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AI

Search documents
大厂“AI烧钱大战”:当下规模被低估,未来折旧被低估,最早2027年爆发价格战
硬AI· 2025-09-18 16:01
大摩预计,亚马逊、谷歌等五家公司资本开支占营收比重到2027年将达26%,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峰值水平,融资租赁等表外工具导致投资规模被低估。美银则警告,到2027 年,仅谷歌、亚马逊和Meta三家的折旧额就可能被低估164亿美元,到2027年可能因供需失衡爆发价格战,从而侵蚀盈利能力 。 硬·AI 作者 | 张雅绮 编辑 | 硬 AI 美股科技巨头正在史无前例的AI基础设施军备竞赛中,其资本开支强度正逼近互联网泡沫时期峰值。 追风交易台消息,美银和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显示,市场严重低估了当前AI投资的真实规模,同时对未来折旧费用的冲击准备不足,供需失衡最早可能在2027年 引发云服务价格战。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则表明,包括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和甲骨文在内的"超大规模"玩家, 其资本开支占销售收入比重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6%, 接近互联 网泡沫时期32%的峰值水平,超过页岩油繁荣时期的20%。更关键的是, 这些公开的资本支出数字并未完全反映投资的全貌,因为融资租赁等表外工具正被越来 越多地用来加速数据中心扩张,导致当下的真实投资规模被低估。 美银的分析则将焦点放在了这些投资的远期影响上。研报显示,市场 ...
穆迪下调甲骨文评级至负面,称其3000亿美元大单存在风险
硬AI· 2025-09-18 16:01
硬·AI 作者 | 张雅绮 编辑 | 硬 AI 穆迪主要担忧甲骨文过度依赖少数客户产生的对手风险。该机构预计,甲骨文的债务增速将超过EBITDA增速,杠杆率或升至4倍,自由现金流在较长时期内可能为负。目前,甲骨 文的穆迪信用评级为Baa2,位于投资级低端。 穆迪分析师在周三的报告中强调,甲骨文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来自其对少数大型AI客户的高度依赖。分析师将甲骨文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描述为"实际上是世界上最 大的项目融资之一"。 "对手风险始终是任何类型项目融资的关键考量,特别是在高度依赖单一对手方收入的情况下。" 穆迪预测甲骨文的财务状况将在短期内承压。分析师指出, 公司债务增长速度将超过EBITDA增幅,导致杠杆率升至4倍的高位,这一水平将持续到EBITDA增长 开始超越债务增速为止。 这一预期反映了甲骨文为支持大规模AI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额资本支出。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 "自由现金流很可能在达到盈亏平衡之前的较长时期内保持负值。" 穆迪此次风险提示呼应了其7月份的评级行动,当时该机构将甲骨文的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尽管认识到AI合同带来的巨大商业潜力,穆迪仍未进一 步采取评级行动。 穆迪评级机构对甲骨 ...
直击Meta Connect大会:AI智能眼镜矩阵升级,手势控制+内置屏幕眼镜售价799美元
硬AI· 2025-09-18 16:01
Meta推出首款内置显示屏的Ray-Ban智能眼镜,售价799美元,搭载单目数字显示屏,并配备用于手势控制的腕表。新一代Ray-Ban智能眼镜更新,电池续航翻倍,售价379美元, 同时发布面向运动员的Oakley Vanguard智能眼镜。AI演示环节一度翻车,扎克伯格幽默说道,"我总把事情搞砸"。 硬·AI 作者 | 张雅绮 编辑 | 硬 AI 9月18日,备受瞩目的Meta Connect大会举行,多款智能眼镜新品集中亮相,其中包括首款内置显示屏的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面向运动员的Oakley Meta Vanguard智能眼镜以及新一代Ray-Ban Meta智能眼镜。 屏幕眼镜+手势控制 Ray-Ban Display成焦点 Meta在此次发布会上推出了其首款内置显示屏的消费级Ray-Ban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定价为799美元,并将于9月30日正式上市。 这款眼镜右镜片上带有一个小型数字显示屏,用于执行通知等基本任务,可提供20度视场角的内容显示能力,屏幕分辨率为600x600像素,刷新率90Hz,峰值亮 度可达5000尼特。 该屏幕可显示短信、视频 ...
