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制药
icon
Search documents
泡沫破灭还是调整蓄势?知名医药分析师最新研判
天天基金网· 2025-06-20 05:24
自2024年9月底开始,创新药指数震荡上行,扭转了之前长达4年的 下行 态势 。 在2024年 9月底 至今,区间 最高涨幅达53%。不过,自6月13日至6月19日 的 5个交易日,该指数下 跌130点,跌幅达8.2%。 (来源:Choice,统计截至2025/6/19,不作投资推荐) 此轮创新药行情的底层产业逻辑是什么?是阶段性反弹,还是 有望 成为新一轮创新药牛市的 起点? 行情 是否已到 严重 泡沫化阶段?未来10年,中国创新药将 迎来 哪些大机遇?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大健康研究中心总 经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孙媛媛。 截至目前, 孙媛媛已 有 6年获得新财富医药生物行业 最佳分析师第一名,也是2024年新财富医药生物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孙媛媛表示,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经完成"从0到1"的突破,正处于国内 政策支持、技术爆发、蓄势出海的起步期,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中国创新药行业 的"DeepSeek"更容易在复杂生物制剂领域诞生,如 ADC(抗体药物偶联物 ) 类药物 、双/ 多抗等药物类型中。 孙媛媛认为,中国创新药产业有望全面爆发 ...
突然大跌!泡沫破灭还是调整蓄势?知名医药分析师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02:14
【导读】知名医药分析师孙媛媛:中国创新药产业有望全面爆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尹振茂 自2024年9月底开始,Wind创新药指数震荡上行,扭转了之前长达4年的 下行 态势 。 在 2024年9月底 至今,区间 最高涨幅达53%。不过,自6月13日至6月19日 的 5个交易日, 该指数下跌130点,跌幅达8.2%。 此轮创新药行情的底层产业逻辑是什么?是阶段性反弹,还是 有望 成为新一轮创新药牛市的 起点? 行情 是否已到 严重 泡沫化阶段?未来10年,中国创新药将 迎来 哪些大机遇?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大健康研究中心总 经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孙媛媛。 截至目前, 孙媛媛已 有 6年获得新财富医药生物行业 最佳分析师第一名,也是2024年新财富医药生物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中国基金报:在过去10年,中国创新药取得了哪些成绩 ? 未来10年,又将面临哪些大机 遇?在这前后两个10年,驱动发展的核心因素分别是什么? 孙媛媛表示,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经完成"从0到1"的突破,正处于国内 政策支持、技术爆发、蓄势出海的起步期,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中国创新 ...
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任峰:投资者关注点回到了制药本身 AI制药企业该“交作业”了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9 14:10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陈俊杰 近期,AI制药又火了一把。前有阿斯利康和石药集团在13日宣布达成合作,石药集团将利用其AI(人 工智能)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开展研究。后有英矽智能宣布于近期完成E轮融资全部交 割,本轮募资总额约1.23亿美元,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近日,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前几年投资人对AI技术 的关注,现在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回到了制药本身"。 "AI制药公司已经过了谈论技术的阶段,来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任峰还提到,"作业做得怎么样,一是 看内部的自研管线推到了什么程度,二是看商业模式带来的收入能到什么级别"。 英矽智能已经在IPO(首次公开募股)之路上走了两年时间。公司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两度递表,但 均以失效告终。面对第三次冲击港交所,任峰显得有信心了许多。他在采访中说,"1.23亿美元的E轮融 资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的AI制药、管线进度、对外合作进度都得到了投资 人的认可"。 E轮融资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6月16日,英矽智能宣布已于近期完成E轮融资全部交割。本轮募资总额约1.23亿美元,超额完成既定目 标。 ...
