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微子
icon
Search documents
江门中微子实验看透“幽灵粒子”
Ke Ji Ri Bao· 2025-11-20 00:57
从地面入口乘上缆车,沿斜井隧道缓缓下行,伴随鼓风机的持续轰鸣,约15分钟后,记者抵达一个 宽敞明亮的地下空间。这里位于地下700米深处,正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所在地。 在宇宙大爆炸后的极早期,空间中曾遍布着微小的"密度涨落",它们是未来所有星系、恒星乃至生 命的原始"种子"。但如果中微子完全没有质量,它就会以光速飞驰,从而将这些珍贵的初始"种子"全部 抹平。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此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JUNO装置建设成功并发布首个 物理成果。利用JUNO投入运行后59天获取的数据,JUNO合作组成功测量了两个关键的太阳中微子振 荡参数,并将测量精度提升至此前最好结果的1.5到1.8倍。 作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中微子实验装置,JUNO主要解决哪些科学问 题?研究中微子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提高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测量精度?针对以上 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第一问:中微子有隐身特性,研究它能揭示哪些奥秘? 中微子是一种"幽灵粒子",能轻易穿透地球和人体,却几乎不留痕迹。"这种几乎不与物质作用 的'隐身'特性,使中微子成为完美的宇宙信使,携带 ...
十年磨一剑!江门中微子大科学装置用“中国精度”重新审视宇宙法则
Yang Shi Wang· 2025-11-19 07:20
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重大成果发布 中微子可以轻松穿透地球,是宇宙中最难以捉摸的隐身客。比如这样一伸手,就有数以亿计的中微子穿行而过。所以,有人调侃说中微子就是 幽灵,中国科学家在憋大招要捉鬼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古老的一种基本粒子,携带着宇宙爆炸之初很多神秘信息。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困惑于一个现象:从太阳发出的中微子, 竟有三分之二在抵达地球前神秘失踪,直到深入研究后才揭晓谜底。中微子并非单一粒子,而是由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组成 的"三兄弟",它们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会悄然互换身份。 然而,解开旧谜题的同时,新疑点随之浮现。当科学家对比来自太阳与核反应堆的中微子时,惊讶地发现它们的"变身规律"并不一致。这就像 两位目击者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出现矛盾,暗示着要么我们对太阳内部的认知还存在盲区,要么中微子本身还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面对这一难题,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这台位于地下700米的"宇宙侦查仪",凭借其2万吨液体闪烁体和4.5万只高精度"眼睛",在距核电站 53公里的最佳观测点上,精准记录下了中微子的每一次身份转换。 央视网消息:11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大科学装置— ...
【新华社】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测量精度创新高
Xin Hua She· 2025-11-19 06:03
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 漫購度创新高 比此前实验的最好记录提高了1.5-1.8倍 新华社权威快报 11 月 18 日,工作人员在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纯水间监测超纯水处理情况。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一只捕获"幽灵粒子"的"大眼"睁开不久,就带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王贻芳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核心是装在巨型 有机玻璃球里的2万吨液体闪烁体,这个玻璃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机玻璃容器,让液体闪烁体的体积 比国际现有最大规模增大了20倍。 "这让探测器就像一只灵敏度拉满的'大眼',能精准捕捉并探测中微子。"王贻芳说。 目前,中微子有大量谜团尚未解开。从日本超级神冈探测器、美国深部地下中微子实验,到加拿大 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全球顶尖科研装置纷纷"亮剑",虽技术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以中微子为 探针,撬开人类未知的大门。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表示,项目团队将与全球科学家紧密协作,不断产出具有重大 科学意义和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历经十余年攻坚之路,如今,这个深埋岭南大地之下的科学重器,正以超高精度打开探索微观世界 的新窗 ...
【科技日报】江门中微子实验看透“幽灵粒子”
Ke Ji Ri Bao· 2025-11-19 06:03
第一问:中微子有隐身特性,研究它能揭示哪些奥秘?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此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JUNO装置建设成功并发布首个 物理成果。利用JUNO投入运行后59天获取的数据,JUNO合作组成功测量了两个关键的"太阳中微子振 荡参数",并将测量精度提升至此前最好结果的1.5到1.8倍。 作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实验装置,JUNO主要解决哪些科学问 题?研究中微子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提高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测量精度?针对以上 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从地面入口乘上缆车,沿斜井隧道缓缓下行,伴随鼓风机的持续轰鸣,约15分钟后,记者抵达一个 宽敞明亮的地下空间。这里位于地下700米深处,正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所在地。 中微子是一种"幽灵粒子",能轻易穿透地球和人体,却几乎不留痕迹。"中微子的这种几乎不与物 质作用的'隐身'特性,使它成为完美的宇宙信使,携带着关于宇宙诞生与演化的古老信息。"JUNO合作 组发言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院士说,JUNO就是一个研究中微子的专用大科学装置。 "中微子可以分为三种: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 ...
