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Search documents
打破三大边界!博物馆在变革中持续“破圈”
Xin Hua Wang· 2025-05-18 04:45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of museums in China, emphasizing their evolving roles in socie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to enhance visitor experiences [1][3][4] Group 1: Visitor Engagement and Growth - In 2024, approximately 1.49 billion visitors are expected to visit 7,046 museums in China, indicating an increase in both audience and museum number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1] - The theme for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2024 is "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a Rapidly Changing Society," reflecting the shift in museums from traditional roles to becoming cultural connectors [1] Group 2: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 Museums are leverag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AI and digitalization to enhance the preserv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artifacts, allowing for immersive experiences and virtual interactions [3][4] - Digital models of collections are being utilized for online displays, immersive exhibitions, and virtual restoration, providing extensive opportunities for long-term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rtifacts [1] Group 3: Cultural Products and Consumer Engagement -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文创) has led to significant sales, with several major museums reporting annual sales exceeding 100 million yuan, driven largely by younger audiences [3][4] - Innovative collaborations, such as "Museum + Dining" and "Museum + Gaming," are expanding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nhancing visitor engagement [4] Group 4: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 Museums are moving away from traditional display methods to more interactive and immersive experiences, allowing visitors to engage with exhibits in novel ways [7] - The focus has shifted from object-centered to visitor-centered experiences, encourag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cultural heritage [7]
镜头丨博物馆的新玩法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18 03:23
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各地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 文化,感受文明魅力。 剑川民族博物馆打破传统静态展览模式,推出狮纹绘画活动,小画家们在馆藏文物精品展厅中聚精会神 地绘就笔下的千狮百态。(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纪委监委供 张丽萍 摄) 浙江省武义县花田鸟类昆虫博物馆开启"自然科普小课堂"新玩法,讲解员给小观众带来鸟类标本沉浸式 讲解。孩子们投入到对鸟类知识的探索中,让博物馆成为他们解锁自然奥秘的奇妙天地。(浙江省武义 县纪委监委供 张恒 摄) 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小学,来自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志愿者通过携带的文物模 型、活字印刷设备、大运河聊城段图片展板等,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大运河的人文历史,为学生们上了 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山东省聊城市纪委监委供 赵玉国 摄) 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开展五月"趣"百戏系列活动,通过戏曲音乐市集、非遗戏曲演出、沉浸式体验昆曲 艺术等形式,为观众铺陈一幅戏曲艺术千年流转的瑰丽画卷。图为馆内小剧场非遗戏曲演出现场。(江 苏省昆山市纪委监委供 王思哲 摄) 厦门科技馆推出年度特展"大鲸家族",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超10米长成年 ...
博物馆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文化+科技”助推“文博游”持续升温
Yang Shi Wang· 2025-05-18 02:09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铜萌兽话西周 素有"青铜器之乡"美誉的陕西宝鸡,有着我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这里馆藏文物48万多 件,"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就出现在镇馆之宝何尊之上的铭文中。除了庄严肃穆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兵器之外,这里还有不少生动活泼、寓 意丰富的动物形青铜器。这件3000年前憨态可掬的西周象尊,被称为青铜器中的"萌系担当",不仅四只健壮、鼻子高扬,身上的凤鸟纹优雅灵 动,它的功能是古时候的盛酒器。 在这里,象尊并不孤单。从天上的飞鸟到地上的走兽,再到水里的游鱼,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的"动物派对",是西周人观察自然的眼睛, 也蕴含着他们理解世界的密码。 秦皇岛玻璃博物馆:见证中国玻璃崛起 央视网消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近年来,博物馆正在积极适应变化,用可亲可近 的吸引力替代"高冷范儿",让逛展融入百姓日常。据统计,目前,我国备案的博物馆有将近7000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全国各地形形 色色的博物馆。 前不久的"五一"假期里,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我们看到,一些大型博物馆门口经常排起 ...
