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机制

Search documents
甘肃黄河干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成全覆盖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7 00:04
甘肃省生态环保督察专员、新闻发言人李作斌6月4日表示,近年来,甘肃先后与宁夏、四川、青海签订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并与宁夏、四川开展了流域补偿清算。特别是与青海省黄河流域补偿协议签订 后,标志着该省在黄河干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完成了全覆盖,是沿黄九省区唯一一个与三省(自治 区)签订补偿协议的省份。 图为黄河上游的第一大一级支流——洮河。(资料图) 甘肃省水利厅供图 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60%以上的水来自于兰州以上的河段。 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流经900多公里,生态环境状况关乎流域1800余万人生产生活。由于历史、气候 等因素,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据甘肃省水利厅介绍,自2021年国家七部委联合部署开展黄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以来,甘肃按时 保质完成了黄河流域200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任务,有效保护和修复了百余公里的河流生态,促进了小 水电协调、规范、有序、绿色发展。 当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据介绍,甘肃近年积极开展黄河干支 流、长江支流、省内其他河流在市州及县区之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持续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 ...
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让山更青水更绿 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政策解读)
Ren Min Ri Bao· 2025-06-06 21:29
近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 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意见》和《实施方案》进行解 读。 补偿机制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扩大 什么是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简单讲,就是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之间,建立起成本共 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机制。 以新安江治理为例。这条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干流总长359公里,其中2/3在安徽境内, 经黄山市歙县进入浙江杭州市淳安县境内,流入下游千岛湖、富春江,汇入钱塘江。 本世纪初,黄山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污水和垃圾通过新安江进入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 面临严峻挑战。2012年,皖浙就新安江治理达成"水质对赌"协议:第一轮为期3年,皖浙每年各出资1亿 元设立补偿基金,考核跨境断面水质;若达标,浙江的1亿元给安徽;若未达标,安徽的1亿元给浙江。 这份协议激励成效明显。2012年以来,新安江跨省断面水质连续12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每 年向千岛湖输送约 ...
财政部等五部门重磅发布
Jin Rong Shi Bao· 2025-06-06 13:45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进 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 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上述文件明确,中央财政在长江、黄河干流分别推动建立统一的机制,根据各省流域保护治理实效,明 确各省出资、受偿资金核算规则,统一确定补偿资金,并负责补偿资金的收缴、划拨。另外,对流域省 份自行拓展和深化两两协商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奖励。 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上述两份文件明确了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总体政策目标,将推动建 立覆盖更加全面、权责更加明晰、方式更加多元、治理更加高效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产 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健全奖罚分明的制度机制,坚持"谁污 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强化激励约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什么是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早在2016年,财政部就牵头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对 流域生态补偿基准、方式、标准等重大问题 ...
每周海内外重要政策跟踪-20250606
GUOTAI HAITONG SECURITIES· 2025-06-06 11:08
| 每周海内外重要政策跟踪(25/06/06) | [Table_Authors] | 吴信坤(分析师) | | --- | --- | --- | | | | 021-38676666 | | | 登记编号 | S0880525040061 | | 本报告导读: | | 刘颖(分析师) | | 覆盖国内宏观(中央及各部委政策及表态)、大类产业、地方政策、以及海外重要 | | 021-38676666 | | 政策和事件。 | 登记编号 | S0880525040124 | 投资要点: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策 略 研 究 海 外 策 略 研 究 策略研究 /[Table_Date] 2025.06.06 [Table_Summary] 国内宏观:5 月 30 日,国务院国资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大 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通知》。6 月 3 日,国务院总理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旨在全面建设数 字政府。6 月 5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 通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军事设施建设条例,为 提高军事设施建设质量 ...
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6-05 11:12
本报讯(记者韩昱)据财政部网站6月5日消息,近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 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和《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 案》)。 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意见》和《实施方案》答记者问时表示,《意见》和《实施方案》相互联系、 各有侧重,《意见》作为新阶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顶层设计的制度文件,主要对补偿机制的工作目 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作出系统部署;《实施方案》作为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主要明确中央层 面组织协调在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干流建立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 制,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 一是市场化层面,加快培育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资源要素交易市场,合理界定和配置生态环境 权益,引导生态受益者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积极稳妥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惠益分享机 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 ...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健全,补偿方式向多元化拓展
Di Yi Cai Jing· 2025-06-05 01:57
专家分析,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多个领域和多种要素,仅靠单一的资金补偿难以满足生态保护的多元化需 求。 《意见》还明确提出,创新补偿形式。鼓励上下游、左右岸在明确各自权责的基础上建立三方或多方参 与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补偿方式从财政补偿向市场化补偿拓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利用 和保护修复的不同环节,建立开发利用主体和保护修复主体利益连接机制。推动补偿方式从资金补偿向 多元化补偿拓展,鼓励地方通过联建生态产业园区、技术援助、智力支持、定向人才培养、定向招工等 丰富补偿方式。 《意见》提出,到2027年,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成,各地基本建立覆盖辖区 内重点河流的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稳 步推进,森林、草原、大气、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生态环境要素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 设得到有益探索。 到2035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覆盖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干流及其重要支 流,并向更广范围、更深内涵、更丰富形式拓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 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 ...
五部门发布实施方案 在长江、黄河干流建立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Yang Guang Wang· 2025-06-05 01:14
在明确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前提下,有关部门此次还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 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中央财 政积极发挥协调引导作用,在长江、黄河干流建立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组织相关省参与,实 现经济利益省际合理横向转移。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至其他重点流域。要统一核算补偿资金,分别从 空间、时间两个维度,依据各省干流入境、出境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变化以及本省干流全部断面水 质较以前年度变化情况,统一核算各省出资或受偿金额。 《意见》明确,要推动建立覆盖更加全面、权责更加清晰、方式更加多元、治理更加高效的横向生 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生态环境 部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战峰表示,《意见》的出台为各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 更明确的指导。 董战峰:横向的生态补偿在不同领域、不同地方进展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如何在探索中不断解 决这个问题,能够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我想也是《意见》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 王逸群)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 ...
城市24小时 | 锂电产业大省,“掘金”千亿风口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4 16:18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news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center for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used power batteries in Sichuan Province, aiming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and efficient recycling system for retired batteries by the end of 2024 [1][2] - By the end of 2024, the number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Sichuan is expected to reach 1.402 million, with a peak in battery retirements anticipated in the next 2-3 years [1][2] - The national new energy vehicle ownership is projected to reach 31.4 million by the end of 2024, highlighting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battery recycling as the volume of retired batteries increases [1][2] Group 2 - The recycling of retired batteries can meet significant portions of annual demand for lithium (24%), cobalt (31.2%), and nickel (16.8%), which is cruci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2] - The current standardized recycling rate of power batteries in China is below 25%, with many batteries ending up in unregulated small workshops, indicating a need for stricter regulations [2] -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across the battery lifecycle, from production to disposal, to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sure safety [2] Group 3 - Sichuan Province, rich in lithium resources, accounts for about 20% of the national power battery production, and is developing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from lithium mining to battery recycling [3]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cycling system is expected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reate a sustainable industrial ecosyste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