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Search documents
武汉国资探路“四型资本”,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高速路”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7-04 07:2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武汉报道 武汉,坐拥超百万高校学子、近百所高校院所,创新源泉奔涌。然而,一股无形的"堰塞湖"淤塞了创新 河道,实验室迸发的智慧火花难以点燃产业燎原之势,丰沛的本土科研成果未能充分转化为驱动城市发 展的澎湃动能。 四型资本:精准滴灌,直击痛点 活动仪式上,莫雷光电、沉睡科技等六家来自不同高校的创业团队代表签署了投资意向书。这六份投资 意向协议,标志着双创基金精心培育的"十亿润苗"计划迎来了破土而出的"首粒种子"。 双创基金正是填补市场资本不敢涉足的空白。它明确从种子期介入,挖掘实验室原始创新火种,锚定高 校师生科研、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最脆弱、最缺钱的早期阶段,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 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弥补应用转化断层。 2024年数据显示,武汉发明专利授权量2.52万件,显著高于合肥的1.74万件;然而,其高技术制造业增 加值增速为23.7%,仅微弱领先于合肥的22.3%。 症结何在?三大断层扼住了创新创业的咽喉:顾虑职称考核压力与产业化风险,教授不敢创业;早期项 目风险高、周期长,资本望而却步,学生没钱创业;实验室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中试放大、工程化、 产业链配套不足,成 ...
上海市农科院为全球贡献稻田甲烷减排“中国方案”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3 08:03
来源:农民日报 据了解,自2012年起,该团队依托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立了低碳农业长期实 验基地,开展10余类种植管理模式下稻田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碳汇长期监测工作,积累下了数十 万条数据。同时,系统性地开展涵盖高产低排水稻品种筛选、水分管理优化、肥料精准运筹、秸秆综合 利用、轮作模式创新等全方位的低碳农业技术研发,深入探究减排固碳机理。同步推进方法学开发与标 准制定,形成了包括稻田甲烷减排技术、旱地氧化亚氮抑制技术、农田土壤固碳技术以及秸秆炭化还田 减排增汇技术等一系列稻田减排固碳成果。 利用节水抗旱稻减排甲烷技术是成果之一。该成果充分发挥了水分管理和耐旱型品种的耦合效应,在保 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具有甲烷减排效果好、可复制易推广的优势。基于该技术编制的旱管种植节水抗 旱稻减排方法学,定义了项目的边界、适用的基准线情景和减排项目活动情景,制定了稻田甲烷、氧化 亚氮排放以及土壤有机碳的核算方法,并严格规范了开发此类减排项目所需满足的条件。 据了解,稻田甲烷减排"中国方案"完美契合《巴黎协定》所倡导的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减排 效益的核心理念。全球水稻生产国依据此方法学开发减排项 ...
烟台农科院辛国胜:29年深耕甘薯科研,育良种创技术助农增收
Qi Lu Wan Bao· 2025-07-03 04:3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展望未来,辛国胜表示,团队将聚焦淀粉型甘薯品种高产、高淀粉率与品质难以兼顾的产业短板,致力于选育高淀粉、高粘度、高产且抗病的优质品种,让 种植户、加工企业、消费者多方受益,持续为我国农业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7月3日,在省政府新闻办"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省"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三场上,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烟台市农科院副院长辛国胜,分 享了其扎根甘薯科研一线29年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 辛国胜主要从事甘薯遗传育种、脱毒及栽培技术研究。29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研发出多项关键技术。其中,"甘薯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 粉法"突破传统育种局限,扩大遗传范围,提升育种效率;针对甘薯易感染病毒病的特性,创新"一刀切的甘薯茎尖剥离技术",实现高效脱毒且防止种性变 异;在栽培技术领域,全国首创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降低除草剂施用量;研发插苗棒插苗技术,解决人工插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并提出甘薯 超高温育苗、烟粉虱防控等技术,为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在成果转化方面,辛国胜提出"科研单位+N家被授权单位+示范园区"推广模式,既扩大了品种覆盖面,又保障了种苗纯 ...
淮安农科院研发河泥碳基营养土 开启“全周期轻简育秧”新模式
Xin Hua Ri Bao· 2025-07-02 23:43
"我们要让每项创新都扎进泥土里,从大地中汲取力量,再以科技反哺大地。"这不仅是淮安市农科院农 业资源化利用团队始终坚守的科研信念,更是他们躬身实践的真实写照。目前,该团队正全力以赴,积 极推动构建和完善"河道清淤—营养土生产—绿色生态种植"的全产业链模式,致力于打通从环保清淤治 理到高附加值农业资源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更加顺畅高效。 谢昶琰 在淮安市农学会近期组织召开的专项成果评价会上,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徐阳春教授代表评价组认为, 该技术率先实现了河道清淤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资源利用,成功构建了"清淤治废—资源再生—农业应 用"的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创新性强,应用效果突出,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 先,建议进一步加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近年来,淮安聚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优质稻米产业集群。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资源化利用团队 协同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针对河湖清淤中产生的大量河湖淤泥如何综合改造利用、传统 育秧取土破坏耕地、其他商品基质育秧不稳定等问题,联合研发创制"河泥碳基育秧营养土",分别在涟 水县与洪泽、淮阴、淮安区等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及有关农垦农场进行示 ...