国际博物馆日海南将多元展现文博魅力
Hai Nan Ri Bao· 2025-05-18 01:43
沉浸探索展、活态非遗工坊、放映会…… 国际博物馆日海南将多元展现文博魅力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同样准备了一系列精彩活动。活态非遗工坊将精心组织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教学,编织 老师手把手指导。"指尖上的海南——剪出会跳舞的椰风黎韵"活动也将由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黎族传统纺染 织绣以及黎陶和蜡染工艺。当天该馆副馆长陈佩还将开讲《跨越时空的对话:馆藏文物与非遗技艺的"双向奔 赴"》文博大咖私享课。 海南疍家博物馆则将举办放映会和分享会。18日上午将在二楼多功能报告厅举办放映会,播放纪录短片 《漂泊的人与永恒的家》,聚焦海南疍家海上族群,展现他们"以舟为家、向海而生"的生存智慧。分享会也 将在上午举行,分享人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疍民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保亭博物馆开展的"2025年文博知识进乡村"活动持续至5月31日,活动地点在该县内各乡镇。活动通过开 展流动展览,向村民介绍县民族博物馆精品文物、宣传革命文物以及介绍乡镇不可移动文物点等内容,让更 多乡村群众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丰富多元的活动不仅将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场文化盛 宴,也将让博物馆真正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 ...
山东多地博物馆打破“玻璃柜+讲解牌”传统模式,更加注重互动体验沉浸参与
Da Zhong Ri Bao· 2025-05-18 00:38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useums in Shandong, focusing on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and immersive participation rather than traditional display methods [1][3]. Group 1: Museum Innovations - Shandong museums are breaking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glass cabinet + explanation card" model, emphasizing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and immersive participation to attract visitors [3][5]. - The Shandong Museum has launched three new exhibitions and six digital exhibitions in May, including significant cultural showcases [2][3]. - The theme for this year's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is "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a Rapidly Changing Society,"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museums to innovate and engage visitors [2][3]. Group 2: Visitor Demographics and Trends - Data from Tuniu indicates that families with children bor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are becoming the main consumer group for cultural tourism [3]. -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for "deep cultural tourism," where visitors seek more than just photo opportunities and want to engage with the exhibits [3][5]. Group 3: Collaborative Efforts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 The Shandong Museum is exploring cross-industry collaborations and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partnering with companies to create digital immersive exhibition projects [3]. - Various museums in Shandong are implementing diverse activities to enhance visitor engagement, such as hands-on workshop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5]. - As of now, 774 museums in Shandong are free to enter, representing 92.3% of the total, indicating a shift in focus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in museum offerings [5].
“数说”博物馆这样融入美好生活
Xin Hua Ri Bao· 2025-05-17 23:15
【点评】 江苏是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由张謇先生创办于1905年的南通博物苑是我国最 早的一座公共博物馆。在江苏,博物馆密布城乡各地,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走过百年,江 苏的博物馆事业始终保持创新创造活力,形成完备的博物馆发展体系,成为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文化 桥梁。 看惠民 【数据】 2024年,全省年度陈列展览总数达2397个,其中基本陈列952个、临时展览1445个、入境 展览16个、出境展览17个。全省博物馆去年接待观众139016449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29009220人次、 占比20.9%。 "无尽藏""旷世城垣""亚述之王"等展览入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项目名 单。 【切片】 去年9月开始,由"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饕餮纹玉杯""东汉错银铜牛灯"等江苏头部博 物馆珍品组成的"文物天团"开启全省"出差之旅"。"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采用"数字展+珍贵文物+文 创艺术"相结合的形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国宝同行的,还有明星文创产品。"小粉炉"冰箱 贴、吴王夫差毛绒剑等文创热卖。去年11月23日、24日两天,"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连云港站分别 迎来3.9万、 ...
