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Search documents
泰柬爆发新争端,佩通坦作出一项决定
Huan Qiu Shi Bao· 2025-07-09 00:15
泰柬边界争端持续发酵,两国文化领域也发生冲突。据泰国《国家报》7日报道,泰国计划于2026 年提出申请,将其皇家传统服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柬埔寨此前申请将其 婚礼传统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发泰方普遍担忧,据称柬方申报材料中含有泰国服饰的图 片和相关信息。 《国家报》称,柬埔寨婚礼传统习俗申报材料中使用泰国服饰图像,可能会被解读为暗示泰国服饰 是柬埔寨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与柬埔寨文化有联系。 柬埔寨《高棉时报》8日刊登了一位常驻金边的地缘政治分析家的文章称,泰国《国家报》的文章 引起柬埔寨传统服饰传承者和实践者、文化学者、公民和官员的强烈反应,他们普遍认为该文章具有挑 衅性且缺乏见识。文章称,该报道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加剧了邻国之间不必要的紧张关系。 柬方认为,文化遗产不应挑起纷争,而应成为增进理解的桥梁。柬方对其传统婚礼习俗"申遗",并非意 在贬低其他国家的传统,而是为弘扬和保护柬埔寨的独特文化。 另据泰国《曼谷邮报》和泰国公共电视台网站报道,被暂停总理职务的泰国新任文化部长佩通坦4 日以财政预算紧张为由,暂停了原计划于本月归还柬埔寨20件高棉文物的进程。她表示 ...
庄稼人的劳动号子(说说我家乡的非遗)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8日 16 版) (责编:卫嘉、白宇) 暮色漫过山脊时,锣鼓声总带着点醉意。鼓师把鼓槌抛向空中,李老汉敲锣的身子晃得像棵老槐树,他 们的唱词能突然拐到童谣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手里的锄头却没停。这声音混着炊烟和牛哞,在山谷 里绕啊绕。千年来,它就这样替庄稼人喊着号子,把日子从播种敲到收割,从青丝敲成白发。 李老汉的儿子在城里开挖掘机,机械臂起落的"哒哒"声,总让他想起田垄上的锣鼓点。带父亲去工地那 天,钢铁巨臂挥下的瞬间,李老汉突然哼起"开山锣"的调子,那声音被机器轰鸣揉得断断续续,却在他 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比铜锣还亮的光。是啊,锄头变成了机械臂,田垄变成了工业园,但有些节拍 早已刻进血脉,就像这川北薅草锣鼓,只要土地还在呼吸,只要庄稼人还在弯腰劳作,这千年未改的号 子,就永远是他们最贴身的心跳。 (作者为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 六月的川北梯田还浸在雾里,李老汉的铜锣便"哐当"一声劈开晨霭。领唱的王伯门牙缺了半颗,唱"玉 米嫩苗青又青"时,风会从齿缝里漏进去,把尾音抻成山雀的啼鸣。拔节时唱"你把盖子排端正",挂红 须时唱"苞米压弯甜苗秆",就连刨出条蚯 ...
邵阳布袋戏走进国家图书馆“非遗讲座月”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7-07 13:15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国家图书馆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第 三讲——"孤独的剧团,不再孤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交流活动·湖南专场",近日在国 家图书馆举办。活动围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传承故事,带 领读者深度体验600年未变的戏剧魅力。 活动现场播放了纪录片《一个人的剧团——刘永安》,让读者跟随镜头走入木偶戏(邵阳布袋戏)国家 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安的生活场景。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党委书记、馆长、中心 主任叶伟平,介绍了湖南省丰厚的非遗资源,以及湖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开展情 况。 现场,刘永安讲述了他从年少随叔父学艺至今50余载的经历,分享了近期在自媒体上"走红"的感受。影 片中多次出场的刘永安之孙刘宇也来到现场,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对邵阳布袋戏的感受与变化。 "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海报。国家图书馆供图 交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当属不时穿插的邵阳布袋戏表演,传承人将扁担挑到现场,为读者表演经典剧 目,演示了布袋戏艺人如何藏身布袋戏台、如何操纵指尖上的小小木偶表演戏文。古老的唱腔让读者沉 ...
