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体验

Search documents
新疆兵团:绘就绿富同兴乡村振兴新图景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2 09:45
Core Insights -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i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urtyard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enhancing both income for workers and living conditions [1][2] -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house farming and livestock breeding is becoming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income for local residents, with individuals reporting earnings of around 5,000 yuan per cow [2] Group 1: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The Corps encourages the use of vacant spaces for greenhouse farming, allowing families to grow their own vegetables and reduce expenses while also selling surplus produce [1] - Residents are increasingly adopting greenhouse technology, which provides fresh produce and contributes to household savings [1] Group 2: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 The Corps is 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tourism, including unique farm stays and cultural experiences, to create a diversified tourism landscape [2] - Local retirees are establishing themed guesthouses that attract urban tourists seeking rural leisure experiences, indicating a growing trend in rural tourism [2]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龙脊梯田:背篓变迁见证千年农耕传统魅力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2 07:23
中新网桂林6月1日电 题:广西龙脊梯田:背篓变迁见证千年农耕传统魅力 作者 周利朔 欧惠兰 杨宗盛 莫伟雯 种了几十年水稻,如今经营着两家民宿的村民潘保玉说:"我家有农田4.5亩,平时自家管理,到了收割 等农忙时节,我会请乡亲来帮忙。近年来也有旅行社组织一些家长和孩子来村里体验割稻子等农事活 动。" 龙脊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余琼通介绍,为统一水稻标准,自2022年开始,全村统一购买发放耐干旱耐 风、成长周期稳定、适应本地气候、稻谷产量高的稻谷品种,梯田旅游水稻景观能整体呈现。 四季皆景的龙脊梯田,正演绎着传统农耕的现代突围。龙脊村民通过"种田补助+旅游分红""农耕文化研 学+民族节庆体验"模式,让9个村寨民众吃上"旅游饭"。 龙脊梯田是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层层叠叠的梯田镌刻着中国农耕文 明的年轮。曾经在龙脊梯田村民手中的竹编背篓工具,随着时代发展,也见证着传统农耕与现代旅游的 融合,成为龙脊梯田变迁的鲜活见证。 龙胜县龙脊镇大寨村60岁村民潘广英回忆说,她家一直种植3亩多的梯田水稻。2003年村里通路开发旅 游前,家家户户的背篓主要用来背自家种的青菜、红薯等农产品,翻山越岭几个小时 ...
三亚水蛟村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开发农旅融合项目
Hai Nan Ri Bao· 2025-05-27 02:08
水蛟村村口的500多亩田洋是极好的生态景观资源,游客驱车而过总是会被这大片绿意盎然的田野吸引。 为提高农田的设施利用率,给村民和游客提供更多休憩场所和更好的生态景观体验,水蛟村在保护好农田、 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尝试建设农旅休闲观光项目,利用灌溉水渠打造彩虹桥。 海南日报三亚5月26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通讯员 苏军 尹建军)"走,到彩虹桥散步去!""去彩虹 桥上拍个照!"5月25日晚,夜幕降临,三亚市天涯区水蛟村田洋上的彩虹桥灯光亮起,微风拂过青苗,蛙鸣此 起彼伏。村民、游客行走桥上,感受着乡村夜晚的宁静美好。以彩虹桥为元素,"给水蛟村的蓝天和田野写一 封情书""在水蛟村看见银河星空"等网友留言也出现在小红书、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 如何想到在田野上架起一座彩虹桥,营造出一处村民、游客爱打卡的"摄影棚"?这背后有故事。 坐落在凤凰机场附近的水蛟村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小村庄。村庄有温泉,有溪流,还有隐藏于山中的德田 水库,民风淳朴,是当地有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近年来,水蛟村将先天优势积极转化为后发动能,整合闲置农田、宅基地、农户农房等资源,与企业、 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在村 ...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Ren Min Ri Bao· 2025-05-26 22:08
青海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承东启西、联疆络藏、通甘达川,被誉为"山宗水源路之冲"。 省域面积72万平方公里,大小湖泊5000多个,冰川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 头,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的美誉。全省常住人口59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93万人,各民族团结和 睦、社会繁荣进步,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近年来,青海省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国 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为突破口,推动生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巩固 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成效显现。 坚持规划指引 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深刻把握、弘扬践行"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持续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以生态塑造 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新路 子。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省生态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两届省旅游发展大 会,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编制《青海打造国际 生态旅游 ...
在旅游开发中不断探索新解法 寻找“网红村”的“长红”密码(神州看点)
Ren Min Ri Bao· 2025-05-07 22:24
"五一"假期,在四川,一些小村庄格外热闹。 听羌笛、看羌舞、跳锅庄,在理县桃坪羌寨,民俗风情令人沉醉;除了徒步打卡、山歌对唱,汉源县古 路村还推出农事体验和研学新业态;在崇州市竹艺村,风筝手作、非遗扎染等玩法吸引不少游客。 这些特点不一、亮点不同的"网红村",在旅游开发中都曾面临不同的挑战,它们是如何探索新解法、走 出适合自己的旅游发展之路的? 桃坪村 成名近30年,"中转站"怎样转型"目的地"? 流量退潮后,"旅游饭"如何开发新"吃法"? 地处大渡河峡谷的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是悬崖上的村落,2024年因其独特自然风光爆红网 络,成为年轻人徒步、登山的热门目的地。 爆红一年后,古路村游客数量回落:平时周末及节假日,日均游客量下降到3000人左右,只有去年的三 成。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镇桃坪村有2000多年历史,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桃 坪羌寨。 1996年,中专毕业的龙小琼回到桃坪村,带着村里的年轻人成立了演出队,把游客请进寨子参观,开启 了桃坪羌寨旅游开发的历程,如今已有近30年。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坪羌寨也曾面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5·12"地震灾后重建中,当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