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Search documents
多吃水果/蔬菜能抗癌!山东大学Cell子刊论文,揭示背后的关键因素
生物世界· 2025-10-26 01:00
Core Viewpoint -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role of dietary flavonoid quercetin and its microbial metabolite DOPAC in enhancing CD8⁺ T cell anti-tumor immunity, suggesting DOPAC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2][8]. Group 1: Mechanism of Action - Quercetin, when metabolized by gut microbiota, produces DOPAC, which enhances CD8⁺ T cell anti-tumor immunity through NRF2-mediated mitophagy [3][4]. - DOPAC binds directly to KEAP1 protein, disrupting its interaction with NRF2, thereby preventing KEAP1-mediated NRF2 degradation [4]. - Increased NRF2 activity leads to enhanced transcription of BNIP3, promoting mitophagy and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of CD8⁺ T cell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4][6]. Group 2: Synergistic Effects - DOPAC exhibits a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 therapy, further inhibiting tumor growth [5][6]. Group 3: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Treatment - 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dietary nutrients and their microbial metabolites in regulating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positioning DOPAC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8].
Science子刊:卞修武团队发现增强CAR-T细胞抗肿瘤效果的基因修饰策略
生物世界· 2025-10-25 08: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CAR-T 细胞疗法 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促使人们对其在各种实体瘤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在这些肿瘤中, 胶质母细 胞瘤 (GBM) 因其侵袭性强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成为特别棘手的治疗目标。 尽管早期的临床试验显示出希望,但结局往往未能达到预期,这主要是由于长期抗原暴露导致的 T 细胞耗竭 所致。T 细胞耗竭表现为增殖能力下降、效应功能受 损、细胞因子生成减少以及多种抑制性受体的上调。关键在于,这种耗竭状态并不能完全通过免疫检查点阻断 (ICB) 疗法得到逆转,部分原因在于实体瘤中的 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的单细胞 RNA 测序 (scRNA-seq) 技术的最新进展,为 T 细胞耗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宝贵见解。 DNMT3A 、 SOX4 和 PRDM1 等基因已被确定为限制 T 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关键调控因子,分别敲除每个基因,能够增强 CAR-T 细胞的抗耗竭能力。这提示了我们,对这些耗竭相关的基因进 行遗传修饰,可能是克服肿瘤微环境限制、提高 CAR-T 细胞治疗效果的有效策略。 近日, 南方医科 ...
中国学者一天发表了4篇Cell论文,来自大连医科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
生物世界· 2025-10-25 08: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10 月 24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共上线了 5 篇研究论文,其中 4 篇来自中国 学 者,这些研究分别是 —— 发现新型 DNA 传感器 、 蛋白质限制的抗衰老潜力 、 发现新型抗抑郁分子 、 癌细胞"劫持"痛觉神经元以免疫逃逸 。 SARM1 感知双链 DNA 以促进 NAD + 降解和细胞死亡 10 月 24 日 , 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 杨庆凯 、 宋成丽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王丽娜 、 刘巧玲 为共同第一作者 ) , 在 Cell 期刊发表 了题为 : SARM1 senses dsDNA to promote NAD + degradation and cell death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关键的神经执行因子—— SARM1 能感知双链 DNA (dsDNA) 并诱导细胞死亡。被 dsDNA 结合并激活的 SARM1,会以不依赖序列 的方式降解 NAD + 。SARM1 通过其 TIR 结构域与 dsDNA 结合,TIR 结构域中的赖氨酸残基对 dsDNA 的结合至关重要。在细胞环境中,通过 dsDNA 转染或化 ...
西湖大学最新Cell论文:郭天南团队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蛋白质限制的抗衰老、促健康作用
生物世界· 2025-10-25 01:05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a groundbreaking study on protein restriction (PR) and its potential anti-aging effect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dietary interventions in extending lifespan and improving health [1][2][12]. Group 1: Research Findings - 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mapped the proteomic landscape of aging across 41 organs/tissues in male mice, revealing significant protein expression heterogeneity during aging [4]. - Protein restriction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age-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abnormalities in various tissues [6]. -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protein restriction reduces age-related DNA methylation accumulation and reverses abnormal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patterns in aging tissues [6]. Group 2: Health Implications - The study confirmed that protein restriction has cross-species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supported by analyses of plasma samples from both mice and humans [7]. - It was noted that lower protein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reduced inflammation risk in humans [11]. Group 3: Timing and Gender Differences - The effects of protein restriction vary by gender and timing, with middle age identified as the optimal period for dietary intervention [8][11].
上海药物所×临港实验室合作发表Cell论文:基于结构发现新型抗抑郁小分子
生物世界· 2025-10-25 01: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NET) 在突触神经传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与 重度抑郁症 和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有关,然而,我们对其别构、构象选择 性调控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而 这对于开发靶向治疗药物至关重要。 20 25 年 10 月 24 日,临港实验室 蒋轶 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徐华强 研究员、 杨德华 研究员团队及临港实验室 王震 研究员团队 ( 张 衡 、 章天炜 、 王鼎言 、 代安涛 、 毛建航 伟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Unveiling conformation-selectivity regulation of the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鉴定了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 内向开放构象特异性变构位点,提出了靶向该构象的抑制剂识别新机制——" 瓣膜模 型 "。 基于该模型,研究团队采用"干–湿"结合的研究策略,发现了具有体内外 抗抑郁活性 的小分子—— F3288 ...
