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体系统

Search documents
可控核聚变展望:进入关键导入期
Tai Ping Yang Zheng Quan· 2025-06-18 15:18
可控核聚变行业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5/6/18 可控核聚变展望: 进入关键导入期 刘强 S1190522080001 首席分析师: 分析师登记编号: 刘淞 S1190523030002 证券分析师: 分析师登记编号: 钟欣材 S1190524110004 证券分析师: 分析师登记编号: P2 报告摘要 可控核聚变开启能源革命新征程。 作为人类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可控核聚变具备能源丰富、零排放、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1g 氘氚聚变释放 能量相当于 11.2 吨标准煤,远超核裂变与化石燃料,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战略选择。 多技术路线并行突破,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成主流。磁约束以托卡马克、仿星器为代表;惯性约束以美国 NIF 为代表,国内 "神光" 计划持续推进激光驱动技术。两类技术均进入工程验证阶段,磁约束聚焦稳态 运行,惯性约束发力点火效率,共同推动聚变能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 产业链协同发展,材料与设备成攻关核心。上游超导材料、耐辐照钨合金突破技术壁垒;中游设备进入 ITER 及国内实验堆供应链;下游以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为代表,推进 "星火一号" 混合堆(Q>30)、 BEST 紧凑型装置等示 ...
多国共建“人造太阳”达成重要里程碑
Jie Fang Ri Bao· 2025-05-18 04:12
据新华社伦敦/巴黎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近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 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 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 步。 探索可控核聚变 ITER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 索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共同资助。 其聚变原理是将氢同位素结合形成氦,并在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与太阳的能量来源相同。 与目前的核能发电不同,聚变不会产生长期的放射性废物,而且使用的燃料在海水中含量丰富。 ITER组织发言人拉班·科布伦茨介绍,该系统运转时,将首先把2至3克氘氚混合气体注入托卡马克 环形腔室,然后通电流,形成等离子体,再用磁体构建"无形的磁笼"加以控制。此后,外部加热系统将 等离子体温度升高到1.5亿摄氏度,粒子高速运动克服电荷斥力,发生聚变,释放巨大能量。 在全面运行时,ITER预计仅需输入50兆瓦的加热功率,即可产生500兆瓦的聚变功率,十倍能 ...
助力国产MRI核心部件破局 健信超导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5-09 11:17
今年以来,深耕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17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傲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盈利科 技型企业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申请陆续获受理,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越 来越清晰。以科创板为代表,资本市场正蓄力推动优质资源向以"硬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集聚, 牢牢把握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初心使命,不断推进同构建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公司招股书显示,健信超导是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专注研发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 部件。在该领域长期被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垄断下,健信超导实现了目前主流零挥发超导磁体的自 主设计和规模化生产;同时,在代表未来的下一代无液氦超导磁体领域,健信超导自研自产"1.5T无液 氦超导磁体系统"国际首台(套)产品,奠定我国在该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此次健信超导拟募集资金8.65亿元,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健信超导表示,本次IPO募集资金将投向年 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和补充 流动资金。 本报讯(记者田鹏)自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 ...
可控核聚变深度:终极能源的短期变化与后续展望
2025-05-06 02:27
可控核聚变深度:终极能源的短期变化与后续展望 20250505 摘要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展如何?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展显著。从去年到今年,随着科学验证转向工程验证阶段, 各种建设和设计招标持续启动。例如,环流 3 号改造项目已经开始,中核官网 新增了多个招标项目。整体来看,国内外都在加快推进可控核聚变产业化,包 括重大项目建设、融资和技术端的共振情况。在 2027 年左右,一些工程可行 • 人工智能和高温超导材料的进步是核聚变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AI 提 升控制能力和装置设计能力,二代高温超导材料提升磁场强度并降低成本。 • 2025 年被认为是可控核聚变行业的重要元年,EAST 和星火等项目进入建 设和装备阶段,潜在项目投资者整体规模将在几百亿量级,产业链将进入 订单兑现阶段。 性实验堆将开始运行,为后续商业化奠定基础。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哪些主要贡献?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两个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专注常规超导托卡马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深耕超导托卡马克技 术。这两大院所牵头推动国家级项目。此外,以南洋机电、新巨丰能源、汉能 巨能、新奥集团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通过高 ...
