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 Quan Ri Bao

Search documents
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呈现三大特点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8
本报记者 韩 昱 2024年,经全国人大批准,财政部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9万亿元,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 年。加上2023年结转的1000亿元,财政部下达各地2024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达4万亿元。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为历年来规模最大,显示 了我国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决心。这样的规模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促进经济持续 回升向好,也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总体来看,2024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以下三个特点: (责任编辑:蔡情) 二是重点支持重大项目。2024年1月份至10月份专项债券投向项目3万余个,支持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经济 社会效益的项目建设,切实发挥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是带动投资作用明显。2024年1月份至10月份,各地用作项目资本金超3000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 础设施领域,重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此外,财政部1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达到70107亿 元。 东方金诚研究 ...
多地公布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计划 总规模已逾1.9万亿元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8
本报记者 韩 昱 自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以来,多 地地方政府迅速谋划、主动作为,化债工作加速落地。 在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方面,文章表示,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安排专项债券 额度支持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也是增强经济活力、提振发展信心 的"及时雨",推动地方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就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保障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受访专家也普遍表示,各地快速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预计对地方经济可产生诸多积 极影响。 杨海平分析,一方面,可大大缓减地方财政的支付压力,压降未来的财务费用,也为地方财政保民生、 促发展腾出空间;另一方面,部分隐性债务得到解决,能够消除由此形成的债务链条,有助于修复部分 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释放发展潜能。 "各地快速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宋向清 表示,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后,地方政府可将原本用于偿债的资金转投到基础设施 建设、产业扶持、科技创新等领域,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市场信心,扩 ...
今年首批地方债今日发行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7
2025年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即将开始发行。根据湖北省财政厅、青岛市财政局发布的有 关通知,湖北、青岛两地将于1月13日发行专项债券,这是今年最先发行的地方债。 本报记者 张芗逸 "湖北省和青岛市将于1月13日发行地方债,拉开2025年地方债发行序幕,2025年地方债的发债时间较 2024年(1月17日)有所提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 年地方债的发行节奏预计将快于2024年。 "2025年我国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这就要求今年的地方债发行节奏进一步加快,尽快形成实物工作 量。"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也认为,2025年地方债发行将较2024年明显前置。专项债管理机制的 优化有利于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效率提升,带动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 (责任编辑:关婧)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江苏、湖南、四川、贵州等16地发布2025年一季度发债计划,拟发 行金额合计超9200亿元。从已公布的发行计划来看,2025年一季度各地拟发行专项债券合计7200余亿 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合计超300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发 ...
财政部将在港发行2025年首期人民币国债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7
本报记者 韩 昱 2月5日,财政部公布,根据有关工作安排,财政部将于2月19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2025年首期人民 币国债,发行规模为125亿元,具体发行安排将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公 布。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与2024年相比,今年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时间有所提前。2024年, 财政部在香港分六期发行了550亿元人民币国债,其中在3月13日发行了首期120亿元人民币国债,彼时 的发行时间已较往年有所提前,受到市场欢迎。 从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看,宋向清认为,财政部在香港常态化发行人民币国债,一方面能扩大香港债 券市场规模,带动其他机构在香港发债融资,丰富香港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另一方 面,也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此 外,还可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香港金融市场交易,增加市场资金量和活跃度,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 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增强香港金融市场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财政部常态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既是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的重要推动力。"朱华雷表 ...
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7
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是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对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债募集资金可用于补充运营 资金、项目建设等,助力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而且,产业债支持的多为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重点领 域,有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刊发了题为《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署名 文章。在"强化功能发挥,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方面,文章提出,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提高产 业债融资比重。 对于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财达证券资本市场总部总经理郝晓姝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建 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监管职责,统一监管标准;发展高收益债市场,如设立"垃 圾债"板块,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丰富境外投资者类型和数量,加强与国际债 券市场的规则对接和监管合作,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多方面入手提高融资比重 目前,国内产业债发行规模和占比较低,从交易所债市来看,产业债发行规模占比不足10%。据Wind 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 ...
