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产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 以三大核心优势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Si Chuan Ri Bao· 2025-07-09 00:24
7月8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举行。西昌市市长 杨川在发布会上介绍,西昌正锚定"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目标,聚焦"四川攀 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中国康养旅居地"三大定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西 昌贡献。 "西昌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占天时、得地利、拥人和。"杨川介绍,西昌具备近、多、长三大核心优 势。"近"指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为商业航天提供了独有优势。"多"体现在资源富集。"长"则突出产 业链长,西昌聚集了500亿级钒钛稀土产业集群,有利于发展宇航级钒钛金属新材料。 在推动延链补链过程中,西昌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近年来,成功招引北京华 腾西昌华腾新材料宇航级钛合金及衍生产品、宁波创润高纯钛等重大项目,让产业发展链条更完整、更 具竞争力。 未来西昌将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行动",梯次打造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全力推动钒钛产业高质 量发展。(记者 李天锐 何勤华) 当前,西昌市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基地工厂已建设完成70%,预计年底前实现首颗卫星下线;陆 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等项目已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 ...
打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强磁场”
Ke Ji Ri Bao· 2025-06-29 23:16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工人们紧锣密 鼓地推进主体厂房的装饰装修作业,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也同步展开。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工厂尚未 正式投产,但已有26家企业抢先签约落地,产业集聚的"强磁场"效应初显,海南自贸港商业航天产业创 新发展的活力逐步释放。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了解到,众多落地企业已在卫星产业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北京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鸿擎科技")、北京星元纵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装配式卫星平台,实现卫星生产标 准化、模块化,总装时间从1周压缩至1天,生产成本降低20%,卫星平台重量减轻30%,显著提升了组 网效率,并降低了组网成本。 鸿擎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星箭协同能力的卫星组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全资子公司于今年3月在海 南文昌完成注册成立。鸿擎科技公共事务总监秦龙介绍,为满足大批量标准化卫星生产需求,以及适配 新型卫星在成本、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新要求,鸿擎科技在文昌卫星超级工厂建设的新型智能化卫星产 线,投产后具备年产百颗新型平板卫星的产能。目前,厂房及10万级洁净间的装修已接近完工,产线方 案也已完成迭代并 ...
星际荣耀董事长:成都“造火箭”项目下月开工,多家合作伙伴将落户川渝
Sou Hu Cai Jing· 2025-06-18 06:20
下午3点过,星际荣耀董事长彭小波往外走时,不时低头处理手机上的业务。"今年已经来四川七八次了。"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公司在成都、德阳、绵阳 都有产业布局,"每次来都能看到项目取得新进展,完全是'日新月异'。" 资料显示,今年2月,成都市双流区与星际荣耀签约,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达产后将具备年产20发双曲线三号火箭的总装、试验等生产配套能力。另一方 面,年初星际荣耀完成D轮融资首批交割,资金重点用于双曲线三号火箭的研发及焦点系列发动机试车台、发动机生产产线的建设,在四川实现了"德阳-绵 阳-成都"三地协同布局。 ▲彭小波 彭小波同时也是双曲线系列型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在他眼中,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是对标SpaceX公司猎鹰9火箭的产品,未来将为我国巨型低 轨互联网星座提供组网发射服务。"目前正在绵阳开展推进剂和组装试验,很快发动机也要试车。"他透露,双曲线三号火箭预计今年年底完成首次"入轨 +海上回收"飞行试验,2026年6月完成复用飞行试验。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的前一天,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董事长兼总经理彭小波出现在成都双流国 际机场。这家国内首家实 ...
