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机器人
icon
Search documents
广东制造业专场招聘会揽才背后:00后求职秒变“进厂新贵”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广州报道 "不要小看哦!现在想进厂打工也不容易,不都是单纯地拧螺丝,需要掌握一定技能才能进制造企 业。"徘徊在各展位前,现场面试完四家企业的广州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应届生张焕轮表 示,广东现在许多工厂都是智能化布局,产生众多软硬件开发的岗位需求,如果想进企业,可以往这个 方向投递。 5月10日,"百万英才汇南粤"制造业专场招聘活动(省内专场)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本次招聘会围绕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领域,重点推荐"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250家优质 企业参加,为广大毕业生释放超1600个优质岗位。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 万家企业,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庞大的企业规模对各类人才无比渴求。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关注到,得益 于良好的产业环境和人才环境,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产业机遇与人才需求正在广东形成 双向匹配,让高校毕业生用脚投票、选择广东。 广东省工信厅人事处处长雷勇强表示,当前,广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建设高技术、高成 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对各类人才无比渴求, ...
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深圳活动周明日启幕 来体验“未来深圳社区的一天”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5-10 23:05
【深圳商报讯】(记者范宏韬)5月12日至14日,"开放深圳创享未来"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深圳活动 周,将在大阪滨水梦洲世博园区中国馆启幕。作为中国馆的重要配套活动,深圳将以"科技+文化+经 贸"多维矩阵,向世界展现先行示范区的魅力、动力、活力与创新力,勾勒"未来社会"的深圳图景。 据介绍,在总面积165平方米的中国馆多功能厅,深圳将围绕科技优势、创新精神以及宜居宜业的城市 特质,以"3+1"布局打造深圳在绿色能源、智能生活、智慧康养、创新互联四大领域的交互体验式生活 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从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体验"未来深圳社区的一天"。 腾讯、比亚迪、荣耀、优必选等60余家深圳领军企业及科技创新企业将携前沿成果集中亮相,开展路演 推介。现场观众还可参与集章打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圳创造"兑换特色文创纪念品。 为纪念深圳和大阪友城结好15周年,促进中日文化友好交流,深圳交响乐团还将在"深圳活动周"开幕仪 式上特别带来《马勒交响曲》古典乐精品黑胶专辑和与深圳青少年共同录制的献礼大阪世博会专辑,向 大阪友城及大阪世博会赠礼。 5月12日下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美好生活深阪共创"深圳—大阪创新合作大会将举 ...
原华为“天才少年”,大动作!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5-08 13:12
【导读】宁波华翔联手象山工投、上海智元,拟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体系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5月8日晚间,宁波华翔公告称,公司拟与象山县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象山工投)、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智元)打造具 身智能机器人生态体系。 天眼查信息显示,象山工投是象山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智元是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联合创始人包括原华为"天才少 年"彭志辉。 截至5月8日收盘,宁波华翔股价报17.05元/股,总市值为138.8亿元。截至3月31日,公司股东人数达3.729万户。 拟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体系 5月8日,宁波华翔与象山工投、上海智元签订有效期为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拟在合资公司组建、机器人装配、供应链、场景、基金投资、海外 业务拓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体系。 在合资公司组建方面,象山工投与宁波华翔将在宁波市象山县设立合资公司,负责机器人数据采集与训练、具身智能模型研发创新及落地场景应用的投 资、建设与运营,上海智元提供具身智能技术、建设与运营经验、通用型机器人产品。 在场景合作方面,宁波华翔向上海智元及合资公司开放汽车各类零部 ...
