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Search documents
中山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29 00:1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妊娠中期 ,即妊娠 13-28 周或受孕后 11-26 周,是 免疫系统发育 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免疫谱系会扩增、成熟,并以与成年免疫格局极为相似的模式分布于各 个器官。这些过程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奠定了细胞基础,从而在出生后提供保护。 从历史上看,胎儿的免疫系统一直被认为处于相对静息状态,在严格的耐受性限制下运 作,以维持母胎耐受性并防止有害炎症的发生。 然而,近期的研究证据对这一范式 提出了挑战—— 胎儿的免疫细胞 (尤其是 T 细胞) 已具备功能性预活化及免疫应答能力,这种能力由早期微生物信号暴露和细胞内源性转录调控机制 共同驱动。 尽管已取得上述发现,胎儿发育过程中这种意料之外的免疫细胞活跃的生物学机制 (尤其在维持健康妊娠所需的免疫耐受微环境背景下) ,仍是发育免疫学领域亟待破解的核心 科学问题。 | | 2025 年 10 月 | 28 | 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何晓顺 | 教 | | --- | --- | --- | --- | --- | --- | | 授、 | 贝锦新 | | 研究员、 | 郭志 | | | 勇 | | 副教授、 | 王 ...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破解芳香胺百年应用难题
生物世界· 2025-10-28 10:52
键、碳-氮键及碳-碳键等) 。 该方案仅需使用实验室中常见普通的试剂,即能高效实现目标产物 公斤级 的规模化合成, 颠覆了工业领域 140 年来沿用的传统工艺 ,为传统上广泛使用却因易爆性和高风险而受限的芳基重氮化学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的新方案,有望在 制药、材料制造等多个重要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通过形成 N -硝胺 的直接脱氨官能团化策略,能够将惰性的芳香族 碳-氮键 (C-N) 直接转化为一系列其他官能团—— C−X (C−Br、C−Cl、C−I、C−F、C−N、C−S、C−Se、C−O) 和 C−C 键。 这种操作简便、通用的方案通过将脱氨官能团化与过渡金属催化的芳基化相结合,为 一锅法脱氨交叉偶联反应建立了一种统一的策略,从而简化了合成过程和后期官能化。 这种转化相对于其他脱氨官能团化方法的关键优势在于,它几乎适用于 |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胺 | | | 是一类含有 | 氨基 | | (- | | NH₂、-NHR 或 | -NR₂) | ...
2025诺贝尔奖得主连发两篇论文:开发iTreg细胞疗法,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
生物世界· 2025-10-28 08:1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授予了 Mary Brunkow 、 Fred Ramsdell 、 坂口志文 ( Shimon Sakaguchi ) ,他们发现并定义了 调节性 T 细胞 (Treg 细 胞) ,揭示了其在控制自身反应性响应中的重要性,开创了 Treg 细胞介导的 外周免疫耐受 这一新领域。 1995 年, 坂口志文 在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期刊发表论文 ,发现了 一种 此前未知的 T 细胞类型 (表达 CD4 和 CD25 的 T 细胞) ,这类细胞能保护 身体免受自身免疫疾病的侵害。2001 年, Mary Brunkow 、 Fred Ramsdell 在 Nature Gentices 期刊发表了三篇论文 ,在小鼠中人类中发现, Foxp3 基因突 变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2003 年, 坂口志文 将这些发现联系起来,在 Science 期刊发表论文, 证明了 Foxp3 基因控制着他于 1995 年所发现的免疫细胞 (即 Treg 细胞) 的发育, 这些 Treg 细胞监控其他免疫细胞,并确保我们的免疫系统 ...