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在我省广大青年和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He Nan Ri Bao· 2025-07-02 23:27
7月2日上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 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贺信在我省广大青年和学生中 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 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这 是对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参会的全国青联委员、郑纺机纺织机械股 份有限公司加工制造部专项组组长李会东说,作为一名来自产业一线的技术工人,不仅要传承好"执着 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更要主动拥抱变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在平凡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出贡献。 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让全国青联委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曹丽茹 有了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农业科研青年的职责使命就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 端在自己手中。"她表示,将继续立足农业科研一线,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在种质资源创制、前沿 ...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统筹布局 深圳三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7-02 17:01
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动力。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项目如火 如荼进行中;深圳积极探索多方位人才培育及引进模式,推动海洋领域专业人才集聚,并瞄准国际海洋 前沿领域,积极培育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力量,力争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 三个项目统筹布局,相关设施用房共建共享 同年11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计3项政策涉 及人才培养,包括加快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推动海洋领域人才评选和职称评审、建设人才培养载体等方 面。在《若干措施》中,同时提出鼓励在海洋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载体,探索创新载 体可持续、高端化发展支持机制。 面向海洋产业中试、试验需求,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每年安排不超过2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建设海洋能 源与矿产、海洋电子信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测试平台和运营服务平台,支持围绕海洋药物发现、分析 测试与评价、研发、中试、孵化、临床研究等建设海洋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积极构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海洋博物馆正在开展前期报批报建。作为深圳市新时代 ...
复旦大学宋振举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生物世界· 2025-07-02 08:03
临床医学 、 生命科学、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等相关专业。 复旦大学宋振举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宋振举教授简介 宋振举 , 复 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 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院长,上海市急危重症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肺 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学副组长,中 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生命支持技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 《中国临床医学》 和《元宇宙医学》杂志副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讯编委、《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 编委。近 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3项;通讯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8篇,发表专 家共识5项,申请专利27项, ...
美国流失的人才,法国把握住了?
Hu Xiu· 2025-07-02 06:09
80年后,特朗普政府执政仅数月,就掀起"风暴":拆解联邦科研机构、强力打压顶尖高校、大幅削减科 研经费……这些行为不仅会对美国自身的科研体系造成破坏,影响科研的持续发展,也对全球科学领域 产生负面影响,干扰全球科研合作的正常进行。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法国政府发出"揽才令",目的是引流科研人才,将法国及欧洲打造为"科学避风 港"。 美"人才外流潮" 特朗普自2025年1月开启第二任期以来,以"审查前任项目""调整优先事项"为由,围绕削减经费、裁 员、削弱多元化政策推行诸多科研改革措施,并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加速实施,对美国科研生态造成系统 性冲击。 大幅削减科研经费。美国《科学》杂志称,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对科研领域支出进行了"灾难 性"的削减,要求将国家卫生研究院支出削减37%,国家科学基金会支出削减超50%,还试图取消对气 候和生态研究的大部分资助,并大幅削减美国航天局的科学预算,取消部分行星探测任务。 特朗普政府还要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科研项目间接成本(涵盖实验室维护、行政开支等财政拨款) 的补偿上限从平均27%至28%降至15%,每年节省约40亿美元。然而,顶尖高校如哈佛、耶鲁的间接成 本率原本 ...
【省科技厅】2026年度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开始征集
Shan Xi Ri Bao· 2025-07-01 22:38
2026年度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聚焦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际科技合作、高水平 人才梯队培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持续释放陕西科技创新潜能,包括陕西省重 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 计划四大类。其中,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包括未来新兴产业、科技文化融合、农业农村、社会 发展、对外合作等领域。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包括青年项目、前沿探索项目、面上项目、实验 室重点项目等。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为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陕西省创新能力支 撑计划包括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外国专家服务项目,中青年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新星,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安全治理体系项目等。项目 牵头申报单位应为陕西省境内注册(登记)的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均通过"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进行网络 无纸化申报。按照相关规定,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秦创原"科学家+工程 师"队伍建设 ...
更环保黄金提取法“出炉”
news flash· 2025-07-01 22:13
更环保黄金提取法"出炉" 智通财经7月2日电,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黄金提取技术。这项技术不仅 能从传统矿石中获取黄金,还能高效回收电子垃圾中的贵金属。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 可持续性》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