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筑信息模型(BIM)
icon
Search documents
安永报告:2024年中国上市建筑公司收入和净利润下降 水利水电工程新签约订单上升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6-25 13:01
Core Insights - The report by Ernst & Young highlights the performance and future outlook of listed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 China, indicating a mixed performance in 2024 with a slight increase in international contracting revenue but a decline in overall domestic revenue and profits [2][3]. Group 1: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2024, the total revenue of 34 listed construction companies reached RMB 865.98 billion, a decrease of 5.39% compared to 2023, while net profit totaled RMB 20.99 billion, down 15.31% [3]. - The average net profit margin for these companies was 2.42%, showing a slight decline from previous years [3]. - The total assets of these companies amounted to RMB 16.21 trillion, reflec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10.07%, although the total asset turnover rate fell to 0.56, indicating reduce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3]. Group 2: Contracting and Market Trends - The new contract value for 30 listed companies was RMB 1.84 trillion, a slight decline of 3.44% year-on-year, with only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ector showing growth at 10.43% [4]. - The average price-to-earnings ratio for the 34 listed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creased to 10.55 from 8.95 in 2023, indicating a more optimistic market outlook for certain sectors like housing and specialized engineering [4]. Group 3: Policy and Strategic Outlook - The report notes that various government policies aimed at stabilizing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promoting green energy transition are expected to support the industry's future growth [3]. -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adopt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AI, big data, and BIM to enhance project quality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which could lead to significant benefits in the upcoming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5]. Group 4: Taxation and Compliance Issues - The overall tax burden for the 34 listed companies increased by 0.11 percentage points, with total tax payments amounting to RMB 262.19 billion, a decrease of 1.88% year-on-year [4]. - Companies face challenges related to tax compliance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including issues with VAT obligations and high tax costs due to inadequate planning [5].
安永:34家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8.66万亿元,同比下降5.39%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25 11:25
安永建造和工程行业主管合伙人沈岩表示:"2024年,各部委出台多项'稳地产'政策,各地因城施策, 陆续优化限购政策,发放购房补贴,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国家陆续出台了'十四 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措施,行业发展前景广 阔。上述举措均将为我国建筑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建筑企业若能提前布局并有效整合AI、大数据、 建筑信息模型(BIM)、机器人、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势必在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安全环保以及商业 模式变革方面获得显著收益。 北京商报讯(记者 王蔓蕾)6月25日,安永大中华区发布《中国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回顾及未来展望》 报告,涵盖了截至2025年4月30日已发布年报的34家上市建筑公司。报告显示,34家上市建筑公司2024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8.66万亿元,较2023年下降5.39%,全年实现净利润合计2099.79亿元,较 2023年减少15.31%,平均净利润率为2.42%,较2023年度和2022年度有小幅下降。 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末,34家上市建筑公司资产总额合计约 ...
华夏银行总行办公大楼主体结构封顶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咨股份华夏银行总行办公大楼项目负责人曹福强介绍,它将是全国最大的单体超低能耗办公建筑,也 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严格按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打造。未来,大楼屋顶和幕墙上的 光伏板年发电量预计可达100万千瓦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华夏银行 总行办公大楼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潘之望摄 6月14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根钢梁稳稳升至99.95米高空完成焊接,华夏银行总行办公大楼在北京城市副 中心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比原计划提前了45天。这座大楼投资27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9万平方米, 是当前副中心投资最高、体量最大的市属国企总部大楼,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 该大楼地处副核心区域一带一轴交会处,其造型灵感源自红山文化,宛如一座矗立在水岸公园旁的巨型 现代雕塑。 "项目用地很紧张,建筑红线几乎贴着基坑外沿拓展了一米多。"北京建工集团华夏银行总行办公大楼项 目负责人温慧栋说,为此,建设团队精心组织,所有钢结构构件都在工厂里"量体裁衣"预制好,通过建 筑信息模型(BIM)和物联网系统,让工厂和工地实时联动。头一天运达现场的钢梁,第二天就能"对 号入座"安装到大楼上, ...
