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世界
icon
Search documents
黄荷凤院士团队揭示不粘锅涂层微塑料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机制,并开发出治疗方法
生物世界· 2025-08-01 08: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微塑料 (Microplastics,MP) 是指尺寸小于 5 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目前已成为遍布全球生态系统的新型环境污染物。人类不可避免地通过饮食、吸 入或皮肤接触摄入微塑料,据估计,我们平均每周会摄入 0.1-5 克的微塑料,这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毒性问题。 事实上,许多研究已经在人类粪便、肺、血液、胎盘等组织以及母乳中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这表明了人类的身体受到了广泛的微塑料污染。与此相对应的是, 最近几十年来,男性精子数量一直在下降,其中 40% 的低精子数量原因仍无法解释。 2024 年 10 月, 黄荷凤 院士团队等在《柳叶刀》子刊 eBioMedicine 上发表研究论文 【1】 ,发现中国不同地区男性的精液和尿液样本中普遍存在微塑料,其 中,常用的不粘锅涂层 聚四氟乙烯 (PTFE) 的暴露以及微塑料暴露类型的数量,与精子质量的显著下降密切相关,影响精子总数、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这 提 示了微塑料污染可能对生殖健康造成风险。 2025 年 7 月 25 日, 黄荷凤 院士、复 旦大 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 张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 ...
Nature:上帝的剪刀,AI 制造!生成式AI设计出CRISPR蛋白,高效编辑人类DNA,且安全性更高
生物世界· 2025-08-01 04:07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CRISPR 基因编辑 是公认的 21 世纪以来最受关注、最具突破性的生命科学突破,被誉为" 上帝的剪刀 ",自2012 年正式诞生后,短短 8 年后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的认可,2023 年底,首款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疗法获得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和 β-地中海贫血,从而开启了遗传疾病治疗的新篇章。 尽管在临床上已取得初步成功,但目前的 CRISPR 基因编辑工具仍存在 脱靶效应 ,并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这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近几年, 人工智能 (AI) 领域的飞速发展,有望解除受到自然进化限制的基因编辑器,从而帮助设计出更具适应性、更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 2025 年 7 月 30 日,AI蛋白质设计公司 Profluent 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Design of highly functional genome editors by modelling CRISPR–Cas sequences 的研究论文,该成果此前已于 2024 年 4 月 发布在预印本平台 bioRxiv。 该研究展示了 ...
AI智能体登上Nature子刊!华大智造发布靶向测序引物设计工具PrimeGen
生物世界· 2025-08-01 04:07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7 月 30 日, 华大智造 杨梦 团队联合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研究团队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发表了题为 : Accelerating primer design for amplicon sequencing using large language model-powered agents 的研究论文, 发布了名为" PrimeGen "的干湿协同多智能体系统, 通 过 整合大语言模型 (LLM) 与多智能体协作,显著提升了扩增子测序引物设计的效率与可靠性。 这也是该团队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期刊发表 蛋白自博弈 AI 智能体 后,时隔两年再度发表 AI 相关论文 。(详情: Nature子刊:华大智造发布自博 弈AI智能体,实现高效蛋白质从头设计 ) 科学研究的范式革命已然兴起,其前沿图景 ——" 自驾实验室 " (Self-driving l aboratories) ——正从一个酝酿数十年的构想转变为工程现实。这一理念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闭环自动化 ...
Cell子刊:赖仞团队揭示高脂饮食通过肠道细菌促进血栓形成的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8-01 04:07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撰文丨王聪 心血管疾病 (CVD) 是全球头号致死病因,其临床症状多样,包括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或猝死。 新出现的证据表明,涉及炎症和代谢途径的宿主-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发 展,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可能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 。鉴于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 (CVD) 存在显著关联,从临床角度来看,它们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 棕榈酸 (PA) 是我们身体中最丰富的饱和脂肪酸,通常被认为来自饮食和内源性合成,并且与 心血管疾 病 (CVD) 呈负相关。然而,肠道微生物群是否调节循环系统中的棕榈酸并增强心血管疾病风险,目前尚 不清楚。 2025 年 7 月 31 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赖仞 团队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 题为: High-fat diet increases circulating palmitic acid produced by gut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to promote thrombo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合作发表最新Cell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8-01 00:1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马铃薯 (俗称土豆) ,作为全球第三大主食作物,养活了数十亿人口。但你知道吗?它的起源竟是一场跨越 900 万年的"基因爱情故事"。最近,一篇发表在 Cell 期刊上的研究揭开了马铃薯身世之谜:它并非纯种演化而来,而是番茄和一种野生近缘植物杂交的产物。这场古代杂交不仅赋予了马铃薯块茎形成的超能 力,还触发了它征服安第斯山脉的生态奇迹。 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黄三文 院士领衔, 于 2025 年 7 月 31 日发表于 Cell 期刊,论文题为: Ancient hybridization underlies tuberization and radiation of the potato lineage 。 该研究表明, 马铃薯 是古代杂交的"混血儿",源自约 800-900 万年前 番茄 和 类马铃薯 的祖先意外结合,表明种间杂交是马铃薯块茎这一创新性状的关键驱 动因素。 该研究系统揭示了马铃薯物种的杂交起源、块茎形成和辐射分化,为物种形成机制和马铃薯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马铃薯家族的"寻根之旅" 马铃薯 属于茄科植物,其野生近亲多达 1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挑战极端环境生命极限模型