全链条协同突破 商业航天加速迈向“百箭千星”
本报记者 殷高峰 贺王娟 2025年6月6日凌晨4时45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夜空被一道火焰撕裂——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托举着 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腾空而起,划破天际。 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商业航天领域动作不断。比如,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 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点火升空;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力箭一号 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塔大胡杨一号"卫星由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等。 这是我国商业航天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受访专家表示,经过几年的培育,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呈现出百 花齐放态势,商业卫星、商业火箭、商业测控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全产业链商业化落地提上 日程,产业链生态不断完善。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同频共振之下,商业航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遇。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进入2025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引力二号、双曲线三号、智神星一号等一批新型号商业火箭将按计 划迎来首发;中国版"星链"计划千帆星座、国网星座陆续升空…… 加快核心技术突破 为推动商业航天大规模产业化,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正围绕破解卡点堵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其中,中天火箭在技术难度 ...
商业航天产业化进程加快 产业链企业加速“跑马圈地”
Huan Qiu Wang· 2025-06-10 02:15
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前沿技术研发,反哺商业航天领域。不过,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我国在卫星发射成本、 批量制造能力等方面仍有差距,且太空轨道与频谱资源竞争激烈。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卫星互联 网市场规模将达376亿元。伴随政策赋能、技术迭代,我国卫星互联网有望短期内完成低轨星座基本组网,长期应 用将延伸至多领域,与5G/6G融合构建天地网络。 在此背景下,市场对卫星互联网产业关注度升温。近一个月来,已有8家卫星互联网概念股接受机构调研,海格通 信、金禄电子、亚光科技等企业也密集披露最新进展。海格通信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完成多款产品在轨实 验,扩大业务范围;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低轨互联网建设工程,布局地面及应用对接;亚光科 技在卫星互联网和通讯领域有多类产品可实现配套。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建议,产业链上市企 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合作、把握政策机遇。(陈十一) 卫星互联网通过太空部署卫星构建庞大网络,实现全球信息传输与通信覆盖,是商业航天产业化关键场景。与传 统卫星网络相比,其具有广覆盖、低时延、高带宽、低成本等特点,已应用于物联网、智慧城市、应急通信等领 域。近年来, ...
商业航天“出海”搭建全球产业新生态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8 16:21
首先,持续加码研发,提升科技硬实力。当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核心器件国产化 率快速提升。在火箭制造端,多家商业航天头部企业竞逐可复用液体火箭的成功首飞时点,密集开展飞 行验证;在卫星制造端,更大的制造产能以及更低的制造成本正在实现。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卫星发射数量仍相对有限,在部分高端技术和关键器件研发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 空间。唯有持续加码研发,优化技术性能,才能确保国产卫星在国际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其次,创新应用场景,提升盈利能力。商业航天的价值在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 连卫星等应用打造出卫星通信应用的样板;偏远地区通信、应急救灾以及海洋通信等场景均有着广阔的 应用空间;同时,算力卫星上天再次扩大了卫星应用的边界。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应进一步深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应用场景,为海 外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卫星通信服务的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提升盈利能力。 最后,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太空探索与卫星通信是全球性事业,国际航天市场竞争激烈, 但合作空间广阔。我国商业航天"出海",不仅是单向输出,更是寻求与各国航天企业、科研机构、运 ...
我国低轨卫星发射进程加速,机构看好商业航天产业链机会,航空航天ETF天弘(认购代码:159241)结募倒计时两天
5月15日,军工股早盘反复震荡,截至发稿,国证航天指数截至发稿下跌0.61%,盘中一度翻红上涨 0.34%,成分股方面,安达维尔涨超10%,博云新材涨超6%,航新科技、北摩高科、中航机载、中航西 飞、中直股份等多股飘红。 热门ETF中,跟踪国证航天指数的航空航天ETF天弘(认购代码:159241)进入结募倒计时,根据公司 公告显示,天弘国证航天航空行业ETF(认购代码:159241)于5月6日至5月16日进行发售,首次募集 规模上限为50亿元,该基金的场内简称为航空航天ETF天弘。 消息面上,据智通财经,我国低轨卫星发射进程加速。近日,我国发射成功多颗卫星。5月14日,我国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升空。5月13日,我国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 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国海证券认为,随着多重因素推动我国低轨卫星发射进程加速,预计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将进入高景气 周期,看好产业链投资机会。 源达证券表示,逆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各国安全诉求提升,全球军贸逻辑得 到强化。中 ...
