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不平等

Search documents
澳洲年度富豪榜最新变化!看看富豪们的财富都来自于哪些行业?
Sou Hu Cai Jing· 2025-06-19 02:25
近日,《澳洲金融时报》发布了2025年澳大利亚富豪榜,榜单包括全澳最富有的200人。令人惊讶的 是,尽管过去一年经济局势不佳,但全国前200名的富豪财富总额还上涨了6.9%,达到6678亿澳元。 榜单的前十位掌握了价值2020亿澳元的财富,相当于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11%。有四位来自矿产资 源行业,两位来自科技行业。此外,来自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家也纷纷上榜。 采矿业仍是创造财富最大的行业,200强中有24位涉及矿产与能源行业,财富积累达到1413亿澳元。虽 然相比去年价值下跌了4.6%,但要知道,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业与资源行业仍保持着自 己的传统优势,持续领跑。 前十名富豪中有四位的财富都来自矿产资源行业。铁矿石女王吉娜∙莱因哈特(Gina Rinehart)连续第六 年荣登《金融评论报》富豪榜榜首,其净资产达到381亿澳元。 克莱夫∙帕尔默(Clive Palmer,以201亿澳元排名第五),伊万·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以133亿 澳元排名第八)和尼古拉∙福雷斯特(Nicola Forrest,以128亿澳元排名第九)受到或铁矿石或煤矿价格 下跌的影响,财富缩水了 ...
美国十大富豪日赚约10亿美元,特朗普减税法案或催生首个万亿富翁!
Jin Shi Shu Ju· 2025-05-21 14:02
与此同时,特朗普正在推进一项高成本法案。 乐施会认为,该法案作为特朗普的立法优先事项,将进 一步打压普通人,偏袒最富人群。 乐施会美国经济与种族正义高级政策主管丽贝卡・里德尔(Rebecca Riddell)称:"我们看到的税法正 在为全球首位万亿富翁的诞生铺路。" 一些进步人士呼吁通过对超级富豪和亿万富翁征收财富税来对抗不平等。乐施会发现,对超过10亿美元 的财富征收3%的税,仅前10大富豪就能筹集500亿美元——足以向2250万人提供一年的食品援助。 当然,征收财富税极具挑战性,部分原因在于净资产估值困难。一些法律学者甚至质疑财富税是否符合 宪法。 全球慈善机构乐施会(Oxfam)的最新分析显示,尽管市场经历了短暂恐慌,但美国最富有的10人在过 去一年财富增加3650亿美元。这意味着这些亿万富翁每天净赚约10亿美元。 相比之下,美国普通工人2023年收入略超5万美元。乐施会发现,10名收入处于中位数的美国工人需耗 时72.6万年才能挣到这么多钱(3650亿)。这为美国的财富不平等现象敲响了警钟。 全球首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占据了总财富增长的一半以上,在2024年4月底至 20 ...
继承了亿万家财的Z世代正积极投身慈善
财富FORTUNE· 2025-05-14 12:56
近来"财富大转移"引发广泛关注,预计到2045年,从老一辈和婴儿潮一代流向X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 代手中的财富达84万亿美元。 推动巨额财富投向公益的推手之一是"资源世代"(Resource Generation)组织,在美国设有18个分会, 成员都是18岁至35岁之间掌握财富的年轻人。高净值会员们参与小组会议,还有一年一度"让金钱发挥 作用"大会,最终目标是将财富、土地和权力用于促进种族和经济公平的事业。 财富导师们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财务顾问,也是心理咨询师,引导客户梳理情绪,制定有意义的资产 分配方案。面对极端的财富不平等现象,"打倒富豪"的口号以及亿万富翁的囤积行为,Z世代和千禧一 代继承者们希望导师能帮忙减轻心理负担。 图片来源: Pekic / Getty Images 对很多数人来说,获得一大笔巨额财富或许是梦想成真,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负 罪感。年轻的继承者们选择的应对方式是,集体捐出财富。 "在一些人看来,捐出三分之一财富简直荒谬可怕,"专为继承人提供咨询的财富导师艾瑞斯·布里连特 告诉《财富》杂志,"另一些人则认为不捐才是罪过。因为巨额财富会引发很多关于特权的负罪感,而 ...
Li Xunlei: bull market boosting consumption is bearly grounded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3-30 02:41
In mainland financial discourse, there's a widely shared but largely untested belief that a rising stock market can stimulate consumption and help boost domestic demand. The logic is simple: rising stock prices fatten investor portfolios, leading to higher consumer spending, which in turn could reinvigorate economic recovery. This idea has even made its way into official policy. For example, China's recent planto "vigorously boost consumption" suggested measures such as "stabilising the stock market." How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