文旅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news flash· 2025-07-02 13:4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docx 文旅部发布公告,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规 划。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高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法保护水平,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 开征求意见。 2.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docx 附件: ...
北京西城举办2025年非遗演出季传统武术专场演出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28 14:17
据悉,2025年西城区非遗演出季将聚焦西城区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深入挖掘其承载的文化价 值、历史故事和创意元素,借力现代新兴技术,促进科技、文化、艺术、创意的深度交融。此外,还将 继续通过"云上西城 遗脉相承——西城非遗万象馆"提供线上"非遗云体验",结合AI、数字孪生,运用 超高清视频、非遗数字人、VR等技术,融入西城区著名文化古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等元素,全 方位构建多元化、趣味性的非遗体验,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西城非遗之旅。 北京商报讯(记者 金朝力 程靓)6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西城区获悉,2025年非遗演出季传统 武术专场演出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演出分为《武德修心 传承不熄火》《尚武情怀 武韵流芳》《传承 无界 武梦启航》三个篇章,以多元化的演出呈现方式展现了武术的独特魅力,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武术 盛典。 北京市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城区现有各级传统武术类非遗项目13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余 人。西城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224项。西城区非遗演出季系列活 动自2013年推出以来,结合文化惠民工程,每年都会开展戏曲、曲艺、杂技、传统武术、传统音乐等 ...
文化中国行·遇见非遗|朴拙原石→精美玉器 玉根国脉印万年 一路传承照匠心
Yang Shi Wang· 2025-06-26 06:51
央视网消息: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岫岩玉的主产地。2006年,岫岩玉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而王运岫正是岫岩玉雕的代表性传承人。系列报道《遇见非遗》,带您揭秘朴拙的原石如何变成精美的玉器。 穿上工服,坐上工位,年近七旬的王运岫屏气凝神,缓缓启动电磨刀,精雕细刻间,玉石渐渐焕发了生机。他和徒弟们正在雕刻的是龙 薰,这是一种特殊的玉雕技巧素活。岫岩玉雕作品四大类题材包括素活、人物、花鸟、动物,其中,素活最能代表岫岩玉雕的水平和特色。 岫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称:"玉雕界的行话就是指雕刻炉、瓶、薰、鼎都属于玉雕素活的范畴之内,玉雕素活讲究对称,要求手艺 人在设计、雕刻的时候,心中得有设计的理念,最起码想干好素活,你得有天赋、得有悟性,另外还得耐得住性子。" "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甩后头。墙直地平,上花干净,利落有劲,严丝合缝。" 素活玉雕的高要求,让这门手艺一度陷入失传的境地。王运岫从小十分喜爱绘画,十多岁时,当地玉雕厂招学徒,让他开始接触玉石雕 刻。1990年,王运岫用东拼西凑的6000多元买了一块原石,第一反应就是想雕刻北京天坛。于是他特意去了北京,没有手机、相机,就 ...
云浮市举办2025年岭南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25 04:03
云浮市举办2025 年岭南书院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实 践活动_南方+_ 南方plus 6月21日(夏 至),2025年云 浮市岭南书院传 承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在岭南 书院(云浮市图 书馆)举行,15 组亲子家庭共聚 一堂,了解、体 验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历史和魅 力,用甜蜜的糖 画唤醒记忆中的 中国味道。 飞翔高远的鹰击 长空、寓意吉祥 的一"鹿"平安、 造型古朴的"甜 蜜"风车……现 场,受邀莅临 的"舌尖上的画 家"、非遗糖画 手艺人廖耀球老 师为大家带来各 种栩栩如生的糖 画作品,引来家 长、小朋友阵阵 赞叹。现场展示 环节,廖老师以 勺为笔、以糖为 墨、凝神运腕、 指尖旋转,流动 的琥珀色糖浆勾 勒下,各种出栩 栩如生的动物、 花卉呈现在大家 眼前。在充分了 解糖画千年历 史、发展过程、 文化传承后,小 朋友们有序排 队、独立体验糖 画的制作,五角 星、胡碟、太阳 花……各种简单 糖画作品为这场 传统与童趣交织 的文化之旅带来 更多的欢乐与笑 声。 来源:云浮发布 版权声明:未经 许可禁止以任何 形式转载 活动主办方相关 负责人表示,糖 画既是甜蜜的民 间艺术,也是传 承百年的非遗技 艺。此次活动旨 ...
