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重积
icon
Search documents
“人造太阳”有多难?
虎嗅APP· 2025-07-07 14:23
以下文章来源于峰瑞资本 ,作者李罡 峰瑞资本 . 峰瑞资本致力于调动所有可能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投资优秀创业公司,并帮助它们成长为具有长期社 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伟大企业。峰瑞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重点投资方向包括消费/TMT、硬科 技、生物医药,超过1/2的已投项目属于交叉学科创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峰瑞资本 (ID:freesvc) ,作者:李罡(峰瑞资本副总裁),原文标题: 《"人造太阳"有多难?揭秘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技术和创业机会 | 峰瑞报告》,头图来自:AI生成 "AI与核能利用,是两件可以改变21世纪人类生活面貌的伟大事物。"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 曼曾断言。 人工智能与核能,就像是通向未来文明的两条轨道——一条正在重塑智能的本质,另一条则试图驯服 来自宇宙本源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这两条轨道正在交汇协同。一方面,AI发展迅猛,算力需求暴增,进而引发能源消耗 的问题。而核能,尤其是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另一方面,AI或许将助力核能 发展,不仅可以把控核反应系统,或许还能参与到反应本身的实时控制。2025年6月,核电公司泰拉 能源 (TerraPower) 宣布完成 ...
一周解一惑系列: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VS托卡马克
Minsheng Securities· 2025-06-16 08:43
一周解一惑系列: 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 VS 托卡马克 2025 年 06 月 16 日 ➢ 本周关注:杰克股份、泛亚微透、景业智能、唯科科技 ➢ 磁约束是当下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最佳方式。可核聚变的开发异常困难,主 要在于可控核聚变的产生及其维持的相关条件极为苛刻:首先需要将聚变燃料 的温度加热至上亿度,而目前并没有任何材料能够直接承受如此高的温度。核 聚变被分成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前者利用强激光或强流粒子轰击 聚变燃烧靶,使靶丸中的核聚变燃料变成等离子体粒子,并在几个纳秒的极短 时间内,这些粒子由于自身惯性作用还来不及向四周飞散,此时通过向心爆聚 将粒子压缩到超高温温度与密度的状态发生核聚变反应;后者利用由电流产生 的强磁场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磁笼"真空容器中,使粒子由无序运动变为 沿磁力线做回旋运动,避免了容器壁面与高能粒子的直接接触。磁约束核聚变 是当前条件下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的方式。 ➢ 世界上主流磁约束装置是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磁约束装置有托卡马克 (tokamak)、仿星器(stellarator)、反场箍缩(reverse field pinch)、 球马克(spherica ...
行业观察 | 终极能源曙光显现,全球核聚变竞争提速
Sou Hu Cai Jing· 2025-05-29 10:46
中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确定了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核能发展战略,以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为代表的成熟三代核电技术是热堆技术的代 表,快堆方面,中核集团在福建霞浦建设了两个60万千瓦的示范堆。 聚变研发正从"永远50年"进入"10年-20年"窗口期,竞争在中美欧间展开 对于被称作人类终极能源形式的核聚变,业界常以"永远还有五十年"来戏称其实现的难度之大、距离之远。但在真正从事聚变研究的专家眼中,聚变竞争 正在提速,黎明前的曙光已经若隐若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算力对绿色能源的巨大需求,如何保障未来人工智能所需的电力,成为未来科技竞争的又一制高点。在此背景下, 美国科技公司纷纷入局核电前沿技术的投资,聚变、小堆为主的新兴核电技术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相比小堆,聚变实现的难度更大,回报也更高。 中美两国引领了核聚变领域新的投资和研发。尽管这一终极能源必然面临比其他投资更长的回报期,和巨大的投资风险,但资本仍在源源不断的投入,除 了主流的磁约束聚变技术路线之外,也押注有多种其他的聚变技术。 而在聚变领域,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中科院等离子所的东方超环(EAST)、中核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环流3号和新 ...
机械行业研究:可控核聚变专题:“十五五”资本开支加速,“人造太阳”渐行渐近
SINOLINK SECURITIES· 2025-05-20 00:35
可控核聚变——未来发电能源的优选 可控核聚变性能优异、核心指标 Q 值持续提升、产业化资本加速,是未来发电能源的优选。可控核聚变发电的模 式兼具高能量密度、原料易得、布置灵活、安全环保等优点,相较于其他主流发电方式优势显著;从核聚变的商 业化落地来看,Q 值的大小决定了商业化落地的进程,近年来 Q 值不断提升、已经大于 1,实现能量的盈亏平衡; 目前国内多个核聚变 Q 值目标持续提升,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推进。此外,国际资本也处于加速阶段,根据 《核聚变 2024 行业报告》,多数核聚变公司预计核聚变商业发电在 2031-2035 年实现,2024 年行业累计融资金 额已经超过 71 亿美元,同比 23 年增加 9 亿美元。 25 年可控核聚变产业技术突破+招标加速,"十五五"期间板块进入密集资本开支期 产业链核心价值量主要在中游设备,磁体环节价值量最大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设备主要包括磁体、偏滤器、第一壁、真空室等;参考国际最大的核聚变项目 ITER 项目的 成本构成来看,磁体、真空室、供电环节、制冷环节成本占比分别为 28%、8%、8%、5%;其中磁体为核聚变产业 链价值量最大环节,高温超导磁体有望贡献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