成都先导20250618
2025-06-19 09:46
成都先导 20250618 摘要 成都先导基于 DEL 技术和 AI,构建了 Halo 平台,通过高通量实验联动 SAR 数据,实现分子快速迭代优化,包括高通量化学合成、生物检测和 构效关系分析,提升苗头化合物交付效率和项目成功率。 公司在 AI 制药领域积累了超过 6,000 个蛋白复合物结构、1.2 万亿化合 物结构以及近 1,000 个靶点实验数据,构建了独特的"先导模型",用 于快速检验货架化合物,扩展化学空间,为客户提供更多苗头化合物。 成都先导的自研管线 HG146 针对 HDAC 靶点实体瘤,目前处于二期临 床试验阶段,已入组 20 多例头颈癌患者,预计今年四季度将披露更多 二期临床数据,并采取开放策略,不排除分享国内外权益。 第二代小分子抑制剂 3,918 项目针对 AAA 和 AF 疾病领域,已确定三个 PCC,计划通过 BD 寻找合作机会,同时推进一些早期管线,布局前沿 靶点,但存在一定失败风险。 公司通过 DEL 平台、DEL+AI 技术、FBDD、SBD 等技术,为客户提供 高通量自动化优化平台产出的优质产品,以实现公司的成长第二曲线和 财务端目标,服务端保持健康增速。 Q&A 今年生 ...
AI制药,走出“死亡谷”
Hu Xiu· 2025-06-19 01:2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闻咨询 (ID:HealthInsightPro),作者:乔燕薇、李琳,原文标题:《大模 型浪潮下的AI制药:初创公司拿下10亿美元融资,有产品管线已走出"死亡谷"》,题图来自:AI生成 当前,AI制药行业一级市场的投融资开始复苏,DeepSeek的爆火又为行业带来新一轮机遇,但与之相 对应的是,不论是药企还是投资人,都在重新审视制药这条产业链中"AI"发挥的作用。 "今年投资人的热情又上来了很多,跟DeepSeek的爆发带动整体AI的关注度提升有一定关系,但是跟国 外这几笔大额的融资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白苗是国内一家AI制药创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公司近期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从她与投资机构近 期接触的情况来看,AI制药的融资市场的确有复苏迹象了,"投资人不再像去年一样只看项目不出手, 今年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出手的确定性更高了。" 但对比国外市场,中国的AI制药投融资还算不上繁荣。 从行业数据来看,2024年全球AI+药物研发相关融资总事件达128起,总金额为57.95亿美元,相比于 2023年的104起融资事件、36.01亿美元的融资金额,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如今的AI制药行业正处在" ...
资本对AI制药重燃信心,但要求有何不同?
第一财经· 2025-06-18 14:10
2025.06. 18 本文字数:1099,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林志吟 近日,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宣布,已于近期完成E轮融资全部交割,本轮募资总额约1.23亿美元,超 额完成既定目标。 在英矽智能宣布之前,石药集团也与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后者拟利用石药集团的AI引 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发现和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石药集团有望获得金额超过 50亿美元。 "在目前二级市场还没有完全反馈到一级市场情况下,能完成这样的融资,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的进度、对外合作的进展得到了新投资人和老投资人的 认可,他们愿意提供资金来支持推动公司的发展。"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接受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英矽智能本次融资,部分资金将被用于完善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同时升级和扩展其 前沿自动化智能实验室,以进一步简化药物研发流程。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开展对自主研发和合作 开发的药物管线的临床探索,加速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突破性创新。 药物研发通常需要十几年的时间、10亿至15亿美元的投入,但成功率却只有十分之一, ...
英伟达(NVDA.US)加持AI制药革命 SandboxAQ合成数据破解药物筛选难题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13:46
不同于依赖物理实验获取数据的传统路径,SandboxAQ独创性地将计算化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该公 司基于英伟达高性能芯片构建的算法平台,通过求解描述原子间作用力的量子力学方程,生成了520万 个尚未在现实世界观测到的三维分子结构。这些"虚拟分子"虽未经实验室合成,但其空间构型与化学性 质均严格遵循物理定律推导,相当于在数字世界搭建了庞大的分子图书馆。 这种创新范式正在重塑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以肿瘤治疗为例,若研发团队试图阻断某个促进癌细胞增 殖的关键蛋白,传统方法需在实验室合成并测试成千上万种分子,过程可能耗时数年。而借助 SandboxAQ的技术,研究人员可直接在虚拟空间模拟数十亿种分子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将筛选周期压 缩至数周,显著降低新药开发的时间与资金成本。 智通财经APP获悉,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US)分拆、获英伟达(NVDA.US)战略支持的AI初创 企业SandboxAQ,于当地时间6月18日正式发布大规模合成数据集,旨在通过模拟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的 相互作用机制,加速全球新药研发进程。这家已累计融资近10亿美元的科技新贵,正试图打破传统实验 室研究的时空限制,用算力重构药 ...
