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Search documents
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Xin Hua Ri Bao· 2025-07-03 22:2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南京国家农高区(下称"农高区")作为 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通过深化校地合作,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与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人才政策双驱动 激活发展新动能 打造农业科技新高地 农高区集聚7家高校院所,布局市级以上科研平台55个。南农大建成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属国际最 大),动物医学研发中心将建成华东最大P3实验室。 南林大与创新港共建"碳谷"项目,涵盖智慧生态、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等研究中心。携手江南大学 建成江苏省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南农大成功转化细胞培养肉技术,实现世界首次细胞培养猪脂 肪中试(500L生物反应器)放大生产。 加快成果转化 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农高区发起成立长三角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联盟,挂牌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2024年举办 对接活动6场,发布成果超500项,技术交易额破2亿元。种业创新成效显著: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蓝莓、 黑莓推广超10万亩,经济效益超20亿元;江苏省农科院南粳系列水稻推广超1亿亩,多品种列国家主 导。本地蓝莓产业通过科技赋能,2024年鲜果产值达1 ...
美农生物: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关于上海美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法律意见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7-03 16:26
关于上海美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天股字(2025)第 460 号 致:上海美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接受上海美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美农生物"、"公司"或"上市公司")的委托,担任公司 2025 年限制性 股票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或"本激励计划")的专项法律顾问, 为公司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事宜出具本法律意见。 为出具本法律意见,本所律师审阅了公司拟定的《上海美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下简称"《激励计划》")以及本所 律师认为需要审查的其他文件,对相关的事实和资料进行了核查和验证。本所及经 办律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以下简称"《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证券法》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以下简称"《证券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 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 《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 (试行)》等规定及本法律意见出具日以前已经发生或者存在的 ...
夏天怕水果放坏?科学家的新发现让保鲜期延长
Qi Lu Wan Bao· 2025-07-03 02:03
每当看到新鲜葡萄渗出酒味,或是芒果表皮浮现黑斑,我们都在见证一场微观世界的"真菌入侵"。 这些看似普通的腐败现象背后,是灰葡萄孢霉、酿酒酵母和胶孢炭疽菌等真菌的"杰作"。它们通过分泌胞外酶破坏水果表皮,消耗水果营养物 质,劣化感官品质甚至产生毒素,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价值千亿元的农产品损失,这个数字足以让每个水果爱好者扼腕。 "要是水果的新鲜期再长一点就好了……""怎么才能延长水果的保质期呢?"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想法?针对这一需求,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 所微生物源农药与制剂研发创新团队的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高效、安全、无污染的解决方案! 大自然的"抗菌战士"——伊枯草菌素 A 过去,为了让水果"活"得久一点,果农和商家常喷洒化学杀菌剂使其保鲜。这些药剂虽然能暂时赶走真菌,但也存在问题:化学残留可能危害人 体健康,长期使用还会污染环境。随着消费者对"零农残"需求的增长,科学家将目光转向了自然界本身——那些与真菌搏斗了亿万年的微生物拮 抗系统。 在自然界中,潜藏着一支特殊的"抗菌特工队"——伊枯草菌素 A(Iturin A,简称 IA),它是由土壤中某些芽孢杆菌分泌的脂肽化合物。这种由氨 基酸和脂肪酸构成的环状分 ...
【杨凌】智能“神器”显威力
Shan Xi Ri Bao· 2025-07-02 22:50
在夏季作物管理中,光伏智能喷灌机的节水优势尤为显著。在示范基地,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节水 账:与传统的漫灌方式相比,使用该设备管理1000亩的农田,每年可节省8万立方米水资源,相当于160 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 在示范基地中央,7种节水灌溉设备组成"科技矩阵",直观展现着夏季作物管理的技术迭代。朱德 兰表示,下一步,团队将搭建智能灌溉云平台,整合气象监测、土壤墒情与作物生长数据,为夏季作物 量身定制灌溉方案。 朱德兰介绍,团队正推进AI技术升级,计划以地埋管道替代明渠供水,实现耕地零占用与智能调 控的无缝衔接,推动灌溉技术迈向4.0时代。 6月25日,在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一台光伏智能喷灌机正精准喷灌,为作物送上"及时 雨"。这项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德兰教授团队研发的创新成果,成为夏季作物高效管理的"科技利 器"。 夏季持续高温加速了作物的水分蒸腾,需水量比其他季节激增。传统漫灌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还 可能导致灌溉不均,影响作物生长。光伏智能喷灌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些痛点。其顶部太阳能板将夏日 强光转化为清洁电力,底部导航轮可沿着渠道自主穿梭,双喷头可形成30米至50米水幕半径,如同为农 田编织起一张"灌溉 ...
湖北22条举措支持襄阳创建农高区 六年超60亿资金充盈“鄂西北粮仓”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7-02 03:58
近日,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下称"《意 见》"),通过六个方面22条具体措施,每年不少于10亿元全力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高区。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指出,通过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称"农高区"),示范引领湖 北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湖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 米之乡"探索新路径。 系列措施推动创建国家农高区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一种高级形态,创建国家农高区对于提升农业农村现代 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已有9个地区布局建设国家农高区,但作为鱼米之乡的湖北暂时尚未布 局。 襄阳位于全国内陆腹地中心地带,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 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襄阳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等500多个品种,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加工 园区和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95家、市级279家,稳居全 省第一,创建国家农高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早在2018年12月 ...
