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Search documents
完成自主创新的关键跨越,中国散裂中子源速调管技术突破
Xuan Gu Bao· 2025-06-08 14:43
据上证报报道,近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直线加速器首支紧凑型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通过各项指标测试,顺利完成验收。这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关键技 术的一项重要突破。作为国际首支成功研制的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该设备在大科学装置、医 疗及其他工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次顺利通过验收,是我国在这一领域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 关键跨越,彰显了我国在高端射频器件研发领域的核心实力。 方正证券表示,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 大。相比一代高温超导,ReBCO带材有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在16T@4.2K以上 超导磁体系统研制中发展潜力巨大。 西部超导:公司依托全流程超导材料技术和重大工程参与经验,在核聚变、医疗影像、量子计算等领域 打破国际垄断。 国力股份:公司是高端电子真空器件平台型企业,以超导配套器件(速调管、冷却系统)切入大科学工程 与核聚变领域,技术壁垒高、自主可控确定性明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广发证券表示,超导材料因其零电阻和 ...
未发先火,预约超14万!华为Pura80影像或迎巨大升级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6 14:35
此次,该专利技术将在华为 Pura 80 系列上首发应用,将带来突破行业现状的长焦方案,代表着国产影 像技术自主创新的顶尖实力。 从华为终端发布的长焦预热视频来看,"再远也能近在眼前"的文案预示了华为Pura 80系列的长焦影像能 力或迎来巨大升级。一直以来,华为P系列主打"影像旗舰"与"时尚设计"的融合体验 。从P9的双摄融 合、P20的超级夜景,到P30潜望式长焦、P40 100倍双目变焦,再到P60超聚光夜视长焦与Pura 70系列 的超高速风驰闪拍,P系列在不断拓宽移动影像边界。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发布全新"一底双长焦"摄像头结构专利,该方案通过可移动棱镜的位 置切换实现长焦和超长焦之间的光路切换形成两种焦段,同时两种焦段共用大底CMOS传感器和传感器 防抖模块,大底CMOS传感器斜置,实现双长焦影像效果的提升。 据华为终端官宣,北京时间6月11日14:30,华为 Pura 80 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将在上海举办。目 前,华为官方公布了华为Pura 80系列外观,新品延续Pura系列家族式风向标设计,背板为全新红色配 色,质感釉色天成。根据海报显示,新品镜头尺寸有所变化,或将预示影像能力 ...
以创新精神推进科学发展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06 02:18
把握主攻方向,一手抓既有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化企要以产品开发为核 心、以项目攻关为纽带,集聚创新资源,在重大项目实施中通过自主原始创新或集成创新,掌握核心技 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科技成果;要以提高运营效益为核心,以降低成本为着力点,通过在线技 术优化和局部创新,放大存量资产效益,形成一批实用技术成果;要以提高品质效能为核心,以工作履 职为落脚点,发动全员开展管理创新和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 统筹配置,补齐短板,实现优化组合,发挥整体效果。化企要遵循创新规律,打通流程,破除发展规 划、产品研发、技术攻关、项目实施、成果转化的瓶颈和障碍;要完善业绩考核制度,加强对技术和管 理创新工作的考核,逐步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分配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的奖励力度;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改革人才选拔方式,为人才发展打开上升通道,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 件,培养、吸引和留住高端创新人才;要把创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努力形成敢为人先、争 创一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作者: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海军 创新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也 ...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从大学生创业园闯出来的“小巨人”——卡诺普机器人的逐梦历程
Xin Hua She· 2025-06-05 09:27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journey of Chengdu Kanop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which has evolved from a small startup to a national-level specialized "little giant" in the industrial robotics sector, reflecting the broad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robot market [1][2][6]. Company Development - Founded in 2012 by a group of five young entrepreneurs, Kanop started with an initial capital of 500,000 yuan and has grown to over 400 employees, producing more than 60 types of complete machines [2][5]. - The company initially focused on developing key components, specifically controller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industrial robots, allowing them to establish a foothold in a market dominated by international giants [3][4]. Market Strategy - Kanop faced challenges in finding market opportunities but eventually secured its first client through persistent efforts, including direct engagement and on-site support [4][5]. - The company capitalized on the growing domestic demand for industrial robots, achieving significant market share in the controller segment by 2018, becoming a "hidden champion" in this niche [5][12].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 In 2017, Kanop made a strategic decision to transition from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to producing complete machines, aim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7][10]. - The company invested two years in developing welding robots, which were well-received in the market, leading to over 1,000 orders in 2019 [11][12].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Kanop emphasizes continuous innovation, with a focus on enhancing the flexibility and precision of its robots, achieving positioning accuracy comparable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13][14]. - The company has developed over 60 types of robots and aims to integrate AI technology into its products, with plans to launch humanoid robots and smart automation solutions [13][14]. Global Expansion - Kanop's products are now exported to over 20 countries, with export revenue accounting for nearly 20% of total output [14]. - The company is also involved in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partnerships with universitie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robust industrial robotics ecosystem in Chengdu [14].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贺信精神 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防汛工作
Hang Zhou Ri Bao· 2025-06-05 02:10
4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的重要贺信精 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交流研讨座谈会精神,听取关于全市防御 应对汛期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 会议听取关于全市防御应对汛期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 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一个目标、四个宁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坚 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压 实各级责任,严格兑现、严格执行、严格落实防汛防台各项举措,切实强化预报预警和响应,加强风险 排查管控,完善应急预案,坚决守牢"三条底线",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 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交流研讨座谈会部署要求和省委工作要求,一体推 进"学、查、改、促",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深 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传承好守护好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强化理 ...