安徽蚌埠构建基金体系打造商业航天链式“星座”
安徽蚌埠构建基金体系 打造商业航天链式"星座" "近年来,蚌埠引入了3D打印设备制造企业镭明激光、耐高温材料企业凌空天行等16个产业链上的重点 项目,计划总投资55亿元。下一步,蚌埠将在卫星制造、卫星电子元器件领域及应用场景上逐步配套相 关产业链,推动集群规模化发展。"蚌埠市工信局装备工业科科长刘长勇说。 聚焦火箭卫星总装、液体火箭发动机、航天材料等运载工具及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领 域,蚌埠正全力打造长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制造中心。 根据规划,2025年至2028年,蚌埠市商业航天产业园及大洪山商业航天公共测试中心将全面落成并投产 应用;到2030年,累计引进重大商业航天产业项目不少于5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30家,初步打造超 50亿元规模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到2035年,逐步发展为百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多维度,接力投 近日,在安徽蚌埠举行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上,椭圆时空、易动宇航等8家公司与蚌埠签约成为"链 式合作"企业。华芯拓远商业航天MEMS惯性传感器等3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23.5亿元。 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在会上表示,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从"天宫"遨游到 ...
当航天运输产业化 拿什么为“安全”保驾护航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28 03:5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商业航天已成为技术突破与经济增长的重要交汇点,航天运输正向产业化发展。与地面上的汽车、铁 路、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相比,前往太空的运载火箭,由于高能量密度、极端工作环境、跨越极大的 工作剖面、耦合的多专业技术,事故发生概率高。 4月23日,由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在沪主办的"2025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上,业内专家对 如何保障航天运输产业安全进行了深入研讨。 航天运输产业安全面临三大挑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牟宇认为,当前航天运输产业发展面临的安全性挑战, 是以往"结果性安全"模式与新质生产力产业化需求矛盾的凸显,集中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敏捷开发模式下的研制过程监管不科学。以往航天往往依赖层层评审和文档报告进行技术把关,在 商业航天快速迭代模式下,设计验证周期被压缩,试验验证不充分,进一步加剧风险。 二是供应链变革带来的高效质量保证不托底。传统行业的供应商转型较慢,外部供应商缺乏有效管控手 段。对比国内外代表性公司的全球供应链平台,我国商业航天尚未建立统一的供应商信息库和跨行业标 准互认机制。 三是航班化高效发射需求与技术发展不匹配。在航班化运营目标下,传统主 ...
文昌国际航天城: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在这里实现“从0到1”
Hai Nan Ri Bao· 2025-04-28 01:36
文昌国际航天城: 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在这里实现"从0到1" 本组图片均由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冀冀 通讯员 朴希鹏 作为我国首个低纬度滨海商业航天城,文昌国际航天城承载着破解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化难题,培育全球 航天科技与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使命。很难想象,5年前,文昌国际航天城的所在地还是一片椰林。 从一片椰林到高楼林立、路网畅通;从商业航天产业零基础,到如今的产业集聚……近5年时间里,文昌 国际航天城完成了从无到有、创新突破的强势蜕变。如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商业航天发射场形 成发射能力,各大航天龙头企业争相在文昌布局,商业航天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在火箭产业方面,文昌智造正引领"中国高度";在卫星产业方面,超级工厂已开启"批量造星"新模式;在数 据产业方面,已率先布局卫星数据跨境服务试验区…… 文昌国际航天城坚持以"以场带产"发展思路,擘画"向天图强"新蓝图,将发射优势快速转化为商业航天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努力打造"一城两区一港"的发展新格局:立足文昌国际航 天城,构建中国商业航天先行示范区、航天新经济样板区,努力打造成为服务全球的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港 ...