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Search documents
新瀚新材上半年营利双增,核心业务多点开花,技术创新护航发展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8-26 14:18
2025年上半年,新瀚新材(301076)(301076.SZ)交出了一份营利双增的业绩答卷,彰显出强劲的发展 韧性。 证券之星注意到,随着PEEK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在DFBP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稳定的供货能 力,推动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业务稳健增长。同时,光引发剂业务和医农中间体业务同步发力、表现 亮眼,成为拉动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面对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产能扩张 为翼,多维度筑牢细分领域领先优势,为长期业绩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尤其是在光引发剂业务上,公司已与全球领先的光固化材料生产商IGM(艾坚蒙)、国内重要光固化材料 生产商杭华股份等保持长期稳定合作。随着涂料需求复苏,以及PCB、服装、真空电镀等领域对UV油 墨需求的增长,公司光引发剂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四大业务筑牢增长根基 作为PEEK单体核心原料DFBP国内少数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之一,新瀚新材凭借核心原料布局,在国 内PEEK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司在上半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29亿元,同比增长9.66%;归母净利润为3529.26万元, 同比增长20.40%, ...
碧兴物联上半年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至2391万元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8-26 13:15
截至2025年6月30日,碧兴物联总资产为13.6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 产为10.7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了2.00%。 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50.84万元,去年同期为1.29亿元。 财报显示,公告报告期末一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较高,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占用公司营 运资金较多。若公司未来不能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或客户及供应商信用状况发生变化,可能存在应收账 款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状况,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 存货规模较大。若公司不能继续有效控制存货规模,保持存货周转率在合理水平,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 利影响。 本报讯(记者王镜茹)8月26日,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兴物联")披露2025年上半 年业绩。 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11.16%。但盈利能力面临挑战,利润总额-2967.84 万元,去年同期-912.8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91.32万元,去年同期为-600.54万元, 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 公告显示,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存量环境监测 ...
华油能源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4793.5万元 同比减少23.6%
Zhi Tong Cai Jing· 2025-08-26 12:54
华油能源(01251)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该集团取得收入7.47亿元,同比减少2.87%;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793.5万元,同比减少23.6%;每股亏损0.025元。 面对行业技术不断变革与能源转型加速的新形势,本集团坚定不移地推进本集团"技术引领发展,创新 驱动未来"的技术战略方针,深化技术投入与创新实践,突破单点技术壁垒,系统性打通从技术研发到 产业服务的价值闭环,为油气公司提供适应能源革命趋势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
长安民生物流(01292)发盈喜 预计中期除税前溢利约6000万元至7000万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0:49
智通财经APP讯,长安民生物流(01292)发布公告,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集团录得除税前 溢利约人民币6000万元至人民币7000万元(2024年同期集团录得除税前溢利约为人民币4332万元)。 董事会认为集团除税前溢利增长的主要归因于(1)公司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等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增 加(同比口径为集团2024年1-6月收入约人民币41.65亿元扣除沈阳长友供应链有限公司2024年1-6月收入 约人民币4.2亿元。公司于2024年9月出售所持有沈阳长友的股权后,集团不再对沈阳长友进行合并报 表);(2)毛利率同比增加;及(3)集团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开展"极致降本飓风行动"成本领先专 项工程,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
PCD切割工具市场CR10达61%,头部阵营稳定
QYResearch· 2025-08-26 09:53
聚晶金刚石刀具是 PCD 刀具的简称。聚晶金刚石 (PCD) 是一种合成金刚石产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精选的金刚石颗粒与金属胎体烧结在一起。金刚石和胎体 在高温高压下烧结在一起,形成硬度均匀、各向耐磨的 PCD 刀具毛坯。 PCD 金刚石层随后被粘合到碳化钨基体上,从而提供强度和可钎焊的基底,以便与其 他金属进行粘合。 基于QYResearch最新报告 "全球 PCD 切割工具市场报告 2025-2031 " ,全球PCD切割工具市场核心数据与格局如下: 全球范围内 PCD 切割工具生产商主要包括 Sandvik Group 、 Kyocera 、上海名古屋、 Kennametal 、 Sumitomo Electric 、 Shenzhen Junt 、郑钻、 Union Tool 、 Mapal 、 Asahi Diamond Industrial 等。 2024 年,全球前十强厂商占有大约 61.0% 的市场份额。 一、 市场规模与增长(宏观前景) 2031年市场规模 :预计将达到 13.9亿美元 2025-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 (CAGR) : 5.5% 表明市场处于稳定且健康的增长通道。 二、 竞争 ...
创新驱动,全球布局 久立特材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年上半年主业净利润同比增长36.44%
Quan Jing Wang· 2025-08-26 09:45
8月25日,久立特材(002318.SZ)2025年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公司坚 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的战略方向,通过持续深化技术革新、优化业务布局、完善人才机制,实现经营 质量稳步提升。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61.05亿元,同比增长26.39%;扣除联营企业投资 收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36.44%,主营业务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发力,主业发展韧性凸显 久立特材始终走在自主创新的前沿,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逐步成为国内工业用不锈钢管细 分领域的领军企业。 EBK协同效应显现,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同比上升92.94%,以及公司复合管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19.26%,主要 得益于境外EBK公司管线钢管项目及其他境外项目的稳步推进,体现了公司在国际化项目中的执行能 力。 公司产品广泛覆盖SG-U管、CRA-OCTG、精密管、USC-锅炉管、DSS/SDSS、仪表管、 HRB/MLP/WOL等,致力于为油气(含LNG)、化工、核电、航空等关键领域提供耐蚀、耐压、耐温等 高性能材 ...
