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叉学科
icon
Search documents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专题深思)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32
Group 1 -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 are foundational and strategic supports for China's modernization,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a virtuous cycle among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 [1] -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crucial for developing technology and nurturing talent,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driving innovation and support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efforts [1] Group 2 - Talent is recognized as the primary resource for innov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must integrate moral education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to produce innovative talents [2] -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highlighted as a means to instill values and enhance students' capabilities, ensuring a comprehensive talent development system [2] -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ersonalizing and optimizing talent training is emphasized, alongside the need for a global perspective in nurturing innovative talents [2] Group 3 - There is a call f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bas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to cultivate composite talents need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3] - Higher education must innovate its discipline systems to activate innovation potential and support high-level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3] - The focus is on long-term support strategies for foundational disciplin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entities to dr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3] Group 4 -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is essential for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lea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4] -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urged to enhance their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s and collaborate with industries to address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4] -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zed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and a differentiat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is necessary to align talent supply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upgrades [4]
热钱,藏在冷门专业里?
3 6 Ke· 2025-07-02 00:13
随着各省高考成绩陆续放榜,高考生和家长们终于进入到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但在这场关乎学业与职业发展的关键选择中,许多家庭常陷入"分数优 先"的传统思维,却忽视了更重要的专业前景研判。 《2024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显示,在需求总量方面,2022—2023年,新能源行业碳排放管理相关职位增长率高达52%,位居战略性新兴行业前列。另据中 国能源报报道,调查显示,目前"双碳"人才结构呈"哑铃"状,从业5年以上的人才占29%,3年以下的占52%。招聘市场中存在对3—6年中等经验人才需求 大、供给少的问题。此外,多数求职者对碳行业了解不足,近七成缺乏实践经验。 特别是近两年来就业职场竞争愈加激烈,志愿填报早已不是单纯的"看分数选学校",而是需要结合未来职业发展前景进行的提前规划。而现代高等教育市 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分化趋势:部分传统热门专业面临人才饱和,一批契合新兴产业需求的"潜力专业"则开始崭露头角。 当应届高考生和家长们忙着选择心仪的好大学时,或许也应该结合市场需求,关注到那些充满潜力的新专业。 选专业,其实是选行业 大多数家长在为子女填报高考志愿时,内心都有着一个朴素而明确的期望——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拥有一份理想的 ...
中学生如何做出“漂亮”的科技项目
Hu Xiu· 2025-07-01 13:02
今天聊点正经事:作为一个中学生如何才能做一个漂亮的科技项目。 首先定义一下"漂亮"的含义,肯定不仅仅是外观看着好看,要不然绣花就得了。这里的漂亮包含了有科技含量、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以及有一定实用性、能 解决生活或者科学技术领域的某一问题。做出一个漂亮的科技项目,甚至在科技竞赛中得一份奖励,不仅对进入一所好的大学有帮助(特别是申请美国的 理工科名校),还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内知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自己得到了多方面能力的锻炼,提高了自身未来的竞争力。 结合我自己近几年来和一些优秀的中学生一起完成科技项目的经验,分享一些心得。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确定自己喜欢的领域,是学生自己喜欢,不是老师或者父母喜欢。科技项目可选的方向很多,大方向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然后还可 以细分天文、电子、航空航天、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等等等等。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起来会有一种乐此不疲的感觉,把积极性和主动 性都发挥到最大,所谓走上爱之路,神仙挡不住…... 当然,在实际选择项目时还要有一些别的考虑,例如交叉学科的项目往往就比单一学科能产生更多的科学价值。 曾经跟一个同学探讨过一个生物方面的选题,这位同学喜欢植物,特别是喜欢多 ...
密集迎来“新”大学,为城市竞争格局打开想象空间
Yang Shi Wang· 2025-06-28 07:50
眼下,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考生们陆续开始进入填报志愿阶段。今年志愿填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考生们将面临更多"新大学"的选择。 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最新《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与2024年相比,共有57所高校更名、转 设、升本,55所高校新设。 其中,3所新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受到特别关注。它们有一些突出的特点。比如,相较 于一些大学动辄数万人的办学规模,它们属于典型的"小而精",首批招生规模不足百人。同时,它们都位于沿海万亿城市,并且对于提升所在城 市高等教育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大学对城市到底有多重要?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至少有16个城市的大学数量在50所以上,有30个城市在20所以上。但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城市的高等教育 实力与其经济实力,往往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有的城市,经济实力并不算突出,但也不乏"好大学"。而有的城市算经济高地,却长期缺乏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高等教育配置。今年新增的福耀 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东方理工大学所在的福州、东莞、宁波,在这方面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三座城市 ...
市教育考试院公布2025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分线 录取形势如何 志愿如何填
Jie Fang Ri Bao· 2025-06-24 01:57
记者 李蕾 考生在填报本科阶段志愿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填报本科阶段 志愿需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充分了解高校的办学水平、优势专业,结合自身的学科特长、兴趣爱好,选 择心仪的招生院校和专业进行填报。填报前要特别关注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注意学校的办学性 质、办学地点,以及招生专业对政治面貌、单科成绩、外语语种、身体条件和学费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在考生人数和招生计划同时增长的情况下,考生要综合考虑自身选考科目、分数、位次、各 院校专业组在沪招生计划数等信息,合理填报各批次志愿。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昨天公布了上海市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本科录取控 制分数线为402分;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为505分;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为302分,其中舞蹈 类、戏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为220分;体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为281分。 考生人数增多,招生计划数是否增加?录取比例有何变化?针对考生和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海 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总体录取率与往年接近 今年上海整体的高招录取形势如何?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表示,今年有6.3万余名考生参加秋季高 考,考试人 ...
