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星器

Search documents
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
2025-06-18 00:54
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 20250617 摘要 全球核聚变技术发展迅速,各国加大资本和政策支持,创新型国企融资 增加,中美涌现创新公司。托卡马克、仿星器及 FRC 装置技术路线均有 进展,超导材料和 AI 赋能加速核聚变发展,预计 2040 年成本或与风电 看齐。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重要进展,EAST 装置和中国环流器 3 号刷 新记录,托卡马克装置取得重大突破。中科院等离子所加快项目招标, 上海聚变科学研究中心启动大装置招标,规模不亚于国际先进水平。 可控核聚变核心挑战在于实现足够高的温度、密度和时间积累。需利用 磁场约束等离子体,规避外壁腐蚀,但磁约束控制难以避免湍流现象, 需要构造足够耐腐蚀、高温高压材料。 全球主要国家加大对可控核聚变投资,截至 2024 年 7 月,投资额同比 增长 57.2%,达 71 亿美元。私营公司如 Helion Energy 获重要融资, 其 FRC 路线发展到第七代 Polaris,具有较大潜力。 核裂变与核聚变是相反过程。裂变是重原子分裂释放能量,聚变是轻元 素合成,需极端条件。中国 EAST 装置和环流器 3 号在托卡马克装置上 取得重要进展。 Q&A 可控核聚变行 ...
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VS托卡马克
2025-06-18 00:54
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 VS 托卡马克 20250617 摘要 欧洲核聚变领域迎来重大进展,德国 Fusion 完成 1.3 亿欧元融资,创 下纪录,并计划在 2030 年初建成 1GW 规模的聚变电站,表明一级市 场对仿星器路线的积极推进。 磁约束装置中,托卡马克与仿星器为主流。仿星器无需等离子体电流驱 动,运行更稳定,但磁场结构复杂,约束性能稍逊于托卡马克,设计挑 战性更高。 德国 W7-X 仿星器实现 43 秒放电,聚变三重级水平与中国 EAST 相当 甚至略高,突显综合指标的重要性,并验证了仿星器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可控核聚变需综合考量温度、等离子密度及能量约束时间,即核聚变三 重级。单一因素无法全面反映可控核聚变实现程度,应重点关注综合指 标。 国内核聚变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华南区 3 号装置已达到并超过 1.6 亿度 的最佳点火温度,预示未来进展或将加速。 2025 年下半年至年底,核聚变领域或受多重因素催化,包括政策支持、 产业发展(如上海超导上市、多个项目招标)、欧盟聚变战略发布及英 国投资计划等。 核聚变相关个股中,关键部件及核心部件值得关注,如偏滤器 DEB、真 空室、低温超导材料等,相关公司 ...
一周解一惑系列: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VS托卡马克
Minsheng Securities· 2025-06-16 08:43
一周解一惑系列: 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 VS 托卡马克 2025 年 06 月 16 日 ➢ 本周关注:杰克股份、泛亚微透、景业智能、唯科科技 ➢ 磁约束是当下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最佳方式。可核聚变的开发异常困难,主 要在于可控核聚变的产生及其维持的相关条件极为苛刻:首先需要将聚变燃料 的温度加热至上亿度,而目前并没有任何材料能够直接承受如此高的温度。核 聚变被分成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前者利用强激光或强流粒子轰击 聚变燃烧靶,使靶丸中的核聚变燃料变成等离子体粒子,并在几个纳秒的极短 时间内,这些粒子由于自身惯性作用还来不及向四周飞散,此时通过向心爆聚 将粒子压缩到超高温温度与密度的状态发生核聚变反应;后者利用由电流产生 的强磁场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磁笼"真空容器中,使粒子由无序运动变为 沿磁力线做回旋运动,避免了容器壁面与高能粒子的直接接触。磁约束核聚变 是当前条件下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的方式。 ➢ 世界上主流磁约束装置是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磁约束装置有托卡马克 (tokamak)、仿星器(stellarator)、反场箍缩(reverse field pinch)、 球马克(spherica ...
