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

Search documents
深度│重估中国创新药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2 12:56
每经记者|金喆 陈星 每经编辑|陈俊杰 5月20日早间,辉瑞引入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的消息,在各大医药群里传开。这次合作,首付款为不可退还和不可抵扣的12.5亿美元,刷新中国创新药 海外授权许可首付款金额纪录。再加上里程碑款项,按照目前汇率计算,合作总金额超过430亿元人民币。 随后几天,港股三生制药股价大涨,子公司三生国健连续3个交易日强势涨停。 另一面,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频频出招,喊话制药企业必须在美国本土建厂、加大投资,随后又签署药品"降价令"。根据行政令文本,这项政策旨在将美 国的处方药定价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对标,要求制药公司向美国市场提供"最惠国价格"。这一系列操作,深刻改变着全球制药行业原有的格局,几乎所有 巨头都宣布要在美国加大投资。 风暴之中,定价权,象征着实力。对于中国药企而言,此刻不仅需要重估价值,更需重估自身的力量。而辉瑞与三生制药的合作表明——越来越多跨国巨头 正全面看到中国创新药的价值。 图片来源:VCG211313956599 风暴中:430亿元的生意成了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药品价格新政和喊话,使包括中国医药企业在内的全球医药产业链陷入迷茫和震荡。 特别是 ...
长三角科创商业化加速,中国创新如何从“跟跑”到“领跑”
Di Yi Cai Jing· 2025-05-21 13:24
面对当前贸易战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带来的挑战,如今的关键是要尽快跨过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过渡阶段。 今年年初横空出世的DeepSeek及出圈的"杭州六小龙",让中国式自主创新走到了聚光灯下,中国创新仿佛一夜之间进入了井喷期。 5月20日,在全球数字计算软件开发商MathWorks举办的EXPO用户大会上,长三角国创中心管委会委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宁在接受第一财经 专访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近50年,相当于花了数十年的时间在发达国家的身后"跟跑",而在学习和参照的过程中,自身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等环节一直向前发展。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中国目前在多个方面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井喷的阶段,尽管有一些领域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与全球领先水平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部分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已经从"跟跑"到了"并跑"甚至"领跑"的状态。 长三角地区的科创需求和机遇 面对这样的挑战和时机,今年4月MathWorks与长三角国创中心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展开了深入合作,双方共同签署全球创新合作伙伴的备忘录,在初创培 育、科研创新、产业协同和生态共建四个方向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其中包括初创企业加速器项目,旨 ...
从EASL2025看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影响力
Huan Qiu Wang· 2025-05-10 04:49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年来,中国创新药行业正经历从追赶到超越的重大转变,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中展现出强大的优势。在 近日召开的第60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2025)暨2025年EASL大会(EASL Congress 2025)上,我国肝病研究成果大放异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 共有13个研究团队发表了大会报告,研究范围广泛,涵盖肝脏肿瘤发病机理、肝癌免疫治疗、cccDNA清除分子机制、肝硬化治疗、肝纤维化细胞信号转 导、脂肪肝肠道菌群作用、肝癌早期诊断、乙肝携带者干扰素治疗、乙肝RNA干扰治疗对免疫的影响、乙肝新药临床试验、肝功能衰竭治疗、代谢性肝病 和肝癌分子诊断等多个方面。 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我国肝病研究和临床诊疗水平的快速进步,更表明我国在部分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中,乙肝新药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备受关注的乙肝病毒进入抑制剂贺普拉肽治疗慢性乙肝II期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得以公布。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24周联合治疗后,部分患者肝内 cccDNA低于检测限水平,达到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关于乙肝治愈的最高标准-灭菌性治愈(sterillising cure) ...
罗氏、阿斯利康在中国建厂,跨国药企缘何纷纷“加码”中国市场?
Xin Jing Bao· 2025-05-09 15:40
5月8日,总投资达20.4亿元的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启动,同一天,阿斯利康无 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正式开工,总投资达4.75亿美元(约合34.41亿元)。近年来,包括拜耳、赛诺菲、 诺和诺德在内的多家跨国医药巨头也在用真金白银加码布局中国市场。除了巨大的市场规模,日益崛起 的中国创新药,也正被多家海外医药巨头"争抢"。 多家跨国药企先后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用地约53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将用于罗视佳 (法瑞西单抗注射液)的本地化生产,该药为全球首个获批的眼科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目前已被纳入国 家医保。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罗氏制药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此次加码投资,旨在通过 加强罗氏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全面强化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 无独有偶,阿斯利康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也在同一天正式开工。新工厂总投资达4.75亿美元,占地约 3万平方米,将装备两套前沿的片剂连续制造工艺设备和七条可持续药品包装生产线,主要生产阿斯利 康在研管线中的心血管创新药,预计2028年第四季度投产。新工厂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无锡生产供应 基地的产能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如何捕捉创新药出海红利?