AI重塑百度长期叙事
硬AI· 2025-09-17 09:27
编辑 | 硬 AI 华泰证券认为,百度作为国内少数拥有全栈AI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其多个业务资产被显著低估。随着AI大模型能力渗透, 百度AI广告变现、自动驾驶、昆仑芯以及AI工具型应用(如文库、网盘)的价值正逐步显现。鉴于此,华泰证券上调百度 港股目标价至236.0港元,较当前股价高80%。 硬·AI 作者 | 张雅琦 华泰证券研究认为,作为国内为数不多集自研芯片、AI基础设施服务与AI应用场景于一身的互联网公司, 百度体系内存在数个被显著低估的业务资产。 随着AI大模型能力持续迭代和AI应用不断渗透,百度旗下自动驾驶业务、昆仑芯业务、百度文库及百度网 盘等具备AI功能的软件应用,有望在体量规模持续扩大过程中被重新定价。华泰证券夏路路研究团队在14 日发布的研报中,调整该股SOTP估值组成,将其美股目标价上调至243.1美元,港股目标价236.0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截至发稿,百度港股股价为131港元/股,较目标价有约80%的上涨空间。 Agent与数字人带来的广告佣金收入已达2Q25百度核心广告收入的16%,约26亿元,且展现出环比增长超 过50%的强劲势头。百度萝卜快跑凭借技术与成本优势,在武汉地区已 ...
高盛:中国AI基础设施叙事重燃,企业级大模型Token消耗量暴涨,阿里是核心受益者
硬AI· 2025-09-17 09:27
硬·AI 作者 | 龙 玥 编辑 | 硬 AI 随着企业级应用需求爆发,中国AI基础设施的投资叙事正在被重燃。 高盛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受益于企业对大模型的加速采用和计算需求的持续强韧,以阿里巴巴为代表 的全栈式云厂商正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数据显示,AI在商业领域的实际部署和应用正在显著提速。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的日均Token消耗量在 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0.2万亿,较2024年下半年激增363%。 高盛认为,阿里巴巴凭借其领先的模型能力、47%的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以及多样化的芯片供应,处于有 利地位,并具备国际化扩张的空间。 据Frost & Sullivan数据,中国企业级大模型的日均Token消耗量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0.2万亿,较2024年下半年激增 363%。高盛认为,阿里巴巴凭借其领先的模型能力、47%的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以及多样化的芯片供应,处于有利地位 并具备国际化扩张的空间,高盛将阿里目标价从163美元上调至179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对行业前景的乐观看法,高盛将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从163美元上调至179美元,维持"买入"评级。高盛 特别将其对阿里云的估值从每股ADS 36 ...
腾讯:AI能力全面开放,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硬AI· 2025-09-16 06:52
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宣布全面开放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能力,旨在将AI从概念转化为生产力。公 司发布了涵盖开发平台、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的"腾讯云智能体战略全景图",同时宣布其云基础设施已全面适配主流国产 芯片,以提供更具性价比的AI算力。 硬·AI 作者 | 张雅琦 编辑 | 硬 AI 腾讯正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的技术能力全面开放,并宣布其云基础设施已完成对主流国产芯片的适 配。 9月16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举行,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 表示,"向智能化要产业效率,向全球化要收入规模",已经成为企业增长的两大核心动力。腾讯将打造"智 能化"与"全球化"两大效率引擎,助力企业稳健和可持续增长。 公司发布了涵盖开发平台、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的 "腾讯云智能体战略全景图" ,并推出了混元3D 3.0基 模、智能体开发平台ADP 3.0等多项新产品与升级,意在推动"好用的AI"在各行业加速落地。 对市场和投资者而言,一项关键的进展是腾讯在算力层面的表态。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宣 布, 腾讯已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此举旨在通过软硬件协同的全栈优化 ...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15% 预计国内需求将支撑产量和平均售价
硬AI· 2025-09-16 06:52
高盛将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上调15%至73.1港元。这一乐观预期主要源于对中国IC设计需求和人工智能趋势的看好,预计 这将强劲支撑中芯国际的产量与平均售价。该行同时上调公司2028-2029年营收及每股收益预测,并指出2025年第三季 度营收环比预计增长5%–7%,可能成为短期股价催化剂。 展望短期表现,高盛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指引环比增长5%-7%等短期上升趋势将成为股价催化 剂。 分析师的乐观预期主要基于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对先进制程工艺需求 的提升。随着更多AI相关应用场景的落地,预计将推动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进而带动代工厂商的产能利 用率和定价能力。 硬·AI 作者 | 龙 玥 编辑 | 硬 AI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港股H股目标价15%,看好其在人工智能趋势和国内IC设计需求推动下的长期增长前 景。 近日,高盛将中芯国际港股H股12个月目标价大幅上调15%至73.1港元,并维持对该股的买入评级。同 时,基于A股和H股的估值溢价考虑,A股目标价基本维持不变在160.1元人民币。 分析师Allen Chang等表示,维持对中芯国际2025-2027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上调 ...