保险业首季实现保费收入约2.17万亿元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6
本报记者 冷翠华 见习记者 杨笑寒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披露了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以下简称为"保费收入")情况。数据 显示,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17万亿元,同比微增。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稳健 增长,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微降,有所分化。 受访专家表示,不同类型的险企保费收入增速分化主要受到行业步入转型期、人身险产品销售结构调整 等因素影响。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和行业转型的深入推进,保险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 健康险保费增速亮眼 受行业发展转型、产品销售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人身险公司与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有所分化。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1745亿元,同比增长0.93%。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 费收入5155亿元,同比增长5.10%;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6590亿元,同比下降0.29%。 对此,普华永道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 示,对于人身险公司而言,险企今年一季度销售整体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是因为行业为了应对市场利 率下行而主动调整产品策略,加大浮动收益类产品的占比,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
85家财险公司一季度“成绩单”揭晓:70家盈利15家亏损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5
随着险企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财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也随之揭晓。记者根据中国保险行业 协会数据统计,截至5月7日记者发稿时,已公布今年一季度经营情况的85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 务收入约5161.45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约256.04亿元。 受访专家表示,财险行业今年以来表现较好,主要受行业车险业务优化、去年投资收益逐渐释放等 因素影响。 4家财险公司净利均超10亿元 具体来看,上述85家财险公司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以 1816.75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居首,也是一季度唯一一家保险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财险公司;中国平安 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 产险")紧随其后,分别以852.83亿元、633.16亿元保险业务收入暂列第二、第三位。 净利润方面,人保财险以133.09亿元居首,也是一季度唯一一家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财险公司。除 人保财险外,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财险公司有3家,为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财险"),分别实现净利润33.70亿元、20.39亿元、14.03 ...
72家人身险公司一季度合计净利超860亿元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5
随着各家保险公司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人身险公司一季度经营情况也随之揭晓。据《证 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9日,共有72家人身险公司同时披露了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情况。72家人 身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861.43亿元。 受访专家表示,受行业产品结构定价优化、全渠道"报行合一"深化推进、去年投资收益陆续释放等 因素共同影响,人身险公司今年一季度经营业绩表现较好。 49家人身险公司盈利 记者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5月9日,已有75家人身险公司披露了一季度偿付能力报 告。其中,3家险企因数据口径不适用等因素,未披露保险业务收入或净利润情况,其余72家险企同时 披露了上述两项指标。 从保险业务收入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72家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万亿元。其 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平安人寿")、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均超过千亿元,分别为3544.09亿 元、1738.46亿元、1002.16亿元。此外,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 康人 ...
34家保险资管机构去年实现净利润超180亿元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5
截至目前,除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暂缓披露去年年度报告外,其余34家保险资管机构(包含 一家养老险公司)均已披露去年年报。数据显示,34家保险资管机构去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6.00亿 元,同比增长14%;合计实现净利润183.52亿元,同比增长18%。 受访专家表示,保险资管机构去年整体业绩表现突出,与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多项新型业务拓展业务增 长点、保险行业资金增长等因素相关。 21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拓宽险资入市空间,引导险资加强权益投资。 净利润方面,34家保险资管机构中,有33家实现盈利,盈利额总计183.68亿元;1家亏损0.16亿元。具体 来看,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管和国寿投资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其中,国寿资产实现净利润 38.57亿元,位列第一名。 从趋势来看,21家保险资管机构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1家保险资管机构扭亏为盈,1家保险资管机构 亏损扩大,11家保险资管机构净利润同比下降。 普华永道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补充说,绝大部分保险资管机构 的业绩都和其股东的保险业务表现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2024年,保险行业的保费 ...
央行开展16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08 07:21
本报记者 刘 琪 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6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 作,操作利率仍为1.40%。由于当日有2149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509亿元。截 至6月11日,按逆回购口径计算,央行6月份以来净回笼资金8047亿元。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除日常的逆回购操作外,6月5日央行罕见提前预告了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以往央行通常在每月月末发布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业务公告,公布当月的操作规模。公告显示,6月6 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 天)。 对此,天风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认为,由于此前主要于月末公告当月操作情况,操作 节奏并未向市场"明牌"。本次改为招标公告也意味着月内操作时点的透明化,有助于加强央行与市场的 沟通,起到稳定预期的效果。 同时,谭逸鸣认为,公告节奏前置,不排除月内再度操作的可能。此前买断式逆回购虽然每月公告一 次,但可能并不完全对应着操作上每月一次的情况,故而也不排除月内再度进行操作的可能,操作节奏 或可观测政府债供给压力、存单到期、中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