培育“小巨人”企业要“三力协同”
■肖伟 5月27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复核名单,湖南省新认定 1323家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5月27日,湖南省已累计拥有54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和630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笔者认为,在湖南,政策"势能"已转化为集群动能,激发出企业的创新活力。而湖南"小巨人"企业数量 之所以领跑中西部,正得益于三股力量的协同。 第二,湖南特色化产业集群为"小巨人"企业发展提供了"聚力",也为"小巨人"企业指明了业务聚焦方 向,推动"小巨人"企业在专业化赛道形成竞争优势。湖南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小 巨人'企业配套深耕"的方式,在产业集群内形成"主机企业出题、中小企业解题"的创新闭环。湖南的轨 道交通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中小企业配套+创新平台支撑"的方式,促进产业集群内"小巨人"企 业专业化分工,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第三,自身的创新活力是"小巨人"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突破技术壁垒的重要力量。比如,株洲华锐精 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精密")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与中南大学、湖南 大学共建刀具材料研发中心 ...
中国海油“璇玑”领航深蓝 书写“一带一路”中国能源开采新华章
该系统在丛式井防碰绕障、精确地质导向着陆和水平井快速钻进等应用中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在实际作业 中,"璇玑"实现了准确控制井眼轨迹和实时精准地质导向,平均油气藏钻遇率提高至92%,有力支持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技 术成果整体一次入井成功率超95%,应用效果达世界一流水平。 增储上产保能源,一带一路显风采。依托战新产业"百大工程",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的"璇玑"地质循轨旋转导 向钻井系统,以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步伐,攻克地质循轨旋转导向钻井关键技术,研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璇玑"系统,在 我国率先实现旋转导向钻井装备工业化应用,完成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高端钻井技术里程碑式跨越,为保障油气增储上产提 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旋转导向与随钻测井技术历时多年,现已成为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所必需的核心关键技术,应用比例高达总井数的90%以上。"璇 玑"系统装备研制与产业化项目成果实现快速产业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其中,高造斜旋转导向、随钻高清多边界 探测、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均为国内首次应用。 从技术空白到国际领跑的攻坚战 近年来,我国超70%的油气增量均来自海上,而旋转导向钻井是海洋油气开 ...
一战成名,中国歼-10靠什么火出圈?
Yang Shi Wang· 2025-06-03 06:43
央视网消息:照片上的这架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出口型战斗机——歼-10CE。它最近在国际地区冲突中一战成名,火爆出圈,引起国际 军贸市场的广泛关注。歼-10CE是在歼-10基础上改进的一款用于出口的单发单座多用途第三代战斗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设计、成飞 制造。日前,总台央视记者来到了这里,独家采访当年参与歼-10研制的设计师、制造者们。 如今,歼-10系列战机早已摆脱了"近视眼"的困扰。歼-10CE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在中距空战中能先敌发现、先敌跟踪、先敌射击,成 为当下空中作战的主力军。 在机库里,记者见到了当年参与歼-10飞机研制的副总设计师——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谢品老先生。谢总告诉记者,歼-10CE是在歼-10基 础上改进的一款用于出口的单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体系协同作战,强电磁对抗环境下,超视距多目标攻击以及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能 力,很多人亲切称它为"猛龙"。 尽管它的设计始于40多年前,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如今的歼-10CE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例如,为了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它的座 舱进行了镀膜处理,进气道也采用一种独特设计。蚌式进气道、鸭式气动布局……歼-10CE身上的秘密武器, ...
华为推出参数规模7180亿全新模型;广东稳居端午档全国“第一票仓”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2 14:49
|2025年6月3日星期二| NO.1华为推出参数规模7180亿全新模型 据"深圳新闻网"6月2日消息,近日,华为在MoE(混合专家模型)训练领域再进一步,推出参数规模高达7180亿的全新模型——盘古 Ultra MoE,这是一个全流程在昇腾AI计算平台上训练的准万亿MoE模型。华为同时发布盘古Ultra MoE模型架构和训练方法的技术报 告,披露众多技术细节,充分体现了昇腾在超大规模MoE训练性能上的跨越。 点评:华为不仅完成了"国产算力+国产模型"的全流程自主可控的训练实践,同时在集群训练系统的性能上也实现了业界领先。这意味 着国产AI基础设施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NO.2 广东稳居端午档全国"第一票仓" 据"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6月2日消息,截至6月1日16时17分,2025年端午档(5月31日—6月2日)全国实时电影票房已突破3亿元,总观 影人次超761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广东端午档期内票房超4500万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一票仓"。 点评:广东是中国最大的电影消费市场之一,观众观影意愿强、消费能力高,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众多,为票房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支撑 NO.3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前三日预 ...
华夏时评:强化科技力量,抵御外部冲击
Hua Xia Shi Bao· 2025-05-30 10:38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5年要重点抓好的九大重点 任务,其中就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轴承集团考察时强调 的这句话,对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更加特殊和深远的意义。 5月29日,中国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透露了中美 贸易谈判的进展,"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以来,双方利用多双边场合,在多个层级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 保持沟通"。 然而,针对记者提出的"美方的芯片出口管制行为严重破坏中美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何咏前的回答 是,"近期中方围绕美方在半导体领域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等做法,多次与美方进行交涉。中方再次敦促 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共同维护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 事实上,在中美就关税问题达成一定共识,开启90天谈判期间,科技问题又渐次冒了出来。 根据国内《环球时报》援引的报道,美国政府已实质性切断了部分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售半导体设计软件 的渠道。另外,美方还暂停了与喷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