“绿肥+”让土壤吃上“营养餐”
Ke Ji Ri Bao· 2025-07-02 00:38
技术攻关:定制绿肥种植模式 原标题:"绿肥+"让土壤吃上"营养餐"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张馨正 在广袤的西北旱区,贫瘠的土壤和匮乏的资源长期制约着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化肥导致的土壤生态 破坏和农产品品质下降,更让这片土地一度陷入发展困境。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绿洲农作制研究团队 联合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团队及其他岗站科研人员,以创新成果为西北农业解锁了 绿色发展的"生态密码"。 该团队的"绿肥与粮经作物协同增效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项历时多年的研究,通过创新绿肥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体系,成功突破了西北旱区耕地质量低下、化 肥依赖严重等发展瓶颈,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生机。 "我们就像给土地找到了'绿色营养师',有效实现了减药、提质、固碳。"团队负责人、甘肃农业大 学校长柴强介绍,团队创建的绿肥作物与主粮作物协同种植新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更实现了"以地养地"的生态循环,真正做到了减肥增效。 在甘肃农业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团队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樊志龙正带领学生小心翼 翼地整理着一摞泛黄的田间记录本。这些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土壤数据、 ...
深化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
Jing Ji Ri Bao· 2025-07-01 22:17
协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发挥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开展优良 品种、高效节水、地力提升、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比如,河北将与京津合作突破一批适合河 北盐碱地和气候特点的种源"芯片"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成果"京津研 发、河北转化"模式。完善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库、专家库、人才库用户功能。共建"通武廊"现代农业 协同先行区。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将首次携手举办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此次 大会表明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对于京津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的 农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农业协同成效显著。农产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京津冀三地 以"净菜进京"为抓手,共同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体 系,河北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42.5%,成为北京蔬菜市场供应第一大省。产业化协作水平不断提 升,携手推进现代种业工程、科技研发推广等农业项目,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协同打造种植、饲料、养 殖、屠宰、深加工、物流仓储等全产业链条。京津科技资源加 ...
可持续农业潜力无限 先正达如何挖掘北极海藻里的绿色农业奥秘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01 12:15
郝倩/发自挪威克里斯蒂安松 千百年以来,挪威北极峡湾孕育着一种独特的冷水海藻,当地人一直有收割此类海藻的传统,以往只是 主要用来作为动物饲料,剩下些残渣再用来培沃土壤。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挪威峡湾随处可见 的冷水海藻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成为农业生物制剂的重要成分,销往全球各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百年前当地人只是觉得海藻有营养,可以用来做牲畜饲料,剩下的残余用来沤肥。包括Algea以前的生 产工艺,也是单纯的烘干和研磨,这样的产品适合做饲料,其营养物质却无法被土壤直接吸收。 邦迪坦言,过去20年生物工程、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才让萃取泡叶藻活性物质成为可能。在传统的 烘干,研磨之后,Algea增加了溶解提取活性素的工艺,每天都有数以百吨计的海藻被制成液态和固态 两种可溶性肥料。 我前几日走访了北极圈边缘的挪威克里斯蒂安松(Kristiansund),实地考察了当地企业Algea的海藻采 收与加工的全过程。该公司始建于1937年,原为一家挪威当地家族企业,后为先正达集团收购,其生产 的海藻提取物已经成为先正达生物制剂产品的核心原材料。近年来,生物制剂已成为最"热门"农业科技 创新领域之一。 — 科技解锁冷 ...
列国鉴·以色列|记者观察:久处“战争状态” 以色列还是“科技强国”吗?
Xin Hua She· 2025-06-30 06:52
新华财经耶路撒冷6月30日电(记者王卓伦)以色列素以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被誉为"中东硅谷",拥有全球领先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 然而,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政府宣布国家全面进入"战争状态"已有20个月,当前又刚结束对伊朗的大规模打击,绵延不断的 战事让高科技产业持续遭受冲击。军费激增,国际形象受损,大量高科技从业者既要参与预备役作战,又要维持创业项目……在这种"非常态"之下,以色列 高科技产业面临地缘冲突与战略不确定性的双重考验。 科技生态陷困境 "救救我们的创新国度吧!"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几个月后,这一横幅在以色列科技圈一次大规模示威活动上被高高举起,直指一个沉重现实——长期以"科 技强国"自居的以色列,其科技生态系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前,以色列创新署数据显示,这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国家年均新增逾千家科技初创企业,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网络安全、生物科技等领 域均展现出强劲活力。 部分领域"扛得住" 虽然整体环境艰难,以色列科技产业并非全面萎缩。部分具有战略纵深和长期积累的核心领域,反而在危机中显示出某种"逆势而强"的能力。 这是2023年5月23日在以色列特拉 ...
农业十大领域建立 全国科学数据观测网络
Ke Ji Ri Bao· 2025-06-30 01:09
Core Insights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data observation network in China aims to driv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rough systematic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1][2] - The network has collected nearly 100TB of primary observation data across ten key agricultural fields, providing essential support for solvi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challenges and upgrading the industry [1] Group 1: Data Collection and Infrastructure - The agricultural observation network includes one national data center, ten field data centers, 148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observation stations, and nearly 500 trial operation sites [1] - A long-term soil monitoring system in Shaanxi has been operational for 30 years, enabl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soil effective phosphorus prediction model with over 85% accuracy [1] Group 2: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 A high-temperature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based on 14 years of wheat aphid observation data has improved pest control efficiency by 30% in the Huang-Huai-Hai wheat region [2] - AI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a WeChat mini-program, allowing grape farmers to diagnose 98% of common diseases through mobile phone photos [2] Group 3: Standardization and Challenges -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has organized the development of 5,100 observation indicator standards across 62 observation tasks [2] - Despite significant data accumulation, challenges remain in interdisciplinary data integr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shortage of multidisciplinary talent [2] Group 4: Future Plans - The Ministry is planning to construct a "sky-ground" integrated observation technology project, which will combin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rone inspections, and ground sensor networks to create a real-time observation system [2] - The optimization of ground station layout and the completion of maj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facil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are expected by 2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