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储能

Search documents
清华技术转化,供应电网和地铁,北京军民两用设备创业公司获千万元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6-24 00:10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胡依婷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在发电机、磁悬浮系统等方面均有关键技术分布。 文 | 胡依婷 编辑 | 袁斯来 来源| 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来源 | IC photo 近日,北京亚芯华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芯华创")宣布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关村启航投资在管基金北 科中发展启航基金独家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产品迭代、产业链建设升级以及市场拓展。 亚芯华创成立于2023年,依托清华大学磁悬浮航天飞轮和核电重载磁悬浮主氦风机技术,投身于短时、高频和(超)高功率先进 飞轮储能技术的研发与装备应用领域。公司已与多家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和能源类央国企、上市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可根据 不同应用场景及需求,为客户定制专属的磁悬浮飞轮储能单机产品及应用系统。 调频现象存在于电力的日常工作中,目前可分为一次和二次调频。电力系统发电机组自动调节功率,以减小电网频率波动,这被 称为一次调频。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火电是主要电源,但传统的火电机组调频成本高、性能有限,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需求, 比如由于磨煤和燃烧等供给能量的转换时间 ...
13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有序开发实施 辽宁省将打造渤海湾和北黄海两大海上风电基地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6-20 14:46
2024年7月,大连华能庄河四二号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并网,标志着辽宁省海上风电从政策驱动走向 市场培育。 6月20日,在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汇报了辽宁风电产业发展构想,她表示, 辽宁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 辽宁方案。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404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127万千瓦,连续 四年位居全球首位。沿海11个省份均有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运,其中广东和江苏装机规模为千万千瓦 级,山东、浙江、福建、辽宁四省装机均超过百万千瓦(辽宁省海上风电装机达到125万千瓦)。 周轶赢表示,辽宁海上风电产业加速成为振兴突破"蓝色引擎",从资源优势角度看,辽宁陆上风能开发 潜力大,仅辽西北地区技术可开发量超过3500万千瓦,拥有200多公里连续风带,年均风速可以达到7.2 米/秒,多年来陆上风电开发占比位居全国沿海省份前列。 同时,辽宁海岸线绵长,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具有风向集中、风速平稳,基本不受台风影响的 优势,海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可开发量超过5000万千瓦。同时,辽宁坐拥黄金海岸线与深水良港 ...
以未来产业塑造产业未来(人民时评) ——从展会感受中国经济脉动①
Ren Min Ri Bao· 2025-06-10 22:14
用创新书写未来,以创造锻造产业,何以活力十足、前景广阔?从概念到试验、从转化到应用,产业生 态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安徽合肥是量子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 地,聚集全国近1/3量子科技企业。从生态角度看,面对"卡脖子"难题,可以协同攻关;面对技术转 化,不乏产业承接;面对技术路线的验证,能够互相联合、反复打磨。创新链与产业链环环相扣,正是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涵养健康生态、促进良性循环,就要保障要素资源充分流动。无 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成果转化,只要趋势和方向是对的,通过搭建平台、健全机制,让"书架"与"货 架"无缝对接,就能不断把科技创新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产品、新产业。 对未来有信心,表现在当下有耐心。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是长周期的过程,存在高风险和不确定 性。从科技成果转化到大规模产业化,业界往往形象地称之为跨越"死亡之谷"。这就需要千方百计帮助 各类创新主体,在投入与机制保障上持续发力。如今,不少地方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和新兴产业投资母基 金,加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为未来产业发展注入越来越多活水。让资本有耐心,也让 耐心沉淀成一种资本,共同 ...
用足用好新型“充电宝”
Jing Ji Ri Bao· 2025-05-28 18:41
Core Viewpoint - The new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is evolving towards diversification, high safety, and rapid response, but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lack of profitability and insufficient utilization, which are critical for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1][2]. Group 1: Industry Development - New energy storage is essential for building a new energy system, acting as a "super power bank" to store energy from renewable sources like wind and solar, ensuring stable and reliable energy supply [1]. - By the end of 2024, the cumulative installed capacity of new energy storage projects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exceed 70 million kilowatts, which is approximately 20 times that of the en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2]. - Despite rapid development, the actual utilization rate of new energy storage projects does not align with the growth, leading to a contradiction where new energy utilization declines while storage remains underutilized [2]. Group 2: Challenges to Development - The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storage leads to mismatched supply and demand, with some areas overbuilt and others lacking sufficient capacity [3]. - The market rules for new energy storage in China are not well-established, resulting in a single profit model and difficulties for companies to achieve stable profitability [3]. - There is a need for improved technology reserves, as long-duration storage economics are insufficient, and the efficiency and lifespan of certain storage technologies require enhancement [3]. Group 3: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 A demand-oriented approach should be adopted to guide the scale, layout, and timing of new energy storage development based on regional conditions [4]. -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icity spot market and improving the auxiliary service market will help broaden the profit space for storage and stimulate enterprise engagement [4]. -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cusing on developing core technologies for large-capacity, long-duration, and grid-connected storage systems [4]. - The recent policy shift from mandatory storage to market-driven mechanisms marks a significant transition for new energy storage, potentially transforming it from a luxury to a necessity [4].