当消费遇上AI|资本对AI制药重燃信心,但要求有何不同?
Di Yi Cai Jing· 2025-06-18 10:14
"在目前二级市场还没有完全反馈到一级市场情况下,能完成这样的融资,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信号,意味着我们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的进度、对外合作的进展得到了新投资人和老投资人的认 可,他们愿意提供资金来支持推动公司的发展。"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接受第一 财经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AI制药企业自身能否实现商业闭环尤为重要,卖软件、对外授权以及自主研发药物是企业们主要在进 行的商业模式,目前英矽智能也尤其依赖后两种模式。 英矽智能本次融资,部分资金将被用于完善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同时升级和扩展其前 沿自动化智能实验室,以进一步简化药物研发流程。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开展对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 的药物管线的临床探索,加速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突破性创新。 任峰表示,一两年以前,对于AI制药,大家可能更关注AI技术发展,但现在更关注AI在制药方面的成 果落地。 药物研发通常需要十几年的时间、10亿至15亿美元的投入,但成功率却只有十分之一,AI技术的出 现,试图打破这个魔咒,在加快药物开发的同时,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AI制药行业从出现,到现 在,已发展了十多年时间,2020年后,热钱涌入 ...
巨头入局、资本加持,AI制药商业化路径能否打通?丨AI医疗浪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 近日,AI制药赛道陆续传来重磅消息。 6月16日,英矽智能宣布,已于近期完成E轮融资全部交割,本轮募资总额约1.23亿美元,将用于推动英 矽智能在人工智能平台升级和药物研发管线创新方面的突破。 具体而言,部分资金将被用于完善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同时升级和扩展其前沿自 动化智能实验室,以进一步简化药物研发流程。与此同时,英矽智能将持续开展对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 的药物管线的临床探索,加速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突破性创新。 几乎同期,阿斯利康宣布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究合作。根据协议,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同意为多个靶 点发现和开发具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潜力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包括一种用于免疫疾病的临床前小分子口 服疗法。 一笔融资、一次合作的强强联手,生动描绘了AI制药领域正迅速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 键转折。 对此,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英矽智能的E轮融资与阿斯利康联合石药的 战略合作,是AI制药领域进入深水区的重要信号。随着AI技术在制药行业的深入应用,资本持续流入 AI制药领域,但投资者变得更加审慎,他们更加关注平台的实际效能和药 ...
David Baker创立的AI制药公司扔出重磅炸弹:最大规模单细胞扰动测序数据集,支持虚拟细胞研究
生物世界· 2025-06-18 04:09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4 年 4 月,一家名为 Xaira Therapeutics 的 人工智能 (AI) 药物研发公司成立,并同时宣布获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 10 亿美元种子轮融资 。该公司致力于 通过 新兴 AI 技术的端到端应用,帮助重新设计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之旅。 该公司拥有一个星光熠熠的创始和领导团队,包括 AI 蛋白质设计先驱、2024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David Baker 教授,以及 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Carolyn Bertozzi 教授 、美国 FDA 前局长 Scott Gottlieb 、强生公司前 CEO Alex Gorsky ,以及 斯坦福大学 前校长 Marc Tessier-Lavigne 等。因此,整个 AI 药物 研发领域都在热切期待着该公司取得令人瞩目的科学成果。 现在,这家 AI 独角兽企业不负众望,在其成立的第一年就为 虚拟细胞 (Virtual Cell) 研究领域送上了一份厚礼——发布了目前最大的公开可用的 P erturb- seq 数据集,名为 X-Atlas/Orion ,为 虚拟细胞 研究提供支持,该数据集可用于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