国际首个!地下700米的大国重器,建设成功!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11-19 04:28
从地面入口乘上缆车,沿斜井隧道缓缓下行,伴随鼓风机的持续轰鸣,约15分钟后,记者抵达一个宽敞 明亮的地下空间。这里位于地下700米深处,正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所在地。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此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JUNO装置建设成功并发布首个物理 成果。利用JUNO投入运行后59天获取的数据,JUNO合作组成功测量了两个关键的"太阳中微子振荡参 数",并将测量精度提升至此前最好结果的1.5到1.8倍。 作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实验装置,JUNO主要解决哪些科学问题? 研究中微子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提高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测量精度?针对以上问 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何沛苁 "中微子与我们的最直接联系,可以追溯到万物的开端。它决定了我们能否存在。"王贻芳说。 在宇宙大爆炸后的极早期,空间中曾遍布着微小的"密度涨落",它们是未来所有星系、恒星乃至生命的 原始"种子"。但如果中微子完全没有质量,它就会以光速飞驰,从而将这些珍贵的初始"种子"全部抹 平。 王贻芳解释,正是因为有一点点微小的质量,中微子才 ...
建成仅两个多月,江门中微子实验发布首个物理成果
Xin Jing Bao· 2025-11-19 04:08
探测器性能符合预期,测量精度前所未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江门中微子实验合作组物理分析负责人温良剑报告了首个物理成 果。通过对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江门中微子实验合作组测量了被称为"太阳 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混合角theta(12)及其相关的质量参数,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到1.8倍。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发布会,宣布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 建设成功并发布了首个物理成果。 捕捉"幽灵粒子",将确定其质量顺序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中的三种,包括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宇宙中充斥 着大量的中微子,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超新星的爆发、核反应堆的运行,以至于岩石中的放射性物质衰 变,都产生大量中微子。 中微子与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弱,它们可以轻松穿过人体、建筑甚至整个地球而不被任何物质吸收, 不容易被检测到。因此,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附近的地 下700米处,可以探测53公里外台山和阳江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并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它们的能 谱。 经过十余年的设计和建设, ...
新华社权威快报 | 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测量精度创新高
Xin Hua She· 2025-11-19 03:43
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 漫貴唐度创新高 比此前实验的最好记录提高了1.5-1.8倍 记者11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在建成两个月后 首次发布成果,其对中微子相关参数的测量精度比此前实验的最好记录提高了1.5-1.8倍。 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是宇宙中最轻且最难以捕捉的粒子之一。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为探测这些"幽 灵粒子"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运行取数。 (文章来源:新华社) ...
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测量精度创新高 每日看点
Xin Hua She· 2025-11-19 03:36
记者:刘祯、马晓澄 海报制作:刘祯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广东分社联合出品 标签: 最新资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11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在建成两个 月后首次发布成果,其对中微子相关参数的测量精度比此前实验的最好记录提高了1.5-1.8倍。 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是宇宙中最轻且最难以捕捉的粒子之一。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为探测这 些"幽灵粒子"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运行取数。 ...
新华鲜报|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测量精度创新高
Xin Hua She· 2025-11-19 03:10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是为了捕捉这些"幽灵粒子"而生的"猎手"。 新华社广州11月19日电(记者刘祯、马晓澄)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一只捕获"幽灵粒子"的"大 眼"睁开不久,就带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我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在运行两个月后就交 出亮眼"成绩单":研究人员通过对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测量出描述中微子振 荡的两个参数,精度比此前实验的最好记录提高了1.5-1.8倍。 "这不仅证明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性能完全达到甚至超过设计预期,更让人类距离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的 目标近了一大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曹俊说。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对于研究宇宙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种"幽灵粒子"质 量极其微小,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非常难以探测,测量中微子振荡是目前探测中微子质量最灵 敏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表示,项目团队将与全球科学家紧密协作,不断产出具有重大科学 意义和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历经十余年攻坚之路,如今,这个深埋岭南大地之下的科学重器,正以超高精度打开探索微观世界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测量精度创新高
Xin Hua She· 2025-11-19 03:07
记者11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在建成两个月后首次发布成果, 其对中微子相关参数的测量精度比此前实验的最好记录提高了1.5-1.8倍。 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是宇宙中最轻且最难以捕捉的粒子之一。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为探测这些"幽灵粒子"而建设的 大科学装置,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运行取数。 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 漫貴唐度创新高 比此前实验的最好记录提高了1.5-1.8倍 记者:刘祯、马晓澄 海报制作:刘祯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广东分社联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