Meta智能眼镜提前泄露:搭载HUD显示与手势手环
硬AI· 2025-09-16 06:52
这款眼镜将配备单目平视显示器(HUD)和表面肌电(sEMG)腕带。该眼镜的固定式HUD显示屏仅在用户右眼视野中 呈现,主要用于Meta AI功能和步行导航。而用户佩戴腕带后,可通过在桌子等任何物理表面上滑动手指来输入字母,实 现无实体键盘的文本输入。Meta预计将在9月18日发布首款消费级智能眼镜。 硬·AI 作者 | 龙 玥 编辑 | 硬 AI 一场意外的视频泄露,揭开了Meta年度硬件重磅产品的神秘面纱。 9月16日,据UploadVR报道,一段在Meta官方YouTube频道短暂出现后被迅速删除的非公开视频,泄露 了Meta即将推出的新款智能眼镜将被命名为"Meta Ray-Ban Display",并配备单目平视显示器(HUD)和 表面肌电(sEMG)腕带。 视频片段显示,该眼镜的固定式HUD显示屏仅在用户右眼视野中呈现,主要用于Meta AI功能和步行导 航。 更具突破性的是,用户佩戴肌电腕带后,可通过在桌子等任何物理表面上滑动手指来输入字母,实现无实 体键盘的文本输入。不过,报道明确指出,这并非真正的AR技术,其技术复杂性远低于Meta内部代号 为"Orion"的AR眼镜原型。 据报道,该产品起售 ...
摩根大通谈“光模块”:1.6T可插拔光模块或“超预期”,“CPO冲击”预计到2027年以后
硬AI· 2025-09-16 06:52
摩根大通认为,1.6T可插拔光模块放量节奏将超市场预期,主要受AI系统带宽需求增长和ASIC解决方案驱动。基于此, 上调中际旭创2026年收入预测至708亿元,2027年至886亿元,目标价上调至430元。对于市场担忧的CPO技术冲击,摩 根大通认为其规模化应用要到2027年后,短期内可插拔光模块仍是主流技术。 硬·AI 作者 | 董 静 01 1.6T可插拔光模块超预期 摩根大通在参加了中际旭创的投资者日活动后,进一步强化了其对1.6T可插拔光模块市场的乐观看法。 指出,除了2026年800G需求的持续强劲外,1.6T可插拔光模块在2026至2027年的出货量存在显著的上行 空间,这主要基于两大驱动因素: 800G升级需求正轨: 随着AI系统的不断演进,网络带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从800G向1.6T的升级 路径清晰且确定。 编辑 | 硬 AI ASIC解决方案带来额外需求: 专用于AI计算的ASIC芯片解决方案也将催生对高速光模块的潜在需 求,这为1.6T市场打开了额外的增长空间。 在近期中国光博会(CIOE)之后,摩根大通认为,1.6T可插拔光模块放量节奏或将超市场预期,短期 内"CPO冲击"难现,中际旭 ...
年度最强“学术搭子”:百度学术AI升级,让科研进入“AI原生”时代
硬AI· 2025-09-13 04:03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a transformative shift in academic research facilitated by AI, moving from traditional methods to an integrated, AI-driven approach that significantly enhances efficiency and user experience [2][26]. Group 1: AI-Driven Research Transformation - The introduction of AI in academic research allows for rapid processing of large volumes of literature, reducing the time needed to synthesize information from weeks to mere seconds [3][4]. - The new AI capabilities enable users to interactively engage with research papers, asking specific questions about content, which transforms the reading experience into a dynamic dialogue [6][14]. -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research functions into a single platform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multiple software tools, creating a seamless workflow for researchers [9][19]. Group 2: Features of the New Platform - The upgraded platform offers a "knowledge map" feature that visually represent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research topics, classic literature, and emerging trends [7][10]. - AI assists in generating research outline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directions, streamlin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academic writing [15][16]. - The platform includes built-in editing tools that automate formatting and citation processes, allowing researchers to focus on content creation rather than technical details [16][17]. Group 3: Strategic Vision and Market Position - The article outlines a broader strategic vision for the platform, positioning it as a "super app" for knowledge services, with a foundation built on extensive and high-quality data resources [20][21]. - The platform aims to create an academic identity system, enhancing the visibility and credibility of researchers, akin to an academic credit system [21][22]. - By leveraging its vast user base and data resources, the platform seeks to become a central hub for academic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collaboration [22][24]. Group 4: Future Implications - The AI upgrade signifie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in academic research, where scholars can focus on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experimentation rather than data management [26][24]. - The platform's evolution reflects a shift towards a more integrated and efficient academic ecosystem, potentially reshaping how research is conducted and disseminated globally [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