从社区送餐到登山助力,从康复训练到搬运重物
Hang Zhou Ri Bao· 2025-05-08 02:03
Group 1: Product Overview - The "Kangzhuxia" robot consists of three components: wheelchair, standing frame, and gait training frame, designed for elderly rehabilitation and assistance [1] - The robot is currently utilized in large nursing homes and rehabilitation institutions in Hangzhou, helping elderly individuals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burden on caregivers [1] Group 2: Company Insights - Li Muran, CEO of Niu R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Hangzhou) Co.,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duct's self-learning capabilities, aiming to serve more elderly individuals and make the product available for home use [2] - Hangzhou Tai X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founded by Liang Linchao, has been focused on exoskeleton robot development, leveraging real-world testing environments like SF Express logistics [2] Group 3: Product Performance - A high-output waist-hand combined handling robot developed by Tai Xi can provide an additional lifting force of 30 kilograms,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risk of lumbar strain and increasing work efficiency by 50% [3] - Tai Xi has produced over ten types of exoskeleton robot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emergency response, state grid, and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sectors [3] Group 4: Industry Environment - Entrepreneurs like Li Muran and Liang Linchao have noted the suppor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Hangzhou, with quick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various needs, including medical device certification and exhibition space [4] -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angzhou, with expectations for advanced exoskeleton robots similar to "Iron Man" to be launched next year [4]
华南具身智能训练升级:首个多模态大模型全品类机器人训练场“落子”顺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高慧超实习生江仕志佛山报道 华南地区在具身智能发展上又迈出关键一步。5月7日,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落 户顺德,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紫东太初")计划投资2亿元,在佛山市顺德 区组建华南首个多模态大模型的全品类机器人训练场,为华南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测试提供有力支 持。 日前,佛山发布的首个智能机器人专项方案——《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 年)》就提到,要实施关键零部件攻坚行动,完善创新体系,联合科研院所共建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 深化"院所研发+本地转化"模式;同时,还要实施人工智能强基行动,聚焦具身智能技术,支持企业突 破多模态感知与运动控制技术,共建开源社区及数据平台,强化智能交互与精准控制能力。加快垂类模 型应用,推动研发行业及端侧模型,建设工业算法超市,提升"大模型+小模型"场景渗透率,加速智造 升级。 推动创新中心落地,就是佛山补强具身智能技术和人才短板的重要一环。当天,中科紫东太初、佛山市 工信局以及顺德区人民政府三方进行佛山市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合作签约,未来,三方将围绕核心技术研 发、产业生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等 ...
祥鑫科技20250506
2025-05-06 15:27
祥鑫科技 20250506 摘要 • 公司 2024 年营收达 67.34 亿元,零部件业务占比 74%,光储产品营收 同比增长 123%,海外市场营收增长 12.89%,全球化布局初见成效,但 归母净利润率仅为 5.34%。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6.36 亿元,扣非净利润 8,279 万元,净利润率 5.06%。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7.33%,受客户年度降价影响,毛利率有所 下降,但扣非净利润率环比四季度有所提高。 • 公司战略重点是加快全球化布局,提高海外收入占比,泰国工厂建设提速, 并计划在欧洲或北非建厂,目标客户包括斯蒂兰特斯、雷诺、丰田、大众 等国际车企。 • 2024 年主要客户包括广汽集团、宁德时代、吉利汽车和亿纬锂能,光储 产品主要客户为华为。预计 2025 年汽车座椅骨架类产品和光储类产品将 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收入目标为 80 亿。 • 公司预计 2025 年整体利润率目标为 5%,已考虑客户年度降价因素。燃 油车客户收入增速较快,因汽车座椅骨架类项目上量,新能源车增速预计 后续加快。 Q&A 祥鑫科技 2024 年的业绩表现如何? 祥鑫科技 2024 年实现营收 67.44 亿 ...
与其作为被动选择,不如当成转型机遇……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要有长远眼光
Sou Hu Cai Jing· 2025-05-06 14:38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U.S. tariffs on global trade uncertainty and highlights how Shandong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re accelerating their integr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de strategies to expand into the domestic market [2][3]. Group 1: Market Conditions - In 2024, China's 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are projected to exceed 48.8 trillion yuan, which is more than ten times the export value to the U.S. [4]. - Despite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he conditions for shifting from export to domestic sales are relatively mature [4]. Group 2: Company Strategies - Companies like Blow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have started to explore the domestic market in response to reduced demand from U.S. buyers, with over 600 foreign clients engaged during the Canton Fair [6]. - The shift to domestic markets is seen as a strategic opportunity rather than a passive response to crisis, with companies encouraged to adapt their products to meet local consumer preferences [7][12]. Group 3: Brand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 Companies are focusing on brand building and product adaptation to meet domestic market demands, such as modifying product designs to cater to local tastes [9]. - Shandong Meijia Group has successfully transitioned to a dual-market strategy, achieving a revenue of 3.25 billion yuan in 2024, with domestic revenue reaching 1.48 billion yuan [9]. Group 4: Government Support and Initiatives - The government is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supporting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o expand into domestic markets through initiatives like the "2025 Shandong Foreign Trade Quality Products Shopping Season" [11]. - Data from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indicates that 87,000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ve achieved integrated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de operations, marking a 6.3% year-on-year increase [11].
