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惩戒

Search documents
最高法:避免将“失能”但无“失信”行为被执行人纳入失信黑名单
Xin Jing Bao· 2025-07-25 08:14
同时,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人员纾困解绑。最高法表示,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存在困难的被执 行人,人民法院积极适用失信惩戒宽限期制度,给予被执行人一至三个月的宽限期,在依法保障胜诉当 事人实现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主体合法权益的影响。 但实践中,有的被执行人故意隐匿行踪,下落不明;有的公司停业、歇业,而原企业主另行注册公司继 续经营原业务;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为逃避责任,将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变更为法定代表人;有的依然大 肆高消费,过着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生活;有的公开肆意对抗甚至使用暴力抗拒执行。最高法称,这 些恶意失信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此类严重失信行 为要加大打击力度。 在最高法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中,狄某某以自己身患癌症,需要不定期前往北京等地治疗为由,申请解 除"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消费"措施。执行法院依法予以临时解除,狄某某却利用措施被临时解 除的机会,多次前往香港、澳门等地消费、赌博。执行法院发现后,移送相关线索,公安机关第一时间 将狄某某控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自2013年10月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实施以来,截 ...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指导各地法院严格规范公正适用失信惩戒制度
news flash· 2025-07-25 06:35
最高人民法院25日发布9个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指导各地人民法院严 格规范公正适用失信惩戒制度,把信用惩戒聚焦到对少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上来,实 现依法履职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相统一。 ...
最高法:把信用惩戒聚焦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25 05:44
最高法:把信用惩戒聚焦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数据显示,自2013年10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截至今年6月30日,累计有1710万人次迫于 信用惩戒和限制消费压力自觉主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和解协 议。 2024年以来,最高法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指导全国法院扎实开展"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相关 工作,在严厉打击严重失信行为的同时,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人员纾困解绑,帮助"诚实而不 幸"的被执行人走出债务困局,回归正常生活。 对于未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充分考量其是否具有失能的情形,杜绝不区分实际情况的机械执法和简单 粗放执法,避免将"失能"但无"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在此次发布的蒋某忠等与黎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执行案中,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 务,由于生活陷入困境,属于客观上无履行能力的"失能"情形,通过执行和解、司法救助的方式,最终 实现案结事了,兼顾了执行的"力度"与"温度"。(完) 中新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25日,最高人民法院选取并发布9个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 ...
最高法:对存在恶意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应继续强化失信惩戒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7-25 05:22
开展"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在严厉打击严重失信行为的同时,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人员纾 困解绑,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积极推进的工作之一。7月25日,最高法发布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 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强化区分"失信"与"失能"相关工作,指导各地人民法院严格规范公正适用 失信惩戒制度。 实践证明,失信惩戒制度是推动执行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有效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维护胜诉当事 人合法权益、推动解决执行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最高法以构建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为基 础,建立健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畅通信用信息共享渠道,提升失信惩戒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制 定司法解释、强化联合惩戒、发布典型案例等举措,打击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严重失信行 为,切实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据最高法统计,自2013年10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有1710万人 次迫于信用惩戒和限制消费压力自觉主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 和解协议。 最高法同时强调,当前,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问题依然突出,人民法院仍需持续 加大执行力度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
Yang Shi Wang· 2025-07-25 02:10
实践证明,失信惩戒制度是推动执行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有效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维护胜诉当事 人合法权益、推动解决执行难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以构建失信惩戒联 动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畅通信用信息共享渠道,提升失信惩戒信息化建设水 平,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强化联合惩戒、发布典型案例等举措,打击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 严重失信行为,切实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自2013年10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截 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有1710万人次迫于信用惩戒和限制消费压力自觉主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 的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前,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问题 依然突出,人民法院仍需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对于存在恶意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强化失信惩 戒,及时保障胜诉当事人实现合法权益。 为强化区分"失信"与"失能"相关工作,持续提升失信惩戒工作的靶向性、精准度和便捷性,指导各地人 民法院严格规范公正适用失信惩戒制度,把信用惩戒聚焦到对少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 上来,实现依法履职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相统一,最 ...
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十问十答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18 09:26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2022年5月27日,《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经 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 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 01 为什么要制定《条例》? 当前,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框架基本形 成,但是制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不 断显现,加快社会信用立法,将信用建设纳入法 治轨道,有利于解决问题,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 新型监管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 02 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条例》是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 综合性、基础性、地方性法规,共7章49条,主要 内容包括总则、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励和 失信惩戒、信用服务行业发展、信用主体权益保 护、监督管理、附则。 03 《条例》有哪些特色? 一是规范了信用承诺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 中推行信用承诺制,建立信用承诺信息记录、收 集、推送等工作机制。 二是明确了职责分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 改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社会信用工作主管部门,负 责社会信用工作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确定的社会信用工作机构在同级人民政 府发展改革部门的领 ...