预计年底基本建成,是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即将亮相(新视点)
Ren Min Ri Bao· 2025-06-03 21:28
从上往下建,专业术语称为"盖挖逆作",施工团队需要先架起1.2万吨钢梁完成顶板,再向下逐层开 挖。整个交通枢纽,土方开挖量约1400万立方米。 全新的施工工法,如何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智能装备来助力。步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只见BIM(建筑信息模型)测量放样 机器人正在有序作业,通过发射红外激光,自动照准现实点位,保证施工精度。 看功能,集成了2条城际铁路、4条城市地铁、1条市郊铁路、15条公交线,甚至预留1座码头。 然而,这样一座综合交通枢纽,地面却仅露出10片"京帆",主体结构全部深埋地下,走进交通枢纽,仿 若走入公园。 秉承"把更多空间还给城市"的理念,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普通站房都是由下往上建,我们则是从上往下建,先搭房顶再挖地基。"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 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总工程师侯朝说。 新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什么样? 看体量,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超过7个北京南站; 再比如,交通枢纽钢结构用量,仅西侧就达3.5万吨,焊接任务艰巨,部分钢结构焊缝数量多达3.5万 条,焊缝最长可达10.6米。面对挑战,焊接机器人勇挑重 ...
激活城市更新更多增量动能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02 21:35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更新不能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而是要建起能够惠及民生的更多"里子"工 程。因此,在提出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愿景的基础上,《意见》提出要建设安 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同时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 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 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意见》完整而清晰地描绘出了我国城市 更新的"路线图"。 城市更新项目往往需要巨量真金白银,且运转周期长,因此,在目前已有25个城市设立了城市更新基金 的基础上,《意见》一方面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符合条件的项 目给予支持,并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予以支 持;另一方面,《意见》鼓励完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 ...
中办、国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news flash· 2025-05-15 09:19
中办、国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智通财经5月15日电,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造。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推进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城市燃气、供水、排 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完善建设运维长效管理制度。推动城市供水 设施改造提标,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建立污水 处理厂网一体建设运维机制。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 海、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加快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改造,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升 应急处置能力。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升级。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防灾工程。完 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加快建设停车设施。优化 城市货运网络规划设计,健全分级配送设施体系。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建筑信息模型 (BIM)技术应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
智能拼装,建设跨江巨“弓”(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Ren Min Ri Bao· 2025-05-07 22:27
简阳沱江特大桥设计图。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四川公司供图 信息化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在进行虚拟拼装。 朱柯宇摄 工人在桥面进行焊接作业。 张耀川摄 正在建设的简阳沱江特大桥。 本报记者 王永战摄 一条沱江,清水悠悠。桥面,锤声连连,焊花四落;桥下,钢柱林立,江水缓流。站在岸边高坡远望, 一座巨"弓"初具雏形,安卧在桥墩之上。 这是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现场,眼前的巨"弓"便是简阳沱江特大桥的雏形。成渝中线高铁是长江沿江高铁 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长292公里,建成后,将使成渝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简阳沱江特大桥是其中 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主拱计算跨径320米,边拱计算跨径72米,是一座无推力组合拱桥。 无推力组合拱桥如何设计?建设中有何难点,如何突破?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创新设计 基于泥岩、砂岩地质条件和通航需求,确定无推力组合拱桥设计方案 "弓"臂湛蓝,"弓"弦平顺。水面岸边,两座巨型桥墩供巨"弓"安卧。在简阳沱江特大桥建设现场,数十 米高的桥面上,蓝色主拱缓缓向前延伸。工人手持焊枪,蓝光闪耀,焊花绽放。 "这座拱桥的主拱横跨320米,每幅拱肋由4根钢管构成,管内灌注混凝土。"走上大桥,负责桥梁设计的 中铁二院 ...
从规划设计到竣工交付 德才股份全产业链发力“好房子”建设
Zheng Quan Ri Bao· 2025-04-28 05:39
这些实践充分印证了行业的一个共识:在土地红利逐渐消退的当下,建筑企业唯有深度重构产品力、技 术力和服务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未来。以《青岛市"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为 例,该导则明确提出,住宅建筑在设计、生产、建造、交付、运行维护等全过程中,宜采用建筑信息模 型(BIM)技术。近年来,在与海尔、保利、华润等企业合作的多个高档住宅项目中,德才股份对BIM 技术进行了娴熟应用,充分展现了其技术实力。 作为山东省首家A股上市建筑企业,德才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建筑产业链布局。目前,公司拥有 1项特级资质和34项壹级(甲级)资质,能够提供从可研论证、规划设计、方案策划,到建筑设计、幕 墙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装修设计等全产业链一体化设计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务。这种以设计为核心的全 产业链布局,使得新技术能够更加精准地应用于"好房子"的建设中。凭借35项顶级资质构建的技术矩 本报记者刘钊 《住宅项目规范》国家标准即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这份文件从层高、隔音、适老化等多个维度, 为"好房子"建设划定了清晰的基准线,成为推动建筑业向"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全面升级的关键力 量。此前,北京、山东、江苏等近十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