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奖

Search documents
大学专业三年优化启动 急需学科专业实施超常布局
Di Yi Cai Jing· 2025-08-28 16:38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 先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都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质,这也对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提出更高要求。 8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下称《方案》)公布,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方案》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 科专业点;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实施新兴学科和 交叉学科孵化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对社会需求明显 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等。 加速交叉学科布局 随着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近年来也提升了对交叉学科的重视程度。 本次《方案》提到的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也是多个高校近年来所加强布局的重点。 202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将交叉 ...
大学专业三年优化启动
第一财经· 2025-08-28 16:13
作者 | 第一财经 金叶子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 的先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都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质,这也对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提出更高要求。 2025.08. 28 本文字数:3089,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未来的科学技术形态还难 以预料,不一定是今天所能想象的。但从趋势性、方向性上可以前瞻预判,比如未来健康、未来能源 等方向一定是聚焦的重点。作为高等学府,学科布局也要顺应"大学科时代"的特点以及未来科技形 态,进行相应调整和重塑。 他说,上海交大在建设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时,聚焦能源与健康行业塑造"极交叉"的学科形态,学生可 以自由组合不同学科,形成自己的培养计划,如选择"电化学+材料",或是"人工智能+生物"等。此 外,在重点领域布局核聚变的仿星器路线、拓扑量子计算等,用于重塑传统的电气和计算机学科。其 中,作为一种磁约束聚变的实验装置,仿星器近年来异军突起,很可能成为最快商业化落地的路线。 8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 ...
科学大家齐聚答疑:2025“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是怎样诞生的
Bei Ke Cai Jing· 2025-08-25 14:59
护航年轻科学家"追梦": 6位"90后" 9位女性获奖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主席高文介绍,今年的科学探索奖"新星"闪 耀,年轻科学家成为本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 具体来看,在今年的50位获奖人中,有13位是年轻科学家(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其中还包括6位"90后"。年 轻科学家获奖人数和去年的7位相比大幅增加。在信息电子领域,6位获奖人中甚至有3位是年轻科学家,占据"半壁江山"。 对于为何女性科学家的年龄门槛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科学探索奖"管理 委员会委员颜宁表示,这并非"特殊照顾",而是考虑到了女性生育角度的客观的差异,把怀孕、哺乳等时间从女性科学家事业发 展过程中扣除出去,所以年龄延长了3岁。 年轻科学家们崭露头角,与奖项今年设置的"新星名额"密不可分。2025年,"科学探索奖"在每个资助领域提供1个"新星名额"机 会,在满足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前提下,该名额用于奖励年轻科学家。 "奖项设置的'新星名额'有效吸引了年轻人。2025年'科学探索奖'共有1238 ...
“科学探索奖”女性获奖者占18%创新高,颜宁:年龄放宽是剔除生育影响,让“她可以”照进现实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8-25 12:42
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科学探索奖"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专注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 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 8月25日,"科学探索奖"2025年获奖名单新鲜出炉,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年轻获奖者人数增多、女性获奖者人 数破纪录是今年名单的两大特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委员颜宁说:"今年18%的获奖人是女性,这是探索奖历年来女 性获奖人最多的一次,也是给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女性一个很大的激励:她可以,我也行,这条路前人走过了,没那么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 号。" 女性获奖者人数破纪录 每经记者|丁舟洋 毕媛媛 每经编辑|张海妮 杨振宁、施一公等14位科学家和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于2018年共同发起"科学探索奖"。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长期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原创突破性研究。 在不断树立女性科研工作者榜样的过程中,颜宁也承受着压力。正如她在微博中所言,把自己暴露在公共场所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牺牲。"但在我过去二十年 的成长中,因为有匡 ...
“科学探索奖”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潘建伟:只有“从零到一”的突破,才能引领创新的发展
Xin Lang Ke Ji· 2025-08-25 03:07
"中国科技创新经历着从模仿、学习、跟踪到并跑领跑的阶段,只有'从零到一'的突破,才能引领创新 的发展。鼓励原创是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选出最原创的工作,支持最原创的人,'科学探索奖'提 供了一个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潘建伟表示,"期待新一届获奖人,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引领新的方 向,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罗宁) 责任编辑:杨赐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由杨振宁、饶毅、潘建伟、高文、施一公、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 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由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是一项科学家主 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支持基础科研是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的重要议题,新基石科学基金会 旨在充分发挥社会资金宽容度高、灵活性强的优势,探索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 在今年的50位获奖人中,有13位是年轻科学家(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其中还包括 6位"90后"。年轻科学家获奖人数和去年的7位相比大幅增加。在信息电子领域,6位获奖人中甚至有3位 是年轻科学家,占据"半壁江山"。此外,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名单中,女性获奖人共有9位(去年7 位),获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