪些旋律在你的耳畔回响,触动你的心弦?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宴会。宴会结束,总书记即将离席,一曲《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悠然响起。这是乐队特意为中国贵宾加奏的。 这一幕,意味深长,蕴含着历史的必然,凝结着世界的共识。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文艺演出结束,全场共同高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这不由让人想起另一个"声"动人心的场景。 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上,主题曲《领航》嘹亮唱响,引发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演 出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场观众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歌声,唱出心声。 一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所唱:"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正如《领航》中所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人们为党放歌,越唱越嘹亮。 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中国基金报· 2025-06-30 08:5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是习 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文章强调,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党和人民取得的 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文章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 最有力的奋斗。新征程上我们就要靠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 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坚 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必须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 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 ...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
证监会发布· 2025-06-30 03:37
展台上,有以毫米计的精细件,也有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大块头;生产线上,智能机械臂正 精细作业,各项参数实时显示。 忆起"过去的洋火、洋皂、洋铁等靠买进来",进而谈到"今天我们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 制造业第一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感慨地说:"这条路走对了。" "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 成立104年,执政75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 业绩,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恢宏史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 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沧海横流,砥柱巍然。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拥有9900多万名党 员、51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有力地领导着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 的东方大国,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向前进。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年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走进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照着192 ...
学习手记 | 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Xin Hua She· 2025-06-28 22:47
"七一"将至,有哪些旋律在你的耳畔回响,触动你的心弦?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宴会。宴会 结束,总书记即将离席,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悠然响起。这是乐队特意为中国贵宾加奏 的。 这一幕,意味深长,蕴含着历史的必然,凝结着世界的共识。 这不由让人想起另一个"声"动人心的场景。 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上,主题曲《领航》嘹亮唱 响,引发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演出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场观众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 歌声,唱出心声。 一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所唱:"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正如《领航》中所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 上……" 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人们为党放歌,越唱越嘹亮。 人们总是感动于这样的质朴表达:那是彝族群众挂在嘴边的"共产党瓦吉瓦(好得很)",那是江西 神山村村民面对习近平总书记脱口而出的"你呀,不错嘞"…… 这些朴素却动人的心声因何而生? 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Ren Min Wang· 2025-06-16 22:12
Core Viewpoint -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empowers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modern strength, closely linking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1][3] Group 1: Historical Context -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modernization on China began in 1840, initially leading to passive responses from China until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 1921, which marked a shift to proactive engag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2][3] -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assive to proactive responses was driven by factors such as Marxism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cultural streng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role of the people as the main force in modernization [2][3] Group 2: Path of Modernization - The concept of "walking one's own path" emphasizes independence and the necessity for China to develop its own solutions based on its unique conditions, rejecting foreign paths, especially erroneous ones [4]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p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eriod is seen as a historical necessity rooted in China's long civilization history, leading to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modernization [5] Group 3: New Cultural Identity -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represents a new type of modernization that transcends Western models, rooted in the practice of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6] - The promotion of a strong cultural identit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al power is essential for breaking the historical pattern of "the East belonging to the West" and enhancing the cultural subjectiv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7] Group 4: Cultural Integration - The new cultural identity formed through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ddresses the "ancient vs. modern" and "East vs. West" debates by creatively transforming and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le integrating advanced elements from Western culture [8][9] - This integration is not merely a mix but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that creates a unified cultural identit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arx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foundational elements [9] Group 5: Modernization Challenges - The challenges of modernization include establishing clear goals, choosing the right path, and enabling latecomer countries to catch up with modernization trends,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paths based on national conditions [11][12][13] -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rooted in traditional culture, offers insights for latecomer countries to avoid the pitfalls of blindly following Western models while leveraging their unique advantages [13]
马英九将率团访陆
财联社· 2025-06-11 02:42
朱凤莲表示,欢迎马英九先生率团来访,将做好相关活动安排,并提供必要便利。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 峻,但两岸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我们一如既往欢迎台湾各界人士和广大台湾同胞常来大 陆参访交流,与我们携手加强交流合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6月11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宣布: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将率台 湾青年于6月14日至27日赴福建、甘肃出席第十七届海峡论坛、2025(乙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大典、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活动(敦煌)等活动并参访。 ...
在时代发展中书写无悔青春(思想纵横)
Ren Min Ri Bao· 2025-05-28 00:01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今日之中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上奋力前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勇毅迈进,新时代赋予青年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如何承担起 这份责任与使命,是每一位青年必须深刻思考的课题。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写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 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 件下创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阐释了客观条件对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经济制 度的革新、政治体制的嬗变、科技革命的爆发还是社会形态的跃迁,都需要特定历史条件作为基础。正 是通过精准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我们才能一路走来,在中国 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社会发展如此,人的发展亦如此。唐代诗人李白曾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 句。乘风破浪固然令人神往,但若无风帆助力也难以实现;纵有风帆,若非坚韧不拔亦难成功。要成事 总需条件,没 ...
王沪宁会见出席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台湾嘉宾
Xin Hua She· 2025-05-27 11:01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27日在京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 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等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台湾嘉宾。王沪宁表示,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感到骄傲,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赋予两岸同胞对民族的共同 责任。举办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对推动两岸共同光大中华文化、共同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很有 意义。 王沪宁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中国人的根和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我们要坚持文化自 信,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共担历史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们要共同推动中 华文化交流,致力于促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伟大民族精神,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 王沪宁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我 们要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要 共同站稳中华文化立场,携手应对外部 ...
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Ren Min Ri Bao· 2025-05-25 22:00
发展青少年事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1982年,中 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时,被赋予"关注民族未来,发展少儿事业"光荣使命和重要职责。2022年5月,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重要贺信,充分肯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青少年 事业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求基金会"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对做好新时代青少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我们要全 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继承弘扬宋庆龄"缔造未来"理念, 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青少年事业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青少年事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发展 青少年事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 为做好新时代青少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把握新时代发展青少年事业的战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 国 ...
西藏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写在西藏和平解放74周年之际
Xin Hua She· 2025-05-23 11:39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 议》)的签订,让西藏人民彻底告别了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侵略、杀戮的历史。 以和平解放为起点,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贯彻执行《十七条协议》,维护了国家主权、祖 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在此基础上,西藏先后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建立了社 会主义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极大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下,在祖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西藏 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正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拼搏、阔步前进。 新西藏的起点 从日喀则市亚东县到江孜县沿线,至今仍保留着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印记:曲美辛古抗英遗址、江孜宗 山抗英遗址、留有英军弹孔的墙壁……这些无声的"见证者",如今成为了解西藏近代史的窗口。 26岁的尼玛伦珠,每天忙着给参观宗山抗英遗址的游客解说。作为西藏民族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 他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他说:"这段苦难历程不能被遗忘,只有铭记这段历史,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