科强股份现金流大幅提升,创新与绿色双轮驱动发展
Quan Jing Wang· 2025-08-26 07:57
8月25日晚间,江苏科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873665,以下简称"科强股份")正式披露2025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尽管面临行业周期性调整与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公司仍保持稳健经营 态势,现金流显著改善,核心业务板块韧性凸显,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为下半年高质量发展 奠定坚实基础。 财务表现稳健,现金流大幅提升 2025年1-6月,科强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公司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实现经 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34.2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4.89%,显示出强劲的现金流生成能力和运营 效率。 公司持续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并入选"江苏省新型橡胶制品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实力获多方认可。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8.20亿元,较期初略有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12亿元, 同比增长0.36%;资产负债率维持在12.97%的低位,财务结构健康、偿债能力强劲。 尽管光伏等行业短期承压,公司仍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新兴市场、强化研发投 入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表示, ...
自主技术装备连创“首次”佳绩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8-26 02:21
在遥远的南美国家玻利维亚,渤海钻探公司自主研发的BH-GNB组合伽马仪器迎来了其海外首次应用。 自项目启动以来,该仪器已在玻利维亚市场高效完成了3口井的施工任务,创下了连续14趟钻无故障、 累计工作2703小时、单趟钻最长工作290小时的优异成绩。 BH-GNB系统的成功源于其技术创新。它将数据解码和深度跟踪功能有机统一,通过一体化软件平台整 合了仪器设置、数据处理和曲线绘图等操作,极大简化了现场复杂的设备连接流程。面对玻利维亚坚硬 地层钻进产生的高温挑战,渤海钻探提前部署,对3套仪器进行了充分的地面试验测试,确保了其在高 温高压环境下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功经受住了严苛工况的考验。 创新工艺破解固井难题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伊拉克米桑油田,渤海钻探书写了另一项"首次"。应用于FQCS-105井的244.5毫米技 术套管固井经声幅检测达到"优质"标准,宣告了该区块首例盐膏层新水泥浆体系成功应用。 渤海钻探国际市场捷报频传 近日,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在国际市场捷报频传,其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在玻利维亚和伊拉克 项目实现"首次"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彰显了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卓越能力,为"一 带一路 ...
中集集团:在科学管理的坐标轴上攀登制造“珠峰”
证券时报· 2025-08-26 00:56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journey of CIMC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from a struggling small factory to a global manufacturing giant, emphasizing its innovat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over 45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Shenzhen [1][4]. Group 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 CIMC was established in 1980 in Shekou, Shenzhen, and has grown from a small factory with fewer than 60 employees to a major player in the glob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anking 154th in the 2025 Fortune China 500 list, an increase of 25 places from 2024 [1]. - The company faced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its early years, including a near bankruptcy in 1986, which led to a strategic pivot from container production to steel structure processing to survive [4][5]. - The entry of China Ocean Shipping Company (COSCO) in 1987 marked a turning point, leading to a restructuring that established a clear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allowed CIMC to return to its core business of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5]. Group 2: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 CIMC's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clear property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which has facilitate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5]. - The company has maintained a standardized and regulated operation, which has supported its successful listing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overseas acquisitions [5]. Group 3: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CIMC has developed core capabilities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cluding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deep-sea equipment, resulting in over 30 star products [7][9]. - The company achieved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in the field of cryogenic pressure vessels, developing the first domestic liquid helium tank, which showcases its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7]. - CIMC's subsidiary, CIMC Raffles,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entire process of FPSO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module projects, breaking foreign monopolies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its order volume from under $500 million to over $3 billion by 2024 [8][9]. Group 4: Innovation and Global Strategy - CIMC has established an open innovation system that promotes distribut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abling the company to adapt and thrive in a competitive global market [9]. - The company has set up 20 overseas R&D centers and employed over 300 foreign experts to enhance its co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emonstrating its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 and global collaboration [9].
杉川机器人公司—— 让清洁机器人更智能
Jing Ji Ri Bao· 2025-08-25 22:00
深圳光明区的杉川产业园内,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机械臂精准 抓取零部件进行组装,质检人员仔细检查产品,确保每一个环节精准无误。"刚刚下线的扫地机器人将 装箱运往国外客户手中。"杉川机器人公司实验室负责人余谦说。 作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佼佼者,杉川机器人公司专注打造性能强大、体验优越的移动机器人技术及解决 方案,用9年时间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与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背后 是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我们给机器人装上了'火眼金睛'。"余谦指着旗下品牌推出的智能净地站F1机器人说,针对深度清洁难 题,公司研发团队开发出绿光识别系统,绿色激光照射到地板上的污渍时会形成不同的反射光斑,结合 以AI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污渍光谱数据库,系统能精准识别上百种常见污染物,识别率高达96%,并动 态匹配最佳清洁方案。"就像医生看病要对症下药,机器人也得根据污渍类型调整清洁策略。"余谦说。 这样的创新技术还有不少。其中,杉川机器人公司首创的净水循环系统采用蒸馏技术,可将回收的污水 净化为无菌蒸馏水,同时通过空气制水技术补充清洁过程中的水分消耗,实现终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