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理论

Search documents
搞定一个人最好的方法,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坚持“登门槛效应”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8-22 02:46
(原标题:搞定一个人最好的方法,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坚持"登门槛效应")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ID:ancareyang)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与他人连接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但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你渴望与其他人建立关联,但常常因为不会"提出请求"而感到挫败和无力。 那么,如何搞定一个人?你一定要知道一个心理学概念——"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Effect)。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也许能找到答案。 一、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很小的要求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他 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对方更高的要求。 这种现象,就好像登门槛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最终顺利地登上高处。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提出的。他在1966年做了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实验 过程是这样的: 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 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同 时 ...
无论在哪儿上班,不要把离职当情绪的解药
洞见· 2025-08-20 12:34
在单位,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好的工作,都是从苦里熬出来的。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 朗读音频 被领导批评了几句,就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非要辞职不可; 工作中遇到了卡点,便自以为不适合这份工作,动了跳槽的念头。 原苹果中国市场总监高建军打过一个比喻: 在低谷期辞职,就跟在感情空窗期一样,还没有从上一段感情当中完全走出来,就着急想来个 无缝衔接,大概率会重蹈覆辙。 作者: 洞见jinian 其实, 在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无法靠离职解决。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离职当情绪的解药。 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过一个概念:"认知失调理论"。 意思是说,当人面对矛盾时,会产生强烈不适感,进而本能地急于消除矛盾,而非理性分析矛 盾根源。 仔细想想,工作中一有不满就离职的人,亦是如此。 只顾着逃避问题,却没有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过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 英国作家史密斯写过一位律师的故事。 这位律师从大学毕业起,就进入一家 ...
事上练:解码《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的心性成长密码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19 08:30
(原标题:事上练:解码《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的心性成长密码) 王阳明曾言:"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这句话犹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人类成长的本质。最 近热播的《长安的荔枝》中,小吏李善德的职场蜕变历程,恰似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事上练"这一古 老智慧在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深刻内涵。他从一个唯唯诺诺的职场边缘人,成长为敢于直面权贵、坚守 良知的勇者,这一路的心性淬炼,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心理成长样本。 在这个阶段,李善德的心性从"孤军奋战"的封闭状态,走向了"借势成事"的开放格局。他学会了与他人 协作,利用团队的力量达成目标,这不仅是能力的提升,更是心智的成熟。 一、初入事局:恐惧与逃避的心理牢笼 当李善德被突然赋予"荔枝使"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强烈的逃避与抗拒。这个 半生谨小慎微、恪守本分的小吏,面对超出自身掌控范围的困境,瞬间陷入了恐慌和逃避心态。从心理 学角度来看,这种心态源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个体感知到威胁时,潜意识会启动防御机制,通过 推卸责任来缓解心理压力。在马伯庸的原著中,李善德想和离避债、装病推脱,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在 试图摆脱困境带来的巨大心理负荷。 然而,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