Cell子刊:刘林/武学清/商微/白晓红合作揭示女性34岁生育力下降的原因,而雷帕霉素或可有效治疗
生物世界· 2025-10-28 04:06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女性生育能力 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尤其是 35 岁以后) ,这主要归因于 卵母细胞 质量下降,这会损害胚胎发育, 还会导致辅助生殖的反复失败。然而,其中 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明确。 2025 年 10 月 27 日,南开大学 刘林 教授团队联 合 山西省儿童医院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武学清 医生、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商微 医生、 天津医科 大学总医院 白晓红 医生,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 Ribosome dysregulation and intervention in age-related infertility 的研究论 文。 该研究证实了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中 核糖体基因转录上调 (在 34 岁左右时出现) 是驱动 女性生殖衰老 的潜在因果机制,为 女性生育能力下降提供了潜在的分 子机制解释,并提示了 短期 雷帕霉素 干预, 可作为治疗年龄相关不孕症的有效策略。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在人类卵母细胞中, 染色体分离错误 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在 35 岁 以后。导致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的 ...
Nature Genetics:颉伟/陈子江/赵涵合作揭示母源因子OTX2唤醒人类胚胎基因组
生物世界· 2025-10-28 04:06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转录因子 ( Transcription factor, TF) 在许多物种中对启动 胚胎 基因组激活 ( Embryonic Genome Activation,EGA ) 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它们在人 类胚胎中的调控作用,目前仍知之甚少。 2025 年 10 月 27 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颉伟 教授团队联合山东大学 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 陈子江 院士/ 赵涵 教授团队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秋 艳 博士、山东大学 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 张传 鑫 副研究员 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Genetics 上发表了题为: Maternal factor OTX2 regulates human embryonic genome activ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母源转录因子 OTX2 在 启动 人类 胚胎 基因组激活 ( EGA ) 中 发挥关键作用 ,并探究其在 早期人类生命起始阶段 重要的分子 调控机制,对发 育生物学和生殖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最新研究 ...
西湖大学首创的蛋白凝聚体递送系统,登上多篇Nature子刊,开启基因递送新纪元
生物世界· 2025-10-28 04:06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anFect®, a novel protein condensate gene delivery platform that enables efficient and low-toxicity gene delivery in primary immune cells, significantly advancing functional immune research and key signaling pathway analysis [2][3]. Group 1: ProteanFect® Overview - ProteanFect® is based on engineered mammalian proteins that mimic the natural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ellular condensates, creating stable "nucleic acid-protein" complex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without the need for viruses, electroporation, or liposomes [3]. - The platform demonstrates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broad cell adaptability, representing a new direction in gene delivery technology [3]. Group 2: Case Studies - **Case Study 1**: Research from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shed in *Nature Cell Biology* reveals the role of CD160⁺ CD8⁺ T cells in maintaining anti-exha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versing colorectal cancer anti-PD-1 resistance [5][10]. - **Case Study 2**: A study from Tongji University in *Nature Microbiology* uncovers how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anipulates Treg cell function through the metabolite linoleic acid, revealing a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immune evasion [12][15]. - **Case Study 3**: Research from Sichuan University i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shows that high fructose intake regulates T cell metabolism, promoting Th1 and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 thereby exacerbat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16][20]. - **Case Study 4**: A study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ublished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reveals how histone variant H2A.Z regulates memory CD8⁺ T cell responses through epigenetic modulation [22][26]. Group 3: Key Findings and Challenges - The key findings from the studies highlight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teanFect® in achieving significant gene knockdown and elucidating complex immune mechanisms, such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D160 and PI3K signaling pathways [10][20][26]. - The core challenges addressed include precise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in primary immune cells to underst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immune response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8][19][24]. Group 4: Advantages of ProteanFect® - ProteanFect® offers three core advantages: 1. High adaptability for various carriers including siRNA, mRNA, and CRISPR/Cas9 mRNA, suitable for multiple primary immune cell types [30]. 2. Low cytotoxicity, maintaining over 85% cell viability post-transfection, ensuring core functions of T cells are unaffected [30]. 3. High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achieving over 70% in primary T cells, meeting the needs for precise gene regulation [30].