Huan Qiu Lao Hu Cai Jing· 2025-04-29 10:25
汇添富医药基金经理张韡在2025年一季报中表示,中国创新药出海将是医药行业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主 线。 奔赴全球蓝海 张韡在一季报中表示,医药行业,中国创新追上并反超美国的证据持续积累。 2024年license out海外大药企的交易占比接近30%,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中国新药研发的高效 率、高产出、高性价比开始吸引世界的关注。这一交易占比有望在 3-5 年转化成全球销售额,全球5000 亿美金+的新药市场,有望为中国新药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张韡认为,这将是医药行业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主线。 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内需持续回暖。 汇添富医药基金经理 张韡 展望未来,张韡表示,投资中,将坚守投资主线、沿着以下方向布局: 第一,创新药:产品有全球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pharma和biotech; 第二,进口替代率低,壁垒高的优秀设备耗材龙头。 医药投资"科研人" 张韡是医药科班出身,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专业,专注 肿瘤学研究,期间参与了与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美国最大的肿瘤治疗中心之一)的联合医学项目。 张韡始终以做科研的态度做投资,注重一手调研、研究颗粒度极细、独立思考、 ...
日产在华加速转型:以“中国创新”重塑全球竞争力
Feng Huang Wang· 2025-04-27 08:21
作为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明确表示,日产在中国的战略核心可概 括为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他强调,日产将依托中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加速 产品迭代:"到2027年夏季,我们投放的新能源车型将从8款增至10款,其中9款为日产品牌车型。今天 展出的N7和Frontier Pro PHEV,未来都将出口全球,实现本土研发生产与全球市场共享。" 针对新能源研发投入,马智欣透露,未来3年东风日产计划投入100亿元,扩建技术中心至容纳4000名员 工,并将研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我们充分授权本地团队主导车型开发,在坚守日产安全质量标准的 前提下,实现'中国速度'的突破。" 这一策略打破了传统合资企业依赖总部决策的模式,凸显对中国市 场敏捷响应的决心。 凤凰网科技《浪潮对话》出品 在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日产汽车多位高管围绕中国市场战略、新能源产品布局、本地化创新等核心议 题接受了凤凰网科技等媒体的专访,一场持续45分钟的访谈,揭开了这家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转 型密码。 面对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2%的市场格局,日产汽车宣布到2027年夏季,将其新能源产品投放计划从 ...
外媒:从DeepSeek到飞鹤,世界需要重新评估中国实力
和讯· 2025-04-08 10:15
着"价值链重构"。 DeepSeek在全球AI界引起轰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刷新全球动画票房记录…… 2025年以来,中国创新的多点突破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近日,路透社、美联社等国际权 威媒体刊发评论文章聚焦中国创新力量,特别指出乳业领军企业飞鹤凭借连续四年蝉联婴幼儿 配 方 奶 粉 全 球 销 量 榜 首 的 成 绩 , 刷 新 了 世 界 对 中 国 品 质 的 认 知 , 上 演 了 中 国 制 造 又 一"DeepSeek时刻"。 美国东部时间4月4日-4月6日,第28届哈佛中国论坛在哈佛大学举行,飞鹤作为全球乳业标杆 企业亮相,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海外学生组织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中国峰 会,本届哈佛中国论坛汇聚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英伟达业务运营副总裁、美国科学院院士 罗伯特·温斯罗普等全球政、商、学界顶尖领袖,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受邀成为开幕式嘉宾,向 世界分享了中国乳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全球化发展思考。冷友斌在现场以飞鹤的跨越式成长 为例,向世界分享了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品质提升和国际合作赋能企业发展,为全球行业 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凭借过硬的品质和领先技术,飞鹤奶粉 ...
国科嘉和:技术资本如何在“新质生产力”中掘金
投中网· 2025-03-14 02:42
国科嘉和已率先通过前瞻性布局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了系统性投资。 作者丨簪竹 来源丨投中网 随着政策春风吹来,创业投资前所未有地站到了舞台中央。 新"国九条"明确畅通"募投管退"循环,强调科创投资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力倡以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耐心资本......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下,如何答好科技创新"时代命题",也考验着创投机构的智慧。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作为投身硬科技投资领域十余载的老兵, 国科嘉和一直致力于推动优质科技成果进行市场化、产业 化发展,在其累计投资的百余家优秀科技企业里,近30家已成功IPO、已过会和已申报IPO,50余家 企业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这也意味着,当众多投资机构纷纷转向硬科技赛道时,国科嘉和已率先通过前瞻性布局围绕新质生产 力展开了系统性投资。 技术资本助推高质量科创产业项目落地 在民营资本投资意愿减弱等大背景下,以政府引导基金、政府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国资基金成为国内创 投市场的"白衣骑士",为国内创投及私募股权市场注入了稳定资金。 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4年,政府机构及国资控股机构LP出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