央广网评|推动非遗文创走进千家万户 让“古今对话”真实可感
Yang Guang Wang· 2025-06-18 02:41
保护、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的个性、产品的个性和艺术的个性是相通的。 把非遗文创这件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就一定有价值,有成就感。非遗传播创新平台,可以激活产业 价值创造链条;通过首店、首秀、首展等首发经济形式,构筑起时尚传播新生态;通过借鉴潮玩经济, 可以培育新型文化消费生态,进一步营造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以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呵护。我们期待,社会各界能够形成更强合力,让更多非遗技 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更加强劲的力量。(央广网评论员 文 峰) 6月17日,由央广网和央广优选联袂打造的"央广非遗"直播项目正式启动,开启了对相关工作的深入探 索。据了解,该平台将通过三大举措构建非遗传承新生态:启动"非遗青年创变者"培育计划,为传统技 艺注入青春力量;打造"非遗'云'带货"品牌活动,让匠心产品走进现代生活;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非遗 传播矩阵,实现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这样的平台赋能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当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文创产品,传统文化将以更亲 切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这种创造性转化不仅延续了文化记忆,更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让年轻 ...
湖北省级非遗板凳拳:一“凳”舞动 百年传承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7 01:31
"一张板凳四只脚,专攻三路防四角,板凳一抡有风起,上架中撞如刀拼......"近日,在湖北省咸丰县唐 崖镇燕朝小学,52岁的陈俊法用一把普通板凳,演绎了板凳拳的独特魅力。 板凳拳起源于清朝中期的武陵山区,最初是陈氏祖辈为抵御豺狼虎豹和匪患而创。经过几代人的完善, 这门技艺逐渐成为武陵地区的独门武术绝技。陈俊法8岁起跟随爷爷陈搏斋学习板凳拳,历经多年苦练 终得真传。 陈俊法介绍,板凳拳以长板凳为器械,融合了棍、剑、刀等多种兵器的技法,讲究架、切、点、格、 冲、劈等动作,适合近身搏击,"精髓在于'板凳裹身避锐器,推格点击让我任',既能攻敌制胜,又能 强身健体。" 2010年,板凳拳被列入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俊法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然 而,这门技艺曾因家族单传而濒临失传。于是,陈俊法决心打破禁锢,将板凳拳推广给更多人。 自2015年起,陈俊法在县城开办武馆,授徒500余人,其中5人已成为县级传承人。2017年秋季学期,燕 朝小学聘请他为体育教师,每周20节课,主要教授板凳拳,他也连续三年被学校表彰为优秀教师。 之后,陈俊法接受咸丰县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聘请,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他还被当地消防部门 ...
海口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Hai Nan Ri Bao· 2025-06-17 01:25
当天下午,商场六楼中庭接连上演了三场精彩的非遗主题快闪演出。《戏歌·乡月长悬照往还》的 悠扬、《酒狂·桃花庵歌》的婉转以及琼剧《张文秀》选段的经典韵味,为市民的休闲购物时光增添了 意外的文化惊喜。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快闪节目结束后,现场都设置了3个非遗知识有奖问答环节。答 对问题的幸运观众可与身着古风服饰的NPC合影留念,让市民在参与中学习非遗知识,推动传统文化入 脑入心。 活动在广场主舞台迎来压轴环节。海南狮舞龙舞、海南八音依次登场,热闹的氛围聚拢人气,随 后,非遗展演正式拉开帷幕,少儿琼剧《为了多情的李公子》、琼剧说唱《八仙八仙》、公仔戏《张文 秀》、长流方言民歌《夫妻生活》等节目轮番上演,更有草编走秀、太极拳表演等,全方位展现非遗的 独特魅力。 海南日报海口6月16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习霁鸿)6月16日,由海口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海口友谊·阳光城举办。此次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 春"为主题,通过"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非遗体验形式,为市民打造一场全年龄层共享的非遗盛 宴。 活动现场,广场两侧的"烟火海口・非遗有约"市集热闹非凡。在非遗市集展示区,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