刘宁在郑州走访慰问青年团队代表
He Nan Ri Bao· 2025-05-04 10:36
五四青年节当天,省委书记刘宁在郑州市走访慰问青年团队代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青年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挺膺担当、砥砺奋进,不负青春、无愧时代,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青春力 量。 省领导安伟、陈星、宋争辉参加。(记者 刘婵 马涛/文 董亮/图) 责任编辑: 路娇 在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刘宁与青年科研团队深入交流,询问视觉智能分析、人机交互等技术研发进展。"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刘宁说,要牢记殷切嘱托,永葆青春活力,瞄准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拓宽应用场景,开发可靠的量产制造 工艺,让更多"青春智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郑州地铁会展中心站,刘宁察看青年主题地铁站"最美地铁口"、志愿服务站等,了解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 作,沿进站通道察看车站人流、安检并乘坐地铁。他强调,要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优化公共服务,提高交通设施便民度、安全性,打造年轻人近悦远来的逐 梦之城、向往之地,让青年和城市发展实现双向奔赴。 刘宁还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 ...
打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上海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多维度助推专利从书柜走到货柜
Jie Fang Ri Bao· 2025-05-03 03:35
记者 黄海华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链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上海激活创新生态,多维度支撑科技成果转化 孵化。判断产业化环境是否友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是两个重要的风向标。 遴选培育走出"最先一公里" 在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有时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家的勇气。 科技成果转化也能"把脉问诊"?华东师范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门诊""集体沙龙"和"一对一深度问 诊",吸引了全校29个院系、110个项目的122人次参与。目前,专家团队已遴选出20个项目进入密切跟 进及概念验证阶段。 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孙越一直希望转化原创的泥炭藓种植技术,虽然此前接触过一些有合 作意向的投资人,但由于缺乏经验,对于究竟是"横向项目合作"还是"入股成立企业",她始终下不了决 心。正是在"转化门诊"的"把脉"之下,专家条分缕析地解答了她的疑惑。此后,经过多次"特需门诊把 脉",仅用两个多月就明确了设立企业的转化路径。如今,该项目已进入中试启动阶段。 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仅一条马路之隔。去年8月,在概念验证中心 助力下,复旦大学李庆教授团队创立了上海盖斯智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这之前,最让他苦恼的 ...
力大又聪明 “新农人”的新拍档上线了
在具身智能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智能机器人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劳动形态也正在发生变化。戳视频,去农田里看看"新农人"的新 拍档↓↓↓ 总台央视记者张春玲:在深圳光明区,2000亩的玉米地都已经成熟了,这次我的工作当中有了一个新搭子——采摘小车。 深圳枢途科技创始人卓羽:像这样的路面环境本身是比较复杂的,有管道,有坑洼,它要结合视觉识别的算法,对于人的识别, 对于地面的识别以及对于坑洼的不同路径。我们在硬件上也有很多创新,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它在里面走得稳、走得好。 而作为农业领域中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种,采摘也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力的重要场景。眼下,正是浙江的春茶采摘季,在杭州的 茶园里,由浙江理工大学师生们研发的,能够慧"眼"识茶的采茶机器人正在紧张地忙碌。 可以自动跟随、语音交互,还能适配农田里各种复杂场景和地形,在这个智能小车搭子的配合下,不太熟悉农活儿的记者,也变 成了采摘能手。 记者:有了这样一个小车,对您有帮助吗? 玉米采摘工人:首先体力活没那么重,如果人工背,大概要五六十斤,这样我们就不用背了,采摘就行了。快很多,轻松很多, 干得很开心。 科技的助力让干农活儿变得更轻松。记者又变身成了田里的"赛博"农民,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