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

Search documents
海南旅游国际推荐官走进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Hai Nan Ri Bao· 2025-10-14 01:28
溯溪途中,头顶的参天古树枝叶交错,阳光透过缝隙洒下细碎的光斑,落在水面上随波晃动,"平 时在城市里见不到这么密的林子,阳光很好,但周围一点也不热,雨林里非常舒适!"来自美国的顾凯文 一边走,一边忍不住用手机拍下沿途的绿植,生怕错过任何一处惊喜。 海南旅游国际推荐官走进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35位中外博主:在雨林当一天"野孩子" 海南日报讯(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韩星)10月12日,35位海南旅游国际推荐官走进海南呀诺达 雨林文化旅游区,一头扎进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开启了一场肾上腺素狂飙的深度体验之旅。从峡谷溯 溪化身"野孩子"飞跃溪涧,到攀爬莲恩瀑布感受水流冲击,闯过踏瀑戏水十连关卡,每一项挑战都让推 荐官们直呼"体验感拉满"。 "太治愈了,满眼都是绿色!"刚步入景区,多位海南旅游国际推荐官就在这一方绿色天地里开启了 拍摄模式。 有不少人是第一次体验雨林溯溪,换上溯溪鞋、戴上安全帽,大家眼中满是兴奋和期待。刚踏入溯 溪路段,冰凉的溪水就漫过了脚踝,往前走不远,粗壮的绳索横跨溪涧,下方是潺潺流动的溪水,推荐 官们轮流上前,有人攥着绳索来回晃了晃,深吸一口气后纵身跃过,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时,还不 忘对着 ...
数说“十四五”︱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两山”转化之路越走越宽
Yang Guang Wang· 2025-10-13 00:50
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截至去年底,我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森林覆盖率超25%,成 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这里是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而再过不久,北纬49°,数千辆测试车辆即将在这里飞驰。呼 伦贝尔牙克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中心副主任韩铁峰介绍,当地以冰面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不仅建 成国内唯一的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更打造出国内功能最完善的冬季汽车测试基地。 韩铁峰:可为车企开展制动性能、电池低温续航、智能电控稳定性等关键测试提供更广阔的专业场 景。 庄少勤:用途决定价值,我们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明确用途,合理设定权益,为资产赋能 增值。 吴章连:这次通过交易,我们村获得了80%碳票的交易收益,将近3万块钱。 福建三明沙县区高桥镇黄溪坑村村干部吴章连口中的这笔碳票交易,今年3月由上海某公司以10.04 万元认购了沙县区包含黄溪坑村在内的6693吨林业碳汇,用于抵消湾谷科技园的碳排放。 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部经理詹光丹:不仅能为当地企业提供碳中和的解决方案,更使村 集体 ...
淄博|以河湖之变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Da Zhong Ri Bao· 2025-10-13 00:49
"你看这雨中的湖,比晴天更有韵味。"10月7日,站在红莲湖边的烟雨连廊下,市民伊女士望着眼 前的景致,语气里满是赞叹。作为省级幸福河湖,红莲湖碧波荡漾、景色怡人,开阔的草地和亲水步 道,让市民在繁华都市中也能尽享亲水之乐,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而这场秋雨也让红莲湖多了些 许温柔。 在淄博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河湖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为城市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多点开花 河湖治理结民生硕果 从桓台红莲湖到马踏湖,再到临淄淄河,一个个成功治理案例,绘就"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人和、业兴"的动人画卷,彰显着淄博在河湖治理与生态发展方面的显著成就。 红莲湖作为桓台县城乡河流水系建设的关键部分,建成后不仅有效涵养了地下水源,使景区面貌焕 然一新,成为展示桓台县城区形象与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更成为市民及周边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 理想去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 展。 桓台马踏湖的变迁同样令人瞩目。曾经的"酱油湖",如今已华丽转身为生态胜地。桓台县坚持 以"治"控源、以"用"减排、以"保"促净、以"管"抓长,让马踏湖重焕生机,再现"北国江南"盛景。 山东马踏湖 ...
【安康】加快推进9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建设
Shan Xi Ri Bao· 2025-10-12 22:55
富硒产业是安康市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安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在伟介 绍,为了进一步将"硒资源"转化为"硒产业",安康市加大富硒产业工业企业培育,开发富硒黑茶、富硒 魔芋饮品等富硒产品300余个,培育富硒产业规上企业212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认定市级链主企业 27家,其中6家企业已被认定为"省级富硒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 同时,安康市抢抓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机遇,支持富硒产业科研和重点项目建设,对建 设富硒产品运营中心、硒科普教育基地、硒标准制定、富硒新产品开发等进行奖励,实施植物源有机硒 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稳定硒源供应,提升富硒产品加工能力和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重点突出、优 势互补的富硒产业发展格局。(记者:董剑南) 日前,记者从安康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今年以来,安康市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绿色循环、筑链强群、智改数转、品牌引领 6大攻坚战,抓项目、扩投资、兴产业,加快推进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态旅游等9条市级重点产业链 建设取得新成效。前8月,9条重点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15.3%, ...