东北林业大学,首次发表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24 10:0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人类将众多物种引入了非原生生态系统,这可能造成 物种入侵 ,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但这些物种入 侵的影响,差异很大,且难以预测。 2025 年 10 月 23 日, 东北林业大学 周旭辉 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 题为: Invasion impact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Global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的研究论文,经查 询,这是 东北林业大学 首次作为通讯单位在 Science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通过全球尺度的系统分析,揭示了 生物入侵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入侵) 对陆地生态系 统影响的动态演变规律 , 找到了预测生物入侵影响的"核心动态因子"—— 滞留时间 (也就是物种入侵后 停留的时间) 。这项研究颠覆了传统认知,也为应对全球生物入侵危机提供了全新视角。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 团队汇总分析了全球 775 项研究中的入侵物种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涵盖了 2223 个效应值, 主要包括 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三类入侵者对 15 项关键生态系统属性的影响,从而 构 ...
华中师范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开发治疗白血病的多肽类药物
生物世界· 2025-10-24 08: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WDR5 是 SET1/MLL 复合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复合体通过组蛋白 H3K4 甲基化来调控基因表达。WDR5 在维持致癌转录程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 是在 MLL1 易位白血病中,这使其成为很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WDR5 与 MLL1 及其他转录调控因子之间特征明确的相互作用为开发旨在破坏这些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PPI) 的癌症治疗药物提供了机会。然而,由于 WDR5 的结合界面复杂,设计有效的抑制剂仍具挑战性。 2025 年 10 月 23 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闵金荣教授团队在 Cell 子刊 Cell Chemical 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WDR5-MLL1 by EMBOW-derived peptides suppresses leukemia progress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 WDR5 内源性微蛋白结合剂 ( EMBOW ) 来源的多肽抑制剂,通过特异性靶向 WDR5-MLL1 抑制 白血病 进展,且具有低毒性 ,该 研究为利 用多肽类药物靶向 WDR5-M ...
河南中州实验室发表Nature Metabolism论文:揭开大脑髓鞘再生修复的关键
生物世界· 2025-10-24 08: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髓鞘形成 ( Myelination ) 是 少突胶质细胞 环绕神经元的轴突形成一层绝缘层的过程,能够提高神经传 递的速度和效率。少突胶质细胞由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和 成熟少突胶质细胞 (mOL) 组成,后 者由前者分化而来,负责形成髓鞘。 尽管大多数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在发育过程中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 (mOL) 以对神经元进行 髓鞘形成,但 OPC 在成年大脑中也普遍存在且分布均匀。 成年人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在与病毒感染 (例如脑膜脑炎) 、缺血 (例如中风) 、精神压力 (例如抑郁和焦虑) 或衰老相关的受损髓鞘 (脱髓鞘神经元) 的髓鞘再生 ( Remyelination ) 过程中发 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针对脱髓鞘现象,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会迁移到损伤部位,增殖并分化为成 熟少突胶质细胞,重新包裹暴露的神经元轴突。因此,髓鞘再生对于维持成年大脑的正常神经功能至关重 要。 众所周知, 髓鞘再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为数不多的再生过程之一 ,它取决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增殖并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 (mOL) 的能 ...
Cell Press“年度最受欢迎中国论文”投票开启!中国科学家“代表作”由你决定!
生物世界· 2025-10-24 04:04
今年,细胞出版社的 中国科学家与 Cell Press 活动 迎来了第十年。在过去的 2024 年里,中国科研工作者在 Cell Press 旗下的 生命科学 、 医学 、 物质科学 、 交叉科学 、 可持续发展 等领域的期刊发表的原创研究型论 文超过 2400 篇, 保持高速增长 。从免疫系统的奥秘到细胞衰老机制,从植物生长调控到神经科学探索,中国 科研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今天, "2024 年度 Cell Press 最受欢迎中国论文" 网络投票评选暨 中国科学家与 Cell Press 活动正式开启 ! 今年我们将继续在 生命科学 、 物质科学 、 交叉科学 、 医学、 可持续发展五大领域中 评选出 最受欢迎的中国 论文 ——现在,请行使你的权利,为你最喜欢的中国论文投出宝贵一票! 这不是简单的投票, 它是一次科研同行间的共鸣 : 也许你在做相似的研究,深知那份艰难; 也许你只是单纯被某个发现惊艳; 也许你只想为某位尊敬的学者加油助威! 无论理由是什么,你的一票都值得被看见 。 扫描 下方二维码 助力你心目中最精彩的成果 摘得荣誉吧! 投票评选规则 1、每位读者(每个 ...
NEJM:人工视网膜,帮助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视力
生物世界· 2025-10-24 04:0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 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不可治愈的失明类型,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湿性 AMD 和干性 AMD,其中,干性 AMD 占 AMD 的 85%-90%,全世界有超过 500 万人受其影响,因此,相关研究通常是针对干性 AMD。在干性 AMD 中,患者的中央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会在数年内逐渐死亡,导 致患者中央视力逐渐丧失,他们无法辨认面孔,无法阅读,无法开车,也无法看电视。 人类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再传递给视网膜神经元,然后这些神经元再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视觉处理区 域。AMD 患者的感光细胞丧失,但视网膜神经元仍然存在,因此,根据光子照射模式对视网膜进行电刺激的感光植入物,理论上能够代替感光细胞,帮助恢复视 觉。 2025 年 10 月 20 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NEJM) 发表了一篇题为: Subretinal Photovoltaic Implant to Restore Vision in Geographic Atrophy Due to AMD 的临床研究论文。 这项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