通裕重工(300185) - 300185通裕重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09:54
证券代码:300185 证券简称:通裕重工 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希望通过接下来的互动交流能够增进投资者朋友对公司的了解,同时我们 也希望大家为公司的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谢谢各位! 二、问题回复 1、通裕重工长期股价低迷,是什么原因。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受宏观经济形势、市场情绪变 化、行业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未来,我们将 继续加强对外沟通交流,持续传递公司发展亮点和投资价值。感谢您的关注与 支持! 编号:2025-001 |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投资者关系活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动类别 | 现场参观、座谈交流 | | | 其他 电话会议交流 | | 参与单位名称 | 通过网络方式参加 2025 年山东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同时 | | 及人员姓名 | 举行通裕重工 2024 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 | | 时间 | 2025 年 5 月 15 日 | | 地点 | 通裕重工会议室(线上方式) | | 上 ...
贝肯新能源中标100MW/196.07MWh储能电站飞轮储能及其附属设备采购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15 07:21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5月15日,中国电建北京院辽宁大唐国际本溪100MW/196.07MWh共享储能电站EPC总承包项目飞轮储 能及其附属设备采购项目成交公示。 采购人: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标人:贝肯新能源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 新会员 | 先进飞轮储能技术制造企业—贝肯新能源有限公司 山西2个飞轮储能项目最新进展 300MW/1200MWh!国内首个碳纤维复合材料飞轮储能+磷酸铁锂储能电站开工 飞轮+超级电容+锂电!新疆首个新型混合储能示范项目并网运行 联盟官微 关注政策、项目、企业、市场活动 联盟官方小秘书 入会、入群、产业交流、活动对接 ...
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山东全面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Qi Lu Wan Bao· 2025-05-15 03:4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牧青 二是聚力实施火电调峰增强行动。提速存量机组灵活性改造,全年完成2000万千瓦机组改造及核定;强化煤电基础调节地位,年底前建成大型煤电机组268 万千瓦;深度挖掘自备电厂调节能力,支持自备电厂参与电力市场。 三是聚力实施新型储能提振行动。积极发展压缩空气储能,年内新增规模100万千瓦左右;科学布局电化学储能,年内新增规模200万千瓦以上;积极支持独 立储能发展,鼓励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新技术应用,完善储能市场交易机制,持续增强灵活调节能力。 四是聚力实施电网支撑强化行动。夯实省域主网架,加快弥河新建、海口扩建工程建设;加强市域主网架,尽早投产东营富国至裕民线路等工程;持续完善 智慧化调度系统,超前组织并网验收等工作,保障煤电、储能等调节资源建成即并网。 5月15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能源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介绍,今年年初,省委领导在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必须下 更大功夫,切实抓好新能源消纳利用;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能源 ...
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利用过程中,山东这样定位和发挥煤电作用
Qi Lu Wan Bao· 2025-05-15 03:48
5月15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能源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 三是大力支持开展热电解耦技术改造。制定配套支持政策,鼓励煤电机组通过采用电锅炉储热、熔盐储热等热电解耦技术增加灵活调节能力,明确发电企业 在计量出口内建设的电锅炉储热、熔盐储热等设施,用电参照厂用电管理但统计上不计入厂用电,提高企业改造积极性,建成济宁华源、大唐临清电厂等一 批试点工程,进一步提升机组快速响应能力。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山东作为传统能源大省,煤电装机规模较大。在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利用过程中,如何定位和发挥煤电作用?有哪些重点措施提升煤电 保障能力? 岳建如表示,下一步,山东省能源局将结合国家关于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的相关要求,加紧研究制定符合山东电力特性的实施方案,以"深调峰、快调 节、强支撑、宽负荷、高韧性、低排放"为主线,全面评估"三改联动"机组实施成效,进一步提升改造标准,全面推广热电解耦改造技术,实现电锅炉、熔 盐储热、飞轮储能、热电协同等多场景应用;推动具备条件的在建项目,按照新一代煤电标准实施;对于未来新上机组从严把控准入条件,一律按照新一代 煤电标准 ...
陈海生: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12 08:53
文 | 科技日报 截至2024年底,我 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首次超过百吉瓦,达到137.9吉瓦,同比增长 59.9%;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78.3吉瓦,功率规模同比增长126.5%。 目前,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 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和稳定输出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要素。相较于传 统的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具有建设 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 惯量响应等多种功能。如今,新型储能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对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新 型储能行业高速发展 过去5年,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高速发展, 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量首次超越抽水蓄能,成为电力系统中 继火电之后的第二大灵活性调节资源。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新型储 ...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新能源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举行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10 09:50
此外,德阳还相继研制了一系列"大国重器",如"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300 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世界最大化学链碳捕集装备系统等,展 现了德阳在新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风电装备领域,德阳的产业规模位居中西部之首,国家级链主、领军央企东方风电落户于此,集群规 模超百亿。全国10%以上、四川70%以上风电装备源自德阳,产业链条为中西部最全,拥有20余家配套 企业,集中了四川六成以上的风能产业链关联企业。同时,德阳也是唯一的国家级风电技术策源地,为 风电装备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德阳方案"。 5月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新能源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 以"'新'有所蜀 '合'启新篇"为主题,旨在聚焦新能源产业转移协作,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合作,推动 四川与东部地区合作进一步加深,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光伏产业在德阳同样发展迅猛,链"智"发展成果显著。一批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德阳并建成投 产,新引进细分领域全球前三龙头企业2家。培育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英杰电气(300820),其单 晶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