我国新一代地月空间激光角反射器实现白天卫星激光测距;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完成其“电磁心脏”组件制造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5-03 02:42
1.【全球首次,我国新一代地月空间激光角反射器实现白天卫星激光测距】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获悉,2025年4月27日,"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科研团队成功开展了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 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技术试验,这是全球首次在白天对新一代地月空间激光角反射器实现卫星激光测 距,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 财联社) 2.【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完成其"电磁心脏"组件制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30日宣布, 其已完成全球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所有组件制造,这是聚变能源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 就。据介绍,最后一个完成制造的组件是中心螺线管的第六个模块,由美国制造并完成测试。该模块将 运往法国南部圣保罗-莱迪朗斯的ITER现场进行组装,届时中心螺线管将成为整个系统中最强大的磁体, 其磁力强大到足以举起一艘航空母舰。中心螺线管将与六个环形极向场(PF)磁体协同工作,这些磁体 由俄罗斯、欧洲和中国制造并交付。完整组装后的脉冲磁体系统重量将接近3000吨。它将作为ITER甜甜 圈形反应堆的"电磁心脏",发挥核心作用。(腾讯网) 3.【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 ...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完成其“电磁心脏”组件制造
news flash· 2025-05-01 07:05
智通财经5月1日电,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30日宣布,其已完成全球最大、最强的脉 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所有组件制造,这是聚变能源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据介绍,最后一个完成制 造的组件是中心螺线管的第六个模块,由美国制造并完成测试。该模块将运往法国南部圣保罗-莱迪朗 斯的ITER现场进行组装,届时中心螺线管将成为整个系统中最强大的磁体,其磁力强大到足以举起一 艘航空母舰。中心螺线管将与六个环形极向场(PF)磁体协同工作,这些磁体由俄罗斯、欧洲和中国 制造并交付。完整组装后的脉冲磁体系统重量将接近3000吨。它将作为ITER甜甜圈形反应堆的"电磁心 脏",发挥核心作用。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完成其"电磁心脏"组件制造 ...
ITER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全部组件制成
Ke Ji Ri Bao· 2025-05-01 01:26
原标题:ITER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全部组件制成 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官网30日消息,在聚变能源领域,ITER实现了一项里程碑式 成就——全球规模最大、功率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所有组件制造完成。 此次完成的最后一个组件是中央螺线管的第六个模块,在美国制造并完成测试。待其在法国南部 ITER实验堆现场组装完成后,中央螺线管将成为该系统最强大的磁体,磁力足以吊起一艘航空母舰。 它将与俄罗斯、欧洲和中国制造交付的六个环形极向场(PF)磁体协同工作。整个脉冲磁体系统重约 3000吨,是ITER环形反应堆(托卡马克装置)的电磁"心脏"。 该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工作原理分五个步骤。首先将几克氢燃料(氘气和氚气)注入ITER巨大的 托卡马克反应堆腔室。接着,脉冲磁体系统通电使氢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随后,等离子体就被约束 在这个磁场构成的"无形笼子"里。再之后,外部加热系统将等离子体温度提升至1.5亿摄氏度。最终, 在此高温下,等离子体粒子原子核发生聚变,释放大量热能。 按计划全面投入运行后,ITER仅需50兆瓦的输入加热功率即可产生500兆瓦的聚变功率。在这种效 率水平下,聚变反应基本自热,形成"燃烧等离 ...
策略聚焦|再次高低切换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7 08:00
文 | 裘翔 刘春彤 杨家骥 高玉森 连一席 遥远 在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前,中美贸易谈判可能进展有限;国内的政策是托底和应对式的,4月只是第一波以试验和预防为特征 的政策;筹码出清相对彻底且对业绩不敏感的主题阶段性占优;市场整体情绪位置不算低,科技板块相对医药和消费更接近冰点,对风偏 回升更敏感。配置上,5月关注新技术和产业题材轮动、海外科技映射链修复以及服务业扩内需政策落地。 在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前, 中美贸易谈判可能进展有限 近期特朗普针对关税问题表态持续反复,美股市场反应较为敏感。但我们认为国内投资者不需要花精力关心这些高频变化,特朗普试图灵活 利用关税武器来制造谈判筹码,而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如果美方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应该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理性声音, 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通过平等对话,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我们建议还是关注特朗普未来一年面临的两大约束,一是7~8月需 要推进债务上限谈判和减税法案通过,二是明年中期选举。尽管目前特朗普的民调支持率已经开始明显下降,但这属于每个美国总统百日新 政后正常的回落,而特朗普两次任期的民调本身就比其他美国总统偏低,目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