大学最火专业
投资界· 2025-06-10 07:51
以下文章来源于吴晓波频道 ,作者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 .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9个新增本科专业,包括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教育、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健康与医疗保障等。而多所双一流 院校撤销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传统专业。 一边是制度的革新,一边是专业的洗牌,让不少家长直呼"志愿填报像解高数题"。这场庞大的信息博弈也让志愿填报市场躁动不少。 这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带领"巴九灵"们运营的知识平台,这里汇聚了400多万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乐意奉献共享、拒绝屌丝文化的新中产。 专业的"危险选手"与"常胜将军"。 作者 | 陆泓、沈晓琴 编辑 | 何梦飞 来源 | 吴晓波频道 (ID:wuxiaobopd)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在初夏的晨曦中,又一次庄严拉开。 此刻,1335万考生走进考场,空气里混合着紧张与期待的无声震颤,课桌前的笔尖在沙沙作响。 尽管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了7万人,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看似竞争不再那么激烈,实则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隐隐显现。 随着四川、河南等8省加入不区分文理科的"3+1+2"新高考模式,全国29个省份完成改革落地,投档规则从"院校优先"转向了"专业 组锁定"。 ...
7张热门专业变迁图,给今年的1335万高考生
吴晓波频道· 2025-06-07 16:45
此刻, 1335万考生走进考场,空气里混合着紧张与期待的无声震颤,课桌前的笔尖在沙沙作响。 点击按钮▲立即预约 " 高考专业的更迭,或许正暗含了 1335 万考生人生轨迹的微妙转向。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在初夏的晨曦中,又一次庄严拉开。 考生提前熟悉高考考场 尽管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了 7万人,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看似竞争不再那么激烈,实则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隐隐显现。 随着四川、河南等 8省加入不区分文理科的"3+1+2"新高考模式,全国29个省份完成改革落地,投档规则从 "院校优先" 转向了 "专业组锁定"。 与此同时,新专业的出现与老专业的退场,或许在重新定义着高等教育的 "风口"。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 29个新增本科专业,包括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教育、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健康与医疗保障等。而多所双一流院校撤销旅 游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传统专业。 一边是制度的革新,一边是专业的洗牌,让不少家长直呼 "志愿填报像解高数题"。这场庞大的信息博弈也让志愿填报市场躁动不少。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 2025年中 ...
亚欧成留学“新宠”,传统英语国家“遇冷”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6 03:29
留学机构在传统市场积累的经验、数据系统,能否快速迁移并适配这些新赛道,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 题。据孙涛称,(机构)在快速适应和接受,适应的前提是留学的价值始终存在,留学人群也始终存 在,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生源国。 过去一年,美国留学政策的风向突变让许多国际学生措手不及。哈佛大学禁止招收国际生的政策虽被地 方法院紧急叫停,却折射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日益收紧的移民倾向。 这类政策反复不仅加剧了留学申请者的焦虑,更释放出明确的信号:传统留学目的国对国际学生的态度 正从"欢迎"转向"审慎"。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导致部分家庭将目光投向政策更稳定的地区,如中国香港、 新加坡,甚至欧亚新兴留学国家。 回望六年前,2019年曾是留学"黄金时代"的尾声——各国申请人数持续增长,海外院校对中国学生敞开 怀抱,"那完全是纯粹的增量市场。"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孙涛称,进入2024年后,留学市场明显感受到 更大的压力,新东方内部将其称为"新常态"。 这种"新常态",是指与2015年相比,留学市场总量增长已显乏力。客观来说,尽管当下消费降级,部分 人可能从美国转向日本、中国香港等地,但整体留学总人数已触及瓶颈。 智通财经记者 | 查沁君 智通财 ...
报告:亚洲留学地热度走高 爱尔兰首进留学意向榜前十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5 01:52
报告:亚洲留学地热度走高 爱尔兰首进留学意向榜前十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3日在北京发布。《报 告》围绕全球化教育趋势、中国留学群体特征及规划策略展开。 《报告》称,从行业选择来看,金融、教育、计算机是当前意向留学人群的主要预期工作领域。从留学 目的地来看,美国、英国一直是热门的留学目的地。中国香港因地理及性价比等优势,近几年热度持续 走高,2025年再次跻身意向留学国家与地区排行榜前三,日本、新加坡及韩国等亚洲国家近两年热度走 高。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越来越受中国留学群体的关注,在2025年的意向留学国家与地区排行中跃升 到第七名,这是爱尔兰首次冲进该榜单的前十名。 编辑:陈俊明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23日在北京发布。(活动方 供图)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报告》指出,在当下的留学市场中,中国留学生人群主要可以分为六类,分别为"父母推动型""自我 提升型""长期国际发展型""压力过渡型""名校情怀型"以及"文化追寻型"。其中,"父母推动型"留学生占 24%,大部分留学人群都是依据自己的理想或目标主动选择留学这条路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 ...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给新大学一些时间,我们很有信心”
"去年我们首次招生,经过1年左右,我们120个新生不仅可以很流利地演讲,还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其 中五六个学生还准备单独发表公开的论文。"5月21日,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 坛"持续推进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设"圆桌论坛上向台下观众汇报说,语气略带自豪。 2024年5月30日,筹建近6年的深圳理工大学正式获批设立。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深圳理工大学的 函》,该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陆续走进大众视野,除了深圳理工大学,还有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上 海科技大学等,以及正在筹建中的大湾区大学。这类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生力量,被认为是高等教 育改革的试验场。 "从长远来看,新型研究型大学是一股革命性的力量,我们培养出来的是在新产业里挑大梁的人才,也 是'科技战'里核心的科技人才。"樊建平在论坛期间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等采访表示。 新型研究型大学在教学模式上采取新模式。据介绍,深圳理工大学聚焦"新工科""新医科"领域,打破了 传统理工科的边界,首批建设了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