废弃矿坑里藏着流量密码——“生态疤痕”变身绿色“聚宝盆”
Ren Min Ri Bao· 2025-10-12 10:07
安吉县地处天目山余脉腹地,蕴藏丰富的石灰矿资源。靠山吃山,开山挖矿,多年粗放开采留下了千疮 百孔的"疤痕",红庙村的青山矿坑便是其中之一。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3个紧邻的废弃矿坑被改造成心形湖泊,与周边已复绿的矿山相 映成趣。湖光山色的美景中,前来拍照打卡、休闲娱乐的游客络绎不绝。 湖州市通过实施矿坑生态修复,因矿施策、分类治理,以市场化机制激活废弃矿山的绿色基因,一座座 废弃矿山重新焕发生机,曾经的"生态疤痕"变身为绿色"聚宝盆"。 因地制宜,探索矿坑治理新路径 放在几年前,红庙村村民王永怎么也想不到,废弃矿坑能变成网红景点?"以前这里没人管,成了建筑 垃圾的堆放场。" "红庙村3个露天凹陷的矿坑彼此相邻,且有少许积水,恰似一个心形,我们就按照'宜水则水'的治理思 路制定了生态治理方案。"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许军法介绍,他们消除边坡不稳定危石隐 患,将废弃矿坑改造为心形水域,最大蓄水量近500万立方米,总治理面积约463亩,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和改善。 文旅融合,废弃矿山变成"金山银山" 改造后的心形水域风景秀美,村里决定"变废为宝"。红庙村党委书记林贤介绍,村里引入了深蓝计划 (浙江) ...
广东创新古树保护利用 激活绿美经济新引擎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10-10 12:33
广东创新古树保 护利用 激活绿 美经济新引擎_ 南方+_南方plus 古树公园成生态 文旅热点 这些穿越千年 的"绿色活化 石"正加速蜕 变,成为乡村振 兴的"金钥匙" , 持续释放绿美经 济的澎湃红利。 到,广东现有古 树名木8.5万余 株,广东以绿美 广东生态建设为 引领,创新探索 古树名木保护与 经济发展的深度 融合,通过创新 机制、文旅融 合、产业赋能等 路径,探索 出"生态+产业 +文化"的融合发 展模式。如今, 在韶关市仁化县 红锥古树公园, 59株百年红锥古 树自然分布,树 冠如伞遮蔽烈 日,园内设有清 泉、景观亭、园 在南粤大地,一 棵棵古树名木如 时光的守望者, 正被广东赋予新 使命。日前,南 方农村报记者在 省林业局了解 江门小鸟天堂。阮国志摄 林小桥等配套功 能性设施,集古 树保护、文化体 验、休息游憩、 自然教育等功能 于一体,成为村 民纳凉、游客散 步的好去处。截 至2024年底,仁 化县累计建成13 个绿美古树公 园,其中大井村 爱情主题公园每 年为村集体增收 超20万元。这些 古树公园催热了 当地乡村旅游, 带动民宿产业兴 起,形成了"护 树增收"的良性 循环,成为粤北 生态旅游 ...
湖州废弃矿坑变身为“绿色聚宝盆”
Ren Min Ri Bao· 2025-10-10 01:50
浙江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3个紧邻的废弃矿坑被改造成心形湖泊,与周边已复绿的矿山相映成 趣。湖光山色的美景中,前来拍照打卡、休闲娱乐的游客络绎不绝。 湖州市通过实施矿坑生态修复,因矿施策、分类治理,以市场化机制激活废弃矿山的绿色基因,一座座 废弃矿山重新焕发生机,曾经的"生态疤痕"变身为"绿色聚宝盆"。 因地制宜,探索矿坑治理新路径 放在几年前,红庙村村民王永怎么也想不到,废弃矿坑怎么就变成了网红景点?"以前这里没人管,成 了建筑垃圾的堆放场。" 安吉县地处天目山余脉腹地,蕴藏丰富的石灰矿资源。靠山吃山,开山挖矿,多年粗放开采留下了千疮 百孔的"疤痕",红庙村的青山矿坑便是其中之一。 原产石灰的青山矿区,2011年被关停,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3个露天凹陷的矿坑,采空区底部距离基 准面有46米,面积有100亩左右,而且有积水。同时,坡面上还分布着各类碎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从2013年起,安吉县财政陆续投入上百万元,实施了安全隔离、边坡清理、自然复绿等简易矿山修复工 程,防范地质灾害。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后,湖州市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 景则景、宜林则林"原则,全域推进矿山生态治理攻坚 ...