国家发改委:将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完善政府拖欠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
news flash· 2025-05-20 03:01
国家发改委:将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完善政府拖欠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 金十数据5月20日讯,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国家发改委将聚焦突出 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李超指出,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制 度,同时还将指导地方针对新领域、新业态制定更加符合实际,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准入标准,推动生 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整体效率。在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方面,重点是破解政务失信、合同履约不到位 问题,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完善政府拖欠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 施。强化合同履约跟踪核实,将政府签订和指导签订的合同履约情况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e公司)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在即,请看一位多年坚持调研的教授的满满干货:不能让民企“戴着脚镣”跳舞
Sou Hu Cai Jing· 2025-05-09 11:07
Core Points - The "Private Economy Promotion Law" will take effect on May 20, 2025, marking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focusing on fair competition, investment promo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rights [1][2] - The law aims to establish a legal framework for the governanc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ddressing various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ector, including cultural, ideological, and legal constraints [2][3] Group 1: Challenges Faced by Private Enterprises -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currently facing numerous accumulated contradictions and new issues that severely hinder their vitality [2]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ird-party" system has led to increased scrutiny and pressure on private enterprises, often resulting in confusion and inefficiency due to varying standards among different third-party organizations [3][4] - The labor environ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hallenging, with the Labor Contract Law being criticized for being outdated and not aligning with the realitie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5][7] Group 2: Specific Issues in Labor Relations - The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o labor conditions is problematic, especially for small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 entrepreneurs who struggle to meet stringent requirements [7] - The difficulty in terminating employees has increased, leading to a rise in labor disputes and legal challenges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8][9] - Historical burdens from past social security practices have created significant financial pressures on private enterprises, with many unable to comply with current regulations without facing severe penalties [8] Group 3: Credit and Trust Issues - The improper functioning of the credit punishment mechanism has adversely affected private enterprise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are honest but facing financial difficulties [10][16] - There is a need for 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in the credit system to protect honest entrepreneurs from being unfairly penalized due to circumstances beyond their control [16] Group 4: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 It is suggested that a "tolerance" approach be adopted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allowing for flexibility in compliance with regulations to foster a more supportive environment [14] - Optimizing the labor environment through differentiated social insurance policies and stricter regulations against labor fraud is recommended to alleviate burdens on private enterprises [15] -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chambers of commerce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better support and services to private enterprises, enhancing their operational efficiency [17]
失信惩戒重在精准
Jing Ji Ri Bao· 2025-04-20 22:37
避免失信惩戒"一刀切",关键在于提升精准度和更加人性化,让制度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失信惩戒机制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诚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然而,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和领域出现了"一刀切"倾向。不论具体原因、严重程度和危害性大 小,只要还不了钱,就一律进行惩戒。这缺乏精准区分和合理裁量,可能损害社会公平,引发对执行惩 戒泛化滥用的担忧。 信用惩戒的核心目标应是引导守信、惩戒恶意失信,而非制造"连坐"或过度惩罚。当前,信用惩戒的泛 化与机械化问题,主要源于制度设计过于简单,未能充分考虑各种实际情况;部分地方追求管理便利, 忽视个案差异;惩戒标准过于宽泛,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人性化设计;自动化信用评价系统缺乏弹性, 无法识别"非恶意失信"。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提出,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 戒,要求规范设定失信惩戒措施,合理确定惩戒范围和力度。 为此,需从制度设计、技术应用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协同改进。例如,建立分级分类惩戒机制,区分失信 性质,对恶意失信行为(如诈骗、造假)与非恶意失信行为(如临时资金周转困难)采取不同惩戒措 施。设置缓 ...
中办、国办,重磅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注一个核心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11:37
作 者丨周潇枭 编 辑丨钟映佳 3 月 3 1 日 , 中 共 中 央 办 公 厅 、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联 合 对 外 印 发 《 关 于 健 全 社 会 信 用 体 系 的 意 见 》 (下文简称《意见》)。 《 意见》明 确 提 出 , 要 构 建 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 包 括 政 府 、 经 营 主 体 、 社 会 组 织、自然人、司法执法体系等。 具体而言,《意见》提出,强化经营主体信用管理,支持经营主体完善合规经营制度、管控 信 用 风 险 , 引 导 经 营 主 体 诚 信 经 营 、 守 信 践 诺 。 健 全 政 府 诚 信 履 约 机 制 , 开 展 政 务 诚 信 评 价,完善政府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政府及其部门(含下属单位)在公共资源 交易、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业扶持、投资融资、涉企收费等领域 出 现 失 信 行 为 的 , 按 规 定 将 其 纳 入 信 用 记 录 , 限 制 其 申 请 各 类 财 政 性 资 金 和 项 目 、 试 点 示 范、评先评优。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开展自然人信用评价,用作为守信主体提供激励政 策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