生物世界· 2025-07-31 10: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基于化学合成作用的生物群落是生命在地球上一些最极端条件下适应并繁衍的杰出范例。自从在深海热液 喷口首次发现这些群落以来,人们还在深海冷泉处检测到以化学合成为基础的群落,这些群落支持着高度 多样且丰富的共生生物,这增加了我们对深海生态系统及其支撑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解,并且使这种 理解不断深化和拓展。 这些生物群落通常以双壳类和管状蠕虫为主,依靠微生物的化学合成作用得以维持,仅限于通过地质裂缝 释放富含硫化氢和/或甲烷的流体的区域。 在世界海洋最深处,基于化学合成作用的生物群落的生物地理分 布、它们在塑造深海生态系统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在如此深的海底形成甲烷渗出的机制仍不为 人知。 7 月 30 日,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杜梦然 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兼共同第一作者, 彭晓 彤 研究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 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Flourishing chemosynthetic life at the greatest depths of hadal trenches ( 在海沟最深处繁茂生长的化能合成生命 ) 的研究论文 【1】 。 ...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1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31 08:1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7 月 30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线了 20 篇论文 , 其中 11 篇来自华人学者 (包括作为通讯作者 和第一作者的论文) 。 7 月 30 日,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杜梦然 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兼共同第一作者, 彭晓彤 研究员作 为共同第一作者, 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Flourishing chemosynthetic life at the greatest depths of hadal trenches ( 在海沟最深处繁茂生长的化能合成生命 ) 的研究论文 【1】 。 7 月 30 日,巴塞尔大学 Xiang Zhang 、 Dongping Chen 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Repurposing haemoproteins for asymmetric metal-catalysed H atom transfer ( 血红素蛋白在不对称金属催化氢 原子转移中的再利用 ) 的研究论文 【2】 。 7 月 30 日,斯坦福大学 丁军 教授作为通讯作者, Mengju ...
Cell Stem Cell:邓宏魁团队首次将人类血液细胞化学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生物世界· 2025-07-31 04:13
要想生成 人类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 (hCiPS 细胞) ,人类血液细胞是最易获取且最方便的细胞来源,然而,将人类血液细胞化学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仍然是 一项挑战。 202 5 年 7 月 30 日,北京大学 邓宏魁 团队 与 关 景洋 团队 合作 , 在 Cell Stem Cell 期刊 发表 了题为: Chemical Reprogramming of Human Blood Cells to Pluripotent Stem Cell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 首次实现了人类 血液细胞 到 多能干细胞 的 化学重编程 ,克服了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制备中起始细胞来源的关键瓶颈,将进一步推动化学诱导多能干细 胞技术的可及性。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多能干细胞 (PSC) 能够分化生成任何所需的细胞类型,具有巨大的再生医学潜力。 化学重编程 是利用小分子组合来操控细胞命运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够将体 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2013 年, 邓宏魁 团队率先开创了首个通过化学重编程诱导小鼠体细胞多能性的方法。与基于转录因子 (山中因子) 的策略相比,小分子重编程为通过完全不 同的分子途径来调节细胞命 ...
Nature/Science两连发:David Baker团队中国博后利用AI“驯服”无序蛋白,攻克“不可成药”靶点
生物世界· 2025-07-31 04:1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内在无序蛋白 (IDP) 以及具有 内在无序区域 (IDPR) 的蛋白在自然界中十分丰富,约占人类蛋白质组的 60%。它们不像其他蛋白质那样折叠成稳定的形 状,而是缺乏单一的明确结构, 这种结构的高度灵活性使得它们能够 适应不同的配体和条件。 这些蛋白驱动着关键的细胞信号转导、应激反应以及多种疾病进展,因此,针对 IDP 或者 IDPR 设计 特异性结合剂,对于临床诊断、药物研发以及科学研究具有 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其结构千变万化的特点,导致难以研究,也难以开发靶向药物,因此它们也被认为是" 不可成药 " ( undruggable ) 靶点 。 而现在, 这些 " 不可成药 "靶点不再难成药! 人工智能 (AI) 驯服了 内在无序蛋白/区域 ( IDP/IDR ) ,成功解锁治疗靶点。 诺贝尔奖得主、蛋白质设计先驱 David Baker 教授及团队博士后 吴可嘉 、 刘彩璇 ,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 利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 ( Generative AI ) 设计并生 成能够精准结合 内在无序蛋白/区域 ( IDP/IDR ) 的 结合蛋白,精度达到原子级别,从而 攻克 ...
Nature系列综述:基孔肯雅病毒的传播周期、预防及检测研究最新进展
生物世界· 2025-07-31 04:13
近期,广东佛山发生了 基孔肯雅热 ( Chikungunya) 疫情。截至 7 月 26 日 24 时,今年广东省累计报 告 4824 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数据显示,自 2025 年初至 6 月 初,全球已有 14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约 22 万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涉及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 美国 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感染与免疫研究所主任、基孔肯雅病毒专家 Scott Weaver 在 Nature 旗下综 述期刊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最新影响因子IF=103.3) 发表了一篇题为 : Chikungunya virus and other emerging arthritogenic alphaviruses 的综述论文。 该综述系统介绍了 基孔肯雅病毒 (CHIKV) 及其它致关节炎的虫媒甲病毒的传播周期、媒介、进化及预 防等研究进展 ,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这篇综述了解 CHIKV 相关的研究进展。 CHIKV 表面 的 E2–E1 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 MXRA8 及附着辅助因子的结合 。结合后 通过内吞作用 进入细胞,并在内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