自然遗产探奇观:体验赤水丹霞生态旅游
Xin Hua She· 2025-10-06 02:22
新华社贵阳10月5日电(记者 骆飞)十月的赤水河谷,秋高气爽。走进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省赤水 丹霞旅游区,赤水大瀑布瀑声阵阵,响彻高山峡谷。 国庆假期,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处贵州赤水境内最大的瀑布。站上观景台,悬崖顶端的水流从丹 霞赤壁倾泻而下,水雾经阳光折射出绚烂彩虹,飞溅的水珠落在人们的脸颊,带来山间独有的清凉。 沿着紧贴崖壁的狭窄廊道拾阶而上,人们陆续步入瀑布内侧,体验洞中观瀑的奇景。身处瀑布之 后,透过巨大水幕,眼前蒸腾的白色水雾与脚下延伸的赤色岩层交相辉映,岩层表面的纹路如水流般舒 展蔓延。 随行的导游指着岩壁的层理结构介绍,赤水丹霞是我国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为全国面积 最大、发育最壮观的丹霞地貌群,享有"赤水丹霞冠华夏"之誉。 一亿多年前,这里曾是内陆湖泊,泥沙与铁质矿物沉积成红色地层;后经地壳抬升,赤水河及其支 流历经千万年切割侵蚀,终雕刻出如今的赤壁、峡谷与瀑布群。放眼赤水丹霞,赤红色地貌点缀在原始 森林、瀑布群与竹海之间,宛如红宝石镶嵌绿洲,构成世界罕见的绿色丹霞景观。 驱车前往燕子岩景区,沿途竹林从山脚蔓延至山顶,宛如走进"绿色海洋"。景区核心区,叶片如巨 伞的桫椤引人驻足——这种距 ...
“生态疤痕”变身绿色“聚宝盆”
Ren Min Ri Bao· 2025-10-02 22:01
浙江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3个紧邻的废弃矿坑被改造成心形湖泊,与周边已复绿的矿山相映成 趣。湖光山色的美景中,前来拍照打卡、休闲娱乐的游客络绎不绝。 改造后的心形水域风景秀美,村里决定"变废为宝"。红庙村党委书记林贤介绍,村里引入了深蓝计划 (浙江)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微改造、精提升的工程:矿工宿舍变身工业风咖啡馆,采石平 台改造为星空露营地,还有观景平台、网红墙等50余个打卡景点。整合稻田、果园等乡村资源,打造汇 集咖啡、露营、集市及采摘等多种休闲业态的"深蓝计划"。 "我们还结合红庙村天然的矿坑景观和梯田田园风光资源优势,将红庙村打造成一个集数字农业、农事 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田园旅游综合体。"深蓝计划(浙江)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铄钦 说,自营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日最高接待游客破万人次。 目前,"深蓝计划"的运营团队已经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30余人创业就业增收。"深蓝计划"作为乡村咖啡 成功案例,也被复制到安吉乃至周边的各个乡村。 湖州市通过实施矿坑生态修复,因矿施策、分类治理,以市场化机制激活废弃矿山的绿色基因,一座座 废弃矿山重新焕发生机,曾经的"生态疤痕"变身为绿 ...
沙海变绿洲 荒漠绽新颜——库布其沙漠治理纪实
Xin Hua She· 2025-10-02 09:27
在祖国北疆的辽阔版图上,库布其沙漠如一条黄色巨龙,盘踞在黄河"几字弯"南岸。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代代治沙人接续奋斗,库布其沙漠已有6000多平方公里披上"绿装",入黄泥沙量显著减少,实现从"沙 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 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 今年9月,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记者深入这片中国第七大沙漠,探访和记录沙区人民改 善生态、守护家园、保卫黄河的时代壮举。 04:05 母亲河畔褪去"黄衫"披"绿装" 75岁的白七劳,生活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柴登嘎查,这里南邻沙漠,北依黄河。库布其沙漠曾以每年10米的速度 北侵,嘎查的农田和草牧场不断被侵蚀吞没,黄河也难堪重负。 20世纪80年代末,时任柴登嘎查党支部书记的白七劳,带领全嘎查村民栽下16公里长的林带,有效遏制了沙漠北侵。白七劳感 慨:"几代人就谋了这一件事。" 这是2025年9月10日拍摄 的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