数字化+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
He Nan Ri Bao· 2025-05-17 23:14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新技术"是分 主题之一。如今,从智能导览、直播"云"游,到VR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展示等,新科技正在融入博 物馆各个领域,让更多文物"活"起来,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连接过去、现在、未来。 "VR、AR、裸眼3D、AI机器人、全息投影、智能AR导览眼镜等,是目前博物馆普遍使用的新技术,让 观众成为参与者、互动者,从被动观看走向主动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走进博物馆。"邵帅说,同时,在博物馆管理和运行、藏品管理等方面也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 撑。 放眼全省,各地博物馆都结合馆藏文物和特色文化,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殷墟博 物馆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打造了一个集灯光、图像于一体的演绎空间,引导观众穿越到3000多年 前,与商王武丁"对话";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4D影院上演《桑林祈雨》,全息技术重现了商汤祈雨的 历史场景;濮阳博物馆推出"AI智能馆员濮小慧"讲解导览……科技加持下的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 门,让观众从"打卡式"看展走向"沉浸式"体验。 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文物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博物馆的“千面新生”
Xin Hua She· 2025-05-17 12:36
博物馆的"千面新生" ■新华社记者刘亢、蒋芳、朱筱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博物馆建设高度重视,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 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强调"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 新时代的博物馆,正突破传统边界,从馆舍天地奔向大千世界;彰显个性魅力,从"千馆一面"迈向"千 馆千面",成为展示中华文明、教育服务大众、推动国际交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能量场。 (一)从"静态展陈"到"动态交互":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2015年2月,在西安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 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敦煌莫高窟有一个经典洞窟——第285窟,因为空间狭小鲜少对游客开放。如今,科技让洞窟"变大 了",游客还能来一场"飞起来"看洞窟的奇妙体验。 佩戴好VR设备,昏暗的洞窟亮起。轻轻一跃,飞天、雷神、伏羲、女娲等绘于四米多高窟顶上的形 象,纤毫毕现、触手可及;摇动手持设备,可以在敦煌古乐伴奏下敲响雷公鼓;结束参观,一段真人与 洞窟虚拟场景交 ...
上海已拥有171座博物馆,全年文创收入4.9亿元
Di Yi Cai Jing· 2025-05-17 09:09
为推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市文化旅游局携手大众点评平台,于5月16日至6月30日期间,围绕"守沪文 脉,创享未来"主题,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精彩活动。 今年,上海继续联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及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两大文博节日,以"深挖文物价值、创新时 代表达、全民参与传承"为主线,于今年5月至6月策划2025年上海文化遗产季系列品牌活动。各博物馆、各区文化 和旅游局及相关主体,围绕"守沪文脉,创享未来"主题,推出展览、乐游、市集、美育、演艺、微拍等六大板块 主题活动,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之旅。 这是5月16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和徐汇区人民政府在徐家汇书苑共同主办的2025年国际博物馆 日上海主会场活动暨文化遗产季启动仪式上发布的消息。 根据当天发布的《上海博物馆发展2024年度报告》,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71座,以2024年上海全 市常住人口2480.26万计,每14.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全市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949 个,共接待观众4086万人次,相比2023年增长31.9%,创历史新高。2024年,上海市博物馆 ...
文物“出墙”、“一站式”感受民族风情……各大博物馆“各显神通”持续“涨粉”
Yang Shi Wang· 2025-05-17 06:38
央视网消息:博物馆是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宝库。5月18日,也就是明天是国际博物馆日。连日来,北京宋庄 把属地九大特色博物馆汇聚在一起,以文物"出墙"、 移动联展 、科普课堂等形式,进乡村、校园、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汇聚文化精髓 "一站式"感受民族风情 作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云南除了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当地的人文风情也是吸引游客到访的重要因素。在昆明,就有这样一座博物馆 集中展示了云南的民族文化,极具特色,一起来打卡云南民族博物馆。 临近国际博物馆日,云南民族博物馆举办了讲座、沙龙、主题研学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到馆参观。作为我国最大的民族博物 馆之一,云南民族博物馆的藏品覆盖全国56个民族,共有52830件民族文物。博物馆目前了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实践、民族服饰 与制作工艺、文字古籍、工艺美术、乐器、面具、陶艺、瓦当等八个专题。 这两天,北京宋庄打造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正在城市副中心多个乡村、学校、社区陆续展出,云集了包括老电影机、⽼电话、珐琅艺术 等九个特色博物馆。现场除了展示,还有互动体验、科普课堂、非遗手工制作等。让大家能沉浸式了解和体验文物展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