上海交通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28 00:00
具有优异光电特性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已成为推动光伏效率突破的有力候选。研究中的 钙钛矿太阳 能电池 (PSC) 的功率转换效率 (PCE, 即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 ) 的最新记录可比肩商用硅电 池,其产业化进程已现曙光。 然而,基于 自组装分子 (SAM) 体系的高效倒置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普遍面临分子聚集和疏水特性 带来的技术障碍。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10 月 27 日,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一新 教授、 陈悦天 副教授、 缪炎峰 博士, 及宁德时代 郭永胜 等人,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A matrix-confined molecular layer for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modul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了 " SAM-in-matrix " 策略,在此基础上成功 制备了 1 米 × 2 米级的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组 件,且 PCE 认证效率达到了创纪录的 20.05%。 基于" SAM-in-matrix "结构的空穴传输层 (HTL) 器件展现出普适性优势:在多种 SAM 体系中均实现 更 ...
南京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28 00:00
Core Viewpoint - The research presents a breakthrough in 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a recor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of 30.6%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dipolar passivation strategy [3][6]. Group 1: Research Findings - The study developed 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utilizing dipolar passivation, achieving a record PCE of 30.6% [3]. - The dipolar passivation strategy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trap density at the buried interface of mixed Pb-Sn perovskite, allowing for precise energy level alignment at the HTL/perovskite interface [5]. - This strategy enhanced Ohmic contact, facilitating efficient hole injection into the HTL while repelling electrons at the HTL/Pb-Sn perovskite interface [5]. Group 2: Performance Metrics - The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 was increased to 6.2 μm,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PCE improvement of the Pb-Sn perovskite solar cell to 24.9%, with an open-circuit voltage (Voc) of 0.911 V, a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c) of 33.1 mA cm⁻², and a fill factor (FF) of 82.6% [5]. - The dipolar passivation also alleviated contact losses cau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layer of the tandem device, pushing the PCE of the 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 to 30.6%, with a certified steady-state efficiency of 30.1% [6].
西湖大学原发杰团队发布SaprotHub开源平台:让生物学家能够轻松应用蛋白质语言模型,
生物世界· 2025-10-27 10:00
该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蛋白质表征方法——将蛋白质一维序列与三维结构相结合形成"结构感知"词 汇表并据此训练出了 蛋白质语言大模型 —— Saprot 。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推出了 SaprotHub 开源 平台 。 该平台旨在将 Saprot 等一系列先进蛋白质语言模型的能力开放给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者,它也是 开放蛋白 质模型联盟 (Open Protein Modeling Consortium,OPMC) 为推动全球科研协作、共建开源社区而迈 出的关键第一步。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如同人类拥有语言,生命世界也有一套由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分子语言"—— 蛋白质 。近年来,人工智能 (AI) 领域的 蛋白质语言模型 (PLM) 展现出解码这套语言的强大能力,能够精准预测蛋白质的结构与 功能 。 然而,这些尖端模型的训练与使用,往往需要深厚的机器学习专业知识和编程能力,这在 AI 开发者与广大 生物学家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 为了打破这一壁垒, 2025 年 10 月 24 日, 西湖大学 原发杰 团队 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 发表 了题为: Democratizing Pr ...
我国学者发现全新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Floatptosis
生物世界· 2025-10-27 08: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0 年, 张义 团队 研究团队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体内分离出一株 Bergeyella cardium 突变株 (BCV) 。与原始菌株相比,BCV 表现出更强的血清抗性和 致病能力。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 BCV 可诱导 巨噬细胞 产生独特的胞质空泡化细胞死亡和轻微的凋亡样细胞死亡,研究团队将这种细胞死亡方式命名为—— Floatptosis ,这一细胞死亡过程以溶酶体融合相关终止 ( F used L ysosome- a ssociated t ermination ) 为特征,且可被钠通道抑制剂 阿米洛利 特异性抑 制。 实验证实,BCV 分泌的外膜囊泡 (OMV) 或其携带的桶状膜蛋白成分 (包括脂质运载蛋白、β-桶状结构及PorV蛋白) ,通过转染方式足以显著诱导胞质空泡 化表型。分子机制研究显示, SLC9A9 通过促进空泡融合,在 BCV 感染、OMV 及桶状蛋白触发的空泡化死亡通路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细菌病原体已进化出多种机制来调控宿主细胞死亡、逃逸宿主免疫并建立持续性感染。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山东大学 高等医学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