“万亿市值潜力”?欧洲核聚变初创企业吸引创记录投资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06-12 00:33
欧洲核聚变能源竞赛升级,德国初创公司创纪录融资1.3亿欧元。 Proxima Fusion总部位于慕尼黑,成立于两年前,脱胎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区 区700万欧元的种子资金起家。 技术路线之争:仿星器挑战托卡马克霸主地位 Proxima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技术路径。该公司专注开发名为"仿星器(stellarator)"的聚变装置,与 传统的"托卡马克(tokamak)"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托卡马克技术由苏联科学家在1950年代开创,至今仍b是全球聚变研究的主流方向。 两者的核心原理一致:通过巨型磁铁悬浮氢等离子体,在极端高温下促成原子核聚变,释放巨大能量。 但恒星器的扭曲结构设计更为复杂,建造难度更高,优势在于等离子体稳定性更强,Proxima认为这使 其更适合转化为商业电厂。 相比之下,托卡马克路线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更多资金支持,尤其是在美国。比尔盖茨支持的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于2021年创下18亿美元的融资纪录,Sam Altman支持的Helion也在今年1 月募资4.25亿美元(Financial Times)。 Proxima的1.3亿欧元看 ...
新理论解决“仿星器”粒子泄漏研究难题 有望使聚变反应堆研制速度提高10倍
Ke Ji Ri Bao· 2025-05-12 23:25
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第一型能源集团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 更快、更准确的方法来修复聚变反应中的磁场缺陷,解决了寻找"仿星器"中粒子泄漏位置的难题。研究 人员称,这一进展是设计聚变反应堆的范式转变,有望使研制仿星器的速度提高10倍。相关论文近期发 表于《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方法还有助于解决另一种流行的磁约束聚变反应堆设计,即托卡马克中一个类似 但不同的问题。托卡马克设计中存在失控电子的问题,高能电子可能在周围的墙壁上打出空洞。这种新 方法可以帮助识别磁场中这些电子可能泄漏的缝隙。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科学家和工程师通常会采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缝隙的近似位置,即微扰理 论。但这种方法准确性较低,从而减缓了仿星器的开发进程。而此次研究团队提出的新方法基于对称理 论,为理解该系统提供了全新视角。 利用新方法,团队或能更准确地绘制出粒子的潜在泄漏点,这为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和效率提供了有力 工具。团队表示,尽管磁聚变设计仍存在其他重大挑战,但这一进展解决了自70多年前首次提出仿星器 以来就有的最大难题。 仿星器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
可控核聚变深度:终极能源的短期变化与后续展望
2025-05-06 02:27
可控核聚变深度:终极能源的短期变化与后续展望 20250505 摘要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展如何?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展显著。从去年到今年,随着科学验证转向工程验证阶段, 各种建设和设计招标持续启动。例如,环流 3 号改造项目已经开始,中核官网 新增了多个招标项目。整体来看,国内外都在加快推进可控核聚变产业化,包 括重大项目建设、融资和技术端的共振情况。在 2027 年左右,一些工程可行 • 人工智能和高温超导材料的进步是核聚变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AI 提 升控制能力和装置设计能力,二代高温超导材料提升磁场强度并降低成本。 • 2025 年被认为是可控核聚变行业的重要元年,EAST 和星火等项目进入建 设和装备阶段,潜在项目投资者整体规模将在几百亿量级,产业链将进入 订单兑现阶段。 性实验堆将开始运行,为后续商业化奠定基础。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哪些主要贡献?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两个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专注常规超导托卡马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深耕超导托卡马克技 术。这两大院所牵头推动国家级项目。此外,以南洋机电、新巨丰能源、汉能 巨能、新奥集团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通过高 ...
3倍的疯狂
猫笔刀· 2024-11-21 14:17
先给大家说一件挺讽刺的事情,证监会这几天有一个科技监管司的司长落马了,落马的原因就是很常见的经济问题,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在权钱交易收受贿 赂的时候不收人民币,一个是收实物茅台酒,另一个是收虚拟币,目的都是为了规避监管,没有一个贪官会蠢到把巨额赃款存到国内银行账户。 但我今天搜了一下,发现这个姚司长以前还做过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他在任的时候还接受媒体采访,大谈特谈比特币的危害,说比特币是一场灾 难。 对着公众危言恫吓,转过头自己收礼就收比特币,哈 …… 今天a股成交1.6万亿,依然维持在节后的地量区间,今天中位数少少跌了一点,-0.1%,这种程度基本上没有痛感。看似是无聊波动浪费了一天,但其实 对多军更有利,因为上周的那一波下跌攻势后已经连续3天横盘,只要横的时间再长一些,市场情绪会起变化,该跌的不跌,那就该涨了。 今天市场相对而言比较平淡,热点不多,涨最好的是可控核聚变概念,前几天国内自主研 发出了 准环对称仿星器,这个设备通俗理解就是一个磁力 网,负责把核聚变的那些元素约束起来,不让它们外溢,因为核聚变的温度太高,地球上的任何容器都扛不住那样的高温,所以只能靠磁场约束。 